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精选_第1页
【精选】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精选_第2页
【精选】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精选_第3页
【精选】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精选_第4页
【精选】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 篇一:分析化学第六版仪器分析课后李发美 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思 考 题 和 习 题 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构造有什么关系?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 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构造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 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按照。 3电子跃迁有哪几品种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

2、什么样构造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 收光谱有何特征? 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品种型:*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 n *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跃迁,跃 迁所需能量较小;n *跃迁,所需能量最低。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 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构造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能够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在吸收光谱上,一般 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 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 beer

3、 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 c 与吸光度 a 线性关系发生偏 离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 c 及液层厚 度 l 成正比。 beer 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也确实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非 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精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 c 与吸光度 a 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要素 (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 0.01 mol/l 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 0.01 mol/l 测定 (2)化学要素:溶液中发生电

4、离、酸碱反响、配位及缔合反响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 beer 定律。减免:选 择适宜的测定条件和测定波长 (3)光学要素: 非单色光的阻碍。减免:选用较纯的单色光;选max 的光作为入射光 杂散光的阻碍。减免:选择远离末端吸收的波长测定 散射光和反射光:减免:空白溶液比照校正。 非平行光的阻碍:减免:双波长法 (4)透光率测量误差:减免:当± 0.002lt;tlt; ± 0.01 时,使 0.2lt;alt;0.7 当tlt; 0.0001 时,使 0.2lt;alt;2.0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从光路分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2)双

5、光束分光光度计。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4)双重单色器分光光度计。 (5)配置光多道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分光光度计 6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类型及根本功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根本构造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 1光源: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 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单色器:单色器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入射光成平行光) 、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缝 1 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起分光的作用,主要有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一

6、般有石英和玻璃材料两种。石英池适用于可见光区及紫外光区,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 4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5信号指示系统:常用的信号指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理指零装置以及数字显示或自动记录装置等。 7简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定未知物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定未知物的光谱按照是: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及相应的摩尔吸光系数, 而最大吸收波长 及相应的 是定性分析的最主要参数。 (1) 比拟吸收光谱曲线法 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及相应的摩尔吸光系数,是定性分析的光谱按照,而最大吸收波长 相应的 及 是定性分析的最主要参数。比拟法有

7、标准物质比拟法和标准谱图比拟法两种。. 标准物质比拟法:利用标 准物质比拟,在一样的测量条件下,测定和比拟未知物与已经明白标准物的吸收光谱曲线,假设两者的光谱完全一致,那么可 以初步认为它们是同一化合物。. 标准谱图比拟法:利用标准谱图或光谱数据比拟。 8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纯度。 (1)假设一个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中的杂质有较强的吸收,就可方便的检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微量的杂 质。主成分无吸收,杂质有吸收直截了当调查杂质含量 (2)假设一个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有较强的吸收带,有时可用摩尔吸收系数来检查其纯度。 主成分强吸收,杂质无吸收 / 弱吸收与纯品比 e 杂质强吸收

8、主成分吸收与纯品比 e,光谱变形 9为什么最好在max 处测定化合物的含量? 按照 beer 定律, 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 因而, 只要选择一定的波长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即可求出浓度。选被测物质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处,以提高灵敏度并减少测定误差。被测物如有几个吸收峰,可选不易 有其它物质干扰的,较高的吸收峰,最好是在max 处。 10说明双波长消去法和系数倍率法的原理和优点。如何样选择1 和2? 11说明导数光谱的特点。 (1)导数光谱的零阶光谱极小和极大交替出现,有助于对吸收曲线峰值的精确测定。 (2)零阶光谱上的拐点,在奇数阶导数中产生极值,在偶数阶导数中通过零。这

