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设计_第1页
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设计_第2页
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设计_第3页
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设计_第4页
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初探学习中心:内蒙古函授站学号: 90f29091005姓名:刘红杰专业:资源勘查指导教师:袁英涛2011 年3月15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刘红杰 学号: 90f29091005 专业:资源勘杳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屈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初探指导教师意见:(请対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 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

2、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之处。)指导教师结论:(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单位指导时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刘红杰 学号:90f29091005专业:资源勘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口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 成矿类型初探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拆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学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 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述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z处。)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毕业

3、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评阅结论:(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木人郑重声明:木人所呈交的木科毕业论文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取得的成果。论文小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小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 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己在 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木人所呈交的木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自侵权行为,并愿意 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论文作者(签字人刘红杰日期:2011年3月15日摘 要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四号沟地区通过开展地质、物化探、工程揭露等综合手段进行找

4、 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并重点通过物化探异常杳证工作发现了铅锌矿化点两处、 铅锌蚀变带一处,迅速确定了找矿靶区,查明了异常原因,使找矿效率明显提高。该矿 区的发现对森林基岩零星出露区的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阿尔山四号沟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丘陵-中高山区,地表覆盖严重,基岩出露零星, 单纯采用地质、化探工作往往找矿效杲不明显,尤其对隐伏矿体的发现效杲不佳,木文 以阿尔山市四号沟铅锌矿体的发现为例,通过地质、物化探、槽探揭露等综合方法阑述 了对森林覆盖区的找矿成效。关键词:1、地质;2、物化探特征;3、异常杳证;4、零星出露5、热液型目 录一、异常查证区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1(-)查证区地质概

5、况1(三)异常特征4(四)异常的野外初步踏勘8二、异常的详查工作9()地质调查9(二)土壤剖面9(三)岩石剖面9(四)高精度磁法剖面9(五)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0三、槽探工程验证工作11四、矿床成因探讨13五、结论14致谢15一、异常查证区概况(-)自然地理概况测区地处高寒山区,属典型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受蒙古西北部高气压控制,寒 暑变化悬殊。冬季酷寒漫长,夏季燥热短暂,日温差变化大。区内大面积森林覆盖区,特 点是多雨、多雪、潮湿、空气湿润。一年四季多风,以曲风和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3. 2 米/秒。测区年平均气温为-3°c左右,最低气温-47.4°c,最高气温30&#

6、176;c-27°co年降水量 一般为500毫米左右,年降水多集中在68月,气候较为潮湿。蒸发量普遍大于降水量1 8倍,以4 10月份最显著,平均达204. 95毫米。全年冰冻期与霜期长达7-8个月, 降雪从九月末开始直到翌年四月,年降雪量一般在35-40毫米。测区由于森林、沼泽覆盖, 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次之。测区位于洸尔河、哈拉哈河和伊敏河三大水系的上游,常年流水,水系切割较为强 烈,在河流两侧及大小沟谷屮几乎全部沼化。该区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植被普遍发育, 以草本为主,发育有部分次生林及灌木等,除草木外以松树、桦树等遍布山野,致使基 岩出露不良。腐植质、沼泽发育为该区的显著特

7、征。测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主峰,为丘 陵一中高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500m以上,最高海拔1606m,最低553m,相对 高差一般为200500m。区内基本为森林覆盖区,基岩露头少而零星,给野外施工带来极 大困难。(-)查证区地质概况工作区区域地处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华力西、燕山期铁、锌、鹄、金、铅三级成矿 带上。区域构造位置处于蒙古弧形构造的东翼与新华夏系人兴安岭第三巨型隆起带斜接部 位。(见图1),存在的构造体系有蒙古弧形构造、区域纬向构造、新华夏构造及北东向构 造等测区蒙古弧形构造,由一系列走向北东一北东东向褶皱,断裂及其有成因联系的共轨 扭性断裂,张性断裂组成。主要分布于测区西

8、北角哈达南沟一带。测区区域纬向构造带的形成晚于蒙古弧形构造,持续吋间长,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 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四个断裂带:哈布气河断裂带;阿尔山一好森沟东西向断裂带;牛汾台头道河了断裂带;五岔沟一西口一明水断裂带。褶皱构造主要有:青石硫子向斜,小东沟林场背斜,架子山背斜、向斜石褶皱群等, 此外尚有天池棋盘格式构造等。02.55公里ii1上侏罗统vtv新华夏系 扭性断层曰勰构回郴期闪ezj工作ix图1四号沟铅多金屈矿区地质概况1地层(1)侏罗系:测区仅见有侏罗系上统,是一套酸性一中酸性火山岩系,在测区广泛发 育,遍布全区。可分为满克头鄂i専组(丄虫)、玛尼吐组 5小和口音高老组(j)。i、满克

