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_第1页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_第2页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_第3页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_第4页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    王绍芬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素质培养要以德育教育作为主要原则。品德教育关系到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学生立身做人的前提。小学教师切忌把教育工作完全放在学生的智力培养上,如果重智育而轻德育,只会让小学生畸形成长,最后发展成德不配才的结果。针对小学生的德育问题,仅凭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联合家长的力量,通过家校共育视角来优化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充分促进小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进步。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德育教育;要点;对策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生活,会接触到更多陌生的人和事物,所体验

2、到的教育模式也与家庭教育存在区别。若小学生的家风优良,暂且不必担忧在学校中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家里深受家长的宠爱,在百依百顺中造就了“纨绔”的性格。那么在学校中,必定会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产生矛盾。对此,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品德教育的职责,规正小学生的不良習性。引导小学生懂礼仪,知进退,规范日常行为,成为品德优良的阳光少年。一、家校共育视角下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要点(一)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家校共育合作的前提,如果想要让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有效获得改变,家长和教师就需要积极建立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德育培养策略。对此,沟通的渠道要保证交流的高

3、效化1。如果只是单纯交换电话号码,那么电话沟通的效率必定十分低下。若是将沟通途径换为微信、qq等方便的形式,那么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聊天频率将会有效增加。家长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跟德育教师取经,了解科学的品德培养策略。德育教师也可以结合小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分析学生的性格缺陷,调整品德培养的侧重点。(二)理念的共识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效率有时十分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和教师的德育理念没有达成共识。有些小学生在家中由爷爷奶奶一辈代为照顾,享受的是“皇帝”一般的待遇。当教师实施品德教育时,有些习性不佳的小学生需要规正个人行为习惯,导致会在教育的过程中受苦。这很容易让家中“隔辈亲”的监护者产生不满,进而追

4、责学校,激化矛盾,更有甚者会为教师扣上“体罚学生”等莫须有的黑帽。因此,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了解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切德育培养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当双方理念形成共识,教师的德育教育才会解开“紧箍咒”的束缚,获得家长的支持。(三)德育的优化在当前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品德教育的方式也需要进行优化。许多小学的品德教育依旧采用陈旧的传统形式,将教材当做品德教学的唯一途径。小学生固然心性比较单纯,但在情感方面也十分敏感,仅仅通过教材这种敷衍形式的德育教学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要2。小学教师需要与家长相互商讨,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策略,通过心理辅导

5、、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针对每个阶段的德育教育成果,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相互反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推动小学品德优化教育的顺利施行。(四)丰富的合作时至今日,大多数小学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还停留在以“家长会”为主的交流形式上。这样的合作交流看似开诚布公,实则弄巧成拙。如今的家长会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如果小学生在学校有调皮捣蛋的行为,开家长会时他就会担忧教师对家长“告状”,从中产生反感的心理,对教师和家长滋生疏远的感觉,继而抵触教师和家长安排的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育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要将学生排除在外,也不要让合作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家

6、长、孩子三方都是不可或缺的集体,需要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一)对家长开展德育教育培训讲座论品德教育,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教育环境。在学校,教师固然有过硬的品德教育素养。但在家庭,家长却未必有相同的教育能力。比如某些家庭,家长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当小学生品行出现瑕疵,便不由分说进行体罚教育。再比如某些家长,教育的力度过于软弱。小学生犯了错误只不过是被不痛不痒的说教几句,导致某些小学生收敛数日便故态复萌,而这些情况都是家长德育教育能力缺失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需要对家长开展德育教育培训讲座,让家长能了解到科学的品德教育方法

7、,同时能从教师这里获取德育经验,让家校共育模式能够做到平衡发展。(二)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在我国数千年来沉淀的传统文化中,不乏专注品德教育的经典华篇,比如朱子家训弟子规等等,而这些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家校共育的合作桥梁,将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渗透其中。比如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句话教育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教育小学生去严格遵守。而“步从容,立端正”教育小学生要端正自身的行为姿态,可以由教师监督改正。总而言之,以弟子规为例的传统文化篇章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思想,对家庭和学校两方环境都十分适用,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参考传统文化中的品德教育来制定标准,有效提高家校

8、共育的德育教育质量。(三)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在小学实施德育教育要定期结合心理辅导,观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根据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德育教育是否获得实效。由此,才能发觉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合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比如某学生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后,通过心理辅导,发现学生对家庭生活产生一定的抵触感。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是家长没有以身作则的缘故。家长一面勒令小学生说话要礼貌待人,但有时却当着小学生的面说出脏话,让小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通过心理辅导发现原因,教师再与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改正说话时的不良习惯,为学生做好表率,也让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结语:如果学校费尽心力的开展德育教育,而家庭依旧维持着溺爱培养,那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有如空中楼阁一般,不会获得有效落实。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家庭和学校需要公平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双方实现教育信息共通,达成教育理念共识,这样才能齐心协力,让小学生始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