9、对肩峰的鉴别和别离特别有协助。 (3)随着导数阶数增加,极值数目增加(极值导数阶数十 1),谱带宽度变小,分辨才能增高,可别离和检测两个或 者以上重叠的谱带。 (4)分子光谱中。往往由于相邻吸收带的重叠使吸收曲线产生峰位挪动,峰形不对称。出现肩峰等现象、可因相邻 吸收带的强弱差异不同,相隔间隔远近以及相重叠的部分多少而变化,这冲变化,有时在吸收光谱曲线上的表现能够是 特别微弱而不易区分的。而在导数图上那么有明显的表现。 12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说明各品种型的吸收带,并指出各吸收带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大概位置和各吸收 带的特征。 (1) 带: r 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 n *跃迁产生, c

10、o; 如 cn; nn , 200400nm, 其 强度较弱 lt;100。 (2)k 带:由共轭双键的 *跃迁产生,如(chch)n,chcco ,其 200nm,104。 (3) 带: b 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 -*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 是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256nm, 其 宽带,具有精细构造;200。 (4)e 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 *跃迁产生,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其中 e1 带 180nm,max104 (常 观察不到) 2 带 200nm,max=7000。 ,e (5)电荷转移吸收带: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电荷转移跃迁。 其

11、范围宽,104。 (6)配位体场吸收带:配合物中心离子 d-d 或 f-f 跃迁产生。可延伸至可见光区, 102。 13安络血的摩尔质量为 236,将其配成每 100ml 含 0.4962mg 的溶液,盛于 1cm 吸收池中,在max 为 355nm 处测 得 a 值为 0.557,试求安络血的 e1 cm 及值。( e1 cm =1123,=2.65×104) 1% 1% 2 1% a = e1cmcl a 0.557 = = 1123 cl 0.4962 × 10 3 × 1 m 1% 236 = e1cm = × 1123 = 2.65 ×

12、; 10 4 10 10 1% e1cm = 14称取维生素 c 0.05g 溶于 100ml 的 0.005mol/l 硫酸溶液中,再精确量取此溶液 2.00ml 稀释至 100ml,取此溶液 于 1cm 吸收池中, max245nm 处测得 a 值为 0.551, 在 求试样中维生素 c 的百分含量。 ( e1 cm 245nm=560) 1% (98.39%) cx = 0.0500 × 2.00 = 0.00100 (g/100ml) 100 1% as = e1cm scl = 560 × 0.00100 × 1 = 0.560 0.557 cx a &

13、#215; 100% = x × 100% = × 100 cs as 0.560 (t2=77.46%,t3=46.48%,t4=36.00%) 样 = 15某试液用 2.0cm 的吸收池测量时 t=60%,假设用 1.0cm、3.0cm 和 4.0cm 吸收池测定时,透光率各是多少? 由公式a = lg t = ecl l = 2.0cm, ec = lg t lg 0.60 = = 0.1109 l 2.0 l = 1.0cm, lg t1 = 0.1109 × 1 = 0.1109 t1 = 77.5% l = 3.0cm, lg t3 = 0.1109

14、× 3 = 0.3327 l = 4.0cm, lg t1 = 0.1109 × 4 = 0.4436 溶液中 fe3+的含量(mg/l) 。 (10.07g/ml) 1% a样 e1cmc样l c样 = 1% = a标 e1cmc标l c标 t1 = 46.5% t4 = 36.0% 16有一标准 fe3+溶液,浓度为 6g/ml,其吸光度为 0.304,而试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 0.510,求试样 c样 = a样c标 0.510 × 6.00 = = 10.1 g/ml = 10.1 (mg/l) a标 0.304 17 2.481mg 的某碱(bo

15、h)的苦味酸(ha)盐溶于 100ml 乙醇中, 1cm 的吸收池中测得其 380nm 处吸光度为 0.598, 将 在 已经明白苦味酸的摩尔质量为 229,求该碱的摩尔质量。(已经明白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2×104) (m=619) boh + ha ba + h 2o % = e11cm m 10 0.598 229 1 + b × 3 2.481 × 10 × 1 10 2.00 × 10 4 = b = 602 m = boh = 602 + 17 = 619 3 18有一化合物在醇溶液中的max 为 240nm,其为 1.7×

