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疗_第1页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疗_第2页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疗_第3页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疗_第4页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疗作者:刘光寿,甘丽云,海宏斌作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中心医院【摘要】冃的:探讨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弹性枢轴颌垫治 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弹性枢轴 颌垫治疗18例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对病程较短的病 例效果较好。对病程较长的病例效果较差。结论:弹性枢轴颌垫是治 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有效治疗方法。【关键词】弹性枢轴颌垫,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bstact objetive: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feasibilit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2、 patients with irredueible temporal bone displacement treated with elasticity pivot stable biteplate. method: summarized the patients with irredueiboe temporal bone displacement have been treated with the elasticity pivot stable biteplate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4-year from 2000 to 2004, the pati

3、ents range between 15-58 years ol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87.5% the patients who have shorter course of diseases obtained better impact.and the patients of longer course of diseases obtain less impact. conclusion: elasticity pivot stable biteplate is an effective selective primary method for i

4、rredueible temporal bone displacement.key words: elasticity irredueiboe temporal bone displacement stable biteplate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是颖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颖下颌关节 病是口腔专业中的常见、多发病之一【1】,因关节盘的位置前移不能 冋到正常位置而导致的髒状突运动障碍,表现为张口重度受限,关节 及肌肉的疼痛。临床上可通过外科手术或关节镜可以使移位的关节盘 得以纠正【2】,但患者往往对手术所承担的风险性及所带來的痛苦不 易接受,且效果不肯定。临床上仍多选综合性保守疗法,其中枢轴颌 垫

5、是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过去多采用硬质塑料制成。笔者近年来采用 弹性枢轴颌垫配合颅亥页帽,对诊断为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病例进 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认为弹性颌垫从生物力学方面及舒适 度方面优于硬质塑料颌垫。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04-2008年本院就诊的病例,有完整 的诊治过程共18例。其屮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5-58岁,平均 35岁。所有病例用扪诊法结合口内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自然张 口度及张口型;问诊了解关节疼痛症状、通过听诊了解关节杂音及弹 响声;影像学辅助检查采用关节上腔造影及x线检查。病程最长20年, 最短3天,多数在1个月以内(11/18),且有关节弹响

6、史(14/18)o 18 例患者屮自然张口度7-31mm,被动张口度7-37mm,平均28mm,明 显低于正常水平(40mm)o张口型异常,张口时下颌运动轨迹偏斜, 其中3例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障碍。关节及肌肉疼痛,仅患侧下颌运 动疼痛10例,双侧均有疼痛7例。关节弹响,张口时关节听到杂音 及挤压感的15例。16例患者关节上腔造影检查的结果,均证实为不 可复性盘前移位,其中关节盘穿孔2例,粘连13例,关节囊松弛5 例,仅作下颌曲面体层片及薛氏位片检查2例(显示驟突位置异常)。12治疗方法:由修复科设专职医生取患者上下颌模型,口 内咬蜡堤,将模型固定后,上非解剖室架。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上 颌或下

7、颌,用弹性隐性树脂材料制作弹性枢轴颌垫,上颌者基板制成 马蹄型,尽量做到基板的小巧与轻薄,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其垫位 置相当于第二或三磨牙处,尽可能后移。颌垫高度约2mm左右,等 于或超出息止颌间隙,戴入后要使对同名后牙呈双侧均匀点状接触, 其余牙无接触。可于咬颌表面雕出牙齿的解剖形态,以利于稳定。盘 前移位程度较大,病程长、开口度小的患者,制作头帽或戴用成品颅 频帽,收缩力约为500g左右,一般晚上戴用。如果患者张口度恢复 止常,改为稳定咬颌板,不戴头帽并按稳定咬颌的治疗原则处理。2结果2治疗恢复程度的判断标准:显效,张口度40mm以上, 下颌无明显偏斜,tmj肌肉无疼痛及弹响;有效,关节、

