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 57 第 1页共 57页 若集合 A=集合 B,则 CA= , CAB = Cs (CAB) =D (注:CAB =). 3. (x, y) |xy =0 , x R, y R坐标轴上的点集 (x, y) |xy0(0” ,则找“线”在 x轴上方的区间; - - c - Qi -+ + x1 x2 x3 x m-3 _ /xm-2 x i - - 4. x 则不等式 a0 xn a1xn 1 a2xn 2 an 0( 0)(a0 0)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 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 (自右向左正负相10 / 57 第 4页共 57页 的符号确定 特例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
2、 解的讨论;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 )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 f (x) f (x) c、 0(或f(x) 0(或丄(勺w 0) g(x) g(x) g(x) g(x) 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 f(x) 0 f(x)g(x) 0;f(x) g(x) g(x) 0 f (x)g(x) 0 0 g(x) 0 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 )公式法:ax b c,与ax b c(c 0)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 (3 )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 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3、a 丰 0) (1) 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 )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 1、 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 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0 0 0 二次函数 y ax2 bx c (a 0)的图象 1 11 r i 1 一兀二次方程 ax2 bx c 0 a 0 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X1,X2(X1 X2) 有两相等实根 b x-i x2 2a 无实根 2 ax bx c 0 (a 0)的解集 x x 為或x x2 xb x 2a R ax2 bx c 0 (a 0)的解集 x x1
4、x x2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ox0(a0)解的讨论. 10 / 57 第 5页共 57页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 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 q(记作“ p V q”); p 且 q(记作“ p A q”);非 p(记作 q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 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 F 的真 假相反; P 与 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p 与 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 P 则 q ; 逆命题:若 q 则
5、p; 否命题:若P 则q;逆否命题:若 q 则p。 (1)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 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原命题 互 逆 逆命题 若 p则q /逆否 若 q则 p 1 为 1 互 否 X 为 逆否 否 否命题 .互 否 逆否命题 若门 q 逆 若门 (2) “p且 q”形式复合命题当 (3) “p或 q”形式复合命题当 “且”、 “非”构成的命题 10 / 57 第 6页共 57页 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 高中数
6、学第二章-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幕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 )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 )了解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概念, 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奇偶性的 方法. (3)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 函数. (4 )理解分数指数幕的概念, 掌握有理指数幕的运算性质, 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图像 和性质. (5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7、.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 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 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 设函数y f(x)(x A)的值域是 C,根据这个函数中 x,y 的关系,用 y 把 x 表示出,得到x= (y).若对于 y 在 C 中的任何一个值, 通过 x= (y), x 在 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 x= (y)就表示 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 y 的函 数,这样的函数 x= (y) (y C)叫做函数y f(x)(x A) 的反函数,
8、记作 1 1 x f (y),习惯上改写成y f (x) (二)函数的性质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 p q 那么我们说,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若 p q且 q p,则称 p 是 q 的充要条件,记为 p? q. 、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一定义 映射 I一般研究 F:A 一图像 反函数 一函数 7、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 (与已知、公理、定理) 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具体函数 指数指数函数 对数 一对数函数