16、104 ,摩尔质量为 314.47。试征询配制什么样浓度(g/100ml) 测定含量最为适宜。 (3.70×1041.48×103,最正确 8.03×104) 吸光度在 0.20.7 之间时为分光光度法的最适宜范围。设 l=1cm 1% e1cm = × 10 10 = 1.7 × 104 × = 541 m 314.47 a 1% a = e1cmcl c = 1% e1cm × l 0.2 = 3.7 × 10 4 (g/100ml) 541× 1 0.7 上限c2 = = 1.3 × 10

17、 4 (g/100ml) 541× 1 故最适宜浓度范围为 : 3.7 × 10 4 1.3 × 10 4 g/100ml 下限c1 = 19金属离子 m+与配合剂 x构成配合物 mx,其它品种配合物的构成能够忽略,在 350nm 处 mx 有强烈吸收,溶 液中其它物质的吸收能够忽略不计。包含 0.000500mol/l m+和 0.200mol/l x的溶液,在 350nm 和 1cm 比色皿中,测得 吸光度为 0.800;另一溶液由 0.000500mol/l m+和 0.0250mol/l x组成,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 0.640。设前一种溶 液中所有

18、m+均转化为配合物,而在第二种溶液种并不如此,试计算 mx 的稳定常数。(k 稳=163) a = cl c2 = = a1 0.800 = = 1600 c1 × l 0.000500 × 1 0.640 a2 = = 0.000400 × l 1600 × 1 mx 0.000400 k稳 = = = 162.5 m x (0.000500 0.000400) × (0.0250 0.000400) 20k2cro4 的碱性溶液在 372nm 有最大吸收。已经明白浓度为 3.00×105mol/l 的 k2cro4 碱性溶液,于

19、1cm 吸收池中, 在 372nm 处测得 t=71.6%。求(a)该溶液吸光度; (b)k2cro4 溶液的max; (c)当吸收池为 3cm 时该溶液的 t%。 (a=0.145,max=4833,t=36.73%) a = lg t = lg 0.716 = 0.145 max = a 0.145 = = 4833 cl 3.00 × 105 × 1 5 t = 10cl = 104833×3.00×10 ×3 = 36.7% 21精细称取 vb12 对照品 20mg,加水精确稀释至 1000ml,将此溶液置厚度为 1cm 的吸收池中,在

20、361nm 处测 得其吸收值为 0.414,另有两个试样,一为 vb12 的原料药,精细称取 20mg,加水精确稀释至 1000ml,同样在 l=1cm, 361nm 处测得其吸光度为 0.400。一为 vb12 注射液,精细汲取 1.00ml,稀释至 10.00ml,同样测得其吸光度为 0.518。 试分别计算 vb12 原料药及注射液的含量。 (原料药%=96.62,注射液含量0.250mg/ml) a对 0.414 = = 207 cl 20.0 × 10 3 × 100 × 1 1000 a 1000 0.400 × × 10 1% e

21、1cml 100 原料药 = × 100% = 207 × 1 3 × 100% = 96.6% 3 20.0 × 10 20.0 × 10 a 1 0.518 3 标示量注射液 = 1% × 10 × = × 103 × 0.1 = 0.250 mg/ml e1cml 10 207 × 1 1% e1cm = 4 22 有一 a 和 b 两化合物混合溶液,已经明白 a 在波长 282nm 和 238nm 处的吸光系数 e1 cm 值分别为 720 和 270;而 b 在 在上述两波长处吸光度相

22、等。 现把 a 和 b 混合液盛于 1.0cm 吸收池中, 测得max282nm 处的吸光度为 0.442; max238nm 处的吸光度为 0.278,求 a 化合物的浓度(mg/100ml) 。 (0.364mg/100ml) a+ a b a282bnm = a282 nm + a282 nm = 0.442 a+ a b a238bnm = a238 nm + a238篇二:分析化学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以下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仍然偶尔误差?假设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1)砝码受腐蚀

