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一节数的认识 一、整数 1、整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零 自然数 负整数 -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整数的意义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既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1) 自然数:像0、1、2、3、这样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一”号的数叫作负数, “一”叫作负号。 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没有最小的负数,最大的的负整数是-1. (3) 大于零的自然数称为正整数。因为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所以只能说“
2、自然数都是整数” ,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 (4) 0的作用。 表示没有。(一个物体都没有用0表示。) 在数字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单位。 表示起点。(直尺上的0刻度。) 表示界线。(温度计、数轴上的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线。) 3、 计数单位、数位与位数 (1) 十进制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 (2) 数位顺序表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计数单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第一早 数与代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和复习 2 整数部分 亿级 万级
3、 个级 千 位 百 位 + 亿 位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下 位 万 千 位 百 位 十 个 位 计 单 位 * !( 千 亿 百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 千 百 十 个 或 (3)位数表示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 4、整数的读写 先分级从右向左每四位一级,再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或写 5整数的改写 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把万位后面的 4个0或亿位后面的8个0省略,换成一个“万”或“亿”字。 不是整天万或整亿的多位数的改写。 如果要改写的多位数不是整万整似的数,改写的方法是:在万位或亿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
4、 0,再在小数后面写上“万”或“亿”字作单位 6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次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7、准确数与近似数 (1) 有的数是与实际数完全符合的,叫作准确数。还有的数只是与实际数大体符合,或者说接近实际的数,这样的数叫作近似数。 (2)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去尾法 依次类推 改写整数 省略尾数 方法 在万位或亿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 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并写上受益人 计数单位“万”或“亿”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指定 数位后面的尾数, 再在后 面加上相
5、应的计数单位 “万”或“亿” 结果 得到准确数 得到近似数 与原数关 系 与原数相等用“=” 与原数近似,用“” 8、改写整数与省略尾数的区别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 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3 (1) 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小数的数位。 (2)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小数部分的最高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计数单位 整数部分 水 数 点 小数部分 亿级 万级 个级 數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6、十 亿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位 十 万 位 万 千 位 百 + 位 个 位 十 分 百 分 位 千 分 位 万 位 计 数 单 千 忆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 千 百 十 个 或 十 分 百 分 之 千 幷 Z 万 分 之 3、 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0.89) (1) 按整数部分分 带小数,(5.32) 有限小数,(10.365) r (2) 按小数部分分= 无限不循环小数,(n) 无限小数 = 纯循环小数,(0f、29.345) 循环小数 I w 混循环小数,(4.283 7、0.15 973) - 4、 小数的读写 (1)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它与整数读
7、法相同,如果整数部分是 0的就读作“零”;再读小数部分,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 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作“ 0”,小数点写在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小数的基本性质 (1)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小数就扩大到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它的 、 10 1 1 . 100、1000 注意: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倍数不够
8、时,要用 0占位。 6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小数的大小,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分数与百分数 一、分数 之间的进率也是 10 4 1、 分数和意义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其中平均分的份数叫作分母,表示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子。 2、 分数单位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作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小于 1。 分数 I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假分数
9、可以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5、约分和通分 (1)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通常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 1除外)去除分子和分母,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2) 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分数中,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
10、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7、倒数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2) 求倒数的方法 根据倒数的概念,1除以原数(0除外),所得的商。 将原数分子、分母互换位置。 8、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分母、分子都不同,可以先通分,然后进行比较 二、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号用“ %表示。 2、百分数的读写 (1)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 %来表示。 (2) 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似,分数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百分数是百分
11、号前面数是几,我们就把这个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 5 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关键看它的分母:如果分母只含质因数 2和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 2和5以外的质因数,它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成数与折扣 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成数”来表示生产的增长情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六成五=型=65% 10 在进行商品销售时,经常要提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六五折=.4 5 =65% 10 四、倍数与因数 1、 整除与除尽 (1) 整数a与整数b (bM 0),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2) 甲数除以乙
12、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或商是有限小数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 2、 因数与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 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 2、5、3的倍数特征
