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_第1页
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_第2页
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_第3页
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_第4页
淮河流域三十年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淮河流域三十年水坏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淮河流域组二00年十二月1.1自然环境概况41. 1. 1地理位置.41. 1. 2地形地貌.41. 1.3水文、水资源.51.2社会经济概况51. 2. 1行政区划.51. 2. 2人口 (城市率)错误!未定义书签。1. 2. 3经济发展情况51.3环境保护工作概况61. 3. 1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1.3. 2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1.3. 3农村环境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1.3. 4环保基础设诫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2. 1监测情况72. 1.1监测断而72. 1.2监测时间及频次72.1.3监测项目及执行标准82.

2、2水质总体概况82.3淮河干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92. 3.1总体水质概况92. 3.2水质现状92. 3.3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92. 3.4各时期水质变化总趋势102. 3.5主要断面水质变化趋势112.4流域主要河道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122.4. 1总体水质概况122. 4. 2苏北灌溉总渠132. 4. 3淮河入江水道142. 4.4废黄河152. 4. 4 盐河162. 4.5新沂河182. 4. 6清安河和淮河入海水道202. 5主要出入境河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232. 6洪泽湖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322. 6. 1总体水质概况332. 6.2水质现状332. 6. 3洪泽湖体水质变化

3、情况分析342. 6.4洪泽湖富营养化评价352. 7骆马湖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382. 7.1骆马湖总体水质概况392. 7. 2骆马湖水质现状392. 7. 3骆马湖水质变化情况分析392. 7.4骆马湖富营养化评价422.8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432. 8. 1水质总体概况432. 8. 2水质现状432. 8. 3变化趋势分析442.9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462. 9. 1水质总体概况462. 9. 2水质现状472. 9. 2水质变化趋势分析473. 10通榆河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523. 10. 1通榆河干流523. 10. 2通榆河供水河道551、概述淮

4、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流经河南, 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全长皆约1000公里,总落差 约1100米。淮河可以分为上游、屮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 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 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 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 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 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 5万平方公 里。1. 1自然环境概况1. 1. 1地理位置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

5、5'121° 25',北纬30° 55,36° 36',流域而积26. 5万km?,其中我省淮河流域而 积6. 53 km2,涉及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扬州、泰州、盐城、南通、南京等9 个市的54个县(市、区)。我省淮河流域范围:北至江苏山东省界、西至江苏安徽省界,东至黄海,南以通扬 运河、如泰运河为界与长江流域相邻。我省淮河流域被废黄河分为两部分:淮河下游区 和沂沐泗区。1. 12地形地貌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 约占总面积的三分z-,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z二。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

6、山 区,一般高程200500m (85黄海高程,下同),沙颍河上游石人山高达2153m,为全 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1155m。 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叫南部高程为50100m, 东北部高程一般在looni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口西北向东南 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叫 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 高程为3050叽 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 地。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 5米,自西 北

7、向东南倾斜,呈1/50001/10000比降。北部萧、滩、宿、灵、泗诸县境,分布冇低 山残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萧县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顶342米,宿 县乾山312米,泗县屏山119米。沿淮两岸,分布着湾地、洼地和湖泊,是淮河滞洪、 行洪地带。淮南主要是山丘区,西部大别山以白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别为1774 米和1729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岗丘连绵,向东北延伸直抵洪泽湖以南, 成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 陵,如张八岭的北将军山为399米,沿淮寿县以下冇浅山分布。淮河干流比降平缓,平 均为0.02%。,沿途流经

8、峡山、荆山、浮山三处峡口,形势险要。1. 1.3水文、水资源淮河水系是江苏外来客水中除长江外的主要通道,全流域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39亿 立方米。以废黄河为界,乂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区:(1)淮北区,主要水系有沂、沐河和 盐河。沂、沐河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呈南西向流入江苏省,沂河水流汇入骆马湖后, 部分水流入京杭大运河,另一部分则经新沂河东流入海;沐河部分水流入新沂河,另一 部分在与山东交界处临洪口入海。(2)淮河下游区,主要水系有京杭大运河、串场河、 通榆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等。区内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z,止常水位 水域面积达2068平方公里,是淮河流域最大的平原湖泊型水库。1. 2社会

9、经济概况1.2. 1行政区划淮河流域江苏境内包描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扬州、泰州、盐城、南通、南 京等9个市的54个县(市、区)。1.2.3经济发展情况农业情况:淮河流域耕地面积1333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 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农业 产值为3880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2433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淮河流域在我国农 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概况: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 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犬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 年产煤量

