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线莲栽培中多菌灵残留动态和安全使用标准探究摘要采用甲醇提取,液液分配净化,高效液相色 谱分析多菌灵在金线莲根、茎、叶及栽培基质中的残留消解 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不同多菌灵 添加浓度下的回收率为82. 9%95. 7%, rsd为2. 0%6. 3%, 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分别采用推荐剂量(1.0kg -hm-2)和1.5倍推荐剂量(1.5 kghm-2)进行处理,2 年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的半衰期 为7.01&51 d,在根中残留趋势为先升后降,半衰期为 4. 935. 71 d,在茎和叶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 584. 27,
2、 3. 503. 91 do若多菌灵在金线莲植株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 荐值为0. 5 mg kg-1,每年以1. 0 kg hm-2的剂量喷施4 次,最后一次施药和收获时间的安全间隔期可推荐为28 do关键词金线莲;多菌灵;消解动态;安全间隔期金线莲又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名 贵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 病、肾炎、急慢性肝炎等症,在民间享有“药王”的美称 1-2 o由于金线莲自然繁殖率低,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 适应性较差,加之人工过度采挖,使得野生资源锐减。近年 来许多学者对金线莲人工栽培进行研究,在种苗培育、组培苗移栽、设施栽培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3、3-5 o金线 莲种植期间,茎腐病和软腐病危害严重,种植者常采用多菌 灵进行病害防治。多菌灵是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但残效 期较长,并且对动植物及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目前已有研究 表明,多菌灵能够影响哺乳动物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6。 目前已有关于多菌灵在大青叶、白术、人参以及浙麦冬等中 药材降解残留动态的相关报道7-10,但多菌灵在金线莲上 的残留动态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多菌灵在金线莲根、茎、 叶及栽培基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 讨论,为多菌灵的合理使用及其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 据。1材料与方法 1. 1田间试验本试验于2012年4-8月,2013年4一8月在浙江农林大学百草
4、和浙江文成黄坦镇进行。供试材料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由浙江农林大学胡润淮教授鉴 定。设施药剂量为1.0 kg hm-2 (推荐剂量)和1. 5 kg hm-2 (1.5倍剂量)2个处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 后,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洒。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 小区30 m2o结合金线莲生产实际,各处理小区实行四轮施 药,第1轮以推荐剂量于移栽后10 d喷施,第2轮和第3 轮分别于5月初和6月初以推荐剂量和1. 5倍推荐剂量喷施, 第4次施药距离收获大约30 d,以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 量分别施药,按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于2 h, 1, 3, 7,
5、10, 14, 21, 30 d进行采样和样品处理11。1.2仪器与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600), kq-300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高速匀浆机(天津市泰斯特 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20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 箱(dgg-9070a)等。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多菌灵对 照品(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提供,纯度99%),助滤 剂545 (硅藻土载体,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3色谱条件waters 600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8 pad), c18 色谱柱(4. 6 mm
6、x250 mm, 5 um)。流动相为甲醇-水55 : 45; 流速1. 0 ml min-1,柱温25 °c,波长281 nm,进样量20 u lo1.4标准溶液的制备以甲醇为溶剂,将已配制的质量浓度为100 mg l-1的 多菌灵母液分别稀释成60, 20, 5, 1, 0.5, 0. 05 mg l-1 的一系列标准工作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外标 法定量。1. 5样品的制备1.5. 1栽培基质参照魏厚道等10方法,称取金线莲 栽培基质样品20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约1. 0 g 助滤剂、100 ml甲醇和0.2 mol l-1的盐酸10 ml,超声 提取
