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_1080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_1080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_1080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_1080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方法、农作物基 本技术与制度水利灌溉模式原 始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水稻、粟早农业集 体期“耜耕”或“石器锄耕”、粟、稻、黍、稷、劳动中农商周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麦、桑、麻等国业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古春 秋铁农具, 牛耕(开代始使用和逐渐推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战国农广阶段)业两汉耦犁、犁壁,耧车(改代田法、一年一熟引进棉花漕渠、白渠、发进和普及阶段)个 体龙首渠展传魏 晋北方耕耙耱技术、南劳 动小 农统南 北方耕耙技术、进行轮翻车农朝作和绿肥种植经济业隋唐曲辕犁(完善阶段)普遍育秧移栽筒车两宋江南稻麦轮作一年引进占城稻

2、高转筒车两熟和一年三熟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明清多熟制引进玉米和风力水车甘薯等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要是-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 -精耕细作,技术先进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基本特点农业的起源 - 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

3、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小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有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经利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济因艰素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难个新的轮回成不灾荒瘟疫长利因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素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

4、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第 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冶 新时器时代: 掌握了冶铜技术素铜夏:铸造比较讲究技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称术春秋至秦汉:造型轻巧,纹饰简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发西周晚期:已有铁器达冶春秋:出现人工冶铁。用木炭、皮囊鼓风冶铁。块炼铁技术出现的金冶战国:发明铸铁技术,比外国早1800 年左右官技铁发明铸铁柔化技术和

5、多管鼓风技术. 早欧洲2000 年左右营术技西汉:高炉炼铁 . 用煤做燃料(世界最早)手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200 多年工南宋:始用焦炭做燃料业炼春秋晚期:有钢剑,掌握了块炼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钢西汉:“百炼钢”的技术兴起,出现炒钢法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技魏晋南北朝:灌钢法术 16 世纪以前:领先世界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南方创青瓷北朝:北方创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出现釉下彩绘开始大量输出国外,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制宋代: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瓷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瓷业明:

6、斗彩和五彩瓷等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 ,大量外销明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瓷都 -景德镇。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为China ,意为“瓷” 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后来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世界最早)商朝:有了织机西周: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丝汉代:在长安设东西织室织开辟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丝国”(“塞里斯”)称号业出现缂丝技术(经纬织造);开始使用提花机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

7、的写实风格丝织中心 -苏州、杭州、南京。设有官府织造局明清:进入鼎盛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经营方式夏商西周产生并由官府垄断政 府 直接经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继续发展营 、 集中 、 大汉武以后盐铁及铸钱等官办作 坊 生产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供 军 队 和国家垄断性质; 它凭借国家官 府 贵 族权力,征调优秀工匠, 控制生活使用,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不 在 市 场本,产品精美, 取得诸多成流通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春秋战国出现发民 营秦汉发展供民间消商品生产性质; 在重本抑末魏晋南北朝受摧残民 间 私费,作为商展手 工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人经营品在市场概

8、业隋唐恢复和发展后来居上民流通况间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元朝手纺织技术工农 户 个供家庭消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业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家 庭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占主导地位体生费和交纳手 工在自然经济时代, 占有相当明中叶后产 , 作赋税,剩余业使用花楼机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为副业部分出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定的重要因素佣关系),清继续发展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 官营手工发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 产品精美, 品种繁多, 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 明

9、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展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特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征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农业、手工业发展 ) 和商品经济发展条件: 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时间: 明中后期地区: 江南地区发展状况: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

10、。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期后中朝明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原因 :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资发 期 清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展 有 朝本表现 : 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主所 前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义实质 :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机户雇佣机工、 店主雇佣居

11、民 ) ,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萌芽商品货币关系的特点: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产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生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与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发点2、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展及原3、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原因4、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因5、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6、根本原因:明清社

12、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时特原因表现期征1、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分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人因此称经商的人为“商先商工不断扩大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秦业2、

13、商周时鼓励商业的发展2、三代商业由官府控制时产3、春秋战国时官府控制商业的3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市场和大商人如:期生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范蠡(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发位提高4、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1、秦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展度量衡,修建驰道1、都城长安和洛阳等城市都成为商业中心,每个过秦初2、西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 “市”,设了市长或市令程汉步山泽之禁”的政策严格管理时发3、西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2、市坊分开,日中为市期展丝绸之路3、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4、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隋进1、国家重新统一1、城市商业发达的(长安、洛阳、扬州)唐一

14、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农村集市(草市:六朝时出现)发展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时步3、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3、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期发4、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外贸易展4、唐末开始打破市坊空间界限和时间限制5、唐代还出现了柜坊(最早的银行雏形)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1、城市商业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瓦1、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子等。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从此城市功能以经济为主,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2、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商3、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2、商品种类增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草两业限制

15、市”更加普遍宋繁4、政府重视边境贸易和海外贸3、边境贸易繁荣。设榷场荣易4、海外贸易发达(开始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5、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5、北宋四川益州(成都)开始发行纸币“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继1、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大都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2、重新疏浚了大运河元续2、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3、开辟了海运代繁3、对外贸易发达。设有市舶司管理。泉州是元代4、在各地遍设驿站荣外贸最大港口,也是世界第一大港5、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1、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1、出现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帮”密切。

16、出现了农作物专区,依2、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民间手工业发展明然3、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2 、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清繁4、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荣5、货币作用越来越大3、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6、中国对外贸易的萎缩国”政策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发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限制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4古代金融发达,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展5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特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

17、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点6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但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城市市场与农村墟集相对独立)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7、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 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1、得名 :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2、目的 :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3、内容 :一切土地属周王, 周王将其分赐

18、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 但不行转让与买卖,奴并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隶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 剥夺奴隶的劳动成社会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井田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4、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中5、发展过程 :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6、作用 :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国古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代原因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土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制7、瓦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

19、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度演过程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变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1、形成 :标志 -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制形成封2、确立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 多年建土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地封建社会主要基础)所有 3、内容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 即是

20、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充)4、发展趋势 :土地兼并加剧含义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土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实质 :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地影响: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兼并影响封建统治目的 :是维护小农经济,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抑制: 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含义: 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经济思想和政策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21、,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1、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封建经济的核心, 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原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统治的基础。重农还有益于端正民心民志,维护政治稳定因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还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战国时期: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汉初: 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时: 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均输平准)、向工商业重抑者加重征税(算缗)

22、、给告发者奖励(告缗)等经济措施等措施,抑制富商大农商贾的势力史抑1、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商政策评价含义原因明目的清海禁与闭表现关政策影响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明清:3、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压制民营商业发展4、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1、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 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