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义)_第1页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义)_第2页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义)_第3页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义)_第4页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市第三医院郭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一医用化学传感器实验室 ecn/www2/zhenjiu/guoyi/index.htm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脑系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

2、和国穴典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200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研究课题(200612006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向基层推荐技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1996-1999); 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1997-2001);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1994-1996); 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1991-1993)学 会 建 设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学分会刺络疗法学术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学分会刺络原理研究会出版杂志出版一期中华针灸刺络疗法杂志,专门刊登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研究的论文. 获得的科研奖励1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及其脑生化基

3、础研究60200503-32lc-20)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2004年2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的临床及脑血流、脑生化基础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jb-3-118-r1)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年3.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影响脑血流的临床于实验研究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卫生局1994年中风病以其发病、死亡、致残和复发率高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 化比例的增加,预计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增高,其威胁及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针灸急救中风重视不够!从目前国内外针灸对中风病治疗措施的研究来看,大多注重中风后

4、遗症的治疗,对初发病急救措施的研究不够。许 多中风患者由于发病后急救不及时或急救不当,脑细胞在短期缺血、缺氧后形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遗留严重后遗 症或造成死亡。因此,研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保护脑细胞,最大可能地减轻中风后遗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脑作为人体分化程度最高的器官,有丰富的血供和较完善的血液代偿系统。脑耗氧量约占人体1/6,血流量 占人体1/5,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缺血半暗区”形成,6小时则所有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 因为中枢神经细胞坏死是不可逆的,故造成的功能障碍很难恢复。中风救治刻不容缓!发生脑中风时,大脑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细胞

5、死亡,缺氧的大脑每小时的老化程度相当3.6年,这进一步迅速救治的必 要性!研究报告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弗里萨韦尔说:急救时间对大脑至关重要。临床结果证明,治疗越晚,恶化程度越重。萨韦尔说,这一发现说明,患者必须立即辨明中风症状,并马上呼叫急救人员。医护人员也应该认识到中风是一 种不可逆转的神经元疾病,必须刻不容缓实施抢救。而在此之前没有能精确地计算出大脑缺血时受损脑区每分钟神经细胞死亡数目的技术。借助先进的脑中风神 经成像和以往的研究数据,萨韦尔现在可以对在典型的脑中风期间神经元的死亡进行估算。研究者在美国心 脏学会的中风双月刊上报告说,一般的中风会影响54毫升脑组织,发展期为10个小时。

6、 如不及时治疗,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导致140亿个突触和7.5英里的神经纤维损失。据 这项报告说,前脑(中风区)一般来说总共有220亿个神经元。这一发现充分说明“患者必须立即辨明中风 症状,并立即呼叫急救。医护人员必须认识到中风是一种可医治的神经元疾病,必须刻不容缓地紧急救治。” 研究者在美国心脏学会的中风双月刊上报告说:以前由于没有能精确地计算出大脑缺血时受损脑区每分钟神经细胞死亡数目的技术。借助先进的脑中风神经 成像和以往的研究数据,萨韦尔现在可以对在典型的脑中风期间神经元的死亡进行估算。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为中医传统的急救措施!古典医籍多有记载。如vv针灸大成引乾坤生意说

7、:“凡初中风跌到,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侯,不省人事,及绞肠痂,乃起死 回生妙决。”vv古今医鉴也指出:“一切初中风、中气,昏倒不识人事;急以三棱针刺手中指甲角十二井穴,将去恶血。”此法在我国已经验式的使用达数千年之久,韩国、日本、法国、埃及等国也很重视本法.如日本的代田文彦氏认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刺血机制虽不甚不明了,但搅动指尖动静脉吻合部血流,对 全身血流,尤其是脑内血流的影响最大,因此,作为急救措施,应首先考虑刺血术"。、.但由于对本法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其确切的疗效及其适应症、适应范围治疗机

8、法等尚不明了,限制了此法 的广泛推广应用。第九章神经系统第九章神经系统图9-60 人体各部在运动中枢的投影特点: 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 交叉管理(不绝对); 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型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学体系简便一没有复杂技术!就地取材无需特殊条件!急救时间窗.临床研究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用于中风急救,但由于缺乏严谨的临床观察,限制了此法的广泛推广应 用。手十二井能不能确实使意识障碍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对哪些患者可使意识状态好转?哪些意识状态障碍的患 者无效?这就成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第一步。从1986年开始,我们对此法进行了临床