13、个位上是0, 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6 5、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 1和它本身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7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
14、乘起来) (2)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 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两个非 0自然数互质; 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2和所有奇数互质; 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
15、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节数的运算 一、四则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乘法 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线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估算 (1)估算的方法 求平均数法 取整求总法 (2) 根据估算对事物作出判断 7 3、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加数二和; 一个加数二和
16、-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x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宁除数=商;被除数=商乂除数; 除数二被除数宁商 除不尽时:被除数十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乂除数+余数 4、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运算定律和性质 1、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 b=b+ a
17、(2)加法结合律 (a + b) + c=a+ (b + c) (3)乘法交换律 ax b=bx a (4)乘法结合律 (a x b) x c=a x (b x c) (5)乘法分配律 (a + b) x c=ax c+ bx c 2、乘法分配律的推广 (a b) x bc 1 1 -+ bx 6 c c (a + b) * c=(a + b) x 一 =ax c 3、运算性质 4、计算技巧 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结构和数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性质,通过对数的分解、组合和凑整,使计算简便 三、数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常用数量关系 6 减法
18、的性质: a b c=a (b + c) a (b c)=a b+ c (2) 除法的性质:a*b*c=a* (b x c) a 宁(b 宁 c)=a 宁bx c (3) 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a* b=(a x m)* (b x m) =(a * m)* (b * m) (b、m不为 0) (4)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土奇数=偶数;偶数土偶数=偶数;奇数土偶数=奇数; 奇数x奇数=奇数;偶数x偶数=偶数;奇数x偶数=偶数。 8 (1) 单价X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2) 总产量*面积=单产量 单产量X面积=总产量
19、总产量*单产量=面积 (3)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X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4) 工效X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效=时间 (5) 单位“ T的量X分率=分率对应量 单位“T的量X( 1 + 分率)=分率对应量 XX率=要求量(就是 XX 所代表的信息) 率= 单位“ 1”的量(总量) (6)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X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十比例尺二实际距离 (7)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利息=本金X利率X存期 (是年利率时,存期是X月的要乘-) 12 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 理解题意 (2) 分析数量关系 (3) 列式解答 (4)
20、 验算并给出答案 3、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案 (1) 分析法(从问题入手,找解题条件。) (2) 图解法(绘图分析数量关系,如线段图。) (3)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求出最后的问题。) 第三节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字母与字母表相乘时,乘号可以用“ ”来表示,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数字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数字要写在前面 2、 等式 (1) 意义:表示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2)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3、方程 工作量*时间=工效 X100% 9 (1) 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
21、方程和解与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它的依据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 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根据数量韹相等关系列方程,然后解方程。 (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表示; 找出数量的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第四节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 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
22、子叫作比 例 基本性 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 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 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 两个外项的积 10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 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除法 被除 数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 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 小数或分数 化简 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 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 项都是整数 4、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不末知项叫作解比例 5、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
23、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 例 两种相关联的 量,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 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比值一定 =k(疋) x 反比 例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乘积一定 xy-k( 一疋) 第二章图形与几何11 第一节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线与角 1、 线 (1) 线的意义和特征 名称 意义 特征 线段 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 一条线段。线段长就是这两点间 的距离 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 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射线 把线段向一边无限延长,就
24、得到 一条射线 有一个端点,长度是无限的,不可以 度量 直线 把线段向两边无限延长,就得到 一条直线 没有端点,长度是无限的,不可以度 量 (2)线的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 平 行 相 交 垂直 不垂直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最短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作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 角的意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作角的边
25、。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 测量 利用量角器可以画角或量出角的度数。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再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画角 画角的方法在很多,我们应该学会用量角器画角。首先要确定角的顶点,并画出角的一条边,然后将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与角的顶点和画好的一条边重合, 数出量角器上所画角的度数, 然后连接顶点和标记,这样就画好了一个指定度数的角。 (4)角的分类 名称 图形 特征 做好标记, 12 锐角 大于0小于90的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 钝角 大于90小于180的角 平角 等于180的角 1
