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 天体运动达标作业(解析版 )1国产科幻巨作流浪地球上映,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打破了中国人不会拍 摄科幻电影的魔咒, 也引起了人们对地球如何离开太阳系的热烈讨论。 其中有一种思路是不 断加速地球使其围绕太阳做半长轴逐渐增大的椭圆轨道运动, 最终离开太阳系。 假如其中某 一过程地球刚好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到太阳的最近距离仍为R,最远距离为 7R(R 为加速前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则在该轨道上地球公转周期将变为A8年B6年C4 年D2 年2如图所示,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 “天琴计划 ”于 2015 年启动,拟采用三 颗全同的卫星 (SC1、 SC2、SC3)构
2、成一个边长约为地球半径 27 倍的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 恰好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 10 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对一个周 期仅有 5.4 分钟的超紧凑双白矮星系统 RX10 806.3 1 527 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若地球 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为 T0,则三颗全同卫星的运行周期最接近 ( )3 A 、 B 两颗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T1 ,轨道半径为 r1 ; B)AB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12T1 3T2BA 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 B 卫星的机械能C在发射 B 卫星时候,发射速度可以小于 7.9km
3、/sD某时刻卫星 A、B 在轨道上相距最近,从该时起每经过T1T2T1 T2时间,卫星A 、B 再次相距最近4如图所示,是行星 m 绕恒星 M 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0和 R0,T和 R,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Tlg(TT0)3R32 lg( RR0 )Clg(T )3 lg( R0 )2RTB lg( )T0D lg( T )T02lg(RR0R02lg( RR0)6关于太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液态星球)B太阳处在银河系的中心位置C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运动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A 速度最大的点是 B 点 B速度最小的点
4、是 C 点C 行星 m 从 A 到 B 做减速运动 D 行星 m 从 B 到 A 做减速运动5火星探测器沿火星近地圆轨道飞行,其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其圆轨道上的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越短 7继“神九”升空后, “神十”于2013年6月 11日发射,再次实现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我国探索宇宙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 , 但没有水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C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D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8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A 原始星云 恒星红巨星 白
5、矮星B原始星云 恒星 红超巨星 白矮星C原始星云 恒星红巨星 中子星D 原始星云 恒星 红超巨星 黑洞9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月球白天不能发光 , 晚上能发光B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 ,亮区被称为月海C 月球形成早期 ,小天体撞击的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D 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10如图为某着陆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图,着陆器先在轨道 上运动, 然后改在圆轨道 上运动,最后在椭圆周轨道 上运动, P 点是轨道 、的交点,轨道上的 P、S、Q三点与火星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P、Q 两点分别是椭
6、圆轨道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且PQ=2QS=2l,着陆器在轨道 上经过 P点的速度为 v1,在轨道 上经过 P 点的速度为 v2,在轨道 上经过 P 点的速度为 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v1> v2> v3B 着陆器在轨道 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 上的机械能C着陆器在轨道 上经过 P 点的加速度为2v223lD着陆器在轨道上由 P点运动到 S 点的时间与着陆器在轨道上由 P点运动到 Q 点的时间之比是 211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发射了不同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 它们在不同的轨道 上绕地球运行 若一颗质量为 m 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卫星到地面的距离为 h,已 知
7、引力常量 G、地球质量 M 和地球半径 R( 1)求地球对卫星万有引力的大小 F;( 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不同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们的轨道半径r3的立方和运动周期 T 的平方之比( r )等于一个常量,求此常量的大小 .T212某恒星的两颗行星 P、Q在同一轨道平面沿同一方向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行星 Q的轨道半径为行星 P的轨道半径的 4 倍Tp(1)求 P、Q两行星的运行周期之比;TQ(2)若某时刻两行星和恒星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求两行星再次与恒星在一条直线上所需的最 小时间与 P 行星周期的比值 k13利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性质 ,可以测量恒星离地球的距离 ,如图所示是这
8、种方法的原理示 意图。这种测量距离的方法叫 。在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时 ,我们常用符号为 ly 的长度单位 ,且1ly m,14丹麦的赫兹普伦和美国的罗素在1913 年绘制了赫罗图 ,表示的恒星的温度与亮度的关系主序对角线中恒星的亮度增大 ,表面温度就 (填升高或降低)为了比较天体的发光强度 ,天文上采用 来表示。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7RR32T2T12解得T1=8 年。A8 年,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B6 年,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C4 年,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D2 年,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故选 A 。2C【解析】 由几何关系可知, 等边三
9、角形的几何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边长的, 所以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的关系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推广形式,可知地球近地卫星与这三颗卫星的周期关系 ,所以 , C 最为接近, C 正 确【点睛】 该题中已知两种卫星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推广形式快速解 答,也可以由万有引力定律提供向心力求出周期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后再进行判断3D【解析】【详解】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3r1则得 B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 TT2 )T1故 A 错误;B 因 T1 > T2 由上分析知,r1 r2 ,根据将卫星从低轨道进入高轨道,火箭要点火加速做功,但由于 A 与 B 的质量都未知,