10、占全国产煤量的八分之一,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出。流域内现有火电装机 近2000万千瓦。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 发展,郑州、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淮河 流域1997年工业总产值966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03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383 元,低丁全国平均值,尚屈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流域东、 屮、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 干线新(乡)石(臼)铁路,以及蚌(埠)合(肥)铁路和建设中的新(沂)长(兴) 铁路等。

11、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 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儿年高等级公路 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述能通往韩 国、日本、新加坡等地。1. 3环境保护工作概况淮河流域自80年代以来,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至1995年底,全流域80%以上的 河流和水域已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1994和1995年汛初发生的水污 染事故,使淮河中游300多公里的河段受到污染水体的袭击,给沿淮城乡居民的饮用水 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1994年7 月

12、,发生了震惊国内外的淮河特大污染事件,大量污水在淮河干流布成70公里长阵, 一直奔洪泽湖,所到之处工厂停产、人无饮水,持续吋间达2个月之久,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2亿元。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淮河的污染治理口标,1997年达标,2000年水体 变清。在这之前,国家已针对淮河流域岀台一系列政策:1977年,国务院成立治淮委员会;1978年,出台“淮河流域水质监测站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出台;1980年,豫、皖、苏、鲁四省完成了首次淮河流域水质调查评估;19朋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保护领导小组,由流域四省政府、 国家环保局、水利部、治淮委组成;1989年,曲流域四省政府、国家环保局、水

13、利部联合颁布关于淮河流域防止河 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决定;1990年2月,淮河流域第一 批64个限期治理项口启动,其投入资金1.6亿元;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召开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传达国务 院在“本世纪(20世纪)末以前恢复其本来面目的决定”;同时颁布了 4部环境法规、 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行政法规以及260多项环境标准。1995年8刀和1996年6刀,国务院分别发布和批转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 条例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以法规形式确定了淮河流域水 污染治理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c0d排放量从1993年的1

14、50 万吨削减到89力"吨;2000年淮河干流为3类水,支流为4类水,实现淮河水体变清。1996年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行动零点行动。2000年全国实施工业污染源“一控双达标”行动。2004年沿淮4省人民政府签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2010 年),并将淮河治污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要求4省政府与各市、县政府层层签订 治污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治污责任和考核要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 “十一五”期间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水环境质量2.1监测情况2.1.1监测断面从九

15、i年代开始我省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按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 规范(地表水和废水部分)的规定统一进行,淮河于流吁胎段共设了 4个例行监测断 面,有利于控制淮河的入境水质的大柳巷断面及控制吁盼县城水质的淮河大桥断面。另 外在全流域还按国家的要求统一布设了 18个水质口标断面,每月一次的监测。一五” 期间,淮河流域开展环境监测的394条河流(段)和32个湖库上,共布设了 266个监 测断面,比“十五”增加12. 3%和20. 4%;饮用水源地共布设了 314个监测点位,增加 151. 2%o2.1.2监测时间及频次“六五”期间毎年枯、平、丰水期各监测1次;“七五”至“八五”期间全每年共监 测

16、5次,即每年的3、5、7、9、11月各1次;从“九五”开始,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 监测频率为每年12次,于每月的屮旬进行监测,河流、水库的监测频率均为每年6 次。“十五”期间在监测频次上,国控断面、流域重点监控断面、主要饮用水源地取 水口、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监控断面、主要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每月监测一次,其它 省控断面多为一年6次。比一五”期间在流域重点监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等 地的监测频次增加为每刀1次。2.1.3监测项目及执行标准“六五”期间监测项目为codcr.氨氮、悬浮物、挥发酚、总箸(化物、碑、汞、镉、 六价锯、铅、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等14项。“七五”至“八五”期间监测项目为p

17、h、溶解氧、总硬度、高镭酸盐指数、生化需 氧量、氨氮、悬浮物、挥发酚、总孰化物、碑、汞、镉、六价珞、铅、亚硝酸盐氮、硝 酸盐氮、石油类、总磷等20项。从“九五”开始,河流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 的基本项目24项及电导率,湖库加测透明度和叶绿索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屮 24项基本项目为ph、水温、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0d5)、挥发酚、 总鼠化物、确、汞、镉、六价銘、铅、石油类、氨氮、硫化物、化学需氧量(codcr). 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磷、总氮、氟化物、铜、锌、硒(四价)。“ 一五”在原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增加了 109项监测,且

