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感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作用机制摘要情感诉求在现代广告中运用非常广泛, 并已成为西方广告心理研宄的热点问题之一。研宄者 们重点探讨了情感诉求的作用机制、情感诉求所能达 到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文章对 这些研宄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并提出了现有研宄依 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关键词情感诉求,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注意, 说服。分类号b849:c931简介情感广告的内涵根据诉求点的不同,广告一般分为情感诉求(emotional appeal)与理性诉求(rational appeal)两种方式,然而区分的标准多种多样。本文使用 pelsmacker和geuens于1997
2、年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对情感广告进行定义_若一个广告中包含幽默、热情、 怀旧、性、愤怒、恐惧等情感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时, 该广告就是情感广告。不含这些情感诉求手段的便是理性广告1。情感诉求在广告中使用非常频繁,如有调查显示, 美国10%30%的广告使用了幽默诉求2,电视媒体中 大约21%的广告使用性诉求方式3。然而令人遗憾的 是,情感诉求的传播效果如何仍不甚明了。这引起了 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使之成为当前西方广告心 理研宄的热点问题之一。研宄者们想探明:通过情感 诉求能达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有哪些因素可能左右 着情感诉求效果的发挥?这一诉求方式的作用机制又 是怎样的?本文将对这些研宄进行较系统
3、的考察,以 期能获得以上问题的部分答案。2探索情感诉求的作用机制情感诉求影响受众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可得文献显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型进行了试探性的回答。 2.1 thayer 的唤醒模型(thayer's arousal model) thayer特别重视唤醒(arouse)在情感与思想产生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4。他认为,唤醒是个极为复杂的现象,涉及到活力(energy)与紧张(tension)两个维度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活力”维度,是指从“充满活力(energized)”到“疲劳(fatigue)”不同水平的反应,这一维度与个体生理活性及认知活动的许多方面相联系。紧张维度指从主观的
4、内部紧张到平 静连续体上不同水平的情感反应。机体能量的消耗水 平决定两个维度的关系:中等能量的支出时两者正相 关;当能量消耗过大时,两者便呈现负相关_紧张 度越低,活力水平越高,相反,紧张度越高,便越缺 乏活力。根据thayer的理论,唤醒是个体行为态度发生改 变的必要条件,单独呈现信息不足以改变或不能较明 显地影响受众的行为。广告中的情感诉求能直接导致 受众产生不同的唤醒状态,并最终作出相应的认知或 行为反应。同时,广告应致力于设计能给人以活力的 诉求方式,避免使用高度焦虑、恐慌等给人带来过度 紧张的题材。例如,轻度的恐惧诉求可能令受众充满 活力,从而导致积极的情感反应,而过度恐慌的诉求 则
5、可能使受众感到紧张,并引发对广告及其传播品牌 消极的情感反应。这一推理己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5。2.2说服的情感迁移模型(affect transfer model of persuasion)说服的情感迁移模型(affect transfer model of persuasion)认为,广告呈现时激起的受众情感反应会 转移给该广告所传播的产品。这实质上是受众的一种 条件反射形成过程。广告中的情感诉求内容呈现时,就会引起受众一定的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如怀旧、内 疚、性等),由于广告中的产品与情感内容重复稳定地 结合呈现,会导致受众形成条件反射_对广告中的 品牌产生类似的情感反应6。2.3精细加工
6、可能性模型elm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是petty和cacioppo等提出来的一种解释个体态度改变的理论7,8。自从这一理论提出以来,大 多数探讨消费心理的研究者都认为它是解释消费者态 度形成、能否被说服的最佳模型之一9。根据该模型,广告引起受众的态度改变可归结为 中枢说服和边缘说服两条路径。精细加工可能性 (elaboration likelihood)水平高低决定两路径的相对强 度,所谓精细加工可能性是指受众对所得信息进行加 工的动机强度和能力水平。当精细加工可能性高,即 受众具备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且动机强时,便启动中枢 说服路径,此时态
