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述类文本阅读在中国,“和谐” 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也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和谐” 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也。”和 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内的行为方式。中 国的琴道讲究中正平和,中国的茶艺推崇和静怡真,中国 的建筑代表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国的医学要求 五脏调和、七情调和、气血调和,就连进行博弈对决的中 国围棋都在寻求中和平衡之道,而追逐营利制胜的中国商 业也信奉着和气生财。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其乐官典乐要做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 伦,神人以和。”这说明古人已发现五声、六律六吕、八种 乐器的有序配合能
2、产生和谐的音律。古人还把和谐看作自 然的法则,并把万物的差异与互补之平衡解释为和。如老 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事物 内部对立的阴阳两气经过斗争达到和谐。这就同样与赫拉 克利特论述的“和谐”不谋而合。钱穆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实是整个中国 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 “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的人文 精神,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在中国,“和谐” 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也。儒家认为“天地 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儿,主张“仁民爱物”, 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 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
3、最高法则, 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崇高。佛家认为 万物都是“佛性”不同的体现,所以众生平等,万物皆有 生存的权利。各家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一致的。中 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 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 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同期,'大同社会”代表了中国 古代和谐社会的理想。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述类文本阅读在中国,“和谐” 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也。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4、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岀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而在道家那里,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 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和谐,体现在国家层面上就是主张“和谐”共处,协 和万邦。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周 易乾卦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又说:“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儒家讲“致中 和”,这个“中”字,就表达了一种不扩张、不过分的原 则。季羡林说,“和
5、谐”的概念不简单,它既包含了人与大 自然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也 就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 不可。“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论述 类文本阅读在中国,“和谐” 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 也。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他认为,今天提倡“和谐”这个概 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不要斗争。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所论“和谐”内涵的一项是a. 孔子在抨击“苛政猛于虎”的同时,极力主张养民 惠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6、” ?b. 民间流传的俗谚:“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 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c. 佛家主张“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在宇 宙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神。1234d 在创造文字时,我们的祖先认识到战争的危害, 说文解字的“止戈为武”,即从和平的角度创造"武” 字。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和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各个领域内的行为方式, 比如琴道、茶艺、医学等。b. 道家的“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人与人 的和谐还要崇高,这与赫拉克利特论述的“和谐”不谋而 合。c. 儒、释、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一致的,都 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 然万物。d. 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主张国与国的和谐共 处,人与人的和谐,即季羡林先生所概括的“人人合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和谐”思想博大精深,追求人与大自然、人与人、 个人自身的和谐,对全世界人民的日常行为方式影响都很 深。“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中国传 统文化思想的归宿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