18、每月对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中的前35项。1988年前执行地而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 , 1989年后执行地而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88) , 2002年后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从 2003年后各河流断面依据江苏省地面水水域功能划分中制定的水域功能。2. 2水质总体概况三十年来江苏省淮河流域总体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屮iiii类水所占比例为40. 4 %, iv所占比例为30.8%, v、劣v所占比例分别为13. 5%和15.4%。八十年代淮河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平稳;九十年代前期淮河污染加重,污染指数急剧 上升,后

19、期水质逐步好转,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i-五”期间淮河水质保持平稳,污 染指数略显上升;“十一五”期间淮河水质逐步好转,污染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淮河流域入境水质主要以iiiiv类为主,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入境水质逐渐 好转,主要污染物co%和氨氮总体呈下降趋势;出境水质以劣v类为主,整体处于严 重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codm“浓度呈现波动卜降趋势,氨氮则在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 3淮河干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淮河是我国七大河流z-,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豫、鄂、皖、苏四省入 洪泽湖,是洪泽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其入湖水量占洪泽湖周边河流汇入总水量的70%以 上,也是洪泽湖污染物的主

20、要来源。淮河在江苏境内长约70. okm,是盯盼县工农业用 水的主要水源地,也是盯盼县城工业、生活污水的主要纳污河道。2. 3. 1总体水质概况淮河干流冃而水质良好,污染程度逐渐减轻,水质逐步好转。主要污染物高锚酸盐 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氨氮呈下降趋势。1981-1990时间段淮河水质基本保持平稳;“八 五”时间淮河污染加重,污染指数急剧上升,“九五”期间淮河水质逐步好转,污染 指数呈卜降趋势;“十五”期间淮河水质保持平稳,污染指数略显上升;“十一五”期间 淮河水质逐步好传,污染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2. 3. 2水质现状2009年,淮河干流总体水质为优,肖嘴、打石山、淮河大桥、红光化工厂和老山

21、 乡等5个断面水质均为iii类,达标率为100%。2. 3. 3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淮河干流主要污染物高猛酸盐指数在1984-1996年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至1988 年达最大值,后总体呈阶梯式下降趋势。与“六五”末相比,2009年高猛酸盐指数浓 度上升了 40.0%,比“八五”、“九五”末分别降低了 42. 4%、6. 6%o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屮在1984-1991年呈先上升后下降走势;1991-2000年为非离子氨;2002-2009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六五”末相比,2009年 氨氮浓度下降了 44. 4%o2. 3-2氨氮值变化趋势图3、営)匹腿通2. 3. 4各时期水

22、质变化总趋势1984-1986年淮河总休水质为iv类,属轻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全部为iv 类水;1987-1988年淮河总体水质为iii类,水质级别为优;1989-1997年淮河总体水质 为iv类,属轻度污染,其中iiii类所占比例为12.5 %, iv类87.5 %;1998-1999年淮河总休水质为iii类,水质级别为优;2000-2007年淮河总体水质为iii类,属轻度污 染,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其中iiii类所占比例为66. 67%, iv类33. 33%; 2008-2009 年淮河总体水质为iii类,水质级别为优。表2. 3-8淮河30年水质变化情况表时间河流水质污染程度主

23、要污染物断面达标率1984淮河iv轻度氨氮01985淮河iv轻度氨氮251986淮河轻度氨氮01987淮河iii优10()1988淮河iii优1001989淮河轻度氨氮751990淮河iii轻度挥发酚751991淮河iv轻度氨氮01992淮河iv轻度氨氮01993淮河iii良好氨氮01994淮河iv轻度氨氮、挥发酚01995淮河iv轻度高镭酸盐指数、氨氮01996淮河iv轻度高镒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11997淮河iv轻度氨氮251998淮河iii优1001999淮河iii优1002000淮河iii轻度氨氮502001淮河iv轻度氨氮33.32002淮河iii轻度高镭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02

