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o年十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及省有关规划纲要,增强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服务广东 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能力,满足广东钢铁、装备制造行业对机电 设备维修、管理及技术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 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 2011j11号)及省厅有关精神,制订本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我院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早在1976 年学院前身韶钢职工大学创办时就开
2、办了该专业。开办以来,为韶钢 及广东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少已经成为韶 钢等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1999年学院高职招生以来,不仅为韶钢、 韶关、更为广东省输送了 7630多名机、电大类的专业高端技能人才。 其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从1999年高职招生以来,连续13年 高职招生1308名,平均每年100人以上,已经为广东培养输送了 1009 名毕业生。通过35年来的建设和积累,形成了较好的专业办学基础,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办校的优势,深化与 韶钢的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实习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实践 能力强的高端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
3、较为突出的优势。 通过2005年中央财政支持电子电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以及2006 2010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专项扶持资金建设,校内形成了能较好满足 机、电类学生技能培养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机、电类实验实训设备 总值达2153万元)。2008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学院 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及院级重点专业。(一)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 高级技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7人,基本 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见表1)。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教研教 改与技术改造,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29篇(见表2);暗 来,本专业教师主编
4、或参编教材15本(见表3),主持或参与省市级及 院级教研教改及科研项目20项(见表4),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 项(见表5 )。表1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信息表序号姓名年龄专业方向职称职业资格学历学位1秦常贵38机电控制与工程讲师高级维修电工、钳 工、可编程序控制 系统设计师考评员本科硕士2翁志洪68机电控制与工程教授本科学士3隋文臣52液压与气动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士4夏冬梅35机械电子工程高级实 验师电工高级本科硕士5田亚娟35电气控制高级实验师电工高级技师本科硕士6杨秀文39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讲师高级技师本科硕士7黄义营37机电设备维修助讲高级技师本科8唐国兰35机电一体化技术讲
5、师电工高级研究生硕士9许明杰37数控机床维修助教数控高级本科学士10李27机械制造自动化助教技师本科学士11林燕虹26机电一体化技术助教硕士硕士12周绍荣58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讲师工程师13杨泽雁55机械工程高级工 程师本科学士14黄永花43流体力学工程师高级工本科学士15乌卩世常41机械工程工程师高级工本科学士16李伟韶36机械工程工程师高级工本科学士17吴融萍38机械工程工程师高级工本科学士18周红卫41机械工程工程师高级工本科学士19姚良柱45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师高级工本科学士备注:表中13-19为兼职教师。表2专任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情况统计表序 号姓名论文题目刊物名称作者 排名发表时间1
6、秦常贵基于plc的自动分选装置的技术改 造制造业自动化独撰2011-062秦常贵基于plc的步进电动机的正反转及 调速控制煤矿机械独撰2011-083秦常贵几种不同交流电机“自转”的探究微电机独撰2011-064秦常贵车牌自动识别的算法研究与实现计算技术与自动化独撰2011-065秦常贵基于plc的地铁站自动排水控制系 统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独撰2011-086秦常贵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 统设计机电产品开发与创 新独撰2011-057秦常贵基于plc的实用交通信号灯控制系 统设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独撰2011-048秦常贵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柔性教育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独撰201
7、1-049秦常贵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机械职业教育独撰2011-0710秦常贵如何驾驭高职电工电子技术的教 学新课程研究独撰2011-0611秦常贵gx developer在学习plc技术中的 应用电脑学习独撰2011-0412隋文臣外载荷决定系统压力的仿真测试煤矿机械12009-1013隋文臣基于普通活塞式液压缸组成的增压 器机床与液压12010-0614夏冬梅基于cpld的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接口 电路模块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2009-0915夏冬梅实例推理的敏捷虚拟企业模型重用 方法研究现代制造工程12010-0316夏冬梅基于j2ee的企业权限管理系统的实 现现代计算机(专业 版)120
8、10-0617夏冬梅2007-2010年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 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及启示职教论坛12010-0618夏冬梅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平面裁剪算法研 究现代制造工程12010-0719夏冬梅基于rbac企业通用用户权限管理模 型设计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 用独撰2010-0820夏冬梅曲面拼接与扩展的三角剖分算法的 改进机械工程与自动化12010-1221田亚娟8098微机控制的spwm变频调速系统 研究电子设计工程12011-0322田亚娟变频恒压供水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2010-0323田亚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制动方式分析自动化仪表独撰2010-0324唐国兰plc在高炉煤
9、气布袋除尘系统中的 应用机电工程技术12008-1025唐国兰plc在棒材连轧张力活套控制系统 中的应用工业仪表与自动化 装置12010-0526唐国兰分布式plc控制系统在全连续棒材 轧机速度控制中的应用机电工程技术12010-0827唐国兰以行动为导向的机械制图与测量技 术应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与探 索科技信息12011-0228唐国兰模糊多属性折衷方法决策加工工艺 路线的研究与应用机械管理开发独撰2011-0629林燕虹行星齿轮减速器稳健优化设计机械研究与应用12010-06序 号姓名教材名称岀版单位作者 名次出版时间1秦常贵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主编2006-04
10、2秦常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主编2007-113秦常贵plc实训指导书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主编2009-124隋文臣液压与气压传动重庆大学出版社主编2007-105夏冬梅液压与气压传动重庆大学出版社参编2007-086夏冬梅维修电工(高级应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参编2010-107夏冬梅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参编2011-088田亚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连理工大学主编2008-099田亚娟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主编2010-0910田亚娟大中型plc应用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参编2010-0811田亚娟维修电工(高级应知)北京师范大学参编2010-1
