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八表格专题(含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八表格专题(含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八表格专题(含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八表格专题(含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八表格专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八(表格专题)例题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天平、水和量筒(还有细针)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各表记录的是 实验测得的数据。表一(甲物质)实验次数质里(克)体积(厘米3)16010021202003180300表二(乙物质)实验次数质里(克)体积(厘米3)48010051602006240300表三(丙物质)实验次数质量(克)体积(厘米3)727010085402009810300(1)分析比较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彳#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

2、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相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a) 分析比较(b) 分析比较。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 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 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 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一(第一组实验)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1610291531220表二(第二组实

3、验)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431054.5156620表三(第三组实验)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732084.530964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 分析比较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c)分析比较3、下列表一和表二是某同学为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设计和记录的有关数 据。(2)分析比较表一中数据, 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比较表二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物距像距像的性质观察光屏像与物在 镜的放大或缩 小倒立或正 立实像或虚 像u>2 f2f>V >f缩小倒立实像有清晰像两侧U=2fV=2f倒立实像有清晰像两侧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有清晰像两侧U=f/不成像f>u放大正立虚像不成像同侧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归纳得出的规律有:(2) (3) (4) 1、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九辆不同的玩具小车分别进行实验,使它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并用刻度尺和秒表分别测得小车作匀速直线 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该

5、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快慢程度,把九辆 小车分成三组,每组的运动快慢程度相同,且第一组运动得最快,第二组其次,第三组 最慢。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第一组)实验序号路程(米)时间(秒)1422843168表二(第二组)实验序号路程(米)时间(秒)44458861616表二(第二组)实验序号路程(米)时间(秒)724848981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 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

6、论是:(a)分析比较(b) 2、一宇航员用托盘天平和弹簧秤研究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 关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数据:表一(地球表面)实验次数质量(千克)重力(牛)重力/质星(牛/千克)10.21.9620.32.9430.43.92表二(月球表面)实验次数质量(千克)重力(牛)重力/质里(牛/千克)40.20.320.30.4860.40.64(1)分析比较实验次数不清、 2、3 (或许、5、6)的数据,可以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完成表一和表二中第 4列数据的填写,并综合比较表一和表二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关 系, 可 初 步 归 纳 得 出 的 结 论 是3、为了

7、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 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和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物质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里(克甲110182203633054乙41085201663024(1)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2 (2与3、1与3)或4与5 (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分析、比较实验 1、2、3或4、5、6,可以得出 B、分析

8、、比较实验 1、2、3和4、5、6,可以得出 4、为了研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的凹陷程度都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一(p铜=8.9 X 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材料高度(厘米)底面枳(厘米2)1铜20102铜20203铜2030表二(p铁=7.8 X 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材料高度(厘米)底面枳(厘米2)4铁20105铁20206铁2030表三(p铜=8

9、.9 X 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材料高度(厘米)底面积(厘米2)7铜10108铜10209铜103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与底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现象,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7 (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

10、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5、某同学为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甲木块的质 量为20克,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乙木块的 质量为30克,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数据记录在表二;丙木块的质 量为40克,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数据记录在表三。表一(甲木块)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以初步得到:在排开液体体 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请进一步综合分

11、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三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并归 纳得出的结论是: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三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初步得出:)排开液体体积(厘米 3)10.54020.82531.020表二(乙木块)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3)排开液体体积(厘米3)40.56050.65061.030表三(丙木块)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3)排开液体体积(厘米3)70.85081.04091.625(1) 根据浮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可以发现:每块木块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是相同的,其中 木块(选填“甲”、“乙”、“丙”)所受浮力最大。(2) 分析比较1与4 (或3、6、8),可以初步

12、得到: o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三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初步得出:6某班同学进行登楼比赛,看谁做功快。甲乙同学记录自己两次从一楼跑到确定的楼层所用 的时间,并填入下面表格中,然后将有关的物理量也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学生实验序号学生的质量(千克)楼梯的高 度(米)登梯做的 功(焦耳)所用的时 间(秒)甲150314705250314708乙35463175.21245431587.65(1) 分析比较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登楼做功最快的学生是 (选填“甲或“乙”)。(2) 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做 功所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3) 分析比较实验次