9、头鄂博组 54 该组地层不整合丁林西组(p)z上,被玛尼吐组(j3inn) 整合覆盖。主要分布于测区东部,在西部有零星出霜。由一套灰白色一灰紫色流纹质或英 安质的晶屑凝灰岩、熔岩、角砾岩组成。ii、玛尼吐组 5小 整合于满克头鄂博组(人加)之上,白音高老组(j/) z下的 中性火山熔岩。其下为满克头鄂博组(j加)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界,其上以酸性火山岩 大量出现与片音高老组(j)分界。主要岩性以紫色为特征的中性熔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 岩为主,夹少量的酸性流纹岩,凝灰岩和止长沉积的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测区东南部哈蟆 沟林场一带。iii、白咅高老组(j/):该组地层整合在吗尼叶组(伽)中性火山岩z上,被

10、口垩 系上统梅勒图组)中基性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全测区分布最为广泛,在其岩性以酸 性火山碎屑岩、熔岩为主。按其沉积、喷发旋回及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其下部为灰白色一灰紫色酸性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凝灰岩、砂岩、砾岩,底部 普遍发育一套紫色砾岩或凝灰角砾岩;中部为灰一灰紫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 流纹岩,局部有少量黑曜岩、松脂岩、安山岩等;上部为灰一灰紫色英安质晶屑凝灰岩, 集块岩及少量的砂砾岩。(2)中部少量出露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ids)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 地层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测区中部和西北部有燕山早期花岗岩 及华力西闪长

11、岩侵入。(3)±第三系玄武岩(bn2、y),分布于测区西南向,呈条带状,西南部第四系发育。2、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出露较为广泛,其主要为燕山早期侵入岩(j y )和海曲晚期侵入岩(p 5 ), 燕山早期侵入岩岩性以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主,海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为主。海西晚期侵入岩(p5)本期岩浆活动微弱,岩石类型较少。分布在古生界地层展布区。由于中生代及新生代 火山岩的大面积覆盖和侏罗纪花岗岩的吞蚀,致使木期的侵入岩体出露少而零散。发现木 期有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出露于中请区东南二 道河子南侧一带,沿近南北向分布,面积约32km。闪长岩、

12、花岗闪长岩主要出露于申请区 内北西部及中请区外北部,多呈不规则零散分布。燕山早期侵入岩(jy)为区内岩浆侵入活动时期最强烈的,分布范围较广。岩性为闪长岩,钾长花岗岩、二 长花岗岩,而者分布较少,其侵入大石寨组和吗尼吐组,与钾长花岗岩断层接触,后者沿 北北西向呈带状展布。此外,测区尚分布有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的花岗斑岩脉。主要有辉 长岩岩脉、石英脉、闪长坊岩脉、二长斑岩脉、岩脉等。3构造火山口位于四号沟,为一破火山口,满克头鄂博组(j3mk).白音高老组(j3b)均由 该火山口喷出,以四号沟北侧环形展布的满克头鄂博组、白咅高老组为证,满克头鄂博组 (jsmk)围绕其大面积分彳j,可

13、能也与该火山机构有关。火山喷发的基底为上石炭统-下二 叠统大石寨组及二叠纪闪长岩。火山机构内放射状断裂可见5条以上,以四号沟为中心呈 放射状展布,具明显的继承性活动特征,表现为沿断裂破碎带被动就位的中生代侵入岩边 缘断裂再次活动,形成大型构造破碎带或大型沟谷,沿断裂带或次级断裂有后期花岗岩脉、 闪长坊岩脉等贯入,在四号沟北侧,由于北北东向放射状断裂的多期活动,导致侏罗纪花 岗岩岩株被切,形成位移约100m。在四号沟东侧有环形分布的侏罗纪侵入岩沿坏状断裂 被动就位,由于断裂的多期活动性,该侵入岩东缘与大石寨组及二叠纪闪长岩呈断层接触。测区北东向止断层和北西向止断层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场所,下二叠统