7、度的改变是个体主动考察广告信息 源、搜索和检验有关体验、分析和评价广告产品的各 种特点等综合、精细的信息加工的结果。理性诉求的 广告往往通过这一路径说服受众。而边缘说服路径发生于精细加工可能性低(受众 不具备加工能力或动机弱)的情况下,受众态度的改变不源于个体对广告的精细认知加工,而是根据诸如 广告信息源的可靠性或权威性、广告诉求引发的各种 联想、所激发的不同情绪情感体验等边缘线索直接对 刺激作出反应,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迁移(affect transfer)、直观推断(heuristics)或其它自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路径被认为是情感诉求影响受众品牌态 度变化的内部机制。3探讨情感广告的传播效
8、果3.1传播目标实现程度传播目标的实现是广告成败的关键。而传播是一 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传播領域极具代表性的效果层 次模型(hierarchy-of-effects model)认为,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注意一接收/编码一认知反 应一态度形成一行为意向一行为反应。并假设处于对 信息的注意、编码、或存储等环节的任何障碍都可能 导致传播的失败9。受到该模型的影响,学者们对情 感诉求的传播效果研宄当前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告的注 意、理解与说服三个方面。3.1.1情感诉求与注意品牌的生死在于消费者眨眼之间10 ,引人注目 是每则广告所追求的第一要素。研宄证实,性、幽默 等情感诉求方式的确能明显
9、提高受众对广告的注意。95%的成功广madden 和 weinberger 调查发现, 告人士认为幽默(humor)诉求是吸引受众注意的一种 有效方式,并且有55%的人相信幽默比非幽默广告更 具优势11。对广播、电视、印刷等不同媒体中幽默 诉求所作的大量研究也佐证了这些人的看法12。例如spotts等用starch scores作为测量指标对不 调和型幽默广告(incongruity-based humorous advertising)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探讨。其中的注意力指 数(noted值)显示,该类幽默诉求能有效捕获被试 的注意13。性诉求(sexual appeal)广告也被证实比非性诉
10、求 广告要更有趣、更吸引受众的眼球。例如,dudley在 研宄中,对同一产品防晒油(suntan lotion)按性诉求水平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广告,区分为高(nude model)、中(topless model)、低(swimsuit model)性诉求组 以及控制组,要求参与实验的386名大学生在七点量 表上按吸引力(appealing)、注意力(attention)、有 趣性(interesting)难忘性(memorable)四个维度对这些广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广告中模特裸露 程度的增加,被试认为广告会变得更吸引人、更令人难忘14。3.1.2情感诉求与理解在探讨情感诉求是否能促进受
11、众对广告及品牌信 息的理解时,研究结果出现了分歧,褒贬皆有。例如, 有研宄者分析发现,在1961至1981年20年间针对幽 默诉求所进行的研宄中,有3项支持幽默能促进品牌 记忆,4项研究显示会对记忆造成伤害,另9项报告 与非幽默诉求没有显著差异15。muehling 和 sprott 在研究怀旧(nostalgia)型广 告时,要求被试将观看广告时所产生的思维全部记录 下来,结果发现,怀旧诉求广告与非怀旧诉求广告所 激活的产品信息量没有差异6。judd等在研宄中16,按性信息把广告分成四种 水平,要求96名被试在广告的吸引力维度上进行7 点量表的评分,并进行产品类型和品牌名称的回忆测 验。结果
12、发现,广告的吸引力随着性诉求水平的提高 而提高,但回忆成绩却明显呈下降趋势。研宄者们认为,一方面,受众注意水平因情感诉 求而得到提高,这可能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机 会,并导致产品信息加工深度的增加,使消费者对广 告的内容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另一方面,如果受众的 注意完全聚焦于情感内容,此时,便会发生所谓的“吸血鬼效应(vampire effect) ”情感信息捕获受众注意而占用大量的中枢资源,产品信息因获得的中枢资源不足而得不到同等程度的加工17。情感内容对品牌 信息的加工便产生分心作用,此时,受众可能根本没 有留意到该广告中还存在品牌信息!更谈不上对理解 的易化。3.1.3情感诉求与说服说
13、服受众并最终导致购买行为发生或接受相应信 念是广告传播的终极目标。研宄者们一般根据受众对 广告及其产品的态度测量,或购买意向测量来说明情 感诉求的说服效果。取得的研宄结果虽有分歧,但总 的趋势与情感迁移模型的预测相符积极情感诉求 可能诱发积极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消极的情感诉 求则可能导致消极态度的产生。elpers等通过使用七点量表的测量显示,学生被 试对幽默(humor)广告比非幽默广告更感兴趣,并产生 了更积极的广告态度18。在muehling和sprott的研 宄中,被试对怀旧(nostalgia)型广告及其传播的品牌也 表现出更满意(相对于非怀旧诉求广告)6。reichert 等对性
14、诉求效果的实验也表明,多种公益广告(如鼓 励安全性交、避孕套的使用、锻炼、皮肤癌的预防等) 的说服力度与其性诉求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大学生 被试更有可能相信性诉求广告所宣传的信念或采纳相 应的行为19。而消极情感诉求的研宄取得了相反的结果。如在 shimp等的实验中,控制组被试所观看的快餐店广告 呈现的是三明治,而在实验组的同类广告中含有生肉 的镜头。随后对被试进行厌恶情绪(disgust)、购买意 向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试报告对生肉广告产生了厌恶 感。并且因食物广告中生肉所引起的厌恶情绪降低了 消费者对该品牌食品的购买意向20。coulter的实验 表明,随着广告中所设内疚诉求(guilt a
