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实证研究_第1页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实证研究_第2页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实证研究_第3页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实证研究_第4页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实证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金融业2007-2014年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列报对其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计入利润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具有决策有用性;仅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具有决策有用性;同时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具有决策有用性。说明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位置会影响其决策有用性,投资者对利润表的关注度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关键词:公允价值变动;决策有用性;列报;相关性:f230 文献识别码:a :1001-828x(201

2、6)009-000-02我国财政部在2009年6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要求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1。据此,原本仅列报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资本公积”项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期末列报位置调整为:同时列报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以及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目前,大多数文献主要研究了公允价值本身的决策有用性问题,而基于不同位置列报的公允价值的比较研究却很少。李增福2等研究指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否进入损益以及不同列报位置,会带来不同的市场反应。徐经长3等指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呈报

3、时存在增量价值相关性,直接计入股东权益变动表时仅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但在徐经长的实证研究中并未排除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研究模型改进,并得出更完善的实证结论。一、模型设计对决策有用性的模型设计,主要以信息观的回报模型和计量观的价格模型为代表。本文主要从计量观来研究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决策有用性,采用feltham和ohlson4提出的线性价格模型:pit =0+1epsit+2bvit+it(1)其中pit为某一时点的股价,epsit为公司i在期间(t-1,t)内的每股收益,bvit为公司i在期间(t-1,t)内的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大小和符号分别说明了每股净收益和每股

4、净资产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从而反应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本文将每股收益分为两个部分:每股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fvaiit)和除该项目之外的每股收益(epslit);将每股净资产分为两个部分: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fvadit)和除该项目之外的每股净资产(bvbfvit),并引入公司规模(sizeit)和资产负债率(debtit)作为控制变量,得到如下模型:pit=0+1fvaiit+2epslit+3fvadit+4bvbfvit+5sizeit+6debtit+it(2)其中,fvai始终列报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fvad在2009年之前仅列

5、报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009年之后同时列报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为比较列报位置调整前后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将样本数据分为2007-2008年(简称调整前)和2009年-2014年(简称调整后)。二、数据来源由于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在金融业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较其他行业大,金融业公司比其他行业相比更容易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了2007年-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金融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投资者不能在年报公布当天立即做出决策,本研究中股价为公司公布年报后连续5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的平均值。为了增强研究的准确性和样本的可比性,剔除被标注st的公司,剔除股价、年报等

6、相关指标和信息缺失的公司,剔除已停牌的上市公司。最终共获得307个样本,其中调整前有59个样本,调整后有248个样本。三、实证研究表1对公允价值变动列报位置调整前的多元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vif值均不超过10,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模型的f值为23.619,通过了f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方为0.701,说明在因变量p的变动中,有70.1%的概率可以由模型的自变量解释,该模型对调整前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表中fvai的系数为8.564,t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fvai的增加能刺激投资者增加投资,具有决策有用性。但fvad的t值为-0.558,且t检验未

7、通过,说明fvad不具有决策相关性。表2对公允价值变动列报位置调整后的多元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vif值均不超过10,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模型的f值为51.413,通过了f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方为0.550,说明在因变量p的变动中,有55.0%的概率可以由模型的自变量解释,该模型对调整后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表中fvai及fvad均通过了t检验,且在1%的水平显著,说明fvai及fvad均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时,能有效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造成股价上涨。比较调整前后的回归结果可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的相关性在调整前后前

8、后分别为5%的水平上正相关和1%的水平上正相关,该科目列报位置虽然未调整,其决策有用性却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是2007年-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公允价值的决策相关性降低,但从结果来看降低的程度并不明显。然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的相关性在调整前后分别为不相关和1%的水平上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认为,该变化不是由金融危机的缓解造成,而是由于该科目从“仅列报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为“同时列报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之后吸引了投资者更多的注意,从而提高了其决策有用性。四、研究结论及建议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位置会影响其决策有用性,计入利润表的交易性

9、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正相关,具有决策有用性;仅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相关性不显著,不具有决策有用性;同时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具有决策有用性。研究认为投资者在利用财务报告时,对利润表的关注度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在财务报告中不同位置列报对投资决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位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较明显,我国财务报告在公允价值列报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为了更清晰的方式列报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向投资者提供便于获得的决策有用信息,本文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既然未实现,就不应直接计入净利润,以免误导投资者过度投资。建议将其移动到净利润之外,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一起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者在净利润之后增设“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科目,用来列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变动损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决策有用性。参考文献:1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z.2009.2李增福,黎惠玲,连玉君.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10:13-19.3徐经长,曾雪云.综合收益呈报方式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0-27.4 feltham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