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强身健_第1页
中医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强身健_第2页
中医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强身健_第3页
中医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强身健_第4页
中医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强身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昆明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二六年六月前言中医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实践经验总结。云药是一枝灿烂夺目的奇葩。云药以我国西南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和天然资源为依托,以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为纽带,融合了多民族的医药文化知识,具有多维、多相、多层次的复杂体系特征,不仅在世界医药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而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医与药是辩证统一的,中药种植必然伴随这种趋势得到较快发展。昆明市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在云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昆明市共有

2、药品生产企业75家,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其中白药集团、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制药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是以生产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为主。但随着中药材野生资源的枯竭和环境保护的限制,中药材的来源越来越少,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的重要性、紧迫性已十分显现。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制定了“聚天下之力,打造云药,把云药生产建成继烤烟之后的一大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为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研究的通知(云食药监办200433号)和关于中药材产业化种植规划

3、有关事宜的通知(云食药监电2006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昆明市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需要,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对中草药材进行收集研究,开发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同时,通过人工驯化、栽培和引进新的药材品种,重振昆明市中药材生产的辉煌,是加快昆明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为此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共同成立了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编制“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组成:课题组长:曹长志(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副组长:陈博(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主任) 王小炳(昆明市食品药品

4、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课题指导:拟聘有关省、市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组成员:潘璇(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处长) 杜彩琼(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项目处副处长) 孔佑琼(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副处长) 陈劲(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张云海(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陈万凤(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徐彤皓(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沈坚(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艳波(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朱明雨(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目录一、我市医药产业的现状········

5、···············4(一)我市中药材的资源情况················4(二)医药企业及主要产品情况··············&

6、#183;····4(三)我市中药材人工种植的情况及企业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情况···········7二、我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8三、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7、;····10四、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11五、对策及措施····················12一、我市医药产业的现状(一)我市中药材的资源情

8、况我国药用植物及中药材种类繁多,新版中药大辞典收载12807种中药材,云南省立体气候独特而多样,自然环境优良,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从云南中药资源名录中云南共有中药材6559种,年产量2244万公斤,数量和品种均居全国首位。昆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以“春城”著称,植物生长茂盛,中药材资源品种十分丰富,仅禄劝县就有中药材2000多种,品种主要有重楼、雪上一枝蒿、茯苓、党参、地珠半夏、党参、当归、阿坝当归(法落海)、中华雪胆(罗锅底)、木香、云白芍、杜仲、乌头、独定子、升麻、云防风、滇百部、小红参、小通草、马蹄香、云山楂、牛蒡、半夏、白及、合欢、灯盏细辛(灯盏花)、红花、

9、金银花、鱼腥草等。(二)医药企业及主要产品情况我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76家(详见附表一),占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的46.7。截至2006年5月,通过GMP认证的有65家,11家未通过认证。其中包含1家原料药生产厂(云南天创科技有限公司),1家药包材生产厂(云南广得利胶囊有限公司),4家医用氧气厂(昆明医用氧气厂,昆钢动力能源分公司,云南冶炼厂,昆明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5家中药饮片厂(天紫红中药饮片厂、鸿翔中药饮片厂、省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福林堂中药饮片厂、道地中药饮片厂)。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市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值为32.90亿元,其中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产值19.66亿元,占59.8;2

10、004年我市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值为34.80亿元,其中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产值21.58亿元,占62.0;2005年我市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值为39.14亿元,其中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产值25.84亿元,占66.0(详见表1)。表1:昆明市医药产业中药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所占比例表 (单位:年 ,亿元)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合计中药所占比例()合计中药所占比例()合计中药所占比例()200332.9019.6659.7723.7913.6157.2138.9620.0551.46200434.8021.5862.0227.7717.0661.4353.8134.2463.63200539

11、.1425.8466.0233.8721.5963.7660.8140.4066.43我市生产药品总数为1348种,其中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品种数为549种,占40.7。单品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有9个品种(详见表2),其中就有7个品种为中药制剂,占77.8。销售收入上千万的品种有滇虹药业的骨痛灵酊等25种,其中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有16种,占64。销售收入上百万的有云健药业的消炎止咳片等120种,其中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有73种,占60.8(详见附表二)。目前国际上中药及其产品发展迅速,当前发展较好的日本汉方药生产总额达10亿美元以上;“顺天堂”把我国的六神丸加工成救心丸,其销售额与我