15、ppeal)水平 越高,被试对该广告及所传播产品的态度越消极21。 henthorne等也发现,恐怖诉求(fear appeal)广告相 对无恐怖内容的广告所引起的积极态度要低5。3.2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心理科学研宄中没有孤立的变量。catanescu等曾 指出,当决定是否要在广告中使用幽默进行诉求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受众情况、信息内容、媒 体方式、产品特点、情感类型等都极为重要17。其 实,任何情感诉求的传播效果都会受到以上这些因素 的制约。3.2.1情感特点的影响从笔者可得文献来看,积极情感(如幽默、性等) 的诉求优于消极情感(如恐惧、厌恶等)(见上文); 同一种情感诉求,其传播
16、效果也会因其强度的不同而异,往往中等强度的诉求效果较佳。这与情感迁移理 论及thayer的情感唤醒模型的推断相吻合。krishnan等的研宄显示,中等强度的幽默诉求(相 对无幽默者),不管与产品的相关度高低,都能因吸引 更多的加工资源而易化编码过程,对品牌名称的记忆 效果最佳。而高强度的幽默,特别是当与产品的相关 度低时,可能因它剥夺了对品牌信息加工的资源,使 得对品牌的回忆成绩降低。也就是说,从与产品的相 关度低的情况来看,幽默强度对品牌记忆的促进效果 呈倒“u”字型2。在上文提到的dudley的研宄中,被试的反应也因 广告诉求情感强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性诉求强度的 增大,被试认为该广告更有
17、趣且令人难忘。但当要求 他们对广告中的品牌及厂家进行评价时,却出现了相 反的结果_低强度性诉求组中的品牌被评价为最好, 即更合意、更有益、产品质量也最高,其生产厂家也 被评价为声誉最好、最出众、且更具智慧。高性诉求 广告中的品牌尽管被评价为最具特色,但同时也被评 价为质量最差,其生产厂家也被认为最不明智且相对 更不道德14。3.2.2产品特点的影响另一个重要的潜在影响因素来自广告产品的特点o 研兜主要集中在产品与情感诉求的相关度(relevance)、 产品的消费者卷入度(involvement)两个方面。weinberger 和 campbell 调查分析了自 19761988 年间35类产
18、品近2500个广播广告(radio advertising), 结果发现,幽默广告占全部广播广告的30.6%,幽默 诉求在消费者低卷入度产品广告中的使用率(占低卷 入理性型产品的35.2°/。,低卷入感性型的39.6%)明显 高于高卷入度产品中的使用率(占高卷入理性型产品 的14.3%,高卷入感性型的10.0%) 15ocochran和quester探讨了不同卷入度产品广告中 幽默诉求对受众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的影响。该研宄 为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幽默广告中产品的卷入度为自 变量,分高低两水平,高卷入度产品为便携式电脑 (laptop computer),低卷入产品是电脑磁盘 (comp
19、uter diskette), 367名大学生参与了该实验。 结果显示,幽默诉求对所有产品的广告态度、品牌态 度、购买意向都有积极作用。但其效果明显受到产品 卷入度水平的影响,幽默诉求对高卷入度产品的广告 态度和品牌态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低卷入度产品的影 响22 ograzer和keesling有关性诉求的研宄发现,产品 与性诉求的相关度高低会影响被试对广告及品牌的反应。他们通过学生被试的自由回忆测验发现,在印刷 广告中引进性刺激并不总能促进受众获得较高的品牌 名称回忆量,其中性诉求广告中的酒精饮料品牌名称 的回忆劣于无性内容的广告。但在性诉求广告中对牛 仔品牌的回忆效果要好,尽管并没有随着性诉
20、求水平 的提高而提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性诉求广告中 的性信息与其传播的产品信息有较高相关所致。当两 类信息相关程度较高时,性诉求可能不会抑制受众对 广告中产品信息的编码,否则便会对产品的认知加工 造成分心23。3.2.3受众特点的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是由刺激环境与主体因素交互作 用决定的。研宄显示,个体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 情感诉求所能发挥作用的大小。其一是个体的需求。cline等研究发 现,个体对幽默与认知的需要(need for humor and need for cognition)水平可能影响受众广告态度的变化。 高水平的幽默需要者对幽默广告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 特别是幽默需要高
21、而认知需要低的被试表现最为突出。 而两类需要都低的被试则偏好低水平的幽默诉求12。其二是个体对产品的已有态度。有研究显示,相 对非荒诞(absurdity)诉求广告,荒诞诉求引发了对产品怀有消极成见的被试更多积极的认知反应、对广 告及其产品更积极的态度,以及更佳的品牌名称回忆 成绩。而原本就对该产品持积极态度者则在两种诉求 方式的认知反应、态度变化上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24。另外,受众的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对 于性诉求广告而言,“同性相吸”表现明显。latour 的研宄显示,被试对同一性诉求广告的情绪反应出现 了明显的性别差异_ _随着广告中女模特赤裸程度的 提高,男性被试体验到了更高
