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议全域旅游背景下赣州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的生态保护 曾卫平 苏艳 黄珍英 黄慧燕摘要: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发展大背景下,赣州各县市纷纷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探析赣州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关键词:全域旅游 ; 生态保护 ; 旅游景区;整体规划 旅游定位 ; 开发建设近年来,赣州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和推行“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
2、稀土文化、风水文化等赣州地方文化元素,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有效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赣州特色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之路。一、赣州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现状作为江西省较早获批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文化旅游品牌特色逐渐彰显,各县(市、区)4a级以上景区、4a级乡村旅游点总数量、旅游接待水平和全域旅游发展均位于全省前列,各类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品体系较为丰富,拥有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文化旅游消费市场较为成熟,文化旅游主要发展指标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二、赣州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
3、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主要问题1.不注意环境保护,缺乏整体规划。有些地方在开发新的旅游景区时,没有很好地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如炸山修路、削山建房,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又如一些地方的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存在建设与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也有些地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随意对地貌地况等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还有一些旅游景区在建成营业后,将游客产生的各类垃圾随便乱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据权威统计,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中,存在垃圾污染的占44%,水体污染的占12%,噪声污染的占11%,空气污染的占3%。2.不注意前期调研,旅游定位不准。赣
4、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受到区位、交通、宣传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真正较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还是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在国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这些年,赣州各地抢抓机遇,纷纷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受到广大前旅游观光游客的一致好评。但是,有些县市推出的旅游新项目,缺乏前瞻性,定位不准,简单模仿、甚至是粗制滥造;还有些刻意加入人工修饰,开发沿山栈道、玻璃廊桥、亭台楼阁等,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3.不注意错位开发,内部竞争激烈。赣州近期开发的绝大多数旅游景区项目,是以观光休闲为主,主要依赖游客数量的增长来实现旅游收入的增加。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新开发建设项目,在吸引力方面和经典产品相比相距较远
5、,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纵观目前赣州较为成熟的一些乡村旅游景点,里面的旅游项目大同小异,缺乏新意,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明显。不少新建旅游景区项目在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堪舆文化等内容时,挖掘的深度、广度和温度还是不够,让游客觉得我们这边的景区跟其他地方的都差不多,没有新意,没有形成错位发展的局面。还有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因为前期缺乏交流沟通,还引发了地方之间的较大争议。(二)原因分析1.认识不到位。一些旅游景区开发商急于收回成本,刻意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提前开发。尤其是一些位置較为偏僻、经济较不发达的新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游客管理不到位,不敢说
6、、不愿说游客,生怕说了游客会不来,加之垃圾桶配备和提示标语等不足,以至景区内出现随地乱扔垃圾纸屑、瓜皮果壳、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2.投入不到位。由于财政拨付的环保专项经费和开展具体业务的工作经费有限,许多该收的环保费用又很难按照规定的数目和时间征收上来,加上不少地方治理环境污染的欠账太多,导致许多旅游景区环境治理和保护项目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形成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也有不少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应,不重视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对于旅游景区的排污情况不作规划和预测,更不会主动去进行治理。以江西周边某地级市知名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作为全国第一批获批的国家森林公
7、园,每年的游客数量众多,但近几年用于环境治理费用不超过一百万元,与环保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3.监管不到位。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因为此,现在很多旅游景区项目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和管理,出现了诸多违法行为,如有的地方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环保“三同时”很难落实到位;有的地方受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影响,置环保法于不顾,经常出现如经济“先行”,环保“让路”的现象。同时,有些旅游景区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容易形成旅游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形成条块的现象,不利于旅游
8、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三、赣州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开发建设前,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采集并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质信息,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的细化建设方案。在开发建设后,要结合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及游客流量的综合分析,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规律,达到既能够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发展目标。各地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时,要寻求多种发展方式,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发展地方农副产品的市场,发展第三产业等。还要做好开发建设地的相关协调工作,教育引导当地百姓齐心协力
9、,树立旅游品牌,确保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二)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针对部分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政府和旅游规划、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于景区开发建设的范围、进度和质量等全程监督,对于不按规定开发建设,或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处理,以防止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或破坏,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尽量保持本地特色,突出原始自然生态和客家文化风貌,坚决杜绝虚假开发和粗制滥造景区的情况。(三)加大宣传投入的力度对于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来说,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进行宣传推介,尽快的树立自身的品牌,吸引来自周边、邻省、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只有游客数量上来了,旅游景区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要协调好开发建设、经营方式和生态保护三者的关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新开发建设旅游景区的投入力度,从而保证景区有足够的经费来源,真正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国内外其他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确保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参考文献1中国自然保护领域的历史性变革j.唐小平.中国土地.2019(08)2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j.唐小平,蒋亚芳,刘增力,陈君帜,梁兵宽,蔺琛.林业资源管理.2019(03)3大数据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