9、与实验研究。一、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神志、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52例)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神志、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362例)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神志、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52例)(一)材料与方法病例的选择与确诊条件:刺络放血组30例,全为发病后3日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选择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 病因不限。脑出血选择最为多见的基地节出血与脑叶内出血,出血量不限;脑梗塞选择除脑干出血以外的其他部位 的出血,梗塞面积不限。确诊条件为典型的脑血管临床发病方式以及确切的ct诊断。对照组22例,选择与刺络放 血组年龄、性别

10、、病变的性质、部位以及病变的范围相似的患者.刺络组与对照组都在正常治疗的基础上,仅刺络组增加井穴刺络放血。方法:先左手后右手,以三棱针针刺手十二 井穴,出血量为一滴。刺络放血组观察刺络前、刺络后15min> 30min、45min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 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同样的观察。意识的判定以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为基准(见表一)。表一、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睁眼反映语言反映运动反映自动睁眼4分回答问题正确5分自由活动6分呼叫后睁眼3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4分刺激后能怎位5分针扎后睁眼2分语无伦次3分刺激后能躲避4分针扎后也不睁眼1分仅能发声2分刺激后能屈曲3分不能发

11、声1分刺激后无屈曲2分肢体无活动1分(二)结 果表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神志的影响(axtsd)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大面积的损伤0.10±0.320.20 + 0.42030土 0.62n=10中面积的损伤0.00 ±0.000.45 ±0.73*0.56 + 0.73*n=9小面积的损伤0.09 土 0.300.37 + 0.51*0.63 ±0.81*n=ll*pv()05 ax=xt xo表三、对照组中风患者45分钟神志的自然变化(ax±sd)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大面积的损伤0.00+0.00 0

12、.40 + 0.550.58 + 1.55n=6中面积的损伤0.27+0.460.36 + 0.51*0.55 + 0.52*n=ll小面积的损伤0.20+0.450.40 ±0.550.40 ±0.55n=5*pv005 ax=xt x0表四、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血压的影响(zkx土sd) mmhg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收缩期压舒张期压收缩期压舒张期压 收缩期压舒张期压小面积的损伤2.73±4.10*-0.46 ±9.256.36 ±9.25* 182±5604.09 ±12.01 0.00 

13、7;0.00大面积的损伤 1.00±2.11 -0.50 ±2.84n=102.50 土 3.54pv0.05 ax=xt x0表六、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呼吸的影响(ax土sd)次/分 0.00 土 2.36350±7.09 -l00 土4.60中面积的损伤0.56±1.610.00±0.000.56 ±4.64 -0.57 ±1.670.0() ±4.33 1.11±4.17n=9大面积的损伤n=6中面积的损伤n=9小面积的损伤n=50-00+0.000.00+0.00200土4420.00 土

14、 0.00-1.82+4.050.00 土 0.001.67土4.08-1.82 + 4.052.00 土 4471.67土4.08 -3.64+6.740.00 ±0.001.67 土 4.08 -337 土5.17-1.82 + 4.45 -4.45 + 6.17*2.00 土 4.470.00 ±0.00n=ll表五、*pv005 ax=xt x0对照组中风患者血压的自然变化(ax土sd)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收缩期压舒张期压收缩期压舒张期压收缩期压舒张期压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大面积的损伤n=100.00 土 0.00117土1.601.

15、17 土 1.43中面积的损伤027土0 砧 3.31 ±6.08055 土 0.93n=9小面积的损伤 0.20 ±1.1() 0.40 ±1.67-1.20±2.10n=llax=xt x0表七、对照组中风患者50分间呼吸的自然变化(x土sd)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大面积的损伤0.30±1.160.50+1.270.10+1.37n=6中面积的损伤000±2240.45+1.950.11 ± 2.26n=9小面积的损伤009±1820.46 ±2250.55 ±1.57n=5a