22、的积极情绪反应;而女 性被试却报告更为紧张,对广告的评价也相应比较消 极25。而在simpson等的研究中使用男性作为广告 中的模特时,出现了与latour研究几乎相反的结果, 男性被试对控制水平中的广告、品牌及其广告人的态 度最为肯定。而女性被试在所有性诉求水平的所有项 目上都比男性被试反应更为积极26。3.2.4播放背景的影响广告往往插播在一个较大的环境中,因此,诉求 的选择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而单独进行。研宄发现, 不同类型的情感诉求可能更有效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的 媒体。例如,catanescu等使用reick的操作者定向分 类系统(reick's practitioner-orie
23、nted classificationsystem),将幽默分为以下七类:双关(pun)、夸张 (exaggeration) 贬低(put-down)、愚蠢(silliness)惊奇(surprise)、讽刺(sarcasm)、拟人(personification)等。通过对杂志、电视上的幽默广告统计发现,两类 媒体中所使用的幽默诉求类型明显不同,电视媒体中 出现率最高的是“愚蠢”型、“惊奇”型幽默,而杂志 中最常出现的是“讽刺”型和“双关”型。另外,从 总量上来看,幽默广告在电视媒体上的使用率明显要 高于印刷媒体,该类诉求占所有电视广告的26.22%, 而仅占杂志广告的4.95%17。4浅析
24、应用启示及现有研宄的不足4.1浅析现有研究对广告实践的启示综上所述,情感诉求的确能使广告更具吸引力,但对产品信息的理解是否有易化作用仍有争议,其说 服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感类型的左右。另外, 目标受众的需求、已有态度、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 情感的强度、与产品的相关性、广告插播环境等因素 都制约着该诉求方式传播作用的发挥。这些研究结果 说明,情感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增强广告的传播 效果,但它也绝不是确保广告成功的金钥匙。因此, 对于广告策划者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必须懂得情感诉 求在何种情况下才是适当而有效的。根据elm,在精细加工可能性低的条件下,广告 中的情感内容将作为边缘线索影响广告的说
25、服效果, 而唤醒模型强调广告应致力于使用能给人以活力而不 是过度紧张的题材,说服的情感迁移模型则认为广告 中所使用的情感可能会直接转移给所传播的产品,另 外,研宄已证实,诸如受众特征、信息内容、媒体方 式、产品特点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精细 加工可能性低的条件下选择情感诉求为商品做广告时, 策划者也应仔细推敲该使用哪种情感、使用多大强度 的情感,特别是消极情感的使用更要加倍小心;在精 细加工可能性高的条件下,受众会主动地对广告产品 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而现有研宄显示,情感诉求的最 大优势在于使广告引人注目,对产品信息的理解是否 具有促进作用仍无定论,所以,此时仅仅运用情感策 略进行商品广
26、告可能不足以满足受众对产品信息的需 求,较为理想的策略也许是将该诉求与理性诉求结合 使用,或者干脆放弃这一方式而用理性广告。4.2现有研究的不足4.2.1消极情感研宄不够,情感横向比较缺乏消极情感诉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说服 手段,广告中使用这类诉求方式多年了。然而学术界 对该类诉求的研宄极少,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献也主要 集中于恐惧(fear)、内疚(guilt)两种情感诉求。而 诸如不安全感(insecurity )、嫉妒(envy)、懊悔(regret)、 羞愧(shame)等情感诉求却无人问津。同时,可得 文献中无一例研宄进行过多种情感的横向比较,大都 是某一情感诉求与无该情感诉求广
27、告效果的简单对比。4.2.2外部效度不高从可得文献来看,大多数研宄的外部效度偏低。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被试不是目标受 众。绝大多数研宄者采取的是方便取样,样本多由在 校大学生组成。这是多年来海内外学者们研究心理现 象时实用的取样方法,使用大学生作被试的原因主要 是他们易得且相对具有同质性27。“当研究全人类共 同特征(如认知过程等)的问题,方便抽样不失为一 种可采用的方法” 28。但广告是最注重市场细分和 目标受众的。广告人在创意某个产品的广告时,他会 有针对性地对该产品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的人口统 计学特征、价值观、人格特质、生活方式、使用习惯 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定义。某一特定的情
28、感诉求(如性、恐惧等)可能引发某一群体较强的积极态度,而在另 一群体看来,可能是糟糕的、甚至不耻的。其二,实验情境与真实播放环境差别大。研宄大 多都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被试仅一次但强制接触广告,这样难免使得研宄的外推力低。因 为现实中的消费者每天会多次甚至上百次接触同一广 告,并且广告是镶嵌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对情感诉 求广告的反应可能受到周边线索的影响,也可能有足 够的时间与机会对品牌信息进行加工。第三,大多实验用广告缺乏考虑产品与情感类型 的匹配。研宄已证实广告产品与情感诉求的相关度高 低可能影响其传播目标的实现23,这在广告实践中 也是被广告人极为重视的因素之一,他们往往需要