14、地层与上侏罗 统具有丰富的成矿物质基础,燕山早期酸性侵入体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 必须的热源和热液。为木区铅锌矿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三)异常特征1、1: 20万区域化异常特征:主要位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clb)接触带上。部分 位于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s)地层或断裂破碎带中。异常多呈北东向似椭圆状分布, 个别呈近东西向。当异常分布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clb) 接触带时,异常组分中常伴有w、sn、mo、bi、u、y、li、la、th、r等中高温热液元素 及亲花岗岩类稀有稀土放射性特征元素。当异常分布于侏罗纪(燕

15、山早期)花岗岩体与二 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ms)地层接触带时,异常组分中常伴cr、co、hi、v、fe2o3> cao、 mgo等基性一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元素,其基性一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元素可能來口二叠 系下统大石寨组(pvs)地层屮。估认为该类异常的形成与高屮温热液及断裂活动有关。区内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vs )具冇丰富的成矿物质基础,侏罗纪(燕山早期)侵入 岩提供了丰富的热源和热液,使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s )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而形 成矿(化)蚀变。因此可见该区地质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从异常规模,元素组合及矿化特 征来看,在区内寻找铜、铅、锌、银、钳等多金屈矿产具冇良好前景。该

16、综合元索(hsll乙2)异常带沿北北东向,呈宽带状分布,长16. 5km、宽4. 5-7. 5kmo 异常元素以pb、zn、ag等为主,其次有w、bi、mo、等(见下表),异常元素组合复杂, 浓集屮心明显,规模较大。异常处于侏罗系地层与侏罗纪花岗岩、闪长岩接触带上。岩浆 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热流体,促进了金属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断裂构造(北 北东向)为含矿热液运移和富集、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据1:20万区调资料,异常区内黄铁矿化较为普遍,并伴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磁 铁矿化及萤石化,金属量加密采样分析认为,铅锌界常主要由花岗岩及酸性火山岩局部矿化引起。推测该界常与侏罗纪侵入岩

17、关系密切,是寻找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pb、ag、zn、mo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属矿致异常。元素pbagcdznwfbip面积52282024812128形状不规则条带椭圆不规则椭圆椭圆圆椭圆最高值92. 1277. 001834246. 103.41527. 002. 561332平均值66.8199.711056211.203.4522. 671.811270衬度1.341.331.761.411. 131.051.811.27规模69. 4737. 2735. 1833. 799. 0612.5421. 7210. 16元素mnvzrlathmoas面积1643212444形状椭圆圆不规

18、则椭圆圆椭圆椭圆最高值264987.729149. 6021.6& 8616.8平均值232587. 727546.821.6& 8616.8衬度1. 161. 101. 101. 171.081. 111. 12规模18. 614. 3835. 1714. 044. 324. 434. 48hsll乙2异常元索特征值一览表 表112、1: 5万土壤测量综合元素异常特征通过对整幅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16个,经过异常评序筛选认为四号 沟界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四号沟界常面积约60km2,呈椭圜形,走向东北,(见图2剖 析图)与北东向构造和吻合,异常区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

19、性:即从测区的南西北东方向, 元素组合由w、bi、mo->pb. zn、ag,表现出从高屮温热液一屮温热液作用的地球化学特 点。界常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具有典型的中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特点。界 常走向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双重控制,其中北东向断层是容矿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场 所和空间,北西向断层是导矿构造。从异常形态和走向来看,构造对矿体的形成起到重要 作用。从异常规模,元素组合及矿化特征来看,在区内寻找铅、锌、银、钳等多金属矿产具 有良好的前景。二事咏崭斑正祕口畀筑nhwlhtta山8岩灭山刖wqi岁纪&曲七-komw图1-1四号沟铅多金属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四号沟1

20、: 5万土壤测量异常元素特征值一览表表2-1元素样品/件平均值最高值衬度规模pb34655.2855.41.8462.7zn241154. 1522.71.5435.72cu8216. 5957.451.387.3ag2290. 1522. 3781.93& 4w1735. 1416. 921.322. 1sn934. 111.521.3712.6mo1653. 23181.6226.41bi2041. 19. 51.8336. 97as6219.363. 721.3& 48hg4627.5147.71.386. 28ag为x 10-9;其余元素为x 10_6o区内pb元素界常

