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 文 教 案五年级下册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年 班:教 者: 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 年级:五年周次时间授课天数教学内容备注起止页13月1日3月4日418页23月7日3月11日5914页33月14日3月18日51518页43月21日3月25日51926页53月28日4月1日52732页64月4日4月8日53338页清明节放假74月11日4月15日53946页84月18日4月22日54752页94月25日4月29日55360页105月4日5月6日361页72页 五一放假115月9日5月13日57379页期中考试125月16日5月20日58085页135月23日5月27日58691页
2、145月30日6月4日59296页156月7日6月10日497101页端午节放假166月13日6月17日5102109页176月20日6月24日5期末复习186月27日6月30日5期末复习期末复习197月1日7月8日5期末考试考试批卷总体计划教学目标:1.学会本册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以及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动物与人的密切关系。4.掌握本册古诗和诗意,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5.通过学习课文建立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健康情感。 6.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完整流畅的习作。 7.理解童话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 8.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9.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10.学习课文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鼓励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教学重点:学会本册教材的生字 、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教学方法:讲读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情景教学法等教 具:字词卡片、小黑板、挂图 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课时安排:(96节)一板块:5节 二板块:11节 三板块:7节 四板块:13节五板块:10节 六板块:9节 七板块:9节 八板块:9节九板块:8节 十
4、板块:7节 十一板块:8节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汉语家园教学目标:1、 认识每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认识几个部首。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能在教师指导下,能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4、 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5、 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的喜爱之情。重点:学会本组课文的生字 、新词。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联所描绘的情境。关键:初步了解对联的知识,喜欢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法:讲读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教具:投影仪、卡片、幻灯片。
5、课时安排:5节 课 时 计 划 第 1节课题1-1 对子歌授课时间3月 1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读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重点难点了解对子歌的特点,能正确朗读和背诵。正确掌握对子歌的特点,会仿写对子。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
6、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1蓑su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1小组内读。2教师示范读。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修 改 意 见 加:把不理解的词语在书中画出来。教 学
7、 过 程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四、拓展与运用。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写一写:溪对谷,水对,峻岭对。积累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作业:写词语。修 改 意 见加:把学习到的课文读给自己的家人听。板 书 设 计1
8、1 对子歌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 2节课题 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授课时间3月2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掌握。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
9、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修 改 意 见加:相关郑板桥的资料幻灯或视频先给学生观赏。教 学 过 程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10、:“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修 改 意 见加:先小组讨论后指生回答。板 书 设 计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 3节课题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授课时间3月3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讲读法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2.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掌握。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导语:
11、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修 改 意 见加:先教师朗读示范,后指生读课文。教 学 过 程3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4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5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
12、然段。6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7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三、背诵与积累。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布置作业:修 改 意 见学生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回答问题。板 书 设 计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4节 课题13茶酒联趣授课时间3月4日课型新授课教法阅读指导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3.
1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重点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 学 过 程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1. 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二、分层次指导朗读。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修 改 意 见改:学生可以先小组内读,再自
14、己自由读并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对课文的理解。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随时质疑、解惑。教 学 过 程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 1、先自己把认写生字分别圈出来,多读。2、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3、分别利用多种识字法学习生字。4、互相考生字、生词。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1、指生分别认生字和词。2、指生领读后正确书写。五、仔细朗读课文后总结文章内容。作业布置:书写生字和词语。修 改 意 见加:朗读时,学生先指出朗读时的语气和升降调的方法再进行朗读指导并朗读训练。板 书 设 计13茶酒联趣吩咐(fu)“顾”、“悬”、“赐”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 5节课题13 茶酒联趣授课时间3月4
15、日课型新授课教法合作交流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重点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 学 过 程一、新课朗读导入。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
16、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为妙!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4思考与交流。修 改 意 见改:听写学习过的本课的词语。加:学生发言可抓住要点来回答.教 学 过 程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交流;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可以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
17、交流。四、积累与背诵。1读课后“积累”中提供的对联,试着背诵2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修 改 意 见加:学生集体评议结果并加以奖励。板 书 设 计13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课后简记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认识每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认识几个部首。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本组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且背诵默写。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4、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5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重点:体会古诗德内在含
18、义,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难点:品味欣赏部分字在诗中的作用。关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教法:讲读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教具:投影仪、卡片。课时安排:11节课 时 计 划 第 6节课题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授课时间3月 7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讲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 学 过 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
19、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讲析诗歌:(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修 改 意 见改:学生先自学后回答问题。教
20、学 过 程(二)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字词学习: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宦(huà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四)分析诗句: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