29、根 据产品独有的特点精心地选择适当的诉求类型,原因 很简单一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因产品类型不同而 大相径庭。但这一事实往往被一些研宄者所忽视,从 而导致其实验结果应用性不高、同类研宄相互矛盾。4.2.3研宄方法单一文献显示,研究者们大都采用了一种实验模式被试观看某种情感诉求与无该情感诉求的广告 后,进行回忆、再认测验,或者是广告态度、品牌态 度、购买意向的问卷调查,以此来判断所用情感诉求 的传播效果。尚无人采纳心理研宄中较先进的仪器(如 眼动仪、eeg、meg、mri)和方法(如启动实验方法) 对情感诉求广告进行探讨。总的说来,尽管情感广告充斥于大街小巷的广告牌、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
30、之中,但可能是 这一诉求方式较难控制的缘故,西方学者对其广告心 理效果的研究也有限,且获得的结果存在诸多分歧。国内更是无人问津这一课题,但愿笔者此文能作为引 玉之石,给同仁以点滴启示。参考文献1 王怀明.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心理学动态,1999, 7(1): 56592 krishnan h s, chakravarti d. aprocess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umorous advertising executions on brand claims memory.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31、2003, 13(3): 2302463 reichert t, lambiase j. how to get "kissably close": examining how advertisers appeal to consumers sexual needs and desires. sexuality & culture, 2003,7(3): 1201374 annie l, kuljinder d, dong q.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arousal and valence on television viewers'
32、; cognitive capacity and memory.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1995, 39(3): 3133255 henthorne t l, latour m s, nataraajan r. fear appeals in print advertising: an analysis of arousal andad respons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3, 22(2): 59696 muehling d d, sprott d e. the power of ref
33、lection: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nostalgia advertising effec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4, 33(3): 25357 petty r e, cacioppo j t, schumann d.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volv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3,10(2): 1351468 petty
34、r e, heesacker m, hughes j n.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implic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997, 35(2): 1071369 simonson i, carmon z, dhar r, et al. consumer research: in search of ident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 24927510 thomas
35、 p, jean-pierre l, steve c, et al. marketplace packaging strategies special report. canadian packaging, 1997, 50(11): 132111 madden t j, weinberger m g. humor in advertising: a practitioner view.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84, 24(4): 232912 cline t w, altsech m b, kellaris j j. when does hum
36、or enhance or inhibit ad response? :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need for humor.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3, 32(3): 314513 spotts h e, weinberger m g, parsons a l. assessing the use and impact of humor on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 contingency approa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7, 26(3): 173214