24、003淮河iii轻度752004淮河iii良好氨氮802005淮河iii轻度氨氮602006淮河iii良好氨氮802007淮河iv轻度氨氮202008淮河iii优1002009淮河iii优1002. 3. 5主要断面水质变化趋势30年來淮河干流吁跆段总体水质保持稳定,各断面高猛酸盐指数浓度呈缓慢下降 趋势,但氨氮污染有所加重受上游来水影响,淮河干流入境水质仍为v类。其中, 1981-1985年段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挥发酚、codmn,其中氨氮均值超标,最大超标 倍数0.13; 1986-1990段主要污染因子为挥发酚、铅,其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 55和 0.67; 1991-1995年段主要

25、污染因子为挥发酚,其最大超标倍数为6.28。“十五”期间,江苏省淮河干流盯盼段多次因上游来水影响造成污染事故,2003、 2004、2005年均发生突发性污水卜泄事故,但从整体看,事故频次较“九五”有所下 降,1995年前后是淮河流域水污染事件的高频发生期,最高时期一年集屮下泄三次。 随着“十五”期间治淮力度的不断加大,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 安徽入境的肖嘴断面氨氮污染加重趋势仍较明显,上游污水集中卜泄的隐患仍未消除。图3. 5-3淮河干流吁胎段氨氮变化趋势。2. 4流域主要河道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江苏淮河流域内主要河道为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新沂河、 盐河。2

26、.4.1总体水质概况淮河流域6条主要入河水道目前总体处于ii劣v水,其中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 水质较差,处于iv劣v水z间。三十年间“八五”、“九五”期间水质相对较差,“十 五”至今水质处于好转状态。苏北灌溉总渠总体水质由iv提高为in类,主要污染物高锚酸盐指数和氨氮均呈卜降 趋势;入江水道总体水质为iii类,污染程度由轻度污染变为优,水质呈好转趋势,主要 污染物高锚酸盐指数、氨氮总体呈下降趋势;废黄河水质由iv提高为ii类,主要污染物 高锚酸盐指数变化不大,氨氮呈下降趋势;盐河“八五”、“九五”期间水质较差,处于 iv类和劣v水,十五至今水质冇所好转,主耍污染物氨氮呈下降趋势;新沂河整体水质

27、以iiii类为主,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淮河入海水道总体水质处于v劣vz间,水质处于好转,主要污染物高锚酸盐指数和呈氨氮明显下降趋势。2. 4. 2苏北灌溉总渠苏北灌溉总渠,全长168公里,西起洪泽湖高良涧进水闸,流经淮安(今楚州) 城南与里运河平交,至射阳县六垛扁担港入黄海,设计行洪流量800m7s,是灌溉、 排涝、航运综合利用的人工河道。从西至东沿途共布设五个监测断面,洪泽县段为县水 泥厂和进水闸,楚州区段为三堡、渠北闸和苏嘴。2. 4. 2. 1总体水质概况苏北灌溉总渠总体水质为iii类,与“八五”至“九五”期间和比,“十五”至“十 一五”期间水质提高一个级別,由iv提高

28、为iii类。主要污染物高猛酸盐指数和氨氮均呈 下降趋势。2. 4. 2. 2水质现状2009年苏北灌溉总渠共设置5个断面,为县水泥厂、进水闸、三堡、渠北闸和苏 嘴。总体水质为优,水质为iii类,达到功能区划要求。2. 4. 2. 3主要污染变化总趋势高猛酸盐指数:1983-1997年呈现波段上升趋势,后呈逐步下降趋势。氨氮:1983-1987年与1988-1991年,氨氮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991-2000年为 非离子氨,前期上升幅度较大,后期变化平缓,基本保持在0. 2mg/l以下;2000-2009 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0 '$a $a $ 一a$a闇声#冷掙'於羯冷济

29、期廝期摻冷期摻冷庚抄./ /少./ /./ ./ / 年皮6 5 4 3 2 1 29suuqz图2. 4-1高猛酸盐指数值变化趋势图护陵唐 冷唐冷声老、甘少期撐 膜趨'摻s 陵少/少伊nfsmm图2. 4-2氨氮值变化趋势图2. 4. 2. 3时间段水质变化总趋势1983-1989年苏北灌溉总渠总体水质为iii类,水质级别为优;1990-1999年总休水 质为iv类,屈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和挥发酚;2000-2009年总体水质为iii, 水质级别为良好,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和碎。2. 4. 3淮河入江水道全长156公里,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高邮湖、邵伯湖至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

30、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1954年8月6 口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0700立方米 每秒。是洪泽湖主要泄洪河道,其泄量占洪泽湖总泄量的80%以上。淮河入江水道是南 水北调东线调水的输水线,淮安市境内长56. 0km,是金湖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也 是金湖县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地。2. 4. 3. 1总体变化趋势入江水道总体水质为m类,污染程度曲轻度污染变为优,水质呈好转趋势,主要污 染物高镭酸盐指数、氨氮总体呈下降趋势。2. 4. 3. 2水质现状2009年,淮河入江水道设置3个断面,为塔集,三河水文站和渡管所。淮河总体 水质为优,三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iii类,达到功能区划要求。2. 4.