9、性质 二次函数 (原命题 逆否命题) 02.函数知识要点 对应法则和值域, 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 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 10 / 57 第 7页共 57页 1.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 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 若当 X1X2时,都有 f(X1)f(X 2),则说 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 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 y=f(X)在这一区间具有 (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 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 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偶商数的定义:
10、如处对F断数巾I)的崔文域内任盘一个人部有 打刘=血),孙么憐数心)就叫做偶册数. /是偶函數O 功 奇肃数的能义:如果对于函数q) )c)的生义域内任总个町都右 f(-x)M(x),W么甫数f(刃就叫做奇南数. 幷)是奇函JR o /( (-X) )二-f何0恵-訴血“ o 马单Q) 正确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必须把握好两个问题: (1 )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 f(X)为奇 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f ( X) f (X)或 f ( X) f (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 2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偶函数 的图象关于 y轴成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真,因此,
11、也 可以利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去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奇函数在对称区间同增同减;偶函数在对称区间增 减性相反 4 如果f (x)是偶函数, 则f(x) f (| x |),反之亦成立。 若奇函数在 x 0时有意义,则 f(0) 0。 7. 奇函数,偶函数: 偶函数:f( x) f (x) 设(a,b )为偶函数上一点,则( a,b )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定义域一定要关于 y 轴对称,例如:y x2 1在1, 1)上不是偶函数. 满足 f( x) f (x),或 f( x) f(x) 0,若 f(x) 0 时,丄凶 1. f( x) 奇函数:f( X) f(x) 设(
12、a,b )为奇函数上一点,则( a, b )也是图象上一点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 y x3在1, 1)上不是奇函数. 满足 f( x) f (x),或 f( x) f (x) 0,若 f (x) 0 时,f(x) 1. f ( x) 8. 对称变换:y = f (x) y轴对称y f ( x) y =f (x) X轴对称 y f (x) 10 / 57 第 8页共 57页 y =f ( X)原点对称y f ( x) 9.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 f(X1) f(X2) Jx2 b2 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x2 b 2 ( X1 X
13、2)(X1 X2) 在进行讨论. 10.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 . X 例如:已知函数 f (x) = 1+ 的定义域为 A,函数 ff (x)的定义域是 B,则集合 1 X 旦 A 与集合BB 之间的关系是 解:f(x)的值域是 f(f(x)的定义域B, f(x)的值域 R, 故B A. 11.常用变换: R,而 A x |x f(x yf 证:f (x f(x) f(x y) y f(x y)f(y) f(-) y f(x) f(y) f(x y) f(x) f(y) 证: 12. x f(-) f(y) y 熟悉常用函数图象: f(x) f(x y) y 例: y 2|x| T
14、 |x|关于 y 轴对称. |x 2| T y 1 1X1 T 2 1|x 21 2 (-2,1) (0,1) |y|关于x轴对称. y |2x 2x 11 T y 熟悉分式图象: 例:y h 2 (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定义域x|x 3,x R, x 3 值域y| y 2,y R T值域 x前的系数之比. a1 0a0 时,y1;x0 时, 0y0 时,0y1;x1. (5 )在 R 上是增函数 (5)在 R 上是减函数 10 / 57 第 9页共 57页 指数函数y ax (a 0且 a 1)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 y=logax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运算: loga(M N) logaM
15、 logaN M loga N loga M loga N logaMn nloga 12) M loga n M -loga M n loga N a N 换底公式 :loga N logb N logb 推论:Iogab logb c logca loga, a2 loga2 a3 logan1an loga, an (以上 0, N 0, a 0,a 1,b 0, b 1,c 0,c 1,a1, a2.an a1 0a1 _ . f O / f x=1 a0 x (0,1)时 y 0 x (1,)时 y 0 (5)在(0, +8)上是增函数 在(0 , +8)上是减函数 10 / 57
16、第 10页共 57页 注:当 a,b 0 时,log(a b) log( a) log( b). :当M o时,取“ +” ,当n是偶数时且M o时,M n 0,而M 0 ,故取“一” 2 例如:logaX 2log aX (2logaX 中 X0 而 log aX2 中 x R). y aX ( a 0,a 1 )与 y loga X互为反函数. 当a 1时,y log a X的a值越大,越靠近X轴;当 0 a 1 时,则相反 方法总结 .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 对数运算: (四) loga(M N) loga . M loga a N logaMn M loga N
17、loga M loga N nloga 丄叽 n 换底公式:log a N 推论:Iogab logbc loga1 a2 loga2 a?log logbN logba logca 1 an 1 an log a1 an (以上 M 0, N 0,a 0,a 1, b 0, b 1,c 0, c 1,a1,a2.an 0 且 1) 注:当 a,b 0 时,log(a b) log( a) log( b). :当M o时,取“ + ”,当n是偶数时且M 0时,Mn 0,而M 0,故取“一”. 例如:log ax2 2 log ax (2 log a x 中 X 0 而 log a X2 中 x