13、数不 1和2,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 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2与3,若要比较甲乙两为同学做功的快慢,则可以比较 来确定那位同学做功快。因此为了比较做功快慢,还应在表格中添加栏目是 。O7、一个实验小组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录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请你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有关结论:(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在刻度尺的。刻度处)实验次数12345678凸透镜在对应刻度尺的 刻度(厘米)3027242017151412物距(厘米)得到清晰像时光屏对应 刻度尺的刻度(厘米)4543414041454972像距(厘米)像的倒正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像的大小的变化变大变大

14、变大变大变大变大变大变大像的大小与烛焰大小的 比较缩小缩小缩小一样 大放大放大放大放大则请你(1)完成表格中未填写的空格。(2)分析归纳表格信息数据,初步可归纳得出的规律有:e.8、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分别将导体甲、乙、丙接入 电路的M、N两端进行研究。用改变电池个数的办法 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 数据入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导体甲实验序号电流(安)电压(伏)10.42.020.84.031.26.0表二:导体乙实验序号电流(安)电压(伏)40.22.050.44.060.66.0表二:导体丙实验序号电流(安)电压(伏)70.12.080.24.090.

15、36.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 (或4、5、6或7、8、9)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在电压相同时的电流关系,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a、 分析比较B、分析比较9、某同学在6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用 6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其液 体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设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表二水X升高温度加热时间煤油X升高温度加热时间150克10° C5分钟1 /50克20° C5分钟2100克10° C10分钟2/10

16、0克20° C10分钟3150克10° C15分钟3/150克20° C15分钟(1)分析表一中的1、2、3 (或表二中的 1,、2,、3,),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表一中的 3和表二中的3,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一及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b)10、某小组同学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那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九只不同规格的等泡分别接入电路,使它们都正常发光,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电流。该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把九只灯泡分成三组, 每组的亮暗程度相同, 且第一组最亮,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暗。实验中记录

17、的有关数据分别如下表一、表二、表三所 示。表一(第一组)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62-002121.003240.50表二(第二组)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461-005120.506240.25表二(第二组)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731-00860.509120.2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 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是:(a)分析比较(b) 一、例题分析表格类题目时,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三个方面

18、来考虑:一是分析归纳的依据,如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 与 2(或2 与 3) 就可以作为得到结论依据。二是分析归纳的条件, 如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 可以看作条件。三是分析归纳的结论。因此分析表格类题目一般从“依据” “条件” “结论”着手分析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1、分析和解:求解该题时,首先要了解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对于物理学中研究规律、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一般方法要相当熟悉;同时还应知道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题时,就有清晰的思路。从本题的题意来看,本题研究的物质的特性是:物质的密度, 从题目给出的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是:( 1)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 1与4

19、与7 (或2与5与8、3与6与9)。(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 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甲、乙或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不同物质甲、乙和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2、分析和解:本题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 对于这一点学生心里十分清楚,但要让学生结合本题来分析归纳结论,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分析本题时,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着手分析,可以降低解题难度。从本题的题意和题目给出的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是:( 1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0、( 2)4 与 7、 5 与 8 或 6 与 9,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显著。(3)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 出的结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分析和解:本题在分析时,要注意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电流是随电路中电压、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把因果关系颠倒。在此基础上分析本题时,就不容易出错。根据题意及表格数据,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 )略。( 2)在导体电阻

21、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4、分析和解:本题的表格数据分析与其他的表格数据有所不同,本题着重分析的是实验规律, 而且在分析时要求除了表中的规律以外,综合分析表中的信息,得出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 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因此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表格中的规律,在黑板上画一下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两者相结合分析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根据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 )物体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2)两倍焦距的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4)

2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出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现。(其他只要符合事实都可以)二、练习1(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的运动越快。( 2) 4 与 7、 5 与 8、 6 与 9,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运动越快。(3)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可初步得出,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相同, 物体的运动快慢也相同。(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初步得出,物体的运动路程和 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的运动越快。2、 ( 1)在同一星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在同一星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在不同星球表面,物体所

23、受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的比值一般不同。3、 ( 1)同种液体甲(或乙),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 2) 1 与 4、 2 与 5、 3 与 6。 3) (a)同种液体甲(或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不同液体甲和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4、 ( 1)无关。( 2) 1 与 4、 2 与 5、 3 与 6。( 3)当材料的密度相同时,园柱体的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 (a)当材料的密度和园柱体的高度的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b)当材料的密度和园柱体的高度的乘积越大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显著。5、 ( 1)丙。( 2)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所的浮力越大。 3) 3) 1 与 8、 2 与 9。 4) (a)当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乘积相同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相同。(b)当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乘积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