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通风系统调整方案_第1页
现阶段通风系统调整方案_第2页
现阶段通风系统调整方案_第3页
现阶段通风系统调整方案_第4页
现阶段通风系统调整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风系统调整方案现阶段我矿通风系统还未完善,部分巷道成微风状态, 为确保下一阶段各地点用风安全,必须构筑关键的通风设施 调节各地点风流。鉴于以上原因,经矿务会研究商议,提出 两套解决方案。方案一:仍然利用现有两台主要通风机对矿 井上、下组煤实现分区供风。方案二:关停副井工业场地内 110kw 主通风机,调节主井场地 160kw 主通风机工况,满足 今后一段时期内矿井主要通风任务。一、调整方案方案一:分别利用两台主通风机(FBCDZN18/2 X 110KW和 BD-II-8-N o21/2 X 160KW对上下组煤实现分区供风。 并调整 160kw 主通风机工况,增加矿井进风风量。110KW

2、主通风机参数:型号: FBCDZN O-18/2X 110KW风叶角度: 33-45°风量: 1920-4440m3/min风压: 1350-3050pa转速: 980r/min(一)需要构筑的通风设施:风桥 1 座,风门 4 组,闭墙 10道,具体情况如下: 1、上组煤回风与上组煤总回风风桥段贯通施工。2、在上下组煤运输联络巷口构筑两道风门。3、在四采区辅运巷口构筑两道调节风门。4、密闭四采区运输巷口至四采区辅运运输联络巷一段。5、密闭下组煤运输和四采区回风联络巷。6、密闭上组煤 01 回风联络巷。7、在 1501 回风顺槽入口处构筑两道无压风门。8、密闭上组煤总回风入口风桥底部。

3、9、在上组煤回风与上组煤总回风风桥段贯通后,巷道口构 筑两道调节风门。10、密闭 1501 运输顺槽与 4#煤层总回风联络巷。11、密闭 4#煤层集中运输巷与 1501 运输顺槽的运输斜巷。13、控制原新民二矿副立井热风道和主立井的进风。(二)需要拆除的通风设施1、拆除 4#煤层总回风与 1501 回风顺槽联络巷无压风门两 道。2、拆除 4#煤层井底车场与 4#煤层总回风联络巷四道风门。3、拆除下组煤运输与四采区回风联络巷两道风门。(三)预计风量运行方向1、副斜井T下组煤辅运巷T上下组煤辅运联络巷 T上组煤辅运巷南-1501运输顺槽-1501综采工作面-1501回风顺槽-4#煤层总回风巷-地面

4、副斜井-下组煤辅运、回风、运输联络巷-下组煤运输 巷-临时水仓与下组煤辅运联络巷- 上下组煤辅运联络巷 -上组煤辅运、运输、回风北联络巷-上组煤运输巷、上组 煤回风巷-上组煤总回风巷- 4#煤层总回风巷-地面。2、主斜井新鲜风流进入井下后: 主斜井-四采区辅运巷-上下组煤辅运联络巷-上组煤辅 运巷南- 1501 运输顺槽- 1501 综采工作面- 1501 回风顺槽 -4#煤层总回风巷-地面。主斜井-四采区辅运、运输联络巷- 4802 运输、集中运 输、尾巷风机前-三采区运输巷-三采区回风巷-四采区回 风巷-下组煤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四)预计矿井通风阻力v 2000pa ,预计矿井等积

5、孔2.5-3.5m 2。预计矿井主要进风井风速4-7m/s 。(五)预计矿井主要进风井巷风量1、副斜井预计进风 3400m3/min 。2、主立井预计进风 600m3/min 。3、主斜井预计进风 3900/m3min。4、 预计原新民二矿副立井、主立井进风1000m3/min预计上下组煤辅运联巷进风4000 m3/min ,其中1、下组煤辅运巷预计进风 2800m3/min 。2、下组煤运输巷进风 1100m3/min 。3、四采辅运进风 900 m3/min 。3预计 110kw 主通风机回风 3900 m3/min 。预计 160kw 主通风机回风 5000 m3/min 。方案二:启用

6、 160kw 主要通风机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如下 通风方式:并列式 通风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主要硐室为独立通风, 其他用风地点扩散通风。主要通风机参数 :主扇型号 BD-II-8-N O21功率 2X 160kw理论风量 2400-6600m3/min理论风压 800-3500pa( 一)需要构筑调控的通风设施:风门 2 组,闭墙 6 道。 具体情况如下:1 、上组煤辅运调节风门一组。2、阻断下组煤四采区回风巷与下组煤总回风巷的风路。3、根据 4802 三个掘进工作面和三采区辅运巷掘进工作面, 用风风量情况对主斜井,进风风量进行调控。4、密闭 1501 运输顺槽与 4#煤层总回风联络巷 (