18、 R). y ax ( a 0, a 1 )与 y loga x 互为反函数. 当a 1时,y loga x 的a值越大,越靠近x轴;当 0 a 1 时,则相反. .函数表达式的求法:定义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 .反函数的求法:先解 x,互换 x、y,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布列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 求解即可求 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分母不为 0: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 0; 对数的真数大于 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 1;零指数幕的底数不等于零;实际 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 .函数值域的求法:配方法 (二次或四次);“判别式法”;
19、反函数法; 换元法;不等式法;函数的单调性法 .单调性的判定法:设 x1 ,x 2是所研究区间内任两个自变量,且 x1 V X 2 : 判定 f(x 1)与 f(x 2 )的大小;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 .奇偶性的判定法:首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计算 f(-X)与 f(x) 之间的关系:f(-x)=f(x) 为偶函数;f(-x)=-f(x) 为奇函数;f(-x)-f(x)=0 为偶; f(x)+f(-x)=0 为奇; f(-x)/f(x)=1 是偶;f(x) * f( -x)=-1 为奇函数. .图象的作法与平移: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连光滑曲线;利用熟知 函数的图象的平移、翻转、伸
20、缩变换;利用反函数的图象与对称性描绘函数图象 . 10 / 57 第 11页共 57页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单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 n项和公式. a m an a p aq(m,n, p,q N , m n p q)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 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1 )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 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单的实际问题.定义 等差数列 d an 1 an 等比数列 an q(q
21、0) 数列 数列的定义 数列的有关概念 项数 递推公 式 通项公 式 中项 an an 1 d ; an am n md n m an an 1q ; an amq 数列的通项 通项 an ai (n 1)d n 1 / c、 an ag ( a1, q 0)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A an k an k 2 (n,k G an kan k (an kan k ) (n, k N ,n k 0 ) 等差数列的定义 L 等比数列的定义 Sn an) Sn nai nd 2 na1 (q 1) Sn a1 1 qn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 a1 anq 1 q (q 2)
22、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比数列的性质 重要性 质 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 等比数列的前 n项 高中数学第三章数列 n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 03.数列知识要点 am an ap aq(m, n, p, q N ,m n p q) 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an为A P an an d(常数) an为 G P q(常数) an 通项公 式 an = a+(n-1 )d= ak+(n-k)d=dn + a -d n 1 n k an az akq 1等差、等比数列: 10 / 57 第 12页共 57页 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an an 1 d(n 2,d 为常数)
23、2an an i an i(n 2) an kn b ( n, k 为常数). 1)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an an iq(n 2,q为常数,且 0) 1) 2 an an 1 an 1 (n 2 , anan 1an 1 0) 求和公 n(a an) na1 1 n(n 1)d 2 na1 (q 式 sn d 2 n 2 2 (a1 )n 2 Sn 引(1 qn) 1 q a1 anq / 4 (q 1 q 中项公 式 a b A= - 2 推广: 2an =an m an m G2 ab。推广: 2 an an m an m 性 质 1 若 m+n=p+q 贝V am an
24、 ap aq 若 m+n=p+q,贝V a man apaq 。 2 若kn成 A.P (其中 kn N )则akn 若kn成等比数列 (其中 也为 A.P。 kn N ),则a 成等比数列。 3 Sn , S2n Sn, S3n S2n 成等差数列。 Sn S2 n Sn &n S2 n成等比数 列。 4 d an a1 a m an (m n) n 1 q an ,q a1 n m an d n 1 n am (m n) 5 Si a,n 1) Sn Sn 1(n 2) 10 / 57 第 13页共 57页 注:i. b ac,是 a、b、c 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 b , ac a
25、、b、c 等比数列. ii. b 一 ac (ac 0)宀为 a、b、c 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 b 、一 ac宀为 a、b、c 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 b 、ac且 ac 0 宀为 a、b、c 等比数列的充要 注意:任意两数 a、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 ac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 an cqn ( c, q 为非零常数). 正数列 an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log x an ( x 1)成等比数列 数列 an 的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an 注:an a1 n 1d nd a1 d ( 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宀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 (即 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7若 d