11、012杨秀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化工出版社参编2007-0813杨秀文mastercam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2009-314唐国兰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华南理工大学第二主编2009-0815唐国兰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应用华南理工大学第一 主编2011-08表4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教科研情况一览表序 号姓名项目名称本人名 次到位经费(万元)进展 情况下达单位、时间1秦常贵二轧厂自动化系统mes适应性 升级改造3495. 3结题韶钢信息部,2008-012秦常贵压缩机残余水分测试装置电 气部分的开发主持0. 7结题广州歲尔思克,2010-063夏冬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研究一一企办高职教育“
12、工学 结合、半工半读”探索与实践65在研广东省教育厅2006-064夏冬梅以职业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岗 位工序性课程校企合作开发107在研广东省教育厅2007-095夏冬梅课程建设中心平台主持0. 5结题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08-056夏冬梅(photoshop职场案例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81.8结题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08-057夏冬梅围绕就业准入改革高职课程 体系的研究主持0. 8在研广东省高职教育 学会 2009-098夏冬梅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构件化课 程模式研究与实践45在研广东省教育厅2011-059田亚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院级精 品课程主持0.48结题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
13、006-0110田亚娟电气自动化技术创建省高职 高专示范性专业2671. 5结题广东省教育厅,2006-0511田亚娟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职业 训练基地”建设项目6360结题国家教育部,2005-1212田亚娟以职业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岗 位工序性课程校企合作开发33在研广东省教育厅,2008-0113田亚娟电气自动化技术mps实训平台 建设645. 7结题广东韶钢,2007-0514田亚娟多专业共享平台课程标准建 设20. 6在研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09-1015田亚娟模拟电子技术实务院级精 品课程20. 3在研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10-1016田亚娟多功能单片机综合实验实训
14、系统20. 6在研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07-121718田亚娟中级维修电工教学改革30. 4在研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09-10田亚娟plc原理及应用院级精品 课程40. 6结题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08-0119唐国兰机械工程图样的绘制与识 读精品课程10. 25在研广东松山职业技 术学院2010-1020唐国兰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重 点建设50. 5结题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4-1 1表5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专利情况一览表序 号姓名专利名称类别专利号(授权号)国别1隋文臣内外柱支撑力相等的双伸缩液压缸实用新型89200487. 8中国2隋文臣双向伸缩的单体液压支柱
15、实用新型90209239. 1中国3隋文臣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实用新型01204979.4中国4隋文臣前帮机大座电动调整装置实用新型01276983. 5中国5隋文臣前帮机扫刀台电液调整装置实用新型200620049838.0中国6隋文臣前帮机扫刀台液动调整装置实用新型200620062731.x中国7隋文臣前帮机扫刀台电液调整装置实用新型201120079558.8中国(-)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校内可供利用的实验实训室有:电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 plc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自动检测及虚拟仪器实验室等实验实训 室10间,设备总值达937.13万元(见表6);校内建有实习工厂,主 要从事韶
16、钢设备维修备品备件的生产加工,年产值达150万元。另有 韶钢机修厂、大修厂和二轧厂等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7),能 较好地满足职业岗位技能培养需要。表6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校内可用实验实训室一览表序 号实验(实训)室名称类型面积(m2)实验实训项目台 数设备总值 (万元)1维修电工实训室教学培训120电工技能实训121. 92维修钳工实训室教学培训156钳工认识实习、钳工中高级考 证5411. 83数控模拟实验室教学培训100数控加工模拟100105. 504数车实训车间教学生产108数车技能实训、考证、生产16257. 175数铳实训车间教学生产108数铳技能实训、考证、生产10279
17、. 426金工实训车间教学生产216金工技能实训与生产2292. 547plc实训室教学培训65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实训1633.408自动检测及虚拟仪 器实验室教学培训90检测技术及虚拟仪器实验5780. 589数控维修实训室教学培训49数控机床维修实训428.410控制系统实验室教学培训45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系统实 验与实训1646.42合计1057307937. 13序 号实训基地名称实训/实习内容一次性容纳 学生人数1韶钢机修厂实训基地机械产品的机加工502韶钢建设公司实训基地机电设备大修技术与组织管理503韶钢炼轧厂实训基地炼轧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304韶钢二轧厂实训基地轧钢设备维修与管理
18、305韶钢炼铁部实训基地炼铁设备维修与管理406韶关轴承厂轴承加工工艺流程与设备维修的见习507珠海粵裕丰钢铁有限公司钢铁生产设备维修与维护的顶岗实习308泰都钢铁有限公司钢铁生产设备维修与维护生产实习30(三)专业建设与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8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我院教改试点专业及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的改革与试点,本专业依托韶钢,校企 合作,制订了较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较为顺 畅的校企合作机制,每届毕业生有4周左右到韶钢进行生产实践或实 习;在2006年,开展了与韶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试点,以机电设备 维修与管理、冶金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为主要对
19、象,招收了 84名定向培 养班学生,进行了适应韶钢钢轧不锈钢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需求的生产岗位“操检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后因全球经济危机爆发,2009年韶钢实行“零招工计划”,致使该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项目中途终止。 建立了较为可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 体,进行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近两年毕业生双证率达99. 1%,电工高级证持证率为39. 1%(见附表8), 中级证持证率66%,钳工中级持证率21.%; 2008 -2010年毕业生总体 就业率平均为97.9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为优秀。表8 2007、2008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