16、x=xt xo表八、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心率的影响(ax土sd 次/分)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大面积的损伤2.40+2.63*3.20 ± 3.29*3.40 ±2.84*n=10中面积的损伤0.78 + 1.393.45 + 2.19*2.33 ±2.74*n=9小面积的损伤191 土 2.91*3.85 + 1.87*5.00 + 3.65*n=ll*pv005*p<0.01ax=xt x0表九、对照组中风患者心率的自然变化(ax土sd次/分)针刺后15分针刺后30分针刺后45分大面积的损伤 0.17 ±0.98-1.50

17、 ±3391.61 ±4.01n=6中面积的损伤037土081-1.09 ±339 0.05 ±1.17n=ll小面积的损伤-0.60 ±0.89 1.00 + 1.00* 0.08 ±1.30n=5*pv005ax=xt x01、本实验对照组与刺络组的年龄分别为6673±1051%、6627±712%,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中等以上的出 血分别为76%和70%,中等以上的梗塞分别为58%和66%,因此,两组的缺血程度近似,具有可比性。2、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况好转(见表二、表三);3、手

18、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收缩期血压上升,这可能是意识好转的原因之一(见表四、表五);4、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患者的心率加快(见表八、表九);5、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的呼吸影响大(见表六、表七)。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神志、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362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南京)为依据,参照中 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的中风诊断标准(1986年)进行中风病的诊断及中医证候分型。2. 纳入标准(1) 符合上述疾病或证候诊断标准;(2) 选择发病后3日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具有典型的

19、中风发作方式且经ct证实(3) 选择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病因不限。脑出血选择最为多见的脑实质内出血(小脑、脑干出血除外),出血量不限; 脑梗死选择除小脑、脑干梗死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梗死,梗死面积不限。3排除标准(1)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 小脑、脑干出血或梗死者;(3) 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4)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5)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一)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脑出血患者血压、脉率、呼吸和神志影响的临床观察表5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出血闭证与脱证患者脉率的影响(x

20、7;sd次/分闭(45)脱(28)针刺前83.04 ±10.6485.39 ±17.45针后15分82.93 ±11.2685.93+14.63针后30分83.20 ±11.9384.21 ±1337针后50分82.49 ±9.5585.68 ±12.68针后80分80.89 ±8.7483.79± 11.92*pvu05表6 中风脑出血闭证与脱证患者脉率的自身变化(x土sd次/分)1分15分30分50分80分闭(32)82.66 ±17.9983.03 ±17.5783.47 

21、77;17.2182.56+16.3282.25 ±14.46脱(26)85.0() ±13.2084.42 ±12.248158±9.74*83.50 ±11.7082.00 ±9.20*p <0.05表7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出血闭证与脱证患者呼吸的影响(x土sd次/分)针刺前针后15分针后30分针后50分针后80分闭(45)20.29 ±1.8720.73 ±2.9520.84 ±3.2020.64 ±2.5619.96 ±2.07脱(28)85.00 ±13

22、.2084.42 ±12.2481.58 + 9.74*83.50± 11.70 82.00±9.20*p <0.0表8中风脑出血闭证与脱证患者呼吸的自身变化(x±sd次/分)1分15分30分50分80分闭(32) 20.59i3.1921.75±9.4120.88±3.61 20.81+3.5020.31+2.35脱(26)20.77 ±3.44表920.81 ± 23720.15 土 2.20 20.96 ± 2.4420.58 ± 2.47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岀血闭证与脱证患者

23、神志的影响(x 土 sd)针刺前针后15分针后30分针后50分针后80分闭(45) 脱(28)9.51 ±2.137.82 ±2.509.73 ±2.33*7.93 ±2.689.87 土 236*10.00 ± 2.3p* 10.18± 2.45*&04 ± 2.86*8.04 土 2.857.93 ± 2.93*p <0.05*p<0.01*p<0.001表10中风脑出血闭证与脱证患者神志的自身变化(x 土 sd)1分15分30分50分80分闭(32)9.75±2.179.7

24、2 土 2.259.69 土 2249.63 土 2.27*9.69 ±2.38*脱(26)7.82 ±2.507.93 + 2.688.04 + 2.86*8.04+2.857.93 ±2.93*p <0.05表11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收缩压的影响(x 土 sdkpa)针刺前针后15分针后30分针后50分 针后80分闭(23) 2048±31920.26 ±3.2619.88 土 2.3919.84 ±2.181955±192*脱(16) 20.43±3.9220.45 土 3522