23、;(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可能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10)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1)系统误差;校准砝码。 (2)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3)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4)系统误差;操纵条件扣除共沉淀。 (5)系统误差;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 (6)系统误差;在110左右单调后称重。 (7)系统误差;重新选择

24、指示剂。 (8)偶尔误差;最后一位是可能值,因而可能不准产生偶尔误差。 (9)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10)系统误差;重新选择分析条件。 2表示样本精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 与平均偏向相比,标准偏向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3说明误差与偏向、精确度与精细度的区别和联络。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防止大误差环节? 5何谓t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 6在进展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 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展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展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展t检验? 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

25、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10进展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1(1) 2.52?4.10?15.14 6.16?10 4 (2) 3.01?21.14?5.10 0.0001120 ?3 (3) 51.0?4.03?10 ?4 2.512?0.002034 (4) 0.0324?8.1?2.12?10 1.050 2 (5) 2.2856?2.51?5.42?1.8940?7.50?10 3.5462 (6) ph = 2.10 , 求h+ = ? (2.54×10?3;2.98×106;4.02;53.0;3.144;7.9×10?3m

26、ol/l)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向如下: (1)0.3 (2)0.1 0.2 0.1 0.4 0.6 0.2 0.2 0.1 0.1 0.4 0.2 0.0 0.5 0.3 0.2 0.2 0.3 0.3 0.1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向和标准偏向;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向相等,而标准偏向不等? 哪组数据的精细度高?(d10.24,d20.24,sl0.28,s20.31。) 解:d1? d2? n 0.3?0.2?0.4?0.2?0.1?0.4?0.0?0.3?0.2?0.3 10 0.1?0.1?0.6?0.2?0.1?0.2?0.5?0.2?0.3?0.1 10

27、 2 ?0.24 ?0.24 ?(x s1? i?1 i ?x) n?1 n ? 0.3?0.2?0.4?0.2?0.1?0.4?0.0?0.3?0.2?0.3 9 2222222222 ?0.28 ?(x s2? i?1 i ?x) 2 n?1 ? 0.1?0.1?0.6?0.2?0.1?0.2?0.5?0.2?0.3?0.1 9 2222222222 ?0.31 由于标准偏向能突出大偏向。第一组数据的精细度高 12一位气相色谱工作新手,要确定本人注射样品的精细度。同一样品注射了10次,每次0.5l,量得色谱峰高分别为:142.1、147.0、146.2、145.2、143.8、146.2、

28、147.3、150.3、145.9及151.8mm。求标准偏向与相对标准偏向,并作出结论(有经历的色谱工作者,特别容易到达rsd1%)。解:h? 142.1?147.0?146.2?145.2?143.8?146.2?147.3?150.3?145.9?151.8 10 ?146.6 d1=142.1-146.6 = -4.5 d2=147.0-146.6= 0.4 d3=146.2-146.6= -0.4 d4=145.2-146.6= -1.4 d5=143.8-146.6= -2.8 d6=146.2-146.6= -0.4 d7=147.3-146.6= 0.7d8=150.3-146

29、.6= 3.7 d9=145.9-146.6= -0.7 d10=151.8-146.6= 5.2 2n ?(x s? i?1 i ?x) 2 n?1sh ? 4.5?0.4?0.4?1.4?2.8?0.4?0.7?3.7?0.7?5.2 9 2222222222 ?2.8 rsd?100%?(2.8/146.6)?100%?1.9%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平均值;标准偏向;平均值的标准偏向;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

30、信限。 解:x? 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12.0120 10 ?12.0104 n ?(x s? i?1 i ?x) 2 n?1 ?0.0012 sx? 0.0012?0.00038 ?t0.01,9?0.00038?0.0012 14某hcl溶液浓度为(3.6±0.2)×10mol/l,按偶尔误差传递规那么计算溶液的ph。 解:ph=-lgh+=-lg(3.6±0.2)×10-3=2.44±0.025 由于 srr? 0.

