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_第1页
关于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_第2页
关于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_第3页
关于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_第4页
关于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人高考数学复习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选择题(一) 集合1 . (2006 年)设集合 M= 1.0,1,2 , N= 0,1,2,3 ,贝U MN ()(A)0,1(B)0,1,2 (C)1,0,1(D)1,0,1,2,32.(2008 年)设集合A= 2,4,6 , B= 1,2,3 ,则集合AB ()(A)4 (B)1,2,3,4,6 (C)2,4,6(D)1,2,33.(2009 年) 设集合 M=1,2,3 , N= 1,3,5 ,贝U MN ()(A)(B)1,3 (C) 5(D)1,2,3,54.(2010 年)设集合M=XX 3 , N= XX 1 ,贝U MN ()(A)R

2、(B),31,(C)3,1 (D)5.(2011 年)已知集合 A=1,2,3,4, B=x-1v<3,贝 y A B=()(A) 0,1,2 (B)1,2(C)1,2,3 (D)-1,0,1,26. (2012年)设集合 M=0,1,2,3,4,5,N=0,2,4,6,贝 U M N(A) 0,1,2,3,4,5,6 (B) 1,3,5 (C) 0,2,4(D)7. (2013 年)设集合A XX21 , BXX31 ,则 A B()(A)(B) 1(C)1(D) 1, 18. (2014 年)设集合 Mx 1 x 2 , NXX1 ,则集合 MN()(A)XX1(B)XX1(C) X

3、 1X1(D)x1X2(二) .简易逻辑9. (2006 年)设甲:X 1 ;乙:X2 X 0 ,贝U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10. (2007年)若x,y为实数,设甲:2 y2 0 ;乙:X 0且y 0,则()(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111. (2008 年)设甲:X ;乙:Si nx -,贝9()6 2(A) 甲

4、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12. (2009年)a,b为实数,则 a2 b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a b(B) a b (C) a b(D) a b13. (2010 年)设甲:X ?;乙:Si nx 1 ,贝U()(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14. (2012 年)设甲:X 1 ;乙:X2 3 2 0 ,贝卩()(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5、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15. (2013 年)设甲:X 1;乙:X2 1 ,贝U()(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C)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16. (2014 年)设甲:b2 4ac 0 ;乙:ax2 bx C 0 有实数根,贝U()(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第

6、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选择题(一).不等式的性质一定成立的一个是:()17. (2006年)设a,b R ,且a b,则下列各不等式中,1(A) a2 b2(B) ac bc(c 0) (C)-a(二).绝对值不等式18. ( 2006年)不等式X 31的解集是((A)19.(A)20.(A)(C)4 X 2(B) XX(2007年)不等式3x 1R (B) xx<0 或 x>-3X 2(2008年)不等式xx 5 或 X 1(B)2 (C)1的解集是(C)Xx23的解集是((D)(D)x0xx 1 或 X 5(D)21. ( 2011 年)不等式 I X-2 I<3的解集包

7、含的整数共有(A) 8 个(B) 7 个22. ( 2013年)不等式X 1的解集为((C) 6 个)(C) X 1(D)(A) XX 1(B) XX 123. ( 2014年)不等式X 32的解集为(X 1 (D)XX 1(A) XX 1(B) XX5(C) XX 5或X 1 (D) x1 X 5(三)一元二次不等式24. (2009年)不等式X20的解集为()(A) XX 1(B) XX(C)1 或 X 1(D) X 1 X 1第三章指数与对数25.(2007 年)log 4 8 Iog4 2(A) 3 (B) 2 (C) 1 (D) 026. (2008 年)log 2 4 (1)03(

8、A) 9 (B)3 (C) 2 (D) 1227. (2010 年)273-Iog28(A) 12 (B)6 (C) 3 (D) 128. ( 2011 年)若(1)m 5,a(A)丄(B) 2(C) 1025529. ( 2011 年)og41211(A)2 (B)1 (C)-1 (D)-22230 (2012 年)已知 a>0,a 0,2m(D)25则 a0 + log(A) a (B) 2 (C) 1 (D) 01162二.填空题31. (2006 年)Iog 28og410 Iog4855132. (2014 年)33 33第四章函数(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3. (2009 年)

