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_第1页
袁军-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_第2页
袁军-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_第3页
袁军-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_第4页
袁军-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袁军张素钊宁沛i李梅康国辉冯梦孙翔2张晓琪2西亚戈2(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050011)【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 疗,对照组6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针刺前后aca、mca、pca、va、ba的vm和pi变化的绝对值。 结果治疗组在基木痊愈和显著进步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 组

2、优于对照组。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快(pv0.01),且 治疗组pca、aca、va、ba的vm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治 疗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v0.05,或p<0.01 ); 且治疗组pca、va的pi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v0.05)。结论 子 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脑动脉弹性,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功能 的恢复。【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子午流注;针刺疗法;血流动力学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3、、复发率 高等特点。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减轻脑缺血对 神经元的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恢复。目前临床治疗icvd的方 法有早期溶栓再灌注、脑保护抗氧化、抗凋亡等铁近年来实践证实, 针刺能有效治疗icvd,运用择时取穴法确能提高临床疗效。我们 釆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良 好效果,2006年10月-2013年10月,随机选取120例缺血性脑血管 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 证取穴针刺治疗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辨证取穴针刺治疗60例,结 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丄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

4、血管 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标准参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 标准(试行)。1.1.2纳入标准 首次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系统局灶体 征恒定并持续24h以上;发病在3个月以内;经ct确诊;无严重并 发症;有良好的超声通透窗口,能显示清晰的血流频谱。1.1.3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 血者;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 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 病患者;tcd检查无颍窗及同侧颅内三大血管信号弱而不能确定者。1.2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病例均

5、为河北省屮医院针灸科住院患 者,均为首次发作,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随 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子午流注加辨证取穴治疗组)和对照组 (常规辨证取穴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为中经络,分 为五型,其中肝阳暴亢型12例,风痰阻络型23例,痰热腑实型8例, 气虚血瘀型9例,阴虚风动型8例。对照组肝阳暴亢型11例,风痰 阻络型25例,痰热腑实型10例,气虚血瘀型7例,阴虚风动型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基线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g±s)组别n性别/例年龄/

6、岁病程/d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男女治疗组60283259.76±10.0526.61±14.0315.53±5.33对照组60303060.76±12.3325.63±13.2314.65±5.031.3治疗方法131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即改善脑循环、 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营养神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1.3.2针刺选穴 主穴:风池、百会、肩騁、曲池、外关、合谷、 阳陵泉、足三里。配穴:肝阳暴亢型配三阴交、太冲;风痰阻络型配 丰隆、风府;痰热腑实型配中脫、天枢、丰隆;气虚血瘀型配膈俞、 气海、三阴交;阴虚风动型配太

7、溪、太冲。以上穴位如为双侧穴则取 患侧穴。1.3.3操作方法对照组辨证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辨证取穴的基 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日择时开穴。两组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 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1.4观察指标全部病例于针刺治疗前及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tcd检查对 比,检测前患者侧卧5min,以排除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仪器采用 瑞华rh-3200tcd机,用2mhz探头经颍窗探及aca、mca、pca、 va、ba的血流参数,检测上述动脉平均流速(mean flow velocity,vm) 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8、index,pi)。以针刺前后aca、mca、pca、 va、ba的vm和pi变化的绝对值作为分析指标。1.5疗效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即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 (scandinavianstroke scale, sss)进彳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疗效 评定。改良sss评分方法主要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 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的检查,得分越高,表 明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积分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 积分“治疗前积分xl00%o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n90%, 病残程度0级

9、;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246%、90%, 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218%、46%;无 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加或减少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o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土标准差(】±$)表示,釆用t检验;两组疗效的评价采用ridit检验。 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基木痊愈和显著进步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有效率治疗组60

10、14 (23.33)21 (35.00)19 (31.67) 6 (10.00)90.00%对照组609 (15.00)15 (25.00)26 (43.33)10 (16.67)83.33%2.2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221针刺后两组vm比较针刺3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快(pv0.01),且治疗组pca、mca、aca、va、ba的vm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1)。(见表3)222针刺后两组pi值的变化 针刺3个疗程后,治疗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v0.05,或pv0.01 );且治疗组pca、va的pi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v0.05)。(见表

11、4)表3 针刺后两组vm比较(x±s )v m / (cm/ s )组别 差异來源acamcapcavaba对照组 针刺前 54.77±12.884667±12.3829.77±8.8834.77±6.0836.76±6.883 疗程后 59.81±13.26*60.72±13.68*40.78±10.88*36.86±8.33*39.23±8.13*3 疗程后 66.89±12.16 a 68.83±14.11 44.89±11.27,39.81

12、7;8.2640.89±7.26注:与治疗前比较忙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表4针刺后两组pi比较(匚±$)组别差异来源-piacamcapcavaba针刺前0.96±0.281.05±0.380.90±0.120.89±0.281.0u0.22对照组3疗程后0.96±0.051.05±0.350.90±0.100. 89土080.97±0.12治疗组针刺前0.95±0.381.06±0.320.89±0.120.89±0.241.

13、02±0.163疗程后0.94±0.281.04±0.220.82±0.09*a0.83±0.200.94±0.19*注:与治疗前比较忙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13讨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有风、火、痰、瘀、虚不同病因,然其病机则均是经络不通以及经脉失养,因此采取子午流注方法进行取穴治疗可以实现在穴位气血运行旺盛时行针刺,此时针刺可使阴阳调和,机体的气血畅通,使经脉得养,促进了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心。“子午流注”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根据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日

14、、时开穴规律配合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由五输穴组 成的一种逐ei按时开穴治病的方法。是屮医针灸学科中注重时间条件 取穴的大典针法,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地如潮 涨落,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在开穴过程中气血灌注在所刺穴位, 使其功能得以旺盛,此时针刺补泻则可以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tcd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敏感,能了解到颅内主要动脉及其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 的变化,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确切的依据,本研究丄要观察子午 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后颅内动脉血流改变情况,采用了多普勒 检测中最常用和最有意义的参数vm和pi,

15、vm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 同时也能反映血流供应的好坏,pi是评价动脉的顺应性和弹性的指 标,可反映被检测脑血管阻力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针刺3个疗程后,除子午流注治疗组pca、va、 ba外,其余各动脉pi值针刺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 与脑梗死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有关,也可能与疗程不够有 关,其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而子午流注治疗组的pca、va的 pi值较对照组降低,提示针刺的刺激信号可能直接影响到椎动脉的弹 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重新调节血液在 大脑各动脉z间的分布,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刺3个疗程后, 两组均可以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脑血流量,

16、改善脑血液循环,这与相 关报道一致。子午流注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血流速度改善更为明显, 这说明子午流注结合辨证取穴疗法,能更有效的激发和调动机体潜在 的自我调节机制,最终调整脑血管壁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脑 血管的舒缩状态,引起脑血流速度加快。临床观察证实,本疗法对治 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安全可靠,月能有效增加脑血流量,从而促进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参考文献:1 魏媛媛,樊小农,王舒,等刺激参数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针刺研究,2008,33(4): 287-2882 王奇峰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病进展研究黑龙江中药,2009,(5):39-403 陈肖琼,张敏,戴永辉择时选经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1000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1):24-254 屮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6:12-135 郑晓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2:916 董淑艳,冯万才子午流注针法合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 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4(2):10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