25、0.75 土 24120.81 ±2.4820.87 ±2.30*p <0.05表12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收缩压的自身变化(x±sd)1分15分30分50分8()分闭(11) 20.67 + 3.0820.14+3.41*19.88+3.50*20.21 ±3.2519.93 ±3.27*脱(7) 19.98 + 2.1820.55il.8619.99 + 1.5619.51 ±1.2919.95+1.45* p <0.05表13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舒张压的影响(x土sdkpa)针刺前针后15分

26、针后30分针后5()分针后8()分闭(23) 11.66±1.7811.57 ±1.2811.51 ±1.2111.42 ±1.3311.57 ±1.31脱(16) 12.17±2.5012.21 土 1.8111.54±1.9811.33 ±2.00*11.32 ±1.57*p <0.05表14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舒张压的自身变化(xisdkpa)1分15分30分50分80分闭(11)12.12 ±2.0511.85 ±1.7311.46 ±15711.75 &#

27、177;1.5811.60 ±1.46脱(7)11.87 ±2.8811.89±2.4211.88 + 2.2112.29 ±2.3212.10i2.06表15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脉率的影响(x±sd次/分)针刺前针后15分针后30分针后50分针后8()分闭(23)82.17± 10.7680.74 ±8.4982.70± 14.1982.65 土 13.0882.00± 12.40脱(16)81.31 ±13.2883.81 ±14.2686.88 ±

28、;23.2381.56± 10.6079.94± 10.41表16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脉率的自身变化(x 土 sdkpa)1分15分3u分50分80闭(11) 82.64 ±6.7083.27 ±6.7784.36 ±12.9986.45 ±11.3987.00 ±1130脱(7) 98.43±22.319514±232695.71 ±22.64105.14 + 38.57103.29 ±38.37表17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呼吸的影响(x±sd次/

29、分)针刺前针后15分针后30分针后50分针后80分闭(23) 20.09 + 2.1120.00 ±1.9819.48 ±1.47*19.70+1.6919.91 ±1.93*脱(16) 20.31 ±2.1220.13±1.712013±31820.31 ±3.0020.44 ±3.08* p <0.05表18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呼吸的自身变化(x±sd次/分)1分15分30分50分80分闭(11) 2036±13621.00 ±1.6120.82 ±2.0421

30、.18±1.9921.00±1.10脱(7)22.29±4.9221.71 ±2.4321.43+3.5122.14 ±4.0621.29 + 3.50表19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神志的影响(x±sd)针刺前针后15分针后30分针后50分针后80分闭(23) 9.87 ±2.1610.04 + 2.42*10.09 + 2.43*1013±256*10.35 + 2.67*脱(16)7.63±1.967.63 ±1.967.63 ±1.967.75 ±2

31、.187.81 ±2.26*p <0.05*p<0.01表20中风脑梗塞闭证与脱证患者神志的自身变化(x±sd)1分15分30分50分80分闭(11) 9.45 ±2.029.45 ±2.029.45 ±2.029.27 ±2.059j8+2j8*脱(7) 6.71 ±2.216.71 + 2.216.71 ±2.216.57 ±2.446.43 ±2.57*pv005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一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作用机理的研究(一)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颅内血

32、流动力学的影响中风急性期的患者大多数有脑血流的异常,脑血流的改善对中风患者的神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彩 色经颅多普勒,对中风患者施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进行了观察1.1资料与方法:经临床ct确诊为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6.27岁。用西德eme公司生 产的彩色三维颅内超声多普勒诊断仪(3d-tcd型),以2mhz的脉冲多普勒探头,全面探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态。采用平卧位经窗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状态;采用右侧位经枕窗分别探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状态。然后以三棱

33、针点刺手十二井穴,放血12滴,再探测针后颅内各主要血管的血流状态。探测所得信息输入 计算机频谱分析系统,在计算机内重建颅内血管的三维分布图,结果以t检验统计分析。表一、血流减速型患者刺络放血前后颅内主要血管平均流速的变化(cm/s)颅内血管n左aca11左mca22左pca左va1521右aca14右mca11右pca17右 va ba22 18x ± sd3.585.834.693.381.785.552.412.596.67±3.83pv005*pv001 ax=xt x01.2结果 克±8.13*土 5.57 * j* ±4.88* ±3