9、点 P (3,2 ), Q (-3,2 ),贝U P 与 Q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关于直线y X轴对称(D)关于直线y X轴对称(二).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求函数值)一. 选择题34.(2006年)函数f (X) l0g3(3 X2)的定义域是()(A),03,(B),30,(C)0.3(D)35.(2007年)函数y ig(X1)定义域是()(A)R (B) XX 0(C) XX 2(D)XX 136.(2008年)函数y igJ3 X定义域是()(A)0,(B)3,(C)0,3 ( D),337.(2010年)函数y 4X定义域是()(A),44,(B),2

10、 2,(C)4,4(D)38.(2011年)函数y=4 X2的定义域是()(A)-,(B) 0,2 (C) -2,2(D)-22,39.(2012年)函数yig(X2I)的定义域是(A)(,1 1 ,)(B)( 1, 1)(C)(,1)(1,)(D)1, 140.(2014年)函数yX 5的疋乂域是()(A),5 (B)(C)5,(D),55,41.(2008 年)下列函数中,函数值恒大于零的是()(A)y X2(B) y2X (C) y log 2 X(D)y cosx42.(2010年)设函数f(X)2I_T2ax ax,且 f (2)6 ,则a3,02,2()3(A) -1 (B)3 (

11、C) 1 (D) 4443 (2012 年).设函数 f(x) (X 1)2x ,贝U f(2)=()11XX(A)44(A)12 (B) 6(C) 4(D) 2(2014 年)设 f(x),贝y f(xX1)=()(B)(C)(D)二.填空题45.(2007 年)设 f(-)1x2 X ,则 f()24(三).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46.(2009年)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的是((A) y X (B) y X2 (C) y x3 (D) y47. ( 2013年)下列函数中,为减函数的是(A)y x3(B) y Si nx (C)yx3(D) y COSX48.(2006年)

12、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A)y 2x ( B) y 2x (C) y log 2 x ( D)y 2cosx49.(A)(2007年)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1f (X) r1 X(B) f (x) X2 X (C) f (x)50.(2008年)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cos- ( D)3)f(x)(A)y log 3X (B) y 3x (C) y3x2 (D)3sin X51.(A)(2010年)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1y X3 2 (C) y (2)x (D)yx3 (B))y log2(-) X52.(2011 年)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5 )=3

13、.则?( 5 )(A)5(B) 3(C) -3(D) -553.(2011年)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0,3 )为减函数的是(A)y cosx (B) y log 2 X(C) y x2 4 (D)54.(2012年)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1'X y(3)(A) y 3x2 1(B) yx33(C) y 3x(D) y log 3 x55.(2014年)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A)y log 2 X (B) y Sin X (C) y x2 (D)(四).一次函数56. ( 2006年)设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1 )和(-2,0 ),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为()2Xy

14、Dz(X2yz(2 - 3XI- 3yB)z(2 - 3X1 一 3yA)57. (2010年)如果一次函数y kx b的图象过点(1,7 )和(0,2 ),则k ()(A) -5 (B) 1 (C) 2 (D) 558 (2012年).如果函数y X b的图像经过点(1, 7),则b=()(A) 5 (B) 1 (C) 4 (D) 659. (2014年)已知一次函数y 2x b的图象过点(-2,1 ),则图像也经过点()(A) (1,-3)( B) (1,-1)(C) (1,7)(D) (1,5)(五).二次函数一.选择题60. (2006 年)函数 yx2 2x 3的一个单调区间是()(

15、A)0,(B)1,(C),2 ( D),361.(2006 年)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1,0 )和(5,0 )两点,则该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是()(A)X 1 (B) X2(C) X3 (D)X 462.(2007 年)二次函数yX2 4x5的对称轴方程为是()(A)X 2 (B):X 1(C X0 (D)X163.(2007年)如果二次函数2y XPX q的图象经过原点和点(-4,0 ),则该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 )(A)-8 (B) -4(C) 0 ( D)1264.(2008 年)二次函数yX2 2x2的对称轴方程为是()(A)X1 (B)X 0 (C) X1 ( D)X 265.(