20、理专业电工高级证持证率一览表班级名称班级高级报考获证获证人数证书人数人数比例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1班35电工高级5514. 3%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班33电工高级181339. 4%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3班35电工高级191851. 4%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4班36电工高级141438. 9%2008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1班53电工高级131324. 5%2008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班53电工高级222139. 6%平均39. 1%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本专业自开办以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变化,多 次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21、将传统的机械原理和机械 设计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将传统的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 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整合为电工电子技术;将钳工工艺 学置于中级钳工考证中讲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加了传 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加强了典型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 维修技能训练和plc技术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课程建设效果。3、“双证书”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本专业始终重视和坚持“双证书”制度,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技 能鉴定标准的对接,学生双证率达99.1%o学生可以获取的职业资格证 书有:中、高级维修电工、维修钳工及cad绘图员证书等。通过技能 培训和证书的获取,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近二 年,本专业获
22、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表9)。表9近二届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表年级毕业人数获证人数电工操作证电工中级电工高级钳工中级钳工高级cad中级cad髙级2010 届14012610655921172282011 届1039668342227330合计243232174891141314558(四)社会服务取得较好成效1、校办实习工厂承担韶钢设备维修备品备件生产加工,年产值达 到150万元,毛利润20万元以上。2、2009年与韶钢合作举办了高级电工培训班1期2个班164人次, 焊工操作证培训班43人次。3.2010年与韶钢合作举办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培训班2个150人次、 变频器培训班
23、2个144人次。焊工、电工操作证培训班1个65人次。 全年合计为韶钢培训各类技术工人359人次。为公司的职工培训做出 了贡献,受到了韶钢职工的好评。(五)招生就业和社会评价近年来本专业每年招生100人左右,生源稳定。2011届毕业生初 次就业率99. 2%, 2008 -2010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7. 9% (主要原因是 经济危机影响),就业效果好。根据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回访,用人单位 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都给予了较高 的评价(见表10)。表10近三年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招生与就业(年底总体就业率)情况表专业名称/年度近三年招生报到人数近三年毕业人数近三年平 均就业率2
24、00820092010200820092010机电设备维修与 管理106136947013913997. 9%机电一体化技术1041608211011310899. 4%数控技术(三年)1001308512611315096. 0%电气自动化技术20120915710517116497. 3%(六)存在不足虽然本专业建设与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 足:原有课程体系未能突破以学科为导向的框架,基于工作过程和行 动导向的课程开发进展较慢;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还需 不断更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与广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这些问题与不足,将通过本项目建设逐步解决。二、
25、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1、通过三年左右建设与发展,使本专业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特色 (培育)专业。2、推进校企对接,以韶钢、宝钢湛江基地等钢铁行业及装备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与技术服务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 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力争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深化培养框架体系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入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广东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 培养输送本专业高端技能人才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为企业 进行在职人员培训,每年200人次以上;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6、, 每年主持或参与2项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或技术服务项目,效益20万元 以上;利用学院实习工厂条件,为韶钢进行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 每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毛利润30万元左右。4、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 学团队。专业带头人产业服务水平与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专任教师 中、高级职称分别新增2-3人;充分依托韶钢,建立一支由韶钢本专 业首席专家、专家及首席技能师、技能师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团队。5、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提升。校内能满足学生专业技 能培养要求,校外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有效运行。6、专业辐射作用明显。对我院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数 控技术(数
27、控设备维修方向)等专业形成良好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带 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7、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3+2”人才培养,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主要面向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专业知 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 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管理、营销与技术 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且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 人才。(三)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目标1、为广东培养输送本专业大专学历高端技能人才逐年上升,2015 年100人以上,2016年达150人以上;2、为韶钢及宝钢湛江基地定向