12、国中药出口总额相当;瑞士将我国长白山人参加工制成药品,目前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与同样起步较晚的贵州省相比,我市也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际上中药及其产品发展迅速,目前表2:2005年单品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品种 (单位:亿元)序号品种销售收入序号品种销售收入1康王洗剂2.26血塞通软胶囊1.32灯盏细辛注射液2.17宫血宁胶囊1.23复方酮康唑乳膏(软膏)2.18云南白药1.04云南白药胶囊2.09云南白药膏1.05云南白药气雾剂1.5国际上中药及其产品发展迅速,当前发展较好的日本汉方药生产总额达10亿美元以上;“顺天堂”把我国的六神丸加工成救心丸,其销售额与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相当;瑞士将我国长白山人

13、参加工制成药品,目前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与同样起步较晚的贵州省相比,我市也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贵州省医药生产企业已从1980年的34家发展到2004年的194家,其中中药生产企业124家,带动全省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产值猛增到63.08亿元,其中中药、民族药产值约占到80。而我市的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虽然已占我市医药工业产值60以上,但近几年发展缓慢,与我市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我市医药产业单品销售收入的情况可以看出,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已撑起我市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发展潜力大,大力发展中药制剂及原料药(中药),将促进我市医药产业上一个新台阶。(三)我市中药材人工种植的情

14、况及企业对中药材的需求情况1、我市中药材人工种植的情况全省中药材人工栽培面积达160多万亩,比较成功、规模较大的地道药材有文山三七、昭通天麻、丽江薯蓣、红河灯盏花等,三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灯盏细辛(灯盏花)占95,砂仁占70,石斛占60以上,天麻、当归、茯苓等大宗出口中药材占全国总出口量的30。我市中药材种植刚刚起步,在寻甸、禄劝、东川等县区建立重楼、雪上一枝蒿、中华雪胆(罗锅底)、阿坝当归(法落海)丹参、板蓝根等为主的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5000多亩,实现产值800多万元(每亩产值约1600元)。2、企业对中药材的需求情况通过对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灯盏

15、花药业有限公司等几十家药品生产企业和省药材公司、鸿翔药业、菊花园中药材市场等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生产企业对板蓝根、重楼、雪上一枝蒿、丹参等中药材的需求量在10000多吨(约3亿多元),(具体需求品种详见附表三)。就市场来说,我市主要中药材经营户(包括兼营)有60多户(主要经营企业详见附表四),仅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额就达10亿元,全市销售额约20多亿元。其中对十家大型经营企业进行调查,茯苓、灯盏花、当归、半夏、石斛等中药材交易量在1800多吨(具体需求品种详见附表五),目前企业绝大部分靠收购野生中药材来满足需求。二、我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野生中

16、药材品种多、资源量少,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虽然我市中药材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种群规模和数量较小,有不少植物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缓慢。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过度采挖,使得野生中药材资源遭到极大破坏,有的甚至基本灭绝。例如,因过度采挖和采摘方式不合理导致资源濒危有重楼、雪上一枝蒿、当归、茯苓、地珠半夏、党参、当归、阿坝当归(法落海)、中华雪胆(罗锅底)、木香、云白芍、杜仲、乌头、独定子、云防风、滇百部、小红参、小通草、山乌龟、马蹄香、云山楂、牛蒡、白及、合欢、灯盏细辛(灯盏花)、红花、金银花等。(二)不同企业对同一种中药材原料低水平、无序利用,造成恶性竞争和资源环境破坏。几乎所有

17、云南特色中药材资源的品种,如三七、灯盏细辛(灯盏花)、岩白菜、神衰果、龙血竭、砂仁、重楼、山乌龟 、昆明山海棠 、熊胆等中药材都被重复利用,说明对资源的利用是低水平甚至是无序的,由此造成了恶性竞争和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不利于中药材种植业的有序发展。(三)人工种植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保障。云南省目前仅有文山的三七和红河灯盏花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我市虽然已经开始对一些中药材进行规范化人工种植,但是还没有进行标准化的研究与种植;绝大多数药用植物缺乏种植环境的质量标准体系(最适光照、温度、土壤水分、重金属含量等),规范化的人工栽