34、.42*± 6.07*±4.93 *±4.73* ±8.09 *p<0.05*p<0.01 ax=xt x0表二、血流加速型患者刺络放血前后颅内主要血管平均流速的变化(cm/s)颅内血管左aca左mca左pca左va右aca右mca右pca右 va ban8964594510x ± sd-3.25-1.11-5.83-3.75-2.22-4.44-5.002.004.70±8.46±8.85土 4.22* *±8.46±4.97土 13.97±11.34±8.86 

35、7;8.622实验方法:以硬脑膜外埋藏电极的方法引导家兔脑血流图(reg)讯号。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lml/kg),于 家兔额顶部矢状线两侧约5mm,冠状线前约5mm处各钻一孔至硬脑膜,分别安装一枚约4.3mm,髙约8mm的园 柱形铜质电极以引出信号。以jx-74a型晶体管血流图仪引出reg信号后输入sj42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分别对 正常家兔、实验性脑缺血、脑血肿、高血压家兔进行双肢相当于人手十二井穴的解剖位置点刺放血,出血量为每穴 一滴。2.3实验结果:十二井穴放血可使正常家兔reg波幅升高,且时间持久,至lh尚未恢复到针前水平。第20niin时波幅最高, 为针前的123.2%,与针前

36、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v0.01)。说明此法对正常家兔脑血管有扩张作用,且时间长, 表现岀明显的后效应。在脑缺血性 家兔模型中观察到,当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后reg波幅明显 下降,若施加井穴放血则reg波幅明显升高,各观察值与夹闭后即刻reg波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且持续时间较长,明显优于西药烟酸组和对照未处理组。在脑血肿家兔模型上亦观察到脑血肿后reg波幅降低,而手十二井穴放血对reg波幅有显著升高作用。手十二井 穴放血还可使高血压家兔已降低的reg波幅显著升高(pv0.05),并持续30分钟以上。以上结果表明,手十二井 穴放血疗法无论对正常脑血流

37、抑或是脑缺血、脑血肿家兔脑血流供应,均表现出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作用迅速、稳 定、持久,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烟酸,为临床上用于中风病的急救,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三)井穴放血法对中风初起脑血流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1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影响脑血流作用的外周刺激因素研究以夹闭右侧颈总动脉造成的急性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家兔为实验对象,以直接埋藏电极于家兔硬脑膜外引出的reg讯 号为观察指标,研究放血、疼痛、穴位三种因素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影响reg中的作用1.1放血因素在井穴放血法对脑缺血家兔reg影响中所起的作用1.1.1实验方法:实验分非放血组与放血组两组。非放血组用毫针针刺各井穴,不出血,放血组用三棱

38、针点刺井穴放 血,放血量为每穴1滴。分别观察夹闭后即刻及第5、10、15、20分钟的reg波幅变化。112实验结果:放血组各观察时间的放血组变化均明显大于非放血组(p<0.01)o放reg波幅平均升高340.9%, 且稳定持久。非放血组reg波幅平均升高仅为5.1%,且不稳定。说明“放血”因素对于脑缺血家兔reg波幅升高起 了重要作用。1.2疼痛刺激因素在井穴放血法对脑缺血家兔reg影响中所起的作用1.2.1实验方法:实验分为井穴加吗啡组、吗啡组、疼痛刺激组。井穴加吗啡组在静脉注射吗啡(5mg/kg) 15分钟后,夹闭 右侧颈总动脉,然后马上施予井穴放血处理;吗啡组为静脉注射吗啡15分钟

39、后,夹闭右侧颈总动脉;疼痛刺激组为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后,用止血钳夹住家兔双前肢背侧皮肤4分钟,以施加疼痛刺激。三组采用同体对照实验,即每 只家兔分别进行井穴加吗啡、吗啡、疼痛刺激三种处理因素的实验,按交叉顺序处理以排除顺序误差。1.2.2实验结果:在用吗啡阻断痛觉情况下,井穴放血对reg波幅的影响明显减弱,且吗啡加井穴组各观察值与井 穴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排除疼痛刺激因素后,井穴放血对reg波幅影响效应显著下降,疼痛刺激在 井穴放血中起了主要作用。但井穴加吗啡组在第15、20分钟时与井穴放血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而吗啡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疼痛刺激不是 唯一因素。疼痛组在第15, 2