8、肌肉痛显 著缓解,下颌偏斜及tmj弹响减轻,张口受限减轻且不影响下颌活 动;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善。2.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采用弹性枢轴颌垫治疗的疗效观察 (见附表)附表21例采用弹性枢轴颌垫的疗效观察3讨论3适应症的选择:颖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张 口困难,也是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症状之一,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 患者有关节弹响声,由于盘后组织炎症导致疼痛,下颌运动时疼痛明 显,下颌偏向患侧。如果松弛的盘后组织撕裂,不可复性前移位则是 永久性的。如果未撕裂,常可通过保守性治疗使其复位。慢性患者的 临床特征与急性相似。由于被拉长的盘后组织丧失弹性并增厚,表面 粗糙变形,关节盘

9、表面产生摩擦,在关节盘与关节之间出现杯吸作用, 从而导致粘连发生,影响下颌运动。stringer认为关节盘移位所致 的下颌运动受限,比关节盘-探突复合体的移位所致的关节活动受限 更容易引起关节疼痛【3】。致张口困难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为关节 外疾患,即提颌肌群的炎症、痉挛和僵直,导致肌肉缩短,张口度下 降;另一类为关节内因素,包括盘突结构紊乱、盘囊组织粘连,关节 内炎症等,枢轴颌垫主要针对此原因引起的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因而 需鉴别诊断。这类患者初期都有关节弹响史和杂音、绞锁史,突然弹 响消失,张口困难,可伴疼痛,临床检查张口度低于正常值,被动张 口度无明显改善,张口型异常,下颌偏向患侧,可触及

10、患侧碟状突动 度减小,x线平片多有关节间隙异常,亦有骨质的变化,关节上腔造 影张闭口位片,有关节盘后带影象位于髒状突前斜面的前方。3.2枢轴颌垫的作用原理:通过将颌垫放置第二、三磨牙上 与对牙接触形成一个支点,此时下颌处于轻度前旋位,下颌处于小开, 戴用头帽及弹性绷带后,形成i类杠杆,髀突向下移位,关节间隙增 宽,内压降低,利于前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力的大小要根据患者的忍 耐程度,以不感到牙接触过紧、频部无不适感为宜。3.3关节盘复位的机制:关节盘移位以前移位最常见,损伤 是引起关节盘移位的原因。erikissin证实盘后附着的损伤可引起关节 盘的移位【4】。长时间对关节的慢性损伤,如磨牙症、紧

11、咬牙、不良 咬习惯,后牙缺失等,均可导致关节负荷过重,产生移位,当然损伤 并不是关节盘变形或移位【5】。关节盘周围的附着,尤其是颍后附着, 在结构上有较大的不同,弹力纤维分布明显增多,纤维粗大,呈前后 总行排列。当其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拉长至自身的5%-100%时,仍具 备原来的属性,提示在关节盘前移位后。如果移位的范围不太大,颖 后附着的结构未遭破坏,没有明显的粘连,只要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 如弹性枢轴颌垫增加关节间隙,减小关节内压。在颍后附着弹力纤维 的作用下,复位仍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戴用枢轴颌垫后,具有增 加关节间隙的作用,使关节损伤得以逐步修复,这便是关节盘能够复 位的原因。颛下颌关节

12、紊乱综合症的病因复杂,各科学说难以定论, 但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加重关节盘的移位。故治疗关节盘不可复 性移位时,要注意综合治疗,配合理疗、关节区的肌肉按摩,关节上 下腔的冲洗及封闭、止痛、镇静药物的应用等,对患者采用垫治疗的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弹性枢轴颌垫材料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其制成的基托 富有弹性及韧性且不易折断,用它制成咬板,可以保护牙齿和牙周组 织,缓冲咀嚼碰撞压力,避免咬合损伤。戴用弹性颌垫后患者多数感 觉咬力稳定,表面高度光洁且体积小异物感不明显,咬合时牙齿及牙 周组织感觉舒适,没有压痛及畏惧感,容易适应。虽弹性枢轴颌垫较 硬质颌垫制作复杂且费

13、用较高,但患者戴后舒适度有明显提高,确实 为一种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1.中华口腔医学会颍下颌关节病组。全国第二届颖下颌关节 紊乱综合症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 33, (4): 2232张震康、傅民魁。颖下颌关节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8.2933.stringer de.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rghrosgopyin:temporoma ndibular joint imaging mj.christiansen.el. thompson jr.usamybpress,l 990.210-2334. eriksson l,westesson pl,macher d,et al.creation of disc displacement in huma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