31、2?103.6?10 ?3?3 -3 0.14 ?0.056,sr=2.44×(±0.056)= ± 因而ph=2.44 ±0.14 15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fe含量时,六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46.20%;用滴定分析法四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46.02%;两者的标准偏向都是0.08%。这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是否存在明显性差异? 解: (n1?1)s1?(n2?1)s2 n1?n2?2n1?n2n1?n2 ? 2 2 sr? ? 5?0.08 2 ?3?0.08 2 10?22410 ?3.5 ?0.08% x1?x2 t? sr 46.20?46.02 0.0

32、8 t0.05,8=2.306,存在明显性差异。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消费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说明, 3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响条件进展试消费,每5小时取样一次,共取六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征询改变反响条件后,产品中杂质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吗(0.05时)?解:x?1.51%t0.05,5=2.571 无明显性差异。 17用化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同一复方乙酰水杨酸(apc)片剂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得的标示量含量如下:hplc(3次进样的均值):97.

33、2%、98.1%、99.9%、99.3%、97.2%及98.1%;化学法:97.8%、97.7%、98.1%、96.7%及97.3%。 征询: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细度与平均值是否存在明显性差异?在该项分析中hplc法可否替代化学法? 解: hplc:化学法:f s1s 2 s?0.13%t? ?1.7 x?98.3%x?97.5%1.1 22 s?1.1%s?0.54%f0.05,5,4?6.26 22 ? 0.54 ?4.15 精细度无明显性差异 sr? (n1?1)s1?(n2-1)s2 n1?n2n1?n2n1?n2 2? 22 ? 5?1.1?4?0.54 6?56?56?5 2 22

34、 ?0.90% x1-x2 t? sr 98.3-97.50.90 ?1.5 t0.05,9?2.262 平均值无明显性差异。hplc法能够替代化学法。 18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标准溶液浓度,共测定5次,获得如下结果:0.1019、0.1027、0.1021、0.1020、0.1018(mol/l)。用grubbs检验法决定对能够数据0.1027 mol/l的取舍;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向、相对标准偏向。 解:n=5;x?0.1021mol/l;s=3.54×10-4 mol/l;rsd=0.35% g? 0.1027?0.10213.54?10 ?4 ?1.69g0.05,5=

35、1.71,glt; g0.05,5,保存。 19用hplc分析某中药复方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共测定6次,其平均值x2.74%,sx0.56%。试求置信水平分别为95%和99%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 4p?95%:t0.05,5?2.571p?99%:t0.01,5?4.032 x?t0.05,5x?t0.01,5 sxnsxn ?(2.74?2.571?(2.74?4.032? 0.5660.566 )%?(2.74?0.59)% )%?(2.74?0.92)% 20用巯基乙酸法进展亚铁离子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5nm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a),所得数据如下: x(g fe/100m

36、1): 010 20 3040 50 y(alg i0/i):0.0090.035 0.061 0.0830.109 0.133 试求:吸光度浓度(a-c)的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a=0.050时,试样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 答: n n in n?xiyi?b? i?1 n 2 ?x? i?1n 2i?1 i?1 yi ?0.00247 n?xi?(?xi) i?1 nn ? a? i?1 yi?b?xi i?1 n ?0.010 y0.0100.00247c n ?(x r? i?1n i ?x)(yi?y) n ?0.9997 (yi?y) 2 ?(x i?1 i ?x)? 2 ? i?

37、1 a=0.050时,0.0500.0100.00247c,c16.2g/100m1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以下各酸,哪些能用naoh溶液直截了当滴定或分步滴定? 哪些不能?如能直截了当滴定,各应采纳什么指示剂? (1)甲酸(hcooh) ka1.8×10?4 (2)硼酸 (h3bo3) ka15.4×10?10 5篇三:分析化学(第六版)考虑题和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以下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仍然偶尔误差?假设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 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天平的

38、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操纵环境湿度。 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可能不准: 偶尔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