31、3. 3主要污染变化总趋势高镭酸盐指数:1984-1988年呈现阶段上升趋势,至1988年达最大值,后总体呈 下降趋势,中间1997和2002年出现两次反弹。氨氮:1984-1987年氨氮呈上升趋势后逐步下降;1991-2000年为非离子氨,前期 上升幅度较大,后期变化平缓,基本保持在0. 2mg/l以下;2002-2009年呈先上升后下 降趋势。12108 6 4 2 丄(he)迪 ugoocod"變化绘祚国0 1 1 1酬代代冷閉冷陵®护斎睐掳膜略声睐衬衬褂褂胆用褂b图2. 4-3咼镒酸盐指数值变化趋势图642186420 11 o o o o (w)图2. 4-4氨氮

32、值变化趋势图2. 4. 3. 4各时期水质变化总趋势1983-1999年入江水道总体水质为111类,属轻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高猛酸盐指 数、氨氮和挥发酚;2000-2009年总体水质为111类,水质级别为优。2. 4. 4废黄河废黄河是淮河流域洪水入海通道z ,担负着淮河洪水、渠北和当地涝水排泄任务。 现为淮安市、淮阴县、涟水县的饮用水源地。2. 4. 4. 1水质总体状况废黄河总休水质为ii类,与“八五”至“九五”期间相比,“十五”至“十一五” 期间水质提高2个级别,由iv提高为ii类。主要污染物高猛酸盐指数变化不大,氨氮呈 下降趋势。2.4.4. 2水质现状2009年废黄河水质状况为优,

33、监测的2个断面水质都达到iii类水质要求。2. 4. 4. 3主要污染变化总趋势高猛酸盐指数:1984-2009年呈波动状,在1994-1998年略有上升趋势,其它年 份波动不大。氨氮:1984-1989年氨氮呈波动状,浓度值在0.6 mg/l以上;随后下降到低点, 1991-2000年为非离子氨,1991-1993年上升到最高点后下降,呈平稳状态。mg/l图2. 4-5废黄河30年c0d年变化趋势图mg/l图2. 4-6废黄河30年氨氮年变化趋势图2. 4. 4. 4时间段水质变化总趋势1984-1990年之间,废黄河水质良好。1991-2000年之间,由于非离子氨超标,监 测的河流屈iv水

34、质,轻度污染。2001-2009年z间,废黄河水质良好。2.4.4盐河盐河是沟通淮安市和连云港市的人工河道,淮北盐南运航道。今盐河起于淮安市淮 阴水利枢纽,东北行,贯通六塘河、灌河、新沂河、五图河、车轴河、古泊、善后河达 于连云港市新浦,汇于临洪河,长175公里。淮安市境内长78.9km,是淮阴区、涟水 县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地,也是淮阴区、涟水县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河道。盐河于 2005年纳入江苏省航道网规划,规划为三级航道,具有航运和排涝功能。2. 4. 4. 1总体水质状况盐河“八五”、“九五”期间水质较并,处于iv类和劣v水,十五至今水质有所好 转。从空间看,沿程分布的乡村河段水质明显好

35、于城镇河段水质。主要污染物氨氮呈下 降趋势。2. 4. 4. 2水质现状2009年盐河总体水质为优,盐河齐断而水质良好,无超标项口,水质达标率为100%。六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iii类,达到功能区划要求。2. 4. 4. 3主要污染变化总趋势高锚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85年、1993、2000和2007年各有一个超标峰 值,1986-1992年之间变化平缓,1994-1999年之间呈上升趋势。盐河作为淮阴区、涟 水县的重要航运河道,沿途船民直接排入洗舱、压舱污水,另外淮阴区、涟水县城工业 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氨氮:1983-1990年,氨氮波动都不超过1, 1991