26、 不为 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等差 an前 n项和S n A n?Bn n2 a1 n 7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7 2 2 2 为等差的充要条件7若 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 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 列的充分条件. 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 .(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2.等差数列依次每 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 k2倍 Sk , S2k Sk , 3k 滋;10 / 57 第 14页共 57页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2n n nd, an ;1 an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2n 1 nN ,则 S2n 1 2n 1 a n,且 S奇 代入
27、 n 到 2n 儁到所求项数 3.常用公式:1+2+3+n =口 12 2 2 22 32 n2 2 n n 1 2n 1 13 23 33 n3 熟悉常用通项:9, 99, 999, an 10n 5, 55, 555, an 510n 1 . 9 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 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 a,年增长率为r,贝卩每 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1 r .其中第n年产量为a(1 r)n 1,且过n年后总产量 为: 2 a a(1 r) a(1 r) . a(1 r)n 1 aa (1 r)n 1 (1 r) 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
28、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 a元,利息为r,每月 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a元过n个月后便成为a(1 r)n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 款: 12 a(1 r)12 a(1 r)11 a(1 r)10 . a(1 r) = a(1 r)1 (1) 1 (1 r) 分期付款应用题:a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 a 元;m 为 m 个月将款全部付清;r为 年利率 a 1 r m m x 1 r 1A 1 1 A r x 5.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 an 2 pan 1 qan(P、q 为二阶常数) 具体步骤:写出特征方程 m ar 1 r 用特证根方法求解 X2 Px q ( x2对应 an 2 ,X 对应 an
29、 1 ),并设二根 X1,X2 若 X1 X2可设 an. C1X; C2X;,若 X1 X2可设an (C1 C2“)X;由初始值 a1 ,a2确定 C1 ,c2 . an Pan 1 r (P、r 为常数) 用转化等差,等比数列;逐项选代;消去常 数 n转化为 an 2 Pan 1 qan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 法),C1,C2 由 a1 ,a2 确定. 转化等差,等比: 选代法: an Pan 1 r P(Pa. n 1 n 2 P a1 P r 用特征方程求解: an 1 Pa n r , n 1 n相减, an Pan 1 r 由选代法推导结果: c1 r 1 P , C2 a1
30、an : an C1 C2Pn 1 (公式 2 r) Pr an x P(an x) an 1 Pan Px an a n ( a1 1 n 1 x) P x Pan Pan 1 an 1 (P 1) an Pan 1 . an c2Pn 1 c1 (a1 抚)Pn1 10 / 57 第 15页共 57页 6.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在 d 0 时,有最大值.如何确定使Sn取最大值时的n 值,有两种方法: c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其中 an是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an an 1 C 为常 -J 是求使an斶1 0,成立的n值;二是由丘2n2佝丁利用二次函
31、数的 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性质求n的值. 3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anbn其中 an 是等差数列,bn是各项不为 0 的等比 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 求此数列前n项 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 n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例如: 1 -,3-,.(2 n 1)+, 2 4 2n 数列。 4.倒序相加法 5.常用结论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 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 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 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 d1,d2的最小公倍数. 1) : 1+2+3+.+n = 2) 1+3+5
32、+.+(2 n-1)= n2 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 (1)定义法対于 n2 的任意 a 自然数,验证an an l(-)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 an 1 2 2an 1 an an 2 (an 1 anan 2)n N 都成立。 am 0曲 3. 在等差数列 an中,有关 Sn的最值问题:(1)当a10,d0 时,满足 的 am 1 0 am 0 项数 m 使得Sm取最大值.当印0 时,满足 的项数 m 使得Sm取最小 am 1 0 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适用
33、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4) 5) 6) 13 23 1 n(n pq -n(n 1) 2 32 60(0 1)(2 n 1) 1) n n(n 2) 2(n 九) q P P 1) (p q) 10 / 57 第 16页共 57页 高中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余 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 y=Asin( w x+ $ )的图像.正切函 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3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 考试要求: (1)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掌握正弦、 余弦的诱导公式; 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 期的意义. (3) 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 切公式. (4)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 数、余弦函数和函数 y=Asin( w x+ $ )的简图,理解 A.