39、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良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向如下: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向和标准偏向;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向相等,而标准偏向不等; 哪组数据的精细度高? 解:d? d1?d2?d3?dn n d1?0.24 d2?0.24 s? ?di2 s1?0.28 s2?0.31 n?1 标准偏向能突出大偏向。 第一组数据精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平均

40、值;标准偏向;平均值的标准偏向;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x? ?xi ?12.0104 n ?(xi?x)2 ?0.0012 n?1 s? s? sn ?0.00038 u?x?t sn 置信限?t s 查表2-2,f?9时,t0.01?3.25 n ?3.25?0.00038?0.0012 15、解:(此题不作要求) x1?46.20%?0.4620 x2?46.02%?0.4602 s1 ?s2?0.08%?0.0008sr?s1 ?s2?0.0008t? 0.4620?0.6?4 ?3.49 0.00086?4 f?6?4?2?8 查表2?2得 t0.05,8?2.306

41、t?t0.05,8,存在明显性差异。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消费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说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响条件进展试消费,取样测定,共取6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征询改变反响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吗?(=0.05时) 解: x?1.51% s?0.13 % sx?s/n?0.13%/6?0.053% t计? x?sx ? .51%?1.60% ?1.7 0.053% 查表2-2,t5,0.05=2.571,t计算 lt; t临界值 。 因而,

42、改变反响条件后,杂志含量与改变前无明显差异。 17.解:hplc数据 : 97.2,98.1,99.9,99.3,97.2,98.1%(6次) x?98.3%,s?1.1% 化学法数据:97.8,97.7,98.1,96.797.3(5次) x?97.6%,s?0.54% 用f检验两种方法结果的精细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1.1%2 f?4.15,查表2?4,f1?5、f2?4时,f?6.262 0.54% f计?f0.05,4,4 说明两种方法的精细度没有明显性差异 用t检验平均值是否有明显性差异 t? x1?x2sr n1?n2 n1?n2 (6?1)1.1%2?(5?1)0.54%2 ?0.

43、895% 6?5?2 sr?t? 2 (n1?1)s12?(n2?1)s2 ? n1?n2?2 98.3%?97.6% 0.895% 6?5 ?1.29?t0.05,9(2.262)6?5 说明两种方法的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 在该项分析中,hplc法能够代替化学法。 18、解: 0.1019?0.1027?0.1021?0.1020?0.1018 ?0.1021(mol/l) 5 s?0.000354x?g? x可疑?x0.1027?0.?1.695s0.000354 查表2-6,?0.05,测定6次,g临界值?1.89g计算?g临界值 ?0.1027mol/l这个数据应保存x? 0.1019

44、?0.1027?0.1021?0.1020?0.1018 ?0.1021(mol/l) 5 s?0.000354 s0.000354 rsd?100%?100%?0.35% 0.1021x 19、解: u?x?t s n p?95%时,t0.05,5?2.571 0.56 ?2.74?0.59 6 p?99%时,t0.01,5?4.032 0.56 ?2.74?0.926 u?2.74?2.571? u?2.74?4.032?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7、解:不可直截了当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naoh,化学性质不稳定hcl,不是固体,难得到纯洁物 h2so4,不是固体 kmno4,难制得纯度高的

45、纯洁物 na2s2o3,难制得纯洁物,化学性质不稳定 9、(1)读数偏大,结果(hcl)浓度偏低(2)0.1248 0.1238,结果偏高 (3)hcl浓度比真实浓度低,需要耗费更多的hcl,结果偏低 (4)一样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耗费的盐酸少,导致耗费盐酸体积减小,盐酸浓度测定值偏高 10、写出以下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解:(1)nh4h2po4: h+h3po4=oh+hpo4+2po4 (2)h2so4(c1)+hcooh(c2): h=oh+hso4+2so4+hcoo (3)naoh(c1)+nh3(c2): h+c1+nh4=oh (4)hac(c1)+naac(c2): h=oh+ac-c2 (5)hcn(c1)+naoh(c2): h+c2=oh+cn 11、写出h3aso4mgbr2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 解: oh+h2aso4+2haso4=h 2mg=oh+br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