18、培体系(从种子、幼苗选育、栽培技术、农药使用等),以及对珍贵中药材品种资源的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使得中药材人工种植管理粗放、品质不稳、产量低下,药材品种混乱,药材的病虫害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四)资金投入不足、研究基础薄弱中药材人工种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需要进行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规范化人工栽培体系的制定,才能指导大规模的中药材GAP人工种植,其产品才能得到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认可。然而,以上两套标准的制定,需要对中药材的生存环境和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等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和测定,由于资金投入和科技力量的不足,我市中药材人工种植环境标准体系和规范化人工

19、栽培体系的研究十分薄弱,至今尚未建立一个中药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因此,中药材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规范化人工栽培体系的制定已成为大规模GAP人工种植的制约因素。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和以上两个种植标准体系的制定,导致中药材品种的筛选和引种驯化基础十分薄弱;中药材的药化药理不清,中药材质量标准缺乏;对地道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缺乏对地道中药材原产地环境评价和相应的种植区划;对珍稀濒危中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如昆药原产地商标的注册。(五)生产与种植的关系,联系模式不当生产与种植之间最核心问题是利益分配。目前,我市开始种植的中药材都是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出现危机后开始种植的品种

20、,由于生产厂家及中药材经营商暂时还可以收购野生中药材,野生中药材比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价格低,并且中药材种植刚刚起步,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利益比例失调。例如,黄花蒿的种植,目前企业保护价收购合同定价6.0元/公斤,平均每亩可产100公斤原料,农户扣除生产成本,每亩仅有约400元的收益,而公司100公斤原料按0.5%提取率计,可提取青蒿素0.5公斤,按现行市场价4000元/公斤计,扣除生产成本,公司可获收益1200元。企业收益是种植户的3倍多,生产与种植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影响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三、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发展思路:为实现

21、市第八次党代会中提出的“围绕省确定的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生物制药产业,把昆明建成集研究、开发、营销为一体的国家天然药物产业基地”的目标,以北部五县区为重点,重点选择我市特有地道中药材进行研究驯化,推进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和规模化,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中药材原料,提升我市中药材品牌效应,为云药产业发展奠定原料基础。 发展目标:建立云南省特有或地道的中药材种苗基地及示范园,指导我市乃至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到2010年,根据中药材地道性的特点,拟在北部五县区发展以重楼、灯盏花、雪上一枝蒿、红豆杉、半夏、中华雪胆、板蓝根、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80000亩,实现产值1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亿元。 四、

22、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一)建立种苗基地及示范园,开展重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1、禄劝、富民种苗基地及示范园:主要开展重楼、灯盏花、白及、草乌、茯苓、党参、鞘蕊苏、黄芪、紫丹参、白术、半夏、牛膝、贝母、穿心莲等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及试验示范;2、寻甸、嵩明种苗基地及示范园:主要开展丹参、板蓝根、白及、灯盏花、楤木、玉竹、党参、当归、曼地亚红豆杉、川芎、木香、重楼等为主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及试验示范;3、东川种苗基地及示范园:主要开展重楼、雪上一枝蒿、阿坝当归(法落海)、中华雪胆(罗锅底)、鱼腥草、大黄等为主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及试验示范;4、晋宁县种苗基地及示范园:主要开展元宝枫、党参、滇黄芩

23、、附子、灯盏花等为主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及试验示范;5、宜良县、石林县种苗基地及示范园:主要开展灯盏花、柏子仁、侧柏叶、车前子、益母草、夏枯草、黄柏、女贞子、红花等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及试验示范; 6、四区、呈贡及安宁部分山区半山区:主要开展曼地亚红豆杉、黄花蒿、云南红豆杉、板蓝根等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及试验示范;(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在中药材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规范化人工栽培体系研究成熟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及企业需求,按照公司农户技术的方式在北部五县区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特别是寻甸已发展的3500亩的丹参和板蓝根和东川500亩的雪上一枝蒿种植基地,要参照GAP的标准进行种植,争取尽