36、-2000年氨氮转为非离子氨,在 数据转换时存在误差。92-94年有上升趋势,在1995-1999年有具大的冋落,处于平 缓期;2001-2009年恢复氨氮项目,从2001年开始氨氮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图2-6-1 盐河30年c0d年变化趋势图单位:mg/l图2-6-2盐河30年氨氮年均值变化趋势图2. 4. 4. 4时间段水质变化总趋势1983-1985年河流水环境质量从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良好过渡,趋势发展良好。 主耍污染物为挥发酚,屈化学性有机污染。就其污染范围的空间分布看.沿程的城镇河 段明显高于乡村河段。1986-1990年期间盐河整体水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和氨,屈

37、化学性有机污染。该河沿程接纳县城工业废水约2500万吨/年。向该河排放废水的工 厂约30多家,排放量较大的有淮阴县化肥厂、磷肥厂、制糖厂,涟水县东方红化工厂、 磷肥厂、啤酒厂,灌南县化肥厂、酒厂、造纸厂。这是该河形成化学性有机污染的主要 原因。1991 1992年,水环境质量良好。1993年水环境质量轻度污染,除了武障闸和袁闸断面达iii类水,其余断面都未达 标,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挥发酚。1994-2009年水环境质量为良好。2. 4. 5新沂河新沂河北起邳县吴楼村沂河东支,南经新沂市华沂,穿陇海铁路,于堆头镇南 入骆马湖,东过嶂山经宿迁、新沂两县至口头,北纳沐河,于沐阳县城西,南纳淮 沐河,

38、再流经灌南、灌云两县至张店北而穿盐河,会灌河尾闾于燕尾港入黄海,全 长185公里。江苏境内共设监测断面6个(港上桥、堰头桥、张庄、连三桥、拦污 闸、通榆桥)。2. 4. 5. 1总体水质概况新沂河整体水质以iiii类为主,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屮iiii类水所占的比例为50%, iv类水质比例为38%, v、劣v水质比例分别为8%和4%o 主要污染物氨氮、coih均呈现2002年前后出现峰值,随后波动卜降的变化趋势。iin类50%图2. 4-1 30年来新沂河水质类别比例情况2. 4. 5. 2水质现状2009年新沂河6个监测断而,达到达到iiii类水质的断而3个(港上桥、堰

39、头 桥、张庄),占监测断而总数的50.0%,达到iv类水质的断面1个(连三桥),所占比例 为16. 7%,劣于v类水质的断面2个(拦污闸、通榆桥),占33. 3%o屈于重度污染,英主耍污染物为高猛酸盐指数、氨氮。2. 4. 5. 3主耍污染物浓度变化及趋势近三十年间新沂河主耍污染物c0dmn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0年之而小幅波动增长,到2002年达到最大峰值,并在英后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氨氮总体呈波浪形上升趋势,2002年前后出现峰值。18.016.014012.010.08.06.04.02.00.0图2. 4-2新沂河30年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图2. 4. 5. 4各时期水质类别构成变化及

40、趋势三十年来新沂河整体水质正在逐年下降,不同时期iiii类水质所占比例,呈显著 下降趋势。与“六五”至“七五”期间相比,“十五”至“十一五” iiii类水质比例 f降了 90个百分点。120%100%80%60%40%20%0%100%66.70%10. 00%1981 年19891990 年19992000 年2009图2. 4-3不同时期新沂河iin类水质所占比例变化趋势图2. 4. 6清安河和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全长163.5公里,西起洪泽湖二河闸, 经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至扁担港入黄海。近期设计排洪流量2270 立方米毎秒,远期设计排洪流量700

41、0立方米每秒。2003年7月5日投入使用,7 h 14日实际最高排洪流量1820立方米每秒,它是是淮安市区和楚州部分地区主要排 涝、排污沟渠,西起橡胶厂,入楚州区后经涵洞汇入淮河排水渠,总长20. 1km,其中 无清水补给。2. 4. 6. 1总体水质概况淮河入海水道总体水质处于v劣v之间,水质处于好转。主要污染物高猛酸盐 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氨氮在八十年波动状,浓度值在5. 0 mg/l以上;九十年代呈平 缓状略有上升趋势,2002年至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 4. 6. 1水质现状2009年,清安河和排水渠各设置2个断面,分别为淮安农校和清安河口断面;杨 湾腰闸和苏嘴断面。2009年淮安农