40、0分钟时也有显著性差异,直接证明了疼痛刺激可使reg波幅升高,但远不如井穴组 明显,可能与疼痛刺激的性质和部位有关。实验结果说明在应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改善中风初起脑血流状态过程 中,疼痛刺激因素起了一定的作用。1.3穴位因素在井穴放血法对脑缺血 家兔reg影响中所起的作用131井穴与其它穴放血对脑缺血后脑血流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为造模后,在家兔双前肢点刺曲池穴或各井穴,分别观察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后即刻、第5、10、15、20 分钟的reg波幅变化。结果显示井穴放血组使脑缺血家兔reg波幅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曲池穴放血组(pv0.01)。 说明曲池穴放血对急性脑缺血家兔reg波幅的升高作用远不如井

41、穴明显,穴位特异性在放血疗法发挥作用中起重要 作用,这也与中医多选用井穴泻热开窍、活血通络、醒脑安神的传统急救作用相符合。1.3.2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的简化研究(不同井穴放血对脑血肿后脑血流改善作用的影响)以急性实验性脑血肿家兔reg变化为指标,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手六井穴放血、手三阳经刺络放血、手 三阴经刺络放血的效果。首次发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简化为手六井穴放血,即单侧和双侧井穴放血疗效相似,均可对脑缺血后 的脑血流供应表现出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以脑血肿侧的井穴放血效果为优,此结果为临床应用缪刺法提高疗 效提供了实验依据。单侧手六井穴刺络放血还可进一步简化为手三阳经井穴放血,亦可取得

42、较好效果,但手 三阴经井穴放血基本无效,对reg波幅仅有短时微弱升高效应。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阳经上头,阴经不上 头”理论的正确性。表九、“手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血肿家兔注血侧reg的影响(ax土se)时间(分)放血即刻51015203045十二井穴 0.22±0.09 pv005* *p<0.01以上结果说明井穴较之其它经穴在急性脑缺血或脑血肿后的血流改善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穴位特异性因素在应用 放血法急救中风的作用疗效发挥方面占据重要影响。根据情况单、双侧井穴放血均可采用,若为简便起见,亦可仅 选择三阳经井穴放血,但不宜仅在三阴经井穴放血。(四)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影响脑血

43、流作用的外周传入途径研究模型制作与观察指标同上。观察到当切断脑缺血家兔双侧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提升reg波幅、改善脑血流的作用效应还存在(pv0(h),但较之未切断躯体神经组效应有所下降; 若切断以上神经的同时用利多卡因阻断肱动脉和肱静脉的血管壁交感神经后,则井穴刺络放血的效应消失。 说明神经确实是针灸效应的主要传入途径,而上肢躯体神经、血管壁交感神经是则井穴刺络放血改善脑血流 的重要传入途径。 1.63±0.44 * * 169土040 * * 182土048 * * 1.71 ±0.39 * * 1.79±0.47 * *1.55

44、 ±0.44 * *放血(n=10)注血侧六井穴 0.42 + 0.22 1.28+0.41 * * 1.59 ±0.48 * * 1.86±0.66 *1.98±0.69 * 1.54±0.60 * 1.21 ±0.50 *放血(n=15)非注血侧六井 0.31 + 0.22 1.20±0.42 * 1.24±0.47 * 1.45±0.43 * * 1.25±6.44 *0.67±0.3() *0.27±0.21穴放血(n=13)*pv005* *p<0e01表九、

45、“手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血肿家兔注血侧reg的影响(ax + se)时间(分)放血即刻51015203045注血侧手三阳 ()30±015 0.41+0.16 * 0.52+0.18 * ().71 ±0.2() (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影响脑血流作用的中枢递质机理研究采用家兔脑室插管及注射技术,以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了脑室注射阿托品、酚妥拉明、心得安三种受体阻断 1.01 ±634 * *1.07±0.34 * 0.64 + 0.25 *经井穴放血(n=15)0.18±0.130.11 ±0.060.07 ± 0.06非