7、原无压风门 处)。5、密闭 4#煤层集中运输巷与 1501 运输顺槽的运输斜巷。6、密闭上组煤 01 回风联络巷。7、在上组煤辅运巷南, 1501 运输顺槽与回风顺槽之间构筑 调节风门两道。8、加设施控制原新民二矿副立井热风道和主立井的进风。(二)需要拆除的通风设施1、拆除 4#煤层总回风与 1501 回风顺槽联络巷无压风门两 道。2、拆除 4#煤层车场与 4#煤层总回风联络巷的 4 道风门。(三)预计通风系统调整后风流运行方向1、副斜井新鲜风流进入井下后,在下组煤辅运、回风、运 输联络巷一分为二,一部分沿下组煤辅运巷流经上下组煤辅 运联络巷,至上组煤辅运巷再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上组煤辅运

8、、运输、回风联络巷T上组煤运输、回风巷-上组煤总回风巷-经4#煤层总回风巷排出地面。一部分进入上组煤辅运巷-1501运输顺槽-1501综采工 作面- 1501 回风顺槽- 4#煤层总回风巷-地面。副斜井另外一部分新鲜风流由下组煤辅运、回风、运输联 络巷运行至下组煤运输巷口和主立井进风交汇-下组煤运 输巷-四采区运输、 辅运巷- 4802 工作面风机前-三采区运 输巷-三采区回风巷-四采区回风巷-上下组煤运输联络 巷-上组煤运输巷-上组煤总回风巷- 4#煤层总回风巷- 地面。2、主斜井新鲜风流进入井下后,一部分经管子道进入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主水仓和四采区辅运巷进风汇合T经 四采区辅运运输联

9、络巷-4802工作面风机前-三采区运输 巷t三采区回风巷t四采区回风巷t上下组煤运输联络巷 上组煤运输巷上组煤总回风巷4#煤层总回风巷地面。3、三采区辅运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三采区运输巷三采区 回风巷四采区回风巷上下组煤运输联络巷上组煤运 输巷-上组煤总回风巷- 4#煤层总回风巷-地面。(四)预计矿井通风阻力:v 2000pa,预计矿井等积孔 2.2-3m 。预计矿井主要进风井风速 3-6m/s 。(五)预计矿井主要进风井巷风量1、副斜井进风 3200m3/min 。2、主斜井进风 1600 m3/min 。3、主立井进风 700 m3/min 。4、下组煤辅运巷进风 2800 m3/min 。5

10、、下组煤运输巷进风 1100 m3/min 。二、矿井各作业面用风风量估算1、掘进工作面的用风风量估算 矿井目前在掘五个掘进工作面,按照 30kw 局扇吸风量经计算,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乘配风不均匀系数,掘进工作面 需风量为Q掘=2891 m3/min。2、1501 综采工作面用风风量估算工作面风量依据供给人员足够的风量,有效排除瓦斯、温度 及其他有害气体,保持适宜的作业环境确定。经计算1501综采工作面需风量为Q综=1800 m3/min,风速为 2m/s3、硐室需风量估算 矿井现有三个独立硐室立井水泵房、四采区临时水仓、下组煤配电点按经验值取380 m /min 。硐室需风量为 Q硐=3 X

11、80=240 m3/min。4 、矿井其它巷道需风量估算下组煤其它巷道 Q其它=800 m3/min。上组煤其它巷道 Q其它 =900 m3/min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Q 总=(刀Q采+刀Q掘+刀Q硐+刀Q巷)X k 式中 刀Q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之和,m/min ;E Q硐独立通风硐室需风量之和,m/min ;刀Q巷一一除了采煤、掘进、独立通风硐室以外其 它井巷需风量之和,m3/min ;K矿井通风(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系数。当采用压入式或中央并列式通风时,k=1.21.25 ;当采用混合式或中央分列式通风时,k=1.151.2 ;当采用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 k=1.1 1

12、.15 。Q总=(647+687.5+642.5+457+457+240+1800+1700 ) =6631 x 1.2=7957.2m 3/min四、方案一和方案二可行性分析比较方案一:(一) 方案一的优点1 、两台风机同时供风,需风量可以调整范围在 4300- 10000m3/min ,能够充分满足矿井需风。2、虽然需要构筑的通风设施较方案二多,但为后期主 通风机投入使用,通风系统调整做了部分工作。且不影响 1501 综采工作面安装和其它地点生产工作。3、矿井通风设施可靠,有效风量增加风流比较稳定。4、通风系统简单化,风路相对比较安全系数较高。 (二)方案一的缺点1、短时间内不能完成,必须等上组煤总回风风桥段贯 通后才能形成系统。2、使用两台主通风机,担负矿井通风任务能耗增加。方案二:(一)方案二的优点1、构筑通风设施使用的材料和投入人工费用低。2、调整通风系统使用的时间短,便于尽快投入生产。3、使用一台主通风机担负矿井通风任务能耗降低。 (二)方案二的缺点1、在上组煤辅运巷构筑调节两道,影响近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