10、故无法判定谁的机械能更大,故 B 错误; C发射地球的卫星,其发射速度必须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发射速度大于7.9km/s ,故 C错误;D设从两卫星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经历时间为。则有:22ttT2 T1得: tT1T2T1 T2,故 D 正确。故选 D4C【解析】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 vAaAM vBaBM ,又椭圆轨道上 aAM 最小, aBM 最大,故 vA 最大, vB 最小,即 “近恒星 M 的点 ”处 v 最大, “远恒星 M 的点 ”处 v 最小试题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应用,度大小是一道常见类型题目通过相等的面积来考查线速度大小, 角速5A【解析】【详解】根据开
11、普勒第三定律:T02T2K ,则: R03 T02T3R所以它们的对数关系可以表达为:lg( ) lg( ) 故 A 正确, BCD 错误T02 R0故选 A. 6C 【解析】 【详解】 A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星球,但不是液态,故A 错误;B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故 B 错误;C构成八大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和构成太阳的物质在太阳系初形成时是一体的,属于同一团 物质。 这团物质在作高速自旋运动, 一些物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来, 它们一般是从太 阳的赤道附近被甩出来的, 因为那儿的离心力最大。 可以说只有太阳的赤道部分的物质才会 被甩出来, 构成八大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就是从那儿被甩出来的。 从
12、那儿被甩出来的物质的运 动面是一样的, 都是沿着太阳的赤道面被甩出, 因此行星几乎是在同一个面中运动, 那就是 太阳的赤道面,故 C 正确;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 比,故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越长,故 D 错误; 7D【解析】 【详解】 A 月球表面上没有空气,故 A 不正确; B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故 B 不正确;C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故C 不正确;D太阳是炽热巨大的气体星球,正以每秒400万吨的速度失去重量,故 D 正确。故选 D。8A【解析】【详解
13、】 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原始星云 恒星红巨星 白矮星。A 原始星云 恒星红巨星 白矮星,与结论相符,选项 A 正确;B原始星云 恒星红超巨星 白矮星,与结论不相符,选项 B 错误;C原始星云 恒星红巨星 中子星,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原始星云 恒星红超巨星 黑洞,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故选 A 。9C【解析】【详解】A 月球不能发光,不是光源,选项错误;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陆。选项错误;C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 所看到的环形山;选项正确;D月球没有空气。选项错误。故选 C。10 ABC【解析】【详解】A 、着陆器
14、由轨道 上运动改在圆轨道 上运动,着陆器在 P 点应减速,所以着陆器在轨道 上经过 P 点的速度 v1大于在轨道 上经过 P 点的速度 v2,着陆器由轨道 上运动改在圆 轨道 上运动,着陆器在 P点应减速,所以在轨道 上经过 P 点的速度 v2大于在轨道 上 经过 P 点的速度 v3 ,故 A 正确;B、着陆器由轨道 上运动改在圆轨道 上运动,着陆器在 P 点应减速,所以着陆器在轨道 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 上的机械能,故 B 正确;C、着陆器在轨道 上 P点和轨道 上 P 点离火星中心距离相等,因此在这点受到的火星的 引力相等,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在这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着陆器在轨道 上
15、经过 P 点的a v22 v22 2v22加速度为 a PS 3l 3l ,故 C 正确;D、设着陆器在轨道22上运动的周期为 T1,在轨道 上运动的周期为了 T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P2S)3(P2Q)327 ,解得 TT18T23332 32 ,着陆器在轨道 上由 P 点运动到 S 点的时间与T1 着陆器在轨道 上由 P点运动到 Q点的时间之比是 t12 3 3,故 D错误;t2 T22 22故选 ABC 【点睛】关键是着陆器由轨道上运动改在圆轨道上运动,着陆器在 P 点应减速,着陆器由轨道 P 点的加速度,上运动改在圆轨道 上运动,着陆器在 P 点应减速,比较在不同轨道上经过 直接比较
16、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就可得知加速度大小相等GMMm11(1)G2 (2)kRh解析】详解】1)由题意知该卫星的轨道半径 r R h ,即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 r R h,所以根据GMm Mm万有引力表达式有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 Fr2G R h 2 ;2)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GMr2mr42m2T2由此可得:r 3 GMGM2 2 ,即常量为: k 2 T 2 4 24 2112 (1)84(2)7解析】. (1)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42mr4 2r3GMr2m 4T2mr ,则: T4GMr可知:TPTQ解得: TP(2)设两行星与恒星再次在一条直线上的最短时间为t,分析可知:22ttTPTQ两行星再次与恒星在一条直线上所需的最小时间与P 行星周期的比值:TP4 联立以上方程可以得到: k 7点睛: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同时也可以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求解; 当两行星 与恒星再次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二者圆心角相差13周年视差法 9.46 1015解析】详解】1 地球上观测恒星有视差现象此时基线就是地球轨道的直径,被观测恒星的视差就是 太阳、恒星与地球所形成的内角P,随着地球公转,恒星就如图所示出现周年视差运动,恒星距离我们愈近(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街头促销活动方案
- 葛根促销活动方案
- 返乡学生宣讲活动方案
- 衣柜夏季活动方案
- 购车补贴活动方案
- 蔬果拓印活动方案
- 超声炮专场活动方案
- 2025-2030年无人机安防「实时监控」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南宁铁路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建筑安全员b题库软件及答案解析
- 2026年南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招聘职能部门安全生产专职安全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延安市安塞区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南省部分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董明珠课件教学课件
- Unit2课时7 Reading for Writing-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课件
- 游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游戏与传统文化
- 机场停机坪地坪施工方案
- 委托物流运输代理服务合同
- 2025乌鲁木齐银行秋季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件-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检测与修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