35、 的物理意义. (6) 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 arcsinxarc-cosxarctanx 表示. (7)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 n2 a +C0S2 a =1 , sin a /cos a =ta na ,tan a? cos a =1 1.与 终边在 终边在 04.三角函数知识要点 (0 0) 定义域 R R L 1 x|x Wx k k ; -x| x R 且 x k ,k Z R 值域 1, 1 1, 1 R R A,A 周期性 2 2 2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奇函数 当 0,非奇非偶
36、当 0,奇函数 2k 1 , k k 2 2 k , k 1 上为减 ;2k , 2 2k 函数( k Z) 2k 2 (A) -2k ;上为增函 上为增函数 -(A), sin 2 数 (k Z) 2k 1 上为增函 2k , 2 ( A (A) 数; 2k 1 单调性 上为减函 上为增函数; 【2 2k , 数 2k cot 2k 2 (k Z) 2 ( A) (A), sin 上为减函 2k 3 2 ( A) cot 数 (A) (k Z) 上为减函数 ( Z ) cos ) ) ) ) ) 10 / 57 第 19页共 57页 10.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注意:y
37、sinx 与 y sinx 的单调性正好相反; y cosx与 y cosx的单调性也 奇偶性的单调性:奇同偶反.例如:y tanx是奇函数,y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y tanx在R上为增函数. (x)只能在某个单调区间单调递增 .若在整个定 义域,y tanx为增函数,同样也是错误的.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 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奇偶性的两个条件: 一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奇偶都要),二是满足奇偶性条件, 偶函数:f( x) f(x), 奇函数:f( x) f(x) 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有振幅变换、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等. 函数 y = Asin (w x+ 的振幅|
38、A| ,周期T J ,频率 | | 初相 (即当 x= 0 时的相位).(当 A 0,w 0 时以上公式可去绝对值符号), 由 y = sinx 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 纵坐标伸长(当|A| 1)或缩短(当 0v|A| v 1)到原来的|A|倍,得到 y = Asinx 的图象,叫做 振幅变换 或叫沿 y 轴的伸缩 变换.(用 y/A 替换 y)同样相反一般地,若 y f(x)在a,b上递增(减),则 sin x与y cosx的周期是 y sin( x )或 y cos( x )( x tan 2 的周期为 2 ( T T n 2 口. 2,如图,翻折无效) 0)的周期T r 丄 1
39、1! 1 f (x) 在 a,b 上递减 (增) 无此性质) y sinx不是周期函数;y 奇函数特有性质:若 0 x的定义域,则f (x) 一定有 sinx 为周期函数(T f(0) 0. (0 x的定义域,则 cosx是周期函数(如图); y cosx 为周期函数( ); -(k Z),对称中心(k ,0); y cos( x 2 cos2x y= cos|x| 图象 的周期为 (如图),并非所有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例如: 的对称轴方程是 x k (k Z ) ,对称中心(k 1 0) 2, ;y tan( x )的对称 中心(k ,0). 2 y cos2x原点对称 y cos( 2
40、x) cos2x 当 tan ,tan 1, k (k Z) ; tan tan 2 1, k 2(k Z). y cosx 与 y sin x -2k 是同一函数,而 y ( x )是偶函数, 则 y sin( x )的对称轴方程是 x k ) 2 f (x) f(x k),k R. y a cos bsin 2 2 -a b sin( ) cos -有 a1 2 b2 a 11、三角函数图象的作法: 1)、几何法: 2)、描点法及其特例 五点作图法(正、余弦曲线) 余切曲线). y=| cos2x+1/2 | 图象 三点二线作图法(正、 3)、利用图象变换作三角函数图象. tan(x 1
41、)是非奇非偶. 3 10 / 57 第 20页共 57页 由 y = sinx 的图象上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 横坐标伸长(Ov| |v 1)或缩短(| 3 | 1)到原来的倍,得到 y= sin w x的图象,叫做 周期变换 或叫做沿 x轴的伸 缩变换.(用3 x替换 x) 由 y = sin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当 $ 0)或向右(当V 0)平行移动丨丨 个单位,得到 y = sin (x + )的图象,叫做 相位变换 或叫做沿 x轴方向的平移.(用 x + 替换 x) 由 y = sin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当 b 0)或向下(当 b V 0)平行移动丨 b | 个单位,得到 y
42、= sinx + b 的图象叫做沿 y 轴方向的平移(用 y+(-b)替换 y) 由 y = sinx 的图象利用图象变换作函数 y = Asin (w x + ) (A 0,w 0)( x R)的图象,要特别注意:当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原图象延 x 轴量伸缩量的区别。 4、反三角函数: 函数 y= sinx, 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 y = arcsinx,它的定义域是 x 2 2 :-1,1 ,值域是 , 2 2 函数 y= cosx,(x 0 n )的反应函数叫做 反余弦函数,记作 y= arccosx 它的定义域是1, 1 ,值域是0, n. 函数 y=tanx,
43、 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切函数,记作 y= arctanx,它的定义 x 2 2 域是(8,+8),值域是 _ _ . 2 2 函数 y= ctgx,x( 0, n )的反函数叫做 反余切函数,记作 y = arcctgx,它 的定义域是(8,+8),值域是( 0, n ). II.竞赛知识要点 一、反三角函数 1.反三角函数:反正弦函数 y arcsi nx是奇函数,故 arcs in( x) arcs in x , x 1,1 (一定要注明定义域, 若 x ,,没有x与y 一一对应,故 y sinx无 反函数) 注: sin(arcsin x) x , x 1,1 , arcs in x , 2
44、 2 反余弦函数 y arccosx非奇非偶,但有 arccos( x) arccos(x) 2k , x 1,1 . 注: cos(arccosx) x, x 1,1 , arccosx 0, y cosx是偶函数,y arccosx非奇非偶,而y sinx 和y arcsi nx为奇函数 ),值域( ,一 ),y arctanx是奇 2 2 反正切函数:y arctanx,定义域( 函数, arctan( x) arctan x , X ( , ) 注:tan(arctan x) x, x ( ,). 反余切函数:y arc cot x,定义域( 非奇非偶 arc cot( x) arc