16、2008年)曲线y X2 1于直线ykx只有一个公共点,贝Uk()(A)-2 或 2 ( B)0 或 4 (C)-1或1(D) 3 或 766.(2010年)设函数f(x) X2 (m :3)x 3是偶函数,则m ()(A) -3 (B) 1 (C) 3 (D) 567. ( 2011 年)二次函数yx2 4x1 ( ) ? ? ?(A)有最小值-3(B)有最大值-3(C)有最小值-6(D)有最大值-668. ( 2012 年)(A) 4 (B) 3 (C)69. ( 2013年)二次函数y设函数X4 (m 3)x34是偶函数,则m=(f(x)3 (D) 4X2 X 2图像的对称轴是(A) X

17、 2( B) X 2(C) X 1( D) X 170. ( 2014年)二次函数yx2 2x 2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是((A) (-2,0)和(1,0)(B) (-2,0)和(-1,0)(C) (2,0)和(1,0)(D) (2,0)和(-1,0)71. ( 2014 年)设两个正数a,b满足a+b=20,则ab的最大值为((A) 400(B) 200(C) 100(D) 5072. ( 2009 年)二. 填空题二次函数f (x) X2 2ax 3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 1,73. ( 2010年)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和点(-4,0 ),则该二次函数图象的 对称轴方程为74. (2012年

18、)若二次函数y f(x)的图像过点(0, 0),( 1,1 )和(2,0),则f (x)75. (2013年)若函数f(x) X2 ax为偶函数,则a (六).反比例函数76. (2008年)过函数y -的图像上一点作X轴的垂线PQ,Q为垂足,O为坐标原点,X则OPQ的面积为 ()(A) 6 ( B) 3 (C) 2 (D) 1177. ( 2009年)y丄的图像在()X(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三、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78. (2013年)函数y X 1与y -图像交点的个数为()X(A) 0(B) 1(C) 2(D) 3(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79.(2006年)

19、对于函数y 3x ,当X0时,y的取值范围是()(A)y 1 (B) 0y 1 (C) y3 ( D)0 X380.(2007年)函数y 2x的图像过点()(A)3,1(B)3,1(C)3, 8(D)3,68681.(2007 年)设 ab 1,则()(A)log a 2 logb2(B)log 2 al0g2 b(C)log 0.5 a log 0.5b ( D)log b 0.5 log a0.582.(2008 年)设 a1,则()(A)log 1 a 0(B) log2 a 0(C) a1 0(D)2 a1 083.(2009 年)设 ab 1,则()(A)0.3a 0.3b(:B)

20、3a3b ( C)Iog 3Ia log 3 b(D)log 3 a log 3b84.(2010 年)设 0a b1,则()(A)log a 2 log b 2(B)log 2 alog? b(C)1a1b"1(D) (-)aW2 285. (2012年)使log2a log 3 27成立的a的取值范围是()(A)(0,) (B) (3,) (C) (9,) (D) (8,)86. (2013 年)设 a 1 ,则()(A) log a 2 0 ( B)Ioga 2 0 (C) 2a 1 (D) (-)2 1a87. (2014 年)若 0 lga lgb 2 ,贝U ()(A)0

21、ab1 (B) 0b a 1(C)1ba100 (D) 1 a b 100第五章数列(一)等差数列一. 选择题88. (2006年)在等差数列 an中,a3 1忌7 ,则a7()( A) -11 ( B) -13 ( C) -15 ( D) -1789. ( 2010 年)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五项等于 10,前 3 项的和等于 3,那么这个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A) 3 ( B)1 ( C)-1 ( D)-390. (2011年)在首项是 20,公差为-3 的等差数列中, 绝对值最小的一项是 ()(A)第5项(B)第6项(C)第7项(D)第8项91. (2012 年)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

