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_第1页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_第2页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_第3页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_第4页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    赵彦霞 齐建华 张洋 闫天慧【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患者中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68例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锥形束ct(cone beam,cbct)诊断,对照组实施常规曲面体层片影像学诊断,比较两组确诊情况。结果: 经过相关检查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关键词】上颌窦;锥形束ct;骨分嵴;影像学检查r969.4【文

2、献标志码】a1005-0019(2019)04-039-01上颌窦位于上颌体中央呈锥形形状,分为一底一体,前后上下四壁。正常情况下,上颌窦裂口开口于中鼻道,与鼻腔相通,它们之间仅间隔一层薄薄的骨板,甚至仅间隔一层窦底黏膜,且牙槽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使其保持一定高度。但若上颌后牙接受根管治疗等口腔手术受到剩余牙槽嵴高度或者宽度影响,可以导致上颌后牙区域发生慢性炎症,造成牙缺失,不能常规置入种植体。而有相关报道指出1,对上颌后窦位置以及形态等使用影像学检查,能够纵观研究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中的情况,减少患者痛苦。因此,为进一步研究文章选取68例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

3、患者进行观察,通过应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1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68例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患者,所有患者均了解诊疗方法和目的,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25-55岁,平均年龄(46.20±2.23)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范围24-56岁,平均年龄(44.80±3.20)岁。两组之间(性别以及年龄等)均无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实施锥形束ct(cone beam,cbct

4、)诊断,使用型号为planmeca cone beam 3d system的cbct进行扫描,将仪器扫描范围设定在60mm高,60mm宽,90kv管压,10ma管电流,时间不超过10s使用planmca dimuxio pio图像分析测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照组实施常规曲面体层片影像学诊断,选用orthophos xg 3d口腔全景x光机,将仪器放置相应的拍摄位置,并设定拍摄程序,根据ccd是否在正确位置,更换或取下相应的患者定位件。检查前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调整机器定位和患者站位,指导患者放轻松2。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实施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后确诊、漏诊情况3。1.4统计学处理

5、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表示用x±s,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实施cbct影像学检查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情况,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3讨论上颌窦是由多个骨壁围绕形成腔隙结构,1910年underwood首先发现并描述上颌窦内壁可见骨性突起,把窦腔一分为二。而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存在增加了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复杂性。临床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仅在x线影像检查时偶有发现。目前口腔常规的x线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是口腔全景

6、曲面体层片检查,但由于传统影像学检查二维平片的缺陷,存在影像重叠,投照角度变化所致的影像扭曲、变形等,该诊断方式在进行检查时极易受到患者脸型情况或者骨密度过厚等干扰因素,影响检查结果,从而造成漏诊和误诊情况4。因此,使用cbct影像学检查,提高确诊价值,观察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情况。有相关报道指出,口腔常规x线检查过于局限,在临床应用后,不能深入针对患者疾病情况,及时改善症状,临床应用疗效不佳。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口腔全景体层片检查影响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影响检查结果导致。临床上,上颌后牙缺失十分常见,后牙区是进行咬合的主要承重区,由于咀嚼压力刺激和呼吸产生的负压,常发生上颌窦气化、牙槽嵴萎缩,

7、进而导致上颌后牙区骨垂直量高度不足5,上颌窦底骨分嵴的发生提高了术中窦底黏膜穿孔的几率,明显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6-7,所以为了提升检查结果准确性,使用cbct影像学检查。 cbct影像学检查,具有显著优势,例如(1)能从三维的角度,即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来显示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操作方法简便,且具有重复性操作的特点,可以及时发现病灶。(2)对于口腔颌面部疾病,cbct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最清晰的图像,更有利于观察口腔上下颌牙列情况,进行干预和处理,提升确诊率。cbct不仅可以发现颌骨内的微小病灶,还可以反应出上颌牙缺失后病变情况,区别口腔内其他炎症疾病。但需注意的是,进行cbct检查时,对于

8、上颌窦分嵴处黏膜等一些炎症者具有一定局限性,故在行上颌窦黏膜检查时,应仔细鉴别黏膜增厚、黏膜囊肿和上颌窦内脓液的影像学特征,必要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以免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而难以准确分析。本文证实,为早期在口腔临床中进行相关区域治疗,实施cbct观察并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综上所述,上颌后牙缺失出现上颌窦底壁骨分嵴患者采取cbct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李芳.口腔内科疾病诊治中cbct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82-84.2张雪,潘亚萍.锥形束ct对牙周组织评估的应用进展j

9、.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11(10):633-636.3张迺铮,孙国霞,魏巍,等.成年人群尖牙窝区解剖结构和种植技术关系的cbct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9):2895-2898.4刘程辉,张雪梅,马攀.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8,16(02):90-93.5kaufamn e. maxillary sinus elevation surgery:an overviewj.j esthet restor dent,2003,15(5):272-2826seoane j,lópez-nio j, garc&

10、#237;a-caballero l,et al.membrane perforation in sinus floor elevation-piezoelectric divice versus conventional rotary instruments for osteotomy:an experimental study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3,15 (6):867-8737wallace ss,mazor z,froum sj,et al.schneiderian membrane perforation rate during sinus elevation using pizosurgery:clinical results of 100 consecutive cases j.int j periodonticsrestorativedent,2007,27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