46、注血侧手三 0.46土 022 048土027 * *0.74土027 * 035土0200.31 ±0.19022 土 017阳经井穴放血(n=13)注血侧手三阴 0.42±0.15*0.15±0.08 0.52±0.14 * * 0.18±0.070.21 ±0.110.14土008经井穴放血(n=13)非注血侧手三 0.23+0.120.19 + 0.090.17 + 0.100.14 + 0.080.12 + 0.080.09 + 0.07阴经井穴放血(n=13剂对reg的影响及脑室注射以上药物后施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reg

47、波幅的影响。儿茶酚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物质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这种受体分布于大部 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也可分为两型:a型和b型。a型又可分为al、a 2两个亚型; b型又分为bl、b 2和b 3三个亚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除与受体类型不同有关外,还与受体在器官上 的分布特点有关。有的效应器细胞仅有a受体,有的仅有b受体,有的二者均有. 结果表明阿托品在注射15分钟后明显降低reg波幅(pv0.05),酚妥拉明则显著降低reg波幅,心得安 则明显升高reg波幅(pv0.05);表明胆碱能m受体兴奋可产生舒张血管效应,升高reg波幅;肾上腺能a受体兴奋

48、可升高reg波幅;而肾上腺能b受体兴奋可降低reg波幅。脑室注射以上药物并施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观察到,阿托品和酚妥拉明降低了放血引起的reg波幅升 高效应,心得安则进一步加强了放血引起的reg波幅上升效应。 说明井穴放血对reg的影响主要受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控,其中a受体、m受体发挥重要作 用二、井穴放血对急性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生化影响的实验研究(一)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氧分压影响的动态观察 脑缺血诱导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状态为缺血性脑损伤的首要病理环节,我们利用针型氧传感器对脑缺血及井穴放血干 预后的局部缺血区脑组织氧分压(pao2)变化进行了动态观测。四通

49、道氧分压测试仪的研制我院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共同研制开发四通道氧分压测试仪(见图1)。其极化电压可以在0409v范围调节, 测量范围为:0-20kpa,精度:o.olkpa,有四个通道。复合式氧传感针的研制1、仪器(略)2、试剂及材料(略)3、复合式氧传感针研制(1)阴极制备(指示电极制备):将直径30um铜质漆包线剪成4cm段,一端作为阴极修饰金膜,用水砂纸打磨,3%硫酸清洗,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在表面修饰金膜(恒电位电解,钳金电极作对极)。金膜修饰液:kau(cn)2 16g/l, kh2po4 40g/l,柠檬酸钾36g/l,柠檬酸适量调ph:4852。水浴温度:45-50oc, 电压2.

50、5v,电流密度ola/dm,时间20min。修饰后的阴极在体视镜下观察到漆包线断面处修饰成一层5um厚金膜11动物分组: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购回后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模 型组(以下称凝结组)10只、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以下称刺络组)10只及正常对照组1()只。1.2模型制作及测试方法:将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侧卧位,于眼眶后至耳的连线中点纵形切开皮肤约lcm,分离并切去部分颛肌,暴露颍骨,作一个约35mm的骨窗,轻抬脑可见到横过嗅束向上走行的大脑中动脉(mca);再各 头顶上的软组织向两侧翻开,暴露颅骨,将颅骨上的筋膜钝性剥离干净,用颅骨

51、钻钻一直径为3nun的圆孔,其圆心 位置在距颅骨矢状缝lmm处的冠状缝上,将钻起的圆形骨片用细探针挑起,再用银子将骨片夹住取出。用微型银子提起硬脑膜,用眼科剪将硬脑膜剪成数瓣,外翻至颅骨上,暴露出软脑膜。将制作好的测试过的性能良好的复合针型固体氧电极固定在大鼠冠状缝上的脑圆孔上,深度为0.5mm,再连接同置于屏蔽箱中的 双通道氧分压仪(天津中医学院研制),监测氧分压的变化。正常对照组观察15min;凝结组用烧红的电阻丝 轻轻接触靠近嗅束上缘的mca,使之快速凝闭造成mcao模型,动态观察15 min;刺络组在mcao后, 即刻予以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每穴使出血1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连续