22、项为 1,公差为 3,那么该数列的前 5 项和 为()(A) 35(B) 30 (C) 20(D) 1092. ( 2013 年)等差数列an 中,若 a12,a36 ,则 a2()(A)3(B)4(C)8(D)12二解答题93.(2007 年)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 1)( 1)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2)判断 39是该数列的第几项。94. (2008 年)已知等差数列 an 中, a1 9,a3 a8 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当n为何值时,数列 an的前n项和Sn取得最大 值,并求该最大值。95( 2009年)面积为 6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由小到大成等差数列, 公差为

23、 d (1) 求d的值;(2)在以最短的长为首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中,102为第几项?96. (2011 年)已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与公差相等,an 的前 n 项的和记作 Sn,且 S20 =840(I)求数 an的首项a及通项公式;( II )数列 an 的前多少项的和等于 84 ?97. (2014年)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 n2 2n ,求( I ) an 的前三项;( II ) an 的通项公式(二) 等比数列一. 选择题98. (2007年)设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为正数,a3 1, a5 9 ,则公比q ()(A) 3( B) 2( C) -2( D) -399. ( 200

24、8 年)在等比数列 an 中,a? 6,a4 24 ,则 a6()(A) 8 ( B) 24 (C) 96 ( D) 384100. (2009年)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中,a1 a? a3 7 ,则a1()(A)( B) 1 (C) ( D) 733101. (2011年)已知25与实数m的等比中项是1 ,则m ()11(A)丄(B) 1(C) 5(D) 25255二. 填空题102. (2014年)等比数列an中,a? 8 ,公比为1,则a§()4(A)- ( B) 1 (C) - ( D)33三. 解答题103 ( 2006年)(2006年)已知等比数列 a.中,a3 16 ,

25、公比q -,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n前7项的和。104. (2010年)已知数列an中,印2q 11a.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n前5项的和。105. (2012年)已知等比数列 an中,3a2a3 27.(I)求a2; ( )若 an的公比q 1 ,且务a? a3 13 ,求 an的前5项和.106. (2013年)已知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a? 4 , a532 , (I )求q (II )求an的前6项的和S6第六章导数一. 选择题107. (2006年)已知P为曲线y 3上一点,且P点的横坐标为1,则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是()(A) 3

26、x y 20 (B) 3x y 40(C) 3x y 20 (D) 3x y 20108. (2007年)曲线y x2 X在点(1,2 )处的切线方程为 109. (2009年)函数f(x) X3 3x 1的极小值为 110. (2010年)曲线y 23 1在点(1,3 )处的切线方程为 111. (2011年)曲线y 22 3在点1,5处切线的斜率是 112. (2012年)曲线y 3 1在点(1, 2)处的切线方程是 113. (2013年)函数f() 23 321的极大值为114. (2014年)曲线y 3 2在点(1, -1 )处的切线方程是 三. 解答题115. (2006 年)已知

27、函数 f() 3 62(1)求证函数f()的图象经过原点,并求出f()在原点处的导数值;(2)求证函数 f ()在区间 3, 1上是减函数。116. (2007年)设函数y 3 a 1的图像在点(0,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3 ,求(1) a ; (2)函数y 3 a 1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17. (2008 年)已知函数 f(x) 4 m2 5,且 f (2)24(1)求m ; (2)求函数f (x)在区间 2,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18 (2009 年)设函数 f () 4 22 3, (1)求函数 f () 4 22 3在点(2,11 ) 的切线方程;(2)求f(x)的单

28、调区间。119. (2010年)设函数f() 43 ax 2 ,曲线y f()在点P ( 0,2 )处的切线的斜 率为-12 ,求:(1) a的值;(2)函数f (x)在区间 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0. (2011 年)已知函数 f(x) 3 42(1) 确定函数f(x)在哪个区间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是减函数;(2) 求函数f (x)在区间0,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1. (2012 年)设函数 f(x) x4 4 5.)求f(x)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它在各区间的单调性;(U)求f (x)在区间0,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22. (2013年)已知函数f (x) x3 ax2 b ,曲线y