7、1.5 h,抽滤,用50 ml甲醇洗涤残渣,合并滤液,经 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20 ml左右,加入0.2 mol l-1的 盐酸10, 40ml水,混匀,再加40 ml石油瞇,震荡1 min, 静置,弃去有机相,水相用1 mol l-1的氢氧化钠调ph至 7.0,再依次用40,30,20 ml二氯甲烷萃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合并滤液,加1 ml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近干, 改用氮气吹干,甲醇定容至5 ml,待hplc检测。1.5.2金线莲新鲜根、茎和叶参照魏厚道等10方法, 分别称取金线莲新鲜根、茎、叶样品各5.0 g,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100 ml甲醇,在匀浆机中髙速匀浆1 min
8、, 加入约1.0 g助滤剂,超声提取1.0 h,抽滤,用50 ml甲 醇洗残渣,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约至10 h1l左右, 加入3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和1 mol l-1的盐酸溶液10 ml,摇匀后再加入40ml二氯甲烷萃取至褪色,有机层用2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和1 mol l-1的盐酸溶液5 ml反萃取 1次,弃去有机相,酸液用2 mol l-1氢氧化钠调ph至6.5- 7.0,再依次用40,30,20 ml二氯甲烷萃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后合并,加1 ml乙酸乙酯减压浓缩至近干, 改用氮气吹干,甲醇定容至5 ml,待hplc检测。2 结果与分析2.1方法的灵敏度、准
9、确度及精确度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作多菌灵标 准工作曲线,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0. 007 2x+0. 005 8, r2=0. 999 9o该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在0.0560 mg - l-1, 多菌灵含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空白根、茎、叶 以及栽培基质中分别添加0. 05, 0. 50, 5. 00 mg - l-1的多 菌灵对照品,每个浓度做3次重复试验,按照1.5的方法处 理后测定添加回收率,见表lo其平均回收率为82. 9% 95.7%, rsd均低于6. 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2.2多菌灵消解动态2. 2.1多菌灵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的消解动态多菌灵
10、在金线莲基质中的消解动态呈一级动力学特征,消解动力学 参数见表2。2012年的半衰期分别为8. 51d (推荐剂量)和 7.01 d (1.5倍剂量),而2013年的半衰期分别为7.81 d (推 荐剂量)和7. 33 d (1.5倍剂量),见图1。试验结果表明, 栽培基质中高浓度处理多菌灵消解速度快于低浓度处理。这 与林建等8多菌灵在白术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魏厚道等 10多菌灵在浙麦冬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相类似。这 可能与栽培基质中微生物利用并降解农药的特点有关,微生 物在残留农药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趋于利用其他碳源有机 物,对农药的利用效率较低,这可能是导致低浓度处理多菌 灵消解速率比较
11、慢的原因。2. 2. 2多菌灵在金线莲根中的降解动态施药初期根中 多菌灵浓度接近于0,而在施药后3 d后达到最大值,随后 快速消解,并在距最后一次施药30 d左右后残留量降至检 测水平以下。此外,多菌灵在根部达到最高浓度后的半衰期 分别为5. 19 d (推荐剂量,2012年),5.71 d (1.5倍剂量, 2012 年),4. 93 d (推荐剂量,2013 年),5. 24 d (1.5 倍剂 量,2013年),见图2o施药后多菌灵需通过茎叶的运输传 导及栽培基质吸收才能到达根部,所以达到最大值之前需要 一段时间过程。但随着农药经茎叶运输传导作用的减弱和栽 培基质吸收量的减少,以及农药降
12、解速度的增加,使得根部 的多菌灵残留迅速减少。在持续2年的试验中发现,低浓度 处理金线莲根中多菌灵降解速度快于高浓度处理,且2013 年的降解速度快于2012年。这可能与2013年浙江省夏季天 气炎热、干旱少雨,栽培基地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进行浇灌 有关,灌溉用水的冲刷会使得植株和栽培基质中的农药流失 速度加快,从而通过茎叶传导作用以及栽培基质吸收而获得 的对根部的补偿量减少,从而导致多菌灵降解速度快于2012 年。2. 2.3多菌灵在金线莲茎中的降解动态多菌灵在金线 莲茎中的降解动态也呈一级动力学特征。2012年的半衰期分 别为4. 27 d (推荐剂量)和4. 03 d (1. 5倍剂量),
13、而2013 年的半衰期分别为4. 11 d (推荐剂量)和3. 58 d (1.5倍剂 量),见图3。在持续2年的试验中发现,2种不同剂量的多 菌灵处理2013年的降解速度快于2012年,这可能与2013 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栽培基地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进行浇 灌有关,灌溉用水的冲刷会使得植株中的农药流失速度加 快,从而导致多菌灵降解速度快于2012年。2. 2.4多菌灵在金线莲叶中的降解动态多菌灵在金线 莲叶中的降解动态与在茎中的降解动态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2012年的半衰期分别为3.91 d (推荐剂量)和3. 74 d (1. 5 倍剂量),而2013年的半衰期分别为3. 75d (推荐剂
14、量)和 3.50 d (1.5倍剂量),见图4。比较2年试验结果发现,多 菌灵在金线莲叶中的降解速度快于在茎中的降解速度。由于 叶片接收灌溉用水、雨水冲刷的面积较大,使得农药流失速 度快于茎中,因此叶中的降解速度快于在茎中。3讨论金线莲根、茎、叶以及栽培基质中多菌灵质量浓度在 0.055 mg . l-1,平均回收率为82. 9%95. 7%, rsd均低 于6. 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其分析方法准确可靠。 在持续2年的试验中发现,金线莲根、茎、叶中2种不同剂 量的多菌灵处理2013年的降解速度快于2012年,这可能与 2013年浙江省夏季天气炎热、干旱少雨,栽培基地每天清晨 和傍晚都