21、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离别)修 改 意 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回答。板 书 设 计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课后简记 课 时 计 划 第7节课题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授课时间3月8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
22、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难点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 学 过 程一、朗诵导入本课。二、接着分析诗句:1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生)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2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3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
23、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4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5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6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修 改 意 见改: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形容。加:表扬翻译好的学生。教 学 过 程三、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四、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
24、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六、教学效果评价:(一)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二)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三)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正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领会。修 改 意 见加:利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意识。板 书 设 计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地点意境开阔颔联离别原因坦然面对颈联与友互勉乐观豁达尾联宽慰勉励积极进取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 8节课题2-2 滁州西涧授课时间3月9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
25、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教 学 过 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二、 赏析古诗,品读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修 改 意 见加:幻灯片图片。 拼读字词后,检查学习的情况。只要没有错
26、别字就鼓励孩子们!教 学 过 程(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生自学古诗里的生字和生词。3、小组合作字、词。(三)检查学生的生字和词语的学习情况。三、学生自己先用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翻译。四、学生自己工整书写生字。五、作业布置:熟读古诗修 改 意 见学生回答得贴切就算对。板 书 设 计 2-2滁州西涧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9节课题2-2 滁州西涧授课时间3月9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知诗人,解
27、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教 学 过 程一、背诵古诗导入: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2、学习古诗前两行。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修 改 意 见加:学生自学生字后检查学习的效果。加:也可
28、以小组合作学习。教 学 过 程3、 学习古诗后两行: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4、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三)悟诗情,师总结。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三、 课后拓展: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修 改 意 见能根据字面去理解,意思接近就鼓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板 书 设 计 22
29、; 滁州西涧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课后简记课时计划 第10节 课题2-3 游园不值授课时间3月10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一、 激发兴趣,精讲引思。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
30、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修 改 意 见改为: 学生自己提问,自行回答并学生自己讲评。教
31、 学 过 程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
32、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读全诗。 完整地说说诗意。修 改 意 见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回答。板 书 设 计 23游园不值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11节课题23 游园不值授课时间3月11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33、情。教 学 过 程一、继续学习古诗。二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1 学生质疑的问题(略)2 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4、指名读,齐读。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
34、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修 改 意 见加:幻灯片显示内容。加:先让学生自己考虑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后再汇报。教 学 过 程三思维拓展,延伸探索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3同学们还搜集了
35、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四、(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修 改 意 见 讲评时要根据实际转述的情况而定。板 书 设 计 2-3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12节课题2-4 泊船瓜洲授课时间3月14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法教具
36、多媒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教 学 过 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出示幻灯片3)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
37、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修 改 意 见加:幻灯片显示内容。加:先让学生自己考虑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后再汇报。教 学 过 程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38、?读一读,读出距离短。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 “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 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
39、思说一说?f. 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 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修 改 意 见 讲评时要根据实际转述的情况而定。板 书 设 计 2-4 泊船瓜洲 欣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13节课题24 泊船瓜洲授课时间3月15日课型新授课教法自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教 学 过 程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接着上节课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二、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可能
40、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
41、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3指导品读(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三、小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5齐读结束。修 改 意 见加:幻灯片显示内容。加:先让学生自己考虑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后再汇报。教 学 过 程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1)教师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
42、,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3)学生自读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五、作业: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1满过绿入到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修 改 意 见 评价时要根据实际转述的情况而定。板 书 设 计 2-4 泊船瓜洲江南春江南春景图6幅课后简记课 时 计 划 第 14节课题 表达用日记记录你观察到的变化(指导作文)授课时间3月16日教 学 目 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作文提供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增强坚持写观察日记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此次表达的要求。重
43、 点 难 点观察的植物、动物或人物要细致。能够准确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或人物的特点。教 学 过 程一、回想思考: 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把日记写得清楚、细致的?日记中的主要事件要叙述清楚,不要东写一件西写一件,甚至把一天中的见闻和所做的事情都记上,像流水账一样。 二、阅读总结:仔细阅读教材中的两则观察日记,比较它们的异同,再与同学交流,从中总结写连续观察日记的方法。1、写清观察对象。这两则观察日记写的是小作者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2、认真观察事物。这是写好日记的重中之重。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现象。3做连续观察记录。观察日记就是要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连续记录,揭示它的发展过程。三、小组合作交流写作的方法。四、把自己的日记搜集起来,可以小组讨论交流选。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