21、(30x10")呈北东向分布,浓集高值区集中,最高强度值为855.4 x10-6,现已在160.6x 10-6. 67.7x 10"强度异常区发现矿化体、矿化蚀变带。(见四号沟 异常剖析图)区内zn元素异常(80x10 6)呈近东西向分布,浓集高值区集中,最高强度值为522. 7 x10 %现已在398.7x 10-6、136.3x10"强度异常区发现矿化体、矿化蚀变带。(见四号沟 界常剖析图)区内ag元索异常(0. 08x10-6)呈近东西向分布,浓集高值区集中,最高强度值为 2. 38x 10 6,现已在0. 53x 106强度异常区发现矿化体。(见四号沟异常

22、剖析图)3、异常综述中请区内四号沟1: 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综合元素异常显示位置、形态与在该区开展 的1: 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的hsll乙2异常和该区开展的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划定 的铜、锌路线金属量测量异常相吻合。(见图2-1)近年来发现的铅锌银矿点均位于1 : 20万区化和1: 5力土壤测量异常区内。化探异 常重现(段)区,可做为找到矿源休的直接标志。异常带的走向将指示矿化休的延长方向, 以多元素套合区主要成矿元素高值点为基点,做为找到矿源休的突破口投入相应的地质工 程。据前述背景统计资料也可以看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可 做为扩大已知矿(化)点和规模寻找银、

23、铅、锌多金属矿化的成矿远景区之一。图1-2四号沟异常区元素重现特征示意图(四)异常的野外初步踏勘根据1: 5万化探数据高值结果对四号沟异常地表进行异常查证工作,采用的工作方 法有1:1万地质填图和1:1万综合物化探剖面。通过检杳,发现较强的围岩蚀变,蚀变类 型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镜铁矿化、萤石化。其中的萤石 化、黄铁矿化、硅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初步解释异常主要由花岗岩及酸性火山岩局部 矿化引起。二、异常的详查工作在确定地表有矿化信息后,先后进行的工作有地质、土壤岩石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 剖面,激电中梯剖面、榊探工程等。(一)地质调查该区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植被普遍发

24、育,以草木为主,发育有部分次生林及灌木等, 除草本外以松树、桦树等遍布山野,致使基岩出露不良。由于该区地表覆盖严重,基岩岀 露较少,地质图草测只能根据零星的基岩露头和大量的坡间转石划分,地质界线划分粗略。 仅大致能划分出岩性范围,所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在局部界限处采用挖掘探坑來鉴定岩性。 但耽误工期。本工作区通过1:1万地质草图,大致查明该区地质特征及其与矿化体的关 系,阐明其与各类物化探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土壤剖面在化探综合开常发育较好口地表覆盖较厚地段,为了发现有限的矿化信息,追索其延 伸、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采用土壤、岩石剖面圈定其范围,根据国土部颁发的 dz/

25、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土壤剖面测量采用网度为100*20米,界常浓集中心 加密至 10 米,434/p6 点化验值为(pb二 1000x10"、zn= 1000x 10 cu二26x10"、ag=10 x109),结果显示此处具有较高的化探异常特征。(三)岩石剖面岩石剖面测量采用网度为100*20米,异常浓集中心加密至10米。434/p6点对应的 岩石剖面测量结果为(pb二372x 10 °、zn二498x10 °),根据化验结果表明,此处重现了铅 锌界常,表明此处蚀变带岩石是引起界常的直接原因。(四)高精度磁法剖面通过对四号沟化探异常进行高

26、精度磁法剖面测量,了解了片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特征, 在该区布置了网度为100mx20m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果显示燕山期侵入岩体具有较 强的磁异常,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强度在0at600zvt,在靠近接触带附近异常强 度开始变低,凝灰岩地层表现为低异常,由于受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影响,在铅锌 矿化蚀变带附近表现为较高的磁界常。(五)激电中梯剖面测量为了了解异常体的深部特征,在化探异常的基础上,布置了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剖面 测量显示具有高电阻、低极化异常,通过分析,激电异常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帘石 化等蚀变角砾凝灰岩引起。四号沟铅多金属综合剖面km k* « «

27、k «图2四号沟铅多金屈综合地质图土壤和岩石剖面测量双重结果显示铅锌银元素具有高值,通过激电剖面测量查明了引起异常的初步原因,异常的确切位置。通过上述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揭示了异常特征,对异常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判断该异常为矿致异常。三、槽探工程验证工作通过对异常分析,在蚀变带地区进行了槽探工程验证,探槽(tc2、tc3)揭露均见pb、 zn、ag矿(化)休,经椚探工程揭露圈出一条铅锌银矿化体(编号为iii),二条铅锌银矿 化蚀变带(编号分别为i、ii)。i号铅锌银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位于侏罗系上统吗尼叶组(j泗z7)岩屑晶屑凝灰岩、英安