42、校断面和清安河口断面水质均劣于v类,不符合功能区划v类水要 求。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总磷最高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0. 6mg/l 和0.532 mg/l,都出现在淮安农校断面;化学需氧量最高年均值浓度55.3 mg/l出现 在清安河口断面。杨湾腰闸断面水质劣于v类,水质属重度污染;苏嘴断面水质为iv类,属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最高浓度年均值分别为32 mg /l和2.48 mg/l,都 出现在杨湾腰闸断面;清安河和排水渠各监测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逐步下降趋势,水质所 受污染逐渐减轻。与2008相比,清安河口、淮安农校、杨弯腰闸水质类别无变化,

43、仍 为劣v类;苏嘴断面水质由2008年v类转变为iv类,水质有明显好转。2. 4. 6. 2主要污染变化总趋势高猛酸盐指数:1983-2009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1989年有一次反弹,其它年 份按阶梯式的下降。氨氮:1983-1990年氨氮呈波动状,浓度值在5. 0 mg/l以上;1991-2000年为非离 子氨,呈平缓状略有上升趋势,2002-2009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mg/l图2.4-8清安河、排水渠30年c0d年变化趋势图单位:mg/l图2.4-9清安河、排水渠30年氨氮年均值变化趋势图2. 4. 6. 3吋间段水质变化总趋势1983-1996年清安河和排水渠总体水质均为劣v类,属重

44、度污染,主要超标项口为 高镒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等。1990-1996年楚州段的杨湾腰闸和苏嘴断面水质能达到v类,后两年水质也有所好 转达iv类水。1997-2009年清安河总体水质均为劣v类,属重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高猛酸盐 指数、氨氮、挥发酚等。化学性有机物和化学性无机物复合污染,其屮又以化学性有机物污染为主,这是清 安河的污染特征。形成上述污染特征的原因主要冇三方面。一是清安河作为纯纳污河道, 在沿途接纳了淮阴市区绝大部份工业和生活废水,其废水组份包括化工、医药、印染、 电镀、造纸等多种行业。二是该河流上游及沿途无天然补给水源,无法形成污染物稀释、 自净、降解的条件。三是近年來部分点

45、源的治理与部分点源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步增长, 正效应和负效应同吋在起作用。1997-2001年楚州段排水渠水质好转,水质达到iii类。主要是1997年淮河流域“零 点行动”关停了一批污染重和无污水治理设置的企业。但2002-2006年后水质再次恶化, 总体水质仍劣于v类。2006-2009年水质有所改善,清安河和排水渠总体水质有所改善, 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趋势明显。由于清安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特别是淮河流域工业 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以后,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冇较人削减,入河的水质毒性指标有所 下降,水质逐步得到改善。2. 5主要出入境河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2. 5. 1入境河流水质江苏省淮河流域主

46、要入境河流有邳苍分洪道、京杭运河(铜山段)、中运河、沂河、 白马河、沐河、大沙河、复新河、淮河,共设置9个断而,详见表2. 5-1 o表.2. 5-1淮河流域入境河流断面情况统计断面名称所属河流水质目标艾山西大桥邳苍分洪道iii蔺家坝京杭运河(铜山段)iii山头中运河in港上桥沂河in姚庄闸白马河in陇海铁路桥沐河in夹河闸大沙河m陈楼桥复新河iv肖嘴淮河in2. 5. 1. 1总体水质概况三i年来江苏省淮河流域各入境断面水质主要以iiiiv类为主,整体处于轻度污 染状态。9个入境断面中,iii类水质所占比例为55.6%, iv类水质所占比例为33. 3%, v类或劣v类断而所占比例为11.

47、l%o主要污染物co%和氨氮总体呈下降趋势。2. 5. 1.2水质现状2009年江苏省淮河流域9个入境断面中达到iiii类水质的断面5个,分别为邳 苍分洪道艾山西大桥、京杭运河(铜山段)蔺家坝、屮运河山头、沂河港上桥、淮河肖 嘴;达到iv类水质的断面2个,为口马河姚庄闸、沐河陇海铁路桥;为v类水质的断面 2个,分别为大沙河夹河闸、复新河陈楼。齐类别水质断面占入境断面总数的比例见图 2. 5-k其主要污染物为高猛酸盐指数、氨氮。 v类 1iii类55.6%图2. 5-12009年江苏省淮河流威入境断而水质类别统计图2. 5. 1. 3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及趋势主要污染物c0%和氨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