52、观察15 mine1.3实验结果:正常对照组15 min内脑组织pao2始终保持稳定(p>0.05);凝结组与刺络组的缺血区脑组织内pao2 与mcao前相比从3inin开始明显减少(pv0.01),且pao2的减少随缺血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但刺络组脑组织氧分压的下降幅度比凝结组下降幅度小,在7min前两组无显著的差异(p>0.05),715min内两组达显著的差异(pv0.05)。表明手+二井穴刺络放血延缓了脑组织低氧状态的发展,从而对脑组织 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氢离子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脑缺血缺氧状

53、态下,能量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葡萄糖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同时二氧化碳潴留可产生h+, 使酸碱平衡失调。h+浓度堆积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源性水肿,这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 故我们对脑缺血及井穴放血治疗后局部脑组织h+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21实验方法: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同前。测试方法基本同氧分压检测,但微型传感器改用小型复合式ph传感 针,监测仪器采用dm-6011a型万用表(香港产),各组动态监测20min内缺血区域h+浓度的变化。2.2实验结果:假手术组h+浓度在20min内保持稳定,刺络组与凝结组h+浓度在20min内与缺血前比较和与假手 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非

54、常显著差异(pv0.01)。但刺络组h+升高的幅度比凝结组小,在smin前组间比较达统 计学差异(p<0.05或pvo.ul), 8min后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升高幅度仍小于凝结组。此结果提示缺血后即刻施 与井穴放血,可一时性抑制h+浓度的堆积,调节缺血局部的酸碱平衡,延缓酸中毒的发展,对脑组织起到一定(三)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钾离子、钠离子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脑缺血缺氧使atp产生不足,能量很快耗竭,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差遭到破坏,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脑水 肿发生。为观察井穴放血法在调整电解质紊乱中的干预作用,我们利用针型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对缺血区脑组织 细胞外的+、n

55、a+浓度进行了动态监测。31实验方法:暴露出软脑膜后,将制作好的、用任氏标准系列液测试过的、性能良好的k+或na+选择性针型微型电极插入缺血区大脑皮层0.5mrn,固定在大鼠颅顶冠状缝上的脑圆孔上,连接同置于屏蔽箱中的pxs-215型离子活 度计,监测15min内k+或na+浓度的动态变化。各组处置方法同前。3.2实验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外k+、na+浓度15分钟内无明显变化。刺络组与凝结组缺血区脑组织细胞外k+浓度在缺血后15min内较缺血前上升,na+浓度较缺血前下降,缺血前后比较达非常显著差异(pv0.01),两组与正常 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但在15分钟内刺络组胞外k+浓度上升的幅度

56、和na+浓度下降的幅度比凝结组小,k+在 smin后、na+在12min后两组比较达显著差异(pv0.05或pv0.01);说明井穴放血法可使缺血区细胞内外k+、na+稳态失衡的状况得到调整。缺血区细胞外液中na+浓度大幅度 降低,很可能是na+进入细胞内,以至水分子大量进入脑细胞内造成脑细胞水肿。而井穴放细胞外液na+浓 度下降幅度减小,说明进入细胞内引起脑水肿的na+也相应变少,从而可能缓解了因细胞内外离子失衡而引 起的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四)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兴奋性提高,胞外兴奋性氨基酸(eaa)浓度升高,eaa的神

57、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细胞的各种损害。我们对脑缺血后胞外谷氨酸(gki)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41实验方法:采用微透析法对各组大鼠相应部位脑组织进行灌流,用高压液相色谱仪上柱微量测定。 4.2实验结果:模型组和刺络组大鼠在缺血后30min内缺血局部glu和asp均升高,随后在6090min后开 始回落,但井穴放血组下降的幅度较模型组大(pv0.05),提示井穴放血法可调节胞外eaa浓度,对缺血诱 导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有一定的抑制功效。(五)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近年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日受重视,no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双向性,通常情况发挥其生理 效应,但在病理情况下可产生广泛的毒性作用。为考察井穴放血法对缺血后no损伤的干预效应,我们又做 了进一步观察。51实验方法:对各组大鼠相应部位脑组织进行灌流固定,将缺血区脑组织取材后,用改良的gmss法免疫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