45、cot( x) 2k , x ( 注: cot(arc cotx) x, x ( , ) y arcsinx与 y arcsin(1 x)互为奇函数, y arc cot x非奇非偶但满足 10 / 57 第 21页共 57页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解集: a的取值范围 解集 sin x a的解集 a 1arccos( x) arccosx 2k , x 1,1 arc cot x arc cot( x) ),值域(一,一),y arc cotx 2 2 ) y arctanx 冋理为奇而 y arccosx 与 a的取值范围 解集 cosx a的解集 a 1 2k ,x 1,1 10
46、/ 57 第 22页共 57页 a =1 x|x 2k arcsin a, k Z x | x 2k arccosa, k Z k arcsi n a, k x | x k arccosa, k Z tanx a 的解集:x |x k arctan a, k Z cotx a 的解集: x | x k arccot a, k Z 二、三角恒等式 组一 s cos2 cos4 .cos2n n 1 sin 2 n 1 2 sin sin a =1 3 sin 3 3 sin 4 sin 3 cos 3 4cos 3 cos sin2 sin2 cos2 cos2 COS -y 2k cos co
47、s cos 2 4 8 cos 班 n si n( n1)d)cos(x nd) cos(kd) cosx cos(d) cos(x nd) k 0 sin d n sin (x kd) sin x sin (x d) sin (x nd) si n( n 1)d)sin(x nd) k 0 sin d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 1 tan ta ta tan tan tan k 1 2n陀 组三三角函数不等式 sinx v x v tan x,x (0,) 2 若 ABC f(x) 血在(0,)上是减函数 x ,贝U x2 y2 z2 2yzcos A 2
48、xzcos B 高中数学第五章-平面向量 2xy cosC 考试内容: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 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 (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 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 运算. sin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 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
49、离公式, 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 并且能熟 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10 / 57 第 23页共 57页 05.平面向量知识要点 1. 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2. 向量的概念 (1)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2)向量的表示:几何表示法 AB ;字母表示: a ; 坐标表示法 a=xi + y j =(x, y ). 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丨 a | . 特殊的向量:零向量 a= O | a |= O 单位向量 ao为单位向量 | ao |= 1. % x2 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x i, y i) =( x 2, y 2) yi y2 相反向量:a=- b b=-
50、 a a+b=0 (7)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 .记作 a / b.平行向 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3.向量的运算 运算 类型 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 向量 的 加法 1. 平行四边形 法则 2. 三角形法则 r a r b (X1 X2, y1 y2) r r r r abba r r r (a b) c AB BC r a AC r (b r c) r r r a b a ( b 向量 的 三角形法则 r r uuu a b (X X2,y2) AB 减法 OB OA AB r 1. a是一个 向量,满 足: (a( r )a | a| | 诂| 数 2
51、. 0 时, r r r 乘 r ()a a a 向 r r a与a同向; a( x, y) r r r r 量 (a b) a b a b2 ABC 为锐角 / A + Z B 2 2 2 2 附:证明:cosC a b c 2ab ,得在钝角 ABC 中,cosC 0 a2 b2 c2 0,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 2 7| 2 2 * a b 2( a1 b a b 2) a2 b2 c2 10 / 57 第 26页共 57页 推论:如果I为经过已知点 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 a的直线,那么对于任意一 点 0,点 P 在直线I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t 满
52、足等式 OP 0A t a 其中向量a叫做直线I的方向向量. 5 .向量与平面平行: 已知平面和向量a,作OA a,如果直线OA平行于或在内,那么我们 说向量a平行于平面,记作:a . 通常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6 .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x,y使 r r p xa yb + 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 x, y,使 uuir uuir uuir uuu uuuu uuur uuir MP xMA yMB或对空间任一点0,有OP OM xMA
53、 yMB 式叫做平面 MAB的向量表达式+ 3 共线向量 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 或平行向量.a平行于b记作a/b . 当我们说向量a、b共线(或a/ b )时,表示a、b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 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 4 共线向量定理及其推论: 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b ( b丰0), a/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7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 r r r r 组 x, y,z, 使 p xa yb zc* 推论:设0, A, 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