24、快通过国家GAP认证,指导大面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树立品牌意识;根据企业2010年对鱼腥草、板蓝根、重楼等中药材原料预计需求量(具体品种及数量详见附表六),争取到2010年,在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GAP)指导中心和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指导下,争取我市有35个品种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建立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80000亩(详见附表3)。表3:昆明市各县(市)区2010年规划种植品种及面积 单位:吨,亩布局地点主要品种面积禄劝、富民重楼、曼地亚红豆杉、鞘蕊苏、半夏、草乌25000寻甸、嵩明灯盏花、丹参、板蓝根、黄花蒿25000东川雪上一枝蒿、中华雪胆、阿坝当归、重楼、鱼

25、腥草10000晋宁滇黄芩、灯盏花、元宝枫、草乌5000宜良、石林黄花蒿、灯盏花、黄柏、红花10000四区、呈贡及安宁部分山区半山区曼地亚红豆杉、灯盏花、黄花蒿5000合计80000五、对策及措施(一)科技支撑我市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科研和教育力量相对于其他地州市的优势较为明显,拥有中药材种植及药品研究机构有20多家(详见表4),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资源、组织培养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十年来,先后开展三七、灯盏细辛(灯盏花)、重楼、红豆杉、岩白菜、黄花蒿、胡黄莲、雪上一枝蒿等中药材和药用植物的研究开发工作,为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表4:昆明市中药材种植及药品研究机构一览表序号机

26、构名称序号机构名称1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3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2中科院动物研究所14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3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15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4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6云南大学药学院5云南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17昆明医学院药学院6云南省中药材GAP种植技术指导中心18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9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8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20昆明理工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9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21云南农业大学10云南省林科院22西南林学院11云南省药物研究所23云南

27、民族大学12昆明贵金属研究所1、依托在昆中药材种植研究机构优势,由云南省GAP种植技术指导中心牵头成立我市中药材资源调查及产业化发展建议课题组,对我市禄劝、寻甸、东川等北部五县区和晋宁、宜良、石林等边远山区、半山区的地道中药材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及自然再生能力进行系统调查,对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提出产业化发展建议。2、针对调查结果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布局在各县(市)区建立种苗基地及示范园,加强对我省、我市特有或主产的稀缺中药材的种植环境及规范化人工栽培体系研究,特别是对有效成份含量高的优质品种加大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力度,为我市乃至我省制药企业药用植物的种植规划奠定种苗及种植技术

28、基础。3、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1)首先研究我省特有和地道的中药材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种植的环境要求。研究野生地道中药材自然生长环境的地形地貌、无霜期、大气温度、极端最低和最高温度、光照强度、大气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磷、钾、土壤重金属、土壤微生物等,根据地道药材的自然环境研究人工种植地道药材所需要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材的地道性进行本草学考证、自然地理、植物化学、植物生理、植物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出地道药材的科学内涵,研究的成果将有利于全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种植的布局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2)研究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操作。这些操作

29、包括品种的遴选、繁殖体的确定、育苗、炼苗、栽培、田间管理(尤其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采收、加工、运输、储藏等药材生产过程。(3)研究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活性、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农药残存量、重金属等,并做出明确的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和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各种制剂的系列质量标准。进行中药材的化学研究,确定可用于控制质量的标准对照品,建立定量分析技术和标准品制备方法,不断提供标准品和提供分析服务。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及分析服务。(二)政府扶持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中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给予支持,促进医药产业。1、

30、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资金,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1)争取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资金的支持;(2)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财政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林下资源开发资金等,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3)建立昆明市中药材种植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支持中药材种植环境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规范化人工栽培体系研究及中药材规模化化种植基地的建设;(4)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企业间的协调,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对重点品种进行研究。2、重点支持方向(1)种苗基地及示范园建设: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种苗基地及示范园,进行重点中药材品种种植环境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规范化

31、人工栽培体系研究,为我市乃至我省制药企业药用植物的种植规划奠定种苗及种植技术基础。(2)原料基地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支持企业建立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在种苗、种植技术培训等方面协调企业共同给予种植户一定支持,促进基地建设。(3)物流体系建设:围绕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交易市场、云药港、高新区物流中心等大型交易市场及福临堂、省药材公司、鸿翔药业等中药材经营大户为主,建设完善我市地道中药材营销物流体系,为我市特色中药材进入国内外市场搭建平台,创建我市中药材名牌产品。 云南中药材资源居全国之首,达6559种,占全国总数的58%。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交易市场是云南省唯一经国家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七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目前,经营的中药材品种4000多种,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该市场交易的中药材占全省中药材供给总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