29、f(x)在点(1,1)处切线为y X ,(I )求a,b (II )求f(x)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它在各区间的单调性。123. (2014 年)设函数 f (x) x3 3x2 9x .求(I)函数f (x)的导数;(U)函数f(x)在区间1,4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第七章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124. (2011年)设角是第二象限的角,则()(A)CoS0,且 tan0(B)CoS0,且 tan0(C)cos0,且 tan0(D)cos0,且 tan0125. (2012年)设角a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为X非负半轴,终边过点(、.2,.2),则 Sina ()2721172(A)2(B) (C) (D

30、)2126. (2011年)已知角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始边在X轴的正半轴,点(1,2.、2)在 的终边上.(1)求Sin 的值;(2)求cos2的值.第八章三角函数式的变换选择题(一)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7. (2007年)设Sin 丄,为第二象限的角,则cos ()(A)仝(B)2 (C) 1 ( D)空2 2 2 2(二) .诱导公式128. (2010 年)cos( 19 )()厂6(A) (B)1 (C) - (D)仝2 2 2 2129. (2012 年)cos7().选择题131.(2006 年);£ ABC 中,C30 ,贝U CQSACQSB Sin ASi

31、nB 的值等于()(A)1 (B)山(C)11 ( D)2 222132.(2010 年)Si n15cos15()(A)1 (B) 1(C)(D)4242二.填空题133.(2007 年)Sin (45j)coscos(45)sin 的值为第九章 三角函数式的图像与性质(A)130.一3iT (B)丄(C)(2014年)在等腰三角形T (B)1 (C)(A) 厶、(三).两角和与差,两倍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22 (D)ABC中,A是顶角,且CoSA ,则CQSB ()2丄(D)3选择题134 ( 2009年)函数y Sinx cosx的最大值为()1(A) 1 ( B) 2 (C) 12(D

32、)CQS).2135.(A)(2009年)如果C匚,则()4; tan(C) tan CQS(D) SintanCQSSin(B)136.(2007 年)函数ysin 1x的最小正周期为(3)(A)-(B) 23(C)6(D) 8137.(2008 年)函数ycos-的最小正周期为(3)(A)6(B) 3(C)2(D)-3138.(2010 年)函数ysin 2x的最小正周期为()(A)6(B) 2(C)(D)-2139.(2012 年)函数ySin 2xcos2x的最小正周期是(A)6 (B)2 ( C) -(D) 24140. (2013 年)函数 f(x) 2sin(3x)1 的最大值为

33、()(A) -1(B) 1(C) 2( C) 3141.(2013 年)函数 f (X)1 COSX的最小正周期为()(A)-(B)2(C)33(D)22142.(2013 年)若0,则(2)(A)SinCOS(B)COSCOS3(C)SinSi n2(D)Sinsin2143.(2014 年)函数V2sin 6x的最小正周期为()(A)-(B) _(C) 2(D) 332二. 填空题144. (2006年)函数y Sin 2x的最小正周期是 145. (2011年)函数V 2s sin(丄X )的最小正周期是2 6第十章解三角形一. 选择题146. (2009 年)在厶 ABC中,AB 3,

34、B60 ,BC 2,则 AC ()(A) . 7 (B) .10 ( C) 4 ( D) ,19二. 填空题1147. (2008 年)在厶 ABC 中,若 SinA,C 150,BC 4,则 AB 3三. 解答题148. (2006 年)已知 ABC中, BAC 60 ,边长 AB 5, AC 6(1)求BC边的长;(2)求AB?AC的值149. (2007年)已知 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A(2,1), B(1,0),C(3,0),求 B的正弦值; (2) ABC的面积。150. (2008年)如图,塔Po与地平线AO垂直,在A点测得塔顶P的仰角 PAO 45 , 沿AO方向前进到B测得仰

35、角 PBO 60 ,代B相距44 m ,求塔高PO (精确到0.1 m)151. (2009 年)在厶 ABC中, A 45 ,B 60 ,AB 2,求AABC的面积。(精确到 0.01 m)152. (2010 年)在锐角三角形 ABC中,AC 8,BC 7,sinB -7 求AB。153. (2012 年)已知 ABC 中,A 120 ° , AB AC , BC 4.3.(1)求厶ABC的面积;(U)若M为AC边的中点,求BM .154. (2013 年)已知 ABe的面积为 3 3,AC=3,A=60 ,求 AB,BC155. ( 2014 年)已知 ABC 中 A= 110