48、势。其中c0%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呈上升 趋势,九十年代浓度达到最高,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的变化规律。仅 有2个皖一苏入境断而大沙河夹河闸、复新河陈楼桥,在进入二i 一世纪后呈现波动上 升趋势。而氨氮指标则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都采用非离了氨表示,故各断面均出现九十 年代浓度最低的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除沂河港上桥、沐河陇海铁路桥、大沙河夹 河闸3个断而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外,其余断而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余入境断面氨氮 浓度均呈现波动卜降趋势。具体见图2. 5-2至2. 5-10o从图可看出,1990年以前,氨氮的年均值波动幅度较大月.浓度值较高,水体受氨 氮污染较重;1990年后五年,

49、氨氮年均值有下降趋势。由于1995年至2000年的六年 期间,采用非离了氨指标,这一期非离了氨浓度值远低于氨氮浓度值,但其年均值仍然 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后,又采用氨氮指标。在2001年至2007年六年期间,氨氮浓 度虽波动较大但仍呈上升趋势且浓度值较高。2007年后,氨氮浓度始岀现逐年下降趋 势。图2. 5-2主要入境河流断而c0%变化趋势图从图可以看出,入境河流断而cod的年均值自1985年全1997年的十二年期间呈明 显上升趋势。而在这个时间段五年,入境河流断而cod的年均值波动不大,说明在1990 年前入境河流水质较好,污染物排入量较少,水体处于稳定状态;后七年由于区域经济 发展,

50、大量废水排入河流,致使cod的年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后,随着淮河 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入境河流cod的年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水体恢复, 水质开始好转。卜cc6oizgb99z86oioooc8666 666666600666 6 6 6ooh<rrv<v< rm i<r4 cm czcopl09卜oooooooooooooqcmcmcmcmco 6 o o o o cm cm图2. 5-3主耍入境河流断面co%变化趋势图cod珈度(o5o o o o 0 5 02o o o o o oq.5q 5.0.53 2 21 .1 .0氨氮浓度(00o600

51、3 8003 zooz 900z 9000 s0z s0z eooz 1 1 6661 8661 z66i 966 一 9661 p66i "661 z66 一 1661 0661 60061 8861 曇 9861 9861氨氮 t codmn18.016.014.0c12.0o10.0d8.0旨浓6.0度4.02.00.03.002.001.000.00- codmno o o o 067.o o o o s5.o o氨氮浓度(2. 5-3淮河流域艾山西人桥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co%变化趋势图氨氮浓度(mg-一一氮氮codmn |cod瓠度氨氮浓度(6.05.04.03.02.0

52、1.00.0ooooooooo氨氮浓度(cod瑚度(mg/l q q q.o.oc; q 图2. 5-4淮河流域山头断而主要污染物氨氮、co%变化趋势图c o d 令农度图25-5淮河流域港上桥断面主耍污染物氨氮、co%变化趋势图14.012.010.08.06.04.02.00.0氨氮浓度(g d 旨浓图2. 5-7淮河流域陇海铁路桥断面主耍污染物氨氮、co%变化趋势图cod 詠度(mg/lq q q 0.0 & s4.2.6 o1 1 1118o o o o& 4 2 ao o7 6 o oo o5 4 a ao o3 26 6o o1 o a a氨氮浓度(mg/l600:

53、90c?1【x?4866-一一一氨氮 t codmn9661ig 一 e66i【66 一 066一 6861 蒙i图2.5-9淮河流域陈楼桥断而主耍污染物氨氮、c0%变化趋势图氨氮浓度(mg/lo o5 o33.o o5 o2.2.o oo 5 a1 o0.00 氮氮 - coijmn9.08.07.06.05.04.03.02.01.00.0g d 刖农度图2. 5-10淮河流域肖嘴断而主要污染物氨氮、co%变化趋势图2. 5.1. 4各时期水质类别构成变化及趋势三十年间,江苏省淮河流域入境河流断面其水质类别达到iiii类的比例不断增 加,说明其水质冇逐渐好传的趋势。入境河流蔺家坝、山头、港上桥、陇海铁路桥、夹 河闸断而水质主要以iii类水质为主,其达到iii类水质比例分别为44. 0%、46. 2%、63. 6%、 69. 2%、53. 8%;而姚庄闸、陈楼桥、肖嘴断血则以iv类为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 0%、 50. 0%. 42. 3%;艾山四大桥断而主要以v类与劣于v类水质为主,所占比例均为33.3%。120%100%80% -60% -40% -20%蔺家坝山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