37、 dudley s c.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 nudity i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 7(4): 899615 weinberger m g, campbell l. the use and impact of humor in radio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90/1991, 30(6): 445316 judd b b, alexander m w. on the reduced e
38、ffectiveness of some sexually suggestive ad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83,11(2):15616817 catanescu c, tom g. types of humor in television and magazine advertising. review of business, 2001, 22(1/2): 929518 elpers j l, mukherjee a, hoyer w d. humor intelevision advertising: a mo
39、ment-to-mo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4, 31(3): 59259819 reichert t, heckler s e, jackson s. the effects of sexual social marketing appeals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persuas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1, 30(1):132820 shimp t a, stuart e w. the role of disgust as an emotiona
40、l mediator of advertising effec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4, 33(1): 435321 coulter r h, pinto m b. guilt appeals in advertising: what are their effec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5, 80(6): 69770522 cochran l, quester p. product involvement and humour in advertising: an australian empiric
41、al study.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marketing, 2004, 3(1): 688823 grazer w f, keesling g. the effect of print advertisings use of sexual themes on brand recall and purchase intention: a product specific investigation of male responses.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1995, 11:475724 arias-bolzmann l, chakraborty g, mowen j c. effects of absurdity in advertis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duct category attitude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gnitive responses. journal of advertis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矿尾矿库工程建筑工程方案
- 猪群健康数据标准化与信息共享系统
- 施工现场风险辨识与防范策略
- 消费者信任构建机制-第2篇-洞察与解读
- 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与经营分析总结
- 滑坡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企业年度技术支持与服务优化总结
- 光电产业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植物纤维改性耐水性能分析-洞察与解读
- 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消防设施故障应急处理预案
- 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
- 科普人员管理办法
- 船的发展史-获奖课件
- 初中班级管理演讲稿
- 艾滋病防治法治教育体系
- JJG 1205-2025直流电阻测试仪检定规程
- 初中男生班会课件
- T/CGCC 95-2024书画艺术品溯源鉴证方法和要求
- 饮水机产品培训
- 生产计划变更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