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    赵小毛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本文中,我们就从五个方面结合实例谈谈语文课的导语应如何设计。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语;设计:g633.3 :a :1992-7711(2017)04-0020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有序有效地把

2、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活动。在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学语言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无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都是教学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过程是由一定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包括导入、讲授、提问、释疑、小结等。要顺利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语言的应用至关重要。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实践性以及

3、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要求教学语言更具有艺术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和结束语等,这些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启发心智、美化心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语,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成功的导入语,如同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像拉开了沉沉大幕,让学生一眼便看到了精美的布景。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学名师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

4、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优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的主动性,教学才能获得应有的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下面,我们就从五个方面结合实例谈谈语文课的导语应该如何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材料,设计富有感召力的导入语根据新课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入恰当的材料,运用贴切生动的话语设计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导入新课,

5、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有位教师在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时,设计了如下一段导入语:1963年8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令人振奋的日子。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下,一个洪亮、浑厚,充满磁性、具有感召力的声音在25万人的耳边响着:“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能够觉醒起来,真正实现它的信条:我们把这些看作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人人平等。我有一个梦想:”,代表无数黑人兄弟姐妹,描绘这个美好的梦想的人,就是美国黑人解放运动和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这段导入语生动、贴切,所设情境真实、自然,所引材料典型、恰当,并紧扣新课内

6、容。如果教师再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充满感情地講出来,就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感染学生并引起共鸣。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欲望能激发兴趣,启动思维,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有位教师在导入新课勾践灭吴时这样说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写的一副对联。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而勾践是怎样卧薪尝胆?又是如何在失败中崛起,最终报仇雪耻

7、,吞并吴国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来解惑。”这段导入语通过联系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设置悬念,既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作品的情境中,又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课堂的浓厚学习氛围也营造出来了。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设计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的导入语教师采用讲述或讨论上一节课的旧知识导入新课,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而且有利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导入方法,能够取得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但要求导入语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江苏省常州市中学特级教师周玉才在讲授西湖漫笔时,

8、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我们已学过朱自清的绿,全文重写“绿”,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学习宗璞的西湖漫笔,全文也通过写“绿”来抒情达意。然而,同样写“绿”,他们在写法上却不相同:第一,朱自清只写“点”,全文写了那么多绿,但都是集中写梅雨潭的水。宗璞则不但写“点”,而且还写“面”,“点”也不是只写一个。第二,朱自清和宗璞都把不同的绿作比较,但比较的内容和方法不同:朱自清以梅雨潭的绿和外地的风景名胜的绿作比较,贬抑其他地方的绿,从而肯定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宗璞则把西湖内几个地方的绿放在一起,从不同角度作比,不仅意在写出西湖到处是绿,无处不绿的普遍性,而且意在写出西湖有各种各样的绿,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个

9、性,却又有共性这段导入语联系旧课,提示新课,并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富于逻辑地进行分析比较,既使学生了解了两篇课文知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对比旧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引导学生学习和听讲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四、融入情感、真情讲述,设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用比较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汇在一起,通过自己真情的融入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刻地表达出来,就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从而形成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语文教学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高度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真情讲述,设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0、的导入语,使学生在欣赏和情绪感染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情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中学习,学生的认识功能就会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将得到最好的发挥。语文教学名师于漪在春的导入语中这样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例如,杜甫的绝句等”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情有景,充满对春的深情赞美和生动描述,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融融春意和勃勃生机。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活跃、动情的课堂氛围的形成作了良好的开端和铺垫。著名教育家

11、李吉林说:“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五、名言警句、激奋励志,设计富有哲理振奋精神的导入语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学生都比较喜爱,常常会留心收集,甚至奉为座右铭。用名言警句作为导入语,颇有启人心扉、振奋精神、激奋励志之妙。例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就可这样导入:“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别林斯基)。语文教学中有关自然的课文则可用巴普洛夫的“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导入。名言警句多是名人名家治学、创业、做人过程中颇有感悟的经验总结、精炼概括,学生大多都比较崇尚信服,喜闻乐见。针对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精悍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艺术地设计导入语,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