36、 ,AB=5,AC=6,求 BC(精 确到 0.01 m)第一章平面向量一. 选择题156. (2006年)若平面向量a (3,x),b (4, 3),且a b ,则X的值等于()(A) 1 ( B) 2 (C) 3 (D) 4157. (2007 年)已知平面向量 AB (2, 4),AC( 1,2),则 Be ()(A) (3,-6) (B) (1,-2) (Q (-3,6) (D) (-2,-8)158. (2010 年)若向量 a (x,2),b ( 2,4),且 a,b共线,则 X ()(A) -4 ( B) -1 (C) 1 ( D) 4159. (2010年)已知点A( 5,3)

37、, B(3,1),则线段AB中点的坐标为()(A) (4,-1) (B) (-4,1) (Q (-2,4) (D) (-1,2)160. (2011 年)已知向量 a =(2,4), b =(m,-1),且a b ,则实数 m= ()(A)2 (B)1 (C)-1(D)-2161. (2012 年)若向量 a (1,m),b ( 2,4),且 a b 10 ,则 m ()(A) 4 (B) 2 (C) 1 (D) 4162. (2014年)已知平面向量a=(1,1), b =(1,-1),则两向量的夹角是 ()(A) (B)- (C)-(D)-6432二. 填空题163. (2008 年)若向

38、量 2(x,2),b( 2,3),且a / b ,则 X=164. (2009年)向量a,b互相垂直,且Ia 1则a?(a b) =165. (2013 年)若向量 a=(1,2)与 b=(3,x)平行,则 X=第十二章直线一.选择题166.(2008年)过点(1,1 )且与直线X2y 1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A)2x y 10 (B) 2xy 30(C)X 2y 30 (D) X2y 10167 (2009 年)过点(1,2 )且与直线2xy 3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2x y 50 (B) 2yX 30(C)2x y 40 (D) 2xy 0168.(2012年)已知点A(4,2),

39、B (0,0),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A)2(B)1(C)1(D)222169.(2013年)过点(2,1 )且与直线y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A)X 2(B) X 1(C)y 2(D) y1170.(2013年)直线3xy 20经过()(A)第一、二、四象限(B)第一、二、三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二.填空题171. (2006年)直线y 3x 2的倾斜角的度数为 172. (2007年)设 是直线y X 2的倾斜角,贝U =173. (2011年)直线X 3y 20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第十三章圆锥曲线一.选择题174. (2009年)圆X2 y2 a与直

40、线X y 20相切,贝U a ()(A) 4 ( B) 2 (C) 2 ( D) 1175. (2011年)设圆X2 y2 4 8y 4 0的圆心与坐标原点间的距离为d,则(A) 4<d<5(B) 5<d<6(C) 2<d<3(D) 3<d<4176.(2013年)若圆X2 y2 C与直线X y 1相切,则C (A)177.12(2014年)已知圆(B) 1(C) 2(D) 4x2y2 4x8y 110 ,经过P (1,0 )作该圆的切线,切点为Q,则线段OQ的长为(A)(B) 8(C)178.102X(D) 162y(A)179.(2006年)

41、设椭圆的方程16 121 (B)W (C)三(D)-2 322(2007年)设椭圆的长轴长为 8,贝陀的一个焦点到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距离为 )1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A)8 ( B) 6 (C) 4 (D) 2180.(2008年)已知正方形ABCD以A C为焦点,且过B点的椭圆的离心率为(2 (B)- (Q / ( D)-2 2 2181.( 2009年)平面上到两定点F1( 1,0), F2 (1,0)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方程为(L 1 (D) y2 2x(A)(A)X y1 (B)匚J 1 (C)4343182.(2011 年)方程36x225y2 =800(A)椭圆(B)双曲线(

