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_第1页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_第2页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_第3页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姚娟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怎样设置问题不能一同而论,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发挥。提问技巧也会随着老师的经验的丰富而日趋完善。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提问老师若在课堂中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那教学效果肯定不好,他也不太受学生欢迎。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怎样避免“满堂灌”、“独角戏”设置好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则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置问题。如何妥当设置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我谈谈自己的浅见。一、设置问题的原则和前提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问

2、题不能漫无目的或不着边际。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只要把握了目标、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目标量身定做合适的问题,才能让问题成为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途径。2、仔细研究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基础,让问题能很好的适应你的学生。如不抓住这点,设置问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很好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设置问题的方法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若还是从旁绕道,旁敲侧击,就显得有点臃肿和多余,这类知识,属于知识掌握的最低层次识记。记住就有,没记住就无,所以应该直接发问,比如基础字词的读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句式等都可以这样。2、设置台

3、阶,梯度上升。比如对于文章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些小问题讲主旨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细小化,便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法下爪。在分析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主旨时候,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作者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突出描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是否仅仅为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表现他的情感?这三个问题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前两个问题为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做铺垫,最后一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这样提问给了学生充分而逐层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巧抓原文重点字句启发引导?一般的文章都要些很特殊的句子及字词如

4、总领句、情感句、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眼、诗眼等,若能关注它们并能很巧妙的设置问题,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分析文章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性格时我就引用原文“他也真怪”来提问:作者为什么说“他也真怪”?找出怪的事情,看能表现他怎样怪的性格特点?学生兴趣很高,找了很多怪事,对别里科夫的性格总结的很全面。再比如祥林嫂一文中,分析祥林嫂的死因时,我就巧妙的运用了原文的一句话“还不是穷死的呀”来设置问题: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学生就围绕这个问题深入的展开讨论和思考,祥林嫂的正真死因也渐渐的明晰。3、用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课堂经历,问学生的问题,他们却回答的或不着边际

5、或只是蜻蜓点水。这时老师就应该很巧妙的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言归正传。比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提问,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有几个学生只是分析性格,却不谈怎样表现,我就引导让其他学生分析出这个问题是想考察什么,学生讨论后认为该分析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分析,同时也给它们一个教训:审题,推测出题人意向至关重要!4、大胆假设,具体论证。有时分析文章要尽可能的拓展思维,大胆假设,然后细心验证其存在合理与否。比如在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我这样提问:在刘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吗?学生对这一假设问题

6、很感兴趣,一部分有理有据的认为能,原因是焦仲卿是一个重情有义的男子,最后都可以为爱而死,难道不能为爱而活吗?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能,原因是面对母亲对儿媳的挑剔,他只能长跪告母,当母“棰床大便怒”他只能“府吏默无声,举言谓新妇”,在封建家长制下他对母亲的反抗和对幸福婚姻的追求力量很薄弱,只能是潜意识的,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5、补充空白,再现情景。所有的感慨都产生于一种情景,如果孤立的去理解感慨,可能只是剜肉补疮,无以治本。所以必须找到这个问题产生的情景,然后再再现作者的思维踪迹,这样理解就浅显多了。比如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对母亲的回忆那一部分,“而母立于兹”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问题是:你能想到当时哪些情景和活动呢?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的对母爱的理解融入,体会作者的母爱就很轻松了。在讲李清照声声慢时,我这样提问:能能再现诗人作诗的情景吗?学生就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填补空白,想象诗人在南渡后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情景,就能很轻松的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这种方法对分析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