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_第1页
《高中试卷》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_第2页
《高中试卷》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_第3页
《高中试卷》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_第4页
《高中试卷》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1.5分)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它不能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2(1.5分)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易地保护3(1.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

2、确的是()a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c水稻感染赤霉菌会疯长,是由赤霉菌分泌的细胞分裂素造成的d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运输4(1.5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5(1.5分)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

3、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6(1.5分)生物圈的涵义是()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层和水圈7(1.5分)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肝炎病毒的增殖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8(1.5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稻田中的水稻植株高度基本一致,反映了群落

4、的垂直结构b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藏羚羊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选择样方法d经过若干年后,弃耕的农田最终将演替成森林9(1.5分)在某牧场生态系统(假设食物链为:草羊狼)能量流动过程中,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a,羊粪便中的能量为28%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6%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羊同化的能量为72%a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26%ac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8%d若草固定太阳能为x,则从草到羊的传递效率为(18a):(25x)10(1.5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

5、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只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强11(1.5分)“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把“落花”转化为“春泥”中无机盐的生物是()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12(1.5分)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13(1.5分)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b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c野生生物相互依存、

6、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14(1.5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15(1.5分)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以上都不是16(1.5分)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7、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17(1.5分)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a递增b递减c不变d稍有增加18(1.5分)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d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黑暗环境中19(1.5分)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所有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无关c光照强度、动物等不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d地形的变化、土壤

8、湿度的差异等因素导致有的群落水平结构不同20(1.5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进来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21(3分)下列关于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求得的种群密

9、度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样方面积为 1m2,样本数量足够大22(3分)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正确的一组是()a胰高血糖素减少b甲状腺激素增多c抗利尿激素增多d胰岛素减少23(3分)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

10、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24(3分)要使生态系统长期存在,至少必须具有()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5(3分)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营养级的生物以呼吸作用的形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对板结的土壤进行松土,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可有可无的成分三、非选择题(包括6个大题,共55分)26(7分)“健康中国,万步有约”是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起、在全国推广的健走活动,传递健康生活理

11、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1)在健走活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位于 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产生的热量主要在 的体温中枢的调节下,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 和呼气等方式散出,继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健走过程中,只饮水未进食,人体血糖不断消耗,但仍然维持在0.9g/l左右。该过程中补充血糖的途径有 。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 两种相互拮抗的激素,后者通过促进组织细胞 ,降低血糖浓度。(3)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

12、,通过其 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7(12分)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 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3)图中 a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a 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 (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4)提高种群的 k 值,可采用 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5)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47%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

13、鼠的种群数量。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 ntn0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这种数量增长形式称作 型增长。而实际上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家鼠的数量增长往往呈现出 型曲线。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28(10分)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由 (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 、 和 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 中,并以 形

14、式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 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 m2,则 m 的能量除提供给 m1、m2外,还有的去向是 。29(11分)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说约能量流动,请回答:(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和 经过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2)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 co2量 (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 co2量。(

15、3)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优势物种变为 ,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改变了群落演替的 和 。(4)在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30(4分)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1)某地区有一个湖泊几年前受污染严重,湖水臭气熏天,鱼虾销声匿迹,居民避而远之。几年来,当地政府和居民齐心协力,大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该湖泊呈现出了“春风烟柳”“鱼翔浅底”“水鸟翔集”“晴空鹤排云上”等美丽景

16、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经治理后,该湖泊群落发生了 演替,这说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 和方向。(2)春来“湖水”绿如蓝是大量的藻类植物繁殖的结果,该湖泊中所有蓝藻 (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种群,调査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3)湖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四、两道大题,请任选一道大题完成31(1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了两项专题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和原理回答问题:同学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

17、真考察。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夏季,农民经常在田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 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作物秸秆,其主要危害是 。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以减少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称为 。某农民因不慎使用了假化肥导致农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植物数量进行了统计并画出了如图2的曲线。请在图中画出该农田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并注明各曲线的名称。 。3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各

18、物种旁或下括号内的数字分别表示该物种的数量和平均生物量( 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有机物质总量)。请回答:(1)绘制这一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并标注生物量。 (2)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3)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1.5分)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它不能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解答】解:a、吞噬细胞参与

19、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a错误;b、吞噬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b错误;c、吞噬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错误;d、只有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吞噬细胞不能合成和分泌抗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1.5分)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易

20、地保护【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解答】解:a、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b错误;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c正确;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易地保护

21、,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识记生态农业的优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1.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c水稻感染赤霉菌会疯长,是由赤霉菌分泌的细胞分裂素造成的d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运输【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

22、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解答】解:a、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导致抑制侧芽生长,并没有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a错误;b、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的幼苗,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不能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b错误;c、水稻感染赤霉菌会疯长,是由赤霉菌分泌的

23、赤霉素造成的,c错误;d、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植物体内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运输,而是影响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1.5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分析】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病