42、C)圆183.(2007 年)已知抛物线y2 4x 上-2)2 2x234的曲线是 ()(D)两条直线点P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 5,贝y过点和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4 或 4 (B) 5 或-5 544(2009年)抛物线y2(A)184.(A)185.已知(C) 1 或-1(D).3 或.、34x的准线方程为()X 4 (B) X 2 (C) X 1 (D) X 4(2011年)A,B是抛物线y2 8x上两点,且此抛物线的焦点在线段AB 上,A,B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10 ,贝y I ABl =()(A) 18(B) 14(C) 12(D) 10186.(2013年)抛物线y24x的准线方程为

43、()(A) X1 (B) X 1 (C)y 1 (D) y 1187.(2014年)抛物线y23x的准线方程为()(A)3X3 (B) X313(C) X - (D) X -2424二.填空题188.(2009 年)圆 X22y25的圆心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189.(2012 年)圆 X22y2x 8y 8 0的半径为。三. 解答题190. (2006年)已知。O的圆心在坐标原点,。O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 A,与y轴 正半轴交于点B, AB 2,(1)求的方程;(2)设P为。O上一点,且 OPIl AB, 求点P的坐标。191. (2007年)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轴上,离心率

44、等于3,并且经 过点(-3,8 ),求(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双曲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 2192. (2008年)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双曲线 L 1的右焦点,并且此圆过原点,求(1)求该圆的方程;(2)求直线y ,3x被亥圆1截得的弦长。193. (2009年)焦点在(-2,0 ),(2,0 )的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y X (1)求双曲线 的方程;(2)求双曲线的离心率。2194. (2010年)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且该椭圆与双曲线 y2 1焦点相同,一34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准线方程。2195. (2011年)设椭圆 y21在y轴正半轴上的顶点为 M,右焦点为F ,延长线段MF与椭

45、圆交于N 02(I)求直线MF的方程:(II )求IM耳的值。IFNl196 ( 2012年)已知过点(0, 4),斜率为1的直线I与抛物线C : y2 2p(p 0)交于 A、B两点.(I)求C的顶点到l的距离;(U)若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6,求C的焦点坐标.197 ( 2013年)已知椭圆 C:% 芯 1(a b 0)的离心率为-,且a2,2 3,b2成等比a2 b22数列,(I )求C的方程(II )设C上一点P的横坐标为1, F1,F2为C的左、右焦点,求厶PF1F2的面积198. (2014年)设椭圆的焦点F,、.3,0),卩2(、3,0),其长轴的长为4(I)求椭圆的方程:(II

46、 )设直线y X m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其中一2个交点的坐标是(1,0),求另一个交点的坐标。第十四章排列与组合一.选择题199. (2006年)4个人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二人总排在一起,则不同的的排法共 有()(A) 3 种(B) 6 种(C) 12 种(D) 24 种200. (2010年)用0,1,2,3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共有()(A) 24 个(B) 18 个(C) 12 个(D) 10 个201 ( 2007年)在一次共有20人参加的老同学聚会上,如果每两人握手一次,那么 这次聚会共握手()(A) 400 次(B) 380 次(C) 240 次(D) 190 次

47、202. (2008年)某学生从6门课程中选修3门,其中甲课程一定要选修,则不同的 选课方案共有(A) 4 种(B) 8 种(C) 10 种(D) 20 种203. (2009年)正六边形中,由任意三个顶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A) 6 ( B) 20 (C) 120 (D) 720204. (2012年)从5位同学中任意选出3位参加公益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A) 5 (B) 10 (C) 15 (D) 20205. (2014年)从1,2,3,4 ,5中任取3个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共有()(A) 80 个(B) 60 个(C) 40 个(D) 30 个第十五章概率初步选择题206. (2006年)两个小盒内各有3个同样的小球,每个盒子分别标有 1,2,3三个数 字,从两个盒子中分别任意取出一个球,则取出的两个球上所标数字的和为3的概率为12 12(A) - (B) - (C) - (D)-9933207. (2007年)已知甲打中靶心的概率为0.8 ,乙打中靶心的概率为0.9 ,两人各独立打靶一次,则两人都打不中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