15、要进行浇灌有关,灌溉用水的冲刷会使得植株中的 农药流失速度加快,从而导致多菌灵降解速度快于2012年。 目前,我国对中药材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量(mrl)标准的研 究还不多,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只规定了 9种有机氯农 药、12种有机磷和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在限量标准方面仅规定了甘草和黄英2种药物的六氯环己烷(六六六)、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五氯硝基苯的限 量标准,其他农药在中药材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还未见报 道12。我国颁布的有关多菌灵的限量指标基本上采用国际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限量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 限量gb 2763-2012规定玉米、黄瓜、番茄以及多
16、数水果中 多菌灵mrl为0. 5mg - kg-1,花生、油菜籽中多菌灵mrl为 0. 1 mgkg-lo台湾残留农药安全容许量标准规定绞股 蓝、菊花、洋甘菊多菌灵mrl为1. 0 mg kg-1;豆菜类、瓜 菜类多菌灵mrl为0. 5 mg kg-lo结合gb 2763-2012和台 湾残留农药安全容许量标准建议金线莲鲜草多菌灵mrl 标准为0. 5 mg kg-1,施药剂量为1. 0 kg hm-2,实行4 轮施药,最后一次施药和收获时间的安全间隔期为28 d。施 药28 d根中多菌灵残留量为0. 050. 06 mg kg-1,茎中残 留量为0.440. 46 mgkg-1,叶中残留量为
17、0. 350. 39 mg kg-1,均低于建议的限量标准。参考文献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浙南本草新编编写组浙南本草新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3 何春年,王春兰,郭顺星,等.兰科开唇兰属植物 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4, 39 (2): 81.4 么厉,程惠珍,杨智,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 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 zhang y h, cai j y, ruan h l, et al.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of kinsenosid
18、e, a high yielding constituent from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n streptozotocin diabetic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07,114 (2): 141.6 akbarsha m a, kadalmani b, giri ja r, et al.spermatotoxic effect of carbendazimj. indian j exp biol, 2001,39 (9): 921.7 吴剑威,杨美华,陈建民,等.多菌灵在大青叶中 降解残留动态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 (
19、5): 267.8 林建,魏厚道,王天玉,等.白术规范化种植中农 药多菌灵安全使用标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 (13): 1674.9 田金改,金红宇,彭方,等.多菌灵在人参生长期的残留动态研究j中草药,2006, 37 (9): 1413. 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9, 11 (4): 467.10魏厚道,林建,王天玉,等.多菌灵在浙麦冬及11 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 中国药典一部s1.2010.residue decline dynamics and safety utilization of
20、 carbendazim incultivation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shao qing-songl*, liu hong-bo1, zhang yu-yunl, zhang ai-lianl, li ming-yan2(1. nurturing station for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silviculture,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2. rare herbal medicine and engineerin
21、g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wuyi 321200,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aimed to study the residue decline dynamic and standards for safety utilization of carbendazim in roots , stems , leaves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and in growth media samples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were purified by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and analys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rate of recovery was 82. 9%95. 7% and rsdwere 2. 0%一6. 3% with add of carbendazim in respectively diverse concentration , which meets inspection requirement of pesti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