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_第1页
浅谈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_第2页
浅谈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_第3页
浅谈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摘要】在英汉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礼貌用语属于一种文化与语言现象,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上具有较大差异,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人员在运用礼貌用于时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误用现象,从而引发一些误会与尴尬事件。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就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汉礼貌用于 用于失误 有效对策因为东西方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所以中国人在使用英语礼貌用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人习惯用汉语思维组织英语礼貌用语的内容与表达方式,这就极易导致尴尬事

2、件的出现,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任务的顺利完成。那么,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如何避免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中出现失误,是急需研究的重点内容。一、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常见失误1.问候用语用失误。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中国人与外国人打招呼,不仅可以应用“hi”、“hello”,而且还可以用更具体的“how are you?”。然而我国中小学普遍选用的教材内的英语内容主要是英式英语。问候语的形式一般是“how are you?i am fine. thank you,and you?”但是,在美式英语中,“fine”的意思为“还凑合,勉强还行”。基于这一原因,一名到中国工作的美籍外教,其刚来中国和中国学生热情打招呼后

3、,得到的回应是“i am fine.”这就使得该外教感觉到不快与诧异,当其和学生们熟悉之后,就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纠正。针对见面的问候用语,美国人的回答通常是“i am ok”或“i am great”。由于当前美国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与英式英语相比美式英语的应用更加广泛,这就使得很多外宾与外国友人交际时都会使用美式的礼貌用语,而我方人员却使用的是从教材上学习到的英式礼貌用语,这两种表达方式在意思上的差异,就会导致一些语用失误的出现。2.称谓用语失误。称谓用语一般在外交场合中主要用来介绍他人。结合我国的文化习惯,称谓用语通常是强调名称职务,像王董事长、李经理、张总,或者突出亲属关系,像王

4、姐、张哥等。但是,在英语文化背景中,称谓用于表达的意思较为简单,通常只有“ms.”、“mrs.”、“mr.”加上被介绍对象的姓氏即可,还可亲昵地直接称呼其姓名。比如,一个翻译人员为外宾介绍中方领导时,称谓用语中包含有大量的“the head of a county zhang”、“general manager li”、“he dean yang”等,这就让外并非常困惑。由于外宾刚刚了解三人的姓氏,而翻译人员却又翻译出了三种职务,这就使得外宾很难记忆,因此显得一头雾水,启示翻译人员只需要介绍出“mr.zhang”、“mr.li”、“mr.yang”即可,这不仅简洁与好区分,而且还有利于外宾的记

5、忆。该案例就是典型的称谓用语失误。二、有效应对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失误的策略要想有效应对上文提高的几种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笔者人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个人学习。个人应主动而深入地学习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等。借助对网络、课堂、电视及书籍等载体上知识的学习,更加明确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特别是在礼貌用语使用方面的差异。针对两种文化的忌讳与礼节,很多知识载体都没有明显的提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应主动加强和外国有人的学习与交流,及时察觉到一些细节问题,预防在实际交际中出现唐突及尴尬的情况。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向外国友人学习礼貌用语,不仅可优化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还彰显出尊重外国友人

6、习惯的意思,也可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国家教育。基于当前美国英语的巨大影响力。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人员应扩大美式英语在教材中的占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就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意思上的差异进行探究,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准确与恰当地选用礼貌用语,以尽可能降低语用失误情况的出现。比如,我国大多数卫生间的英语表达形式是“wc”,这是典型的英式英语表达法,其意思是抽水马桶“water closet”的缩写,然而很多美国人却不很明白这个缩写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在美式英语中,卫生间通常用“toilet”表示。总之,恰当地应用英语礼貌用语,不仅是语言目标,而且也是文化目标。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方人员应透彻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应明确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并尽可能多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打破汉语礼貌用语思维模式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際任务,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参考文献:1于逢.从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