28、岩等出露区。矿(化)体沿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矿化蚀变带长约100m、宽约10m,沿山坡显示为 一低洼地。在该矿(化)休北西西端采化学样(编号h255),分析结果:pb0095%、zno. 22%、 mov0005%、ag2. 61g/t;南东东端釆化学样(编号h260),分析结果:pb044%、zno. 52 % > mo<0. 005% > ag5. 43g/to含矿休为蚀变(绢云母化)岩屑晶屑凝灰岩,呈半自形一他形晶粒状结构,稀疏浸染 状构造。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黃铜矿,钛铁矿。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铁 矿连生分布,黄铜矿多呈包裹休分布在闪锌矿中。金属矿物局部

29、集中分布构成斑点、斑块。ii号铅锌银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位于四号沟东南,距i号铅锌矿化蚀变带2.4km。地表出露岩性为侏罗系 上统白音高老组(j初)凝灰质砾岩、英安岩与晶屑凝灰岩互层。该蚀变带沿北西向呈带状分布,长约90m,宽度为3-4mo通过槽探控制(tc2)。矿化体 产状:240° <60° , <30多米,宽5米,蚀变见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 及方铅矿、闪锌矿化等。赋矿围岩为流纹质疑灰熔岩,方铅矿、闪锌矿呈星点状、团块状 及细脉浸染状分布。pb品位0.1(h). 39%、平均品位0.25 %,控制宽度3m; zn品位0.164). 66%,平均

30、品位0.44%, 控制宽度加。含矿休为矿化石榴石绿帘石岩。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不规则粒状结构,星点状浸 染构造。金屈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铜蓝。闪锌矿呈星点状分布在岩石屮,黄 铜矿零星分布,铜蓝呈集合体局部沿脉石颗粒周边分布。iii号铅锌银矿化体该矿化体位于ii号铅锌银矿化蚀变带东南130ni处,地表出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凝灰质砾岩、英安岩与晶屑凝灰岩互层。经槽探(tc2、tc3)揭露,均见pb、zn、ag矿(化)体,其矿(化)体产状:倾向 200°,倾角77° ,控制长约80叭宽2.30 m -5. 30mo含矿岩石为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 pb品位

31、0.32-16.41%,平均品位3. 99%; zn品位0. 15-2. 23%,平均品位0.72%。ag品位 31. 10 -781 g/t,平均品位312. 09g/to见四号沟tc3探槽素描图。含矿体为碳酸盐化矿化透辉石岩。他形晶粒状,交代结构,稀疏浸染构造。金属矿物 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呈聚集体或分散状分布,被方铅矿交代。方铅矿多被 脉石交代呈残余状,交代闪锌矿分布。图c广灰黄色划铁矿化酸住凝灰岩灰绿色凝灰岩破碎带探槽索描四号沟;第四系膺杭七褐汝矿化铅锌矿化破郢带图3四号沟铅多金属tc3素描图广床成因探讨根据目前所取得的地质成果表明:区内各矿体均产于燕山早期侵入岩外围的侏罗

32、纪地 层中,矿体形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兰铜矿化、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石屮脉石矿物也为酸性熔结凝灰岩、酸性火山碎屑岩,角砾凝灰 岩,铅锌矿矿体产状较陡,与上覆及下伏岩层呈不整合关系,围岩岩性为蚀变英安岩。该 类火山岩火山碎屑物较多,说明其产出环境与火山活动有关。测区南西向为火山口环状断 裂发育区,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在侵入上升过程屮,沿环状断裂被动错位,由于断裂的多 期活动性,含矿热液沿断裂上升进入侏罗纪上统地层,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变化,顺岩层裂 隙充填、沉淀、富集,形成热液充填型铅锌矿体。成矿地质特征总结如下: 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环境:褶皱构造带及火山断陷盆地内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地区; 赋矿围岩为火山杂岩上部酸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相中 矿体呈脉状或网脉状形式产出,其产状、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 矿石组成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等; 脉右矿物主要冇右英、萤右、方解右和重品右等;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可分为铅-锌、铅-锌-铮-锡、铅-锌-金-银、铅-锌-铜 等几种主要类型; 该类矿床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铅一般可达820%;锌可达1225%;伴生银可达几 十一数百g/t,因此该类矿床也是银的重要来源之一; 围岩蚀变: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萤石化、黄玉化等;五、 结论从该矿的发现过程可以看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