26、平角=2直角 周角 等于360的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平面图形 1、二角形 (1) 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互相连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3) 各类三角形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3 (5)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6)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 由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3) 长方形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长方形。 特征:对边平行
27、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4) 正方形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特征:对边平行且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 梯形 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 圆 (1) 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 圆的位置和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3) 特征:同圆或等圆的所有半径相等,同圆或等圆的所有直径相等,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 4、 扇形 (1) 圆上A 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 AB。 (2) 条弧和经
28、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4) 扇形的大小与半径和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5、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常用 C表示。 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 S表示。14 I 4a 6 、周长相等时:S圆形 S正方形 S长方形 面积相等时:C长方形c正方形c圆形 三、立体图形 1、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 (1) 表面积:物体表面面积的总和。表面积通常用 S表示。常用面积单位是km2、吊、dn2、cm2。 (2)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通常用 V表示。常用体积单位是mt dml
29、、cmi。 (3)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是 L、mL (4) 体积与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它们的意义不同,测量的方法(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面测量,容积是从容器的里面测量)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必须使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 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使用容积单位“升、毫升” ;但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也拿体积单位“立方米”来通用,因为升和毫升只限于计量液体,如桶装的汽油、小瓶装的药水。 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互相平行且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30、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 正 方体 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4、 圆柱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把圆柱切开可以 2(a+bj ab 2、 h i 1 g L 方体 长 15 16 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n r),宽等于圆柱的半径(r),高等于圆柱
31、的高。 5、 圆锥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图 形 字母 表示 表面积 体积 计算公式 字母公式 计算公式 字母公式 正 方 体 V:体 积 S:表 面积 a:棱 长 表面积=棱长X棱长 x 6 S=aX aX 6 =a 2X 6 =6 a 2 体积=棱长X棱 长X棱长 V=ax aX a =a3 V=Sh 长 方 体 V:体 积 S:表 面积 a :长 b:宽 h:高 表面积= (长X宽+长X高+ 宽X高)X 2 S= 2 (ab+ah+bh) 体积=长乂宽X 高 V=abh 圆 柱 体 V:体 积 h:高 S:面 积 r :半 径
32、c :周 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X 高 底面周长二底面直径 Xn = 底面半径 X 2Xn 表面积=侧面积+底 面积X 2 S侧面积=ch = n dh =2 n rh S表面积= S侧+S底X 2 体积二底面积X 高 V = n r2h 圆 锥 体 V:体 积 h:高 S:底 面积 r :半 径 体积二底面积X 高X - 3 1 V=- Sh 3 _ 1 2. 一一 n r h 3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长方体的长等于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17 第二节 图形的变换 1、 平移 (1) 意义:物体沿直线移动,这种现象叫作平移现象。
33、(2) 特征: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 旋转 (1) 意义:物体以某一点为旋转点,或以某一轴为旋转轴,按一定方向转动,这种现象叫旋转现象 (2) 特征: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3、轴对称图形 (1) 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作思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2) 特征: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完全相等。 (等睡三角形 一条)(等腰梯形:一条) 4、放大或缩小 (1) 意义: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 特征: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不同,形状完全相同 第三节图形与位置 1、确定位置的方法
34、(1) 用前、后、左、右确定位置 (2) 用东、西、南、北确定位置 北 J L 西北- 一东北(3) 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四条) (等辺三第形;三条)(长方形;两条) J I I I I 18 东南 (3)用数对确定位置。 横行竖列:在生活中我们把横行看成“行”,把竖列看成“列”。 确定位置:寻找到行列的交点,就是物体的位置。 位置的表示方法:列前行后,也就是我们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列放在前,行放在后 (4)将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选择观测点。 确定方向。 测量距离。 2、观察测绘要点 (1) 掌握方向,按序观察。 (2) 看清特征,认识形状。 (3) 分别测绘,排列有序。 6、 只有
35、综合一般是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才能确定立方体图形的形状。 第四节常见的量 1、 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量:事物的多少、长短、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作量。 (2) 计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作计量。 (3) 计量单位: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作计量单位。 2、 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计量单位 各单位间的进率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m m dm cm mm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 (10) (10) 平方千米 km 公顷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100) (10000) (100) 量 计
36、量单位 时间 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各单位间的进 率 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100) (12) (24) (60) (60) 西南 19 hmi 平方米 平方分米 dmi 平方厘米 2 cm 2 m 平方厘数M叭 吨 t 吨 1 质 千克 千克七 1000) 量 kg 克 g 克X 1000) 立方米 3 m 立方米 J 1(1000) / 彳 ccc 体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f 积 dm 立方厘米 r (1000) / (升) L 升 容 立方厘米 毫升 1(1000) 积 3 cm (毫升) mL 人 民 元 元 10) 角 币 分 分 -(10) 有31日的月份是: (1,
37、3, 5, 7, 8, 10, 12)。 有30日的月份是: (4, 6, 9, 11)。 平年(365天)的二月份有28天, 闰年(366天)的二月份有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 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整千)数的, 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90 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一年有四个季度,一个季度三个月。 一个月分为上中下旬(上旬10天, 中旬10天,下旬为剩下的天数。)3、名数的概念及互化方法 (1) 名数的概念 名数:带有计量单位名称的数量叫作名称。 单名数:只带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作单名数。 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作复名数 (2