24、原体的侵入,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后才能感受到病原体的存在,并且神经系统也不能依靠反射启动免疫反应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而不是体液调节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体内普遍存在的免疫活性物质,但它不具有特异性,它所发挥的免疫作用届于非特异性免疫【解答】解:a、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错误;b、激素会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该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b正确;c、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清中的免疫物质,能与抗原结合,发生体液免疫,属于免疫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靶细

25、胞中的物质,它不具有特异性,所发挥的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5(1.5分)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

26、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解答】解: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故选:b。【点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6(1.5分)生物圈的涵义是()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一

27、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层和水圈【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生态系统概念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7(1.5分)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肝炎病毒的增殖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

28、,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解答】解: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中,a错误;b、抗体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b错误;c、病毒是高度寄生的生物,增殖过程必须在细胞内,c错误;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内环境,所以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的组成,正确区分哪些结构和准确的判断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5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

29、确的是()a稻田中的水稻植株高度基本一致,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藏羚羊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选择样方法d经过若干年后,弃耕的农田最终将演替成森林【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2、“

30、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答】解:a、水稻田中的水稻植株是同一种生物,属于种群,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b、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藏羚羊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天敌的存在等使其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c、蚜虫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d、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

31、能演替成森林,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发生的条件以及增长规律,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9(1.5分)在某牧场生态系统(假设食物链为:草羊狼)能量流动过程中,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a,羊粪便中的能量为28%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6%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羊同化的能量为72%a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26%ac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8%d若草固定太阳能为x,则从草到羊的传递效率为(18a):(25x)【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

32、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解:a、羊同化的能量是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a28%a72%a,a正确;b、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同化量呼吸消耗量72%a46%a26%a,b正确;c、羊粪便中的能量为28%a,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d、若草固定太阳能为x,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羊的同化量是72%a,则从草到羊的传递效率为(72%a):x(18a):(25x),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

33、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5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只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强【分析】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

34、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a正确;b、围湖造田虽然扩大了耕地,但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b错误;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c错误;d、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种类,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1.5分)“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把“落花”

35、转化为“春泥”中无机盐的生物是()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解答】解:“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秋风吹落叶本是件无奈的事,但来年春天可以化作肥料,滋润花朵生长;能把“落花”转化为“春泥”中无机盐的生物是分解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

36、组成成分的生物类型及功能,能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1.5分)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2、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37、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b、群落的次生演替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就不能演替成森林阶段,b错误;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c正确;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3(1.5分)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b科学家根据

38、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c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解答】解:a、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属于生物多样的性直接价值,a错误;b、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

3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本题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还要知道,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14(1.5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

40、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解答】解: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a错误;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且逐级递减,b正确;c、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同时占几个不同的营养级,c正确;d、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

41、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1.5分)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以上都不是【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

4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其中,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能准确判断题干中信息的种类,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1.5分)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k值的

43、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号锥形瓶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锥形瓶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锥形瓶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

44、大小决定的。【解答】解:a、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a正确;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正确;c、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c正确;d、锥形瓶i与、中的培养液体积均不同,锥形瓶i与、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不同,锥形瓶与i、中的起始酵母菌数量不同,锥形瓶与i、中的培养液体积不同,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45、,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7(1.5分)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a递增b递减c不变d稍有增加【分析】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2、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且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能量消耗增多,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逐渐减少,生物个体数量一般会减少。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

46、动的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18(1.5分)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d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黑暗环境中【分析】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解答】解: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会限制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降

47、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黑暗环境中,因缺少光照而影响光合作用,使生态系统没有能量输入,导致生态系统失衡,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19(1.5分)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所有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无关c光照强度、动物等不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d地形的变化

48、、土壤湿度的差异等因素导致有的群落水平结构不同【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解答】解:a、在垂直方向上,所有群落都有分层现象,但有的并不明显,如草原群落,a错误;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故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错误;c、光照强度、动物的活动等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d正确。故选:d。【点评】

49、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结构的特点。20(1.5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进来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50、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解答】解:a、引进物种不当会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b、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c正确;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51、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21(3分)下列关于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求得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样方面积为 1m2,样本数量足够大【分析】1、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

52、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a、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a正确;b、样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b正确;c、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正确;d、草本样方面积为1m2,灌木样方为16m2,乔木样方为100m2,样本数量足够大,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两种方法在不同生物中调查过程中的运用;明确动物能力较弱的动物运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识记样方法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取样随机、样本数量足够大等,以及标记重捕法中标记要求。22(3分)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其体内激素

53、含量变化情况正确的一组是()a胰高血糖素减少b甲状腺激素增多c抗利尿激素增多d胰岛素减少【分析】人体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没有了水分和食物来源,机体血糖降低,水分减少,必须依靠激素的分泌与调节来其中维持内环境稳态,其中,最主要的激素就是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胰岛素减少,这样血糖和水分才能维持正常水平。【解答】解: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体内血糖下降,机体为了使血糖维持稳定,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由于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另外,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不休息,高强度的劳动,细胞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

54、均增加。故选:bcd。【点评】本题重在考查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意在加强学生对相关激素生理作用的理解与记忆。23(3分)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