54、对空间任一点 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 uni uuu uui uuu 有序实数 x, y,z,使 OP xOA yOB zOC- 8 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空间向量 1 空间向量的概念: 实数人使a = xb . 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空间的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 . 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 2.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 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a( R)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
55、 b) c a (b c) 数乘分配律: b) a b 10 / 57 第 27页共 57页 r r uur r uuu r 已知两非零向量a,b,在空间任取一点 O,作OA a,OB b,贝U AOB叫做 r r r r r 向量a与b的夹角,记作 a,b ;且规定0 a,b ,显然有 a,b b,a ; r r r 若 a, b ,则称a与b互相垂直,记作:a b . 2 9 .向量的模: uuu r um r r 设OA a,则有向线段OA的长度叫做向量a的长度或模,记作:由丨. r r r io.向量的数量积:a b a121 cos a,b . uuu r r 已知向量AB a和轴i
56、, e是i上与i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点A在I上的射影 uuuu uur r A,作点B在I上的射影B,则A B叫做向量AB在轴I上或在e上的正射影 a b 佝 S,a2 匕2忌 b?) a II b ai bi ,a2 b?题 cos a ( ai, a2, a3)( R) a b ai bi a2b2 a3b3 b3( ai a2 a3 R) bi b2 b3 b a1 b1 a2b2 a3b3 0 a,b 2 2 2 ai a2 a3 -a a) |a| |b|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用到常用的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 d . (x2 xi)2 (y2 yi)2 (z2 zi)2 . u
57、umr uuiur uuu r r r r 可以证明A B的长度 | AB | | AB | cos a,e a e |. ii.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r r r r r (i) a e | a | cos a, e .(2) a b a b 0 .(3) |ja|2 a a i2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 r r r r r r r r (i) ( a) b (a b) a ( b). (2) a a (交换律)(3) (2)法向量:若向量 a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 a ,如果a 那么向量a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记作 a (b C) a b a c (分配律). 空间向
58、量的坐标运算 一知识回顾: (1 )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 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 (对应为纵轴),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 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 n是平面 的法向量,AB 是平面 的 , * 一条射线,其中 A ,则点 B 到平面 的距离为|AB n|. |n|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 ni, n2分别是二面角 I 中平面,的 法向量,则ni,n2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 ni, n2方向相同, 则为补角,n i, “2反方,则为其夹角) 令 a =(ai,a2,a3), b (bi
59、,b2,ba),则 10 / 57 第 28页共 57页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 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 并会简单的应用. (3) 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 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 理解不等式 |a |-| b | w|a+b | b 解的讨论;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 0)解的讨论.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f(x) g(x) (X)g(X)
60、 0;谥 0 f(x)g(x) 0 g(x) 0 幂平均不等式: 2 a2 2 an (a1 a2 n an)2 2 注:例如:(ac bd) (a2 2 2 b )(c d2). 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 1 1 n 1 n(7)P nP n(n 1) l(n 2) n .g(x) f (X) g(x) 0 0 定义域 f (X) g(x) f(x) g(x) f (X) 0 g(x) 0 一 _ - 2 或腦0 f (X) g(x) (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Tl(n 1) (2)柯西不等式: 若引旦卫3, ,an R,b1,b2,b3 ,bn R;则 (a a2b2 a3b3 an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4.3 维权行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2025年全国起重机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核心素养驱动说课稿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与ATP及物质运输(原卷版)
- 乡愁题目分析及解析答案
- 2025护肤品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5合同文件是否应作为合同及组成部分
- 物业安全试题库及答案
- 物权法原来题库及答案
- 物业沟通技巧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美容祛斑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现场员工计件管理制度
- 健康养老课件模板
- 高效人员管理的5大核心思路与方法
- 《物业管理条例》教学课件
- TCNAS 28─2023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 (高清版)DB3301∕T 0046-2017 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
- 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 经济学基础课件 项目三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