38、) 互化方法 乘以进率 高级单位名称一 低级单位名称 彳 除以进率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 第一节统计 1、统计图表分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 统 计 图 表 20 单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蚤 折线统计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囁 扇形统计图 2、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 占 八、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相同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 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面积 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 的百分数 用直条的长度表示 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增 减的变化,用点的咼低表 示数量的多少 作 用 能清楚地反映出数 量的多少,
39、便于数 量间的比较 不仅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 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数 量变化的趋势 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 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以 及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制作统计图的步骤 (1)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 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 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2)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在与水平
40、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3)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用圆规画一个圆,然后把统计表上的条件计算一遍(例如食品支出占总开支 35%),用360乘以每个条件相对应百分数,求得每个条件在扇形统计图应画多少度。这些工作完成后,确定好这个圆 的中心点,然后用量角器分别画出扇形,最后在每个扇形中标出相对应的条件和标上百分数。 4、平均数 (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和除以相加的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平均数 (2) 平均数=总数十总份数 5、众数:是指一组
41、数中个数最多的数,一组数众数可以是 1个或几个。 21 中位数:把一组数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若总数为偶数,则为中间两数的平均数)一组数的中位数只有1个 22 、打电话一最优方案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一老艸 O一駅員 线上的数第几井钟 时间 共知道总人数 新通知人数 已经通知总人数 1 2 1 1 2 4 2 3 3 8 4 7 4 16 8 15 n 2n 2n- 2 2n - 1 已经通知总人数=时间数n个2相乘一1 二、找次品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 (3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1次 4 9 (32)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
42、需要测的次数是 2次第二节可能性 1、可能性 一定发生 能确定 一定不发生 等可能性丿 可能发生(大或小) 用分数表示发生的可能性 I确 疋 台匕 可能不发生(大或小) 2、可能性大小的求法 可能性的大小 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第四章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23 10 27 (3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3次 28 81 (34)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4次 82243 (35)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5次 (3n) n次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待测物品数小于或等于多少个 3相乘的个数。 用天平找
43、次品,当待测物品是3个或3个以上时,保证找出次品所称次数最少的方法是:将待测物品分成 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使多的那一份与少的那一份相差 1 三、 确定起跑线 1、 每条跑道的长度=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 +两个直道的长度。 2、 每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各圆周长决定每条跑道的总长度。(因此起跑线不同) 3、 相邻两个跑道的差是=C外一C内 =(n D+两直道)一(n d +两直道) =2 n R 2 n r =2XnX跑道的宽度 四、 数与形 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例如: 1+3+5+7+9+n=( n+1) - 2 2
44、 (奇数个数的平方) 2+4+6+8+n= (n -2) (n -2+1) (偶数的个数 X偶数的个数多1的数) 1+2+3+4+5+n+ (n-1 ) + . +5+4+3+2+1=n 2 2 4 8 16 32 五、抽屉原理(鸽巢原理) 1、抽屉原理 (1) 要保证“至少”必须平均分,余下的数要进行二次平均分,就能保证“至少” (2) 找准不同情况数看作抽屉数。 把10个苹果要放到9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6只鸽子飞进5个鸽巢, 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 2只鸽子, 1 1 1 + + 1 2 2 3 3 4 =
45、1 1 (n-1) n n 2+2+旦+ 1 3 3 5 5 7 2 =1- 1 (n -2) n n +丄+丄+丄+ 1=口 1+1 + 1 +丄+丄+=1 1+1 2 4 8 16 32 n n 24 所以也称为“鸽巢原理”。 如果物体的个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用所得的商 +1,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几个物体了。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 1 2、抽屉原理逆用 从最不利原则出发,保证“至少”。 商X抽屉数+仁至少的物体数 六、 植树问题的公式 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 如果在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 1 =全长*株距+ 1 全长=株距X
46、 (株数一 1) 株距=全长* (株数一 1) 2、 如果在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X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 如果在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一 1 =全长*株距一 1 全长=株距X (株数+ 1) 株距=全长* (株数+ 1) 七、 鸡兔同笼 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一一“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设法比较简单易懂一点。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2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2X 35=70 (只);鸡脚比总脚
47、数少:94- 70=24 (只);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 (只);兔子的只数:24- 2=12 (只);鸡的只数:35- 12=23 (只)。 方程法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 )只。 4x + 2(35 x)=94 ;解得 x=12;鸡:35-12=23(只)。 注:通常设方程时,选择腿的只数多的动物,会在套用到其他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上,好算一些。 抬腿法 方法一: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 2只脚,还有94-2=47 (只)脚。笼子里的兔就比鸡的脚数多 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方法二: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 94-35X 2=24只脚,这时鸡是屁股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跨国球员转会合同范本
- 2025商业租赁合同书大全
- 2025专卖店合同专卖店申请加盟合同
- 文言文古诗词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点
- 2025《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复习大纲梳理》课件
- 课件: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保障-教学内容与讨论
- 《城市规划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课件
-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资产评估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方科技大学《历史学前沿与评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材料PPT全套教学课件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总论
- 砂石料单价编制
- 海藻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单元知识要点
- 全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标识及保养记录
- 外科学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