28、培养输送该专业大专学历高技能人 才力争2012年达到30名;2013年起每年约50名。3、2013年起每年为广东钢铁及装备制造业在职人员进行机电设备 维修技能培训200人次以上。4、从2012年起,本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力争达到100%,专业 对口率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5、毕业生持双证率100%,高级技能证书持证率50%以上,并进行 预备技师试点。6、该专业在校生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每年获得2个以上奖项。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1、建设思路以钢铁与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满足钢铁 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 以岗位工作
29、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 养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制订能满足产业发 展高端技能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2、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很好地实 现工学结合,制订的课程标准符合岗位职业标准,较好地实现中职与 高职的培养衔接。3、建设内容(1)企业调研,认真分析,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建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体的调研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 标,深入钢铁与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找准机电设备维 修与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以及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与素 质要求,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2)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与课
30、程体系根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作过程 为主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特征,对本专业培养所需的知 识、能力、素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框架体系,建 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岗位职业标准,制订相应课程标准。(3)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组织实施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 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标准体系, 及时掌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认 真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 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思路通过自主培养、企业引进、外出培训、企业挂职、承担或参
31、与企 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等方式,加快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的培养与建设;通过实施“传、帮、带”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 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行业、企业聘请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 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专家、首席技能师、技能师作为兼职教师,建 成专兼结合的“双师”优秀教师团队。2、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业水平高、改革意 识浓、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使本专业 教学队伍保持在28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以上,高级技 师5人以上双师”教师达9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1:1。3、建设内容(1) “双师素质”培养政策支持、明确任务督促在
32、职专任教师参加外出培训、企业挂职 锻炼、寒暑假期间及其它阶段性下厂实习、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服务项目,通过校内设备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参与实习工厂的生产与设备 维修维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 以上。(2)专业带头人培养现有校方专业带头人教科研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 从专任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名校方接班人(偏电气控制方向),作好协 助工作;从韶钢首席专家、专家或首席技能师中聘请或培养1名企方 专业带头人。采取专任专业带头人为主,企方兼职专业带头人为辅, 互相配合、优势补充的方式,作好专兼带头人队伍建设。校方专业带 头人从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熟悉高等职业技
33、术教育规律、已公开 发表具有较高专业学术及教育教学水平的论文10篇以上,且具有专业 建设、课程开发和建设、技术开发与研究的“双师型”教师中选拔培 养。通过到国内外院校、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专业建设、课程 建设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参加 学术交流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 制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 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总体组织规划工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 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精通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 头人,主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特色教 材的编写,实践技能的
34、指导,技术项目或科研课题的带领,并协调学 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企方兼职专业带头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学习与培训,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 骨干教师培养培养4 5名骨干教师,通过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培训,提高高等职 业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下厂实习、 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等方式提高实践技能,及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工 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专家、技能师等能 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使兼职教师与专职 教师的比例达1:1;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
35、教学方法、教师职 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教学 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5) 建立专兼教师定期交流、互通有无、融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通过技术或研究项目合作、课程建设与开发合作、教材开发合作、教 学合作等加强彼此沟通,形成一支配合默契的专兼教学团队。(三)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建设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整合现有机电实验实训条件 为基础,通过新建、扩建与改造,逐步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以韶 钢为重点,向省内钢铁行业及装备制造行业开拓,建设长期稳定、合 作顺畅、运行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建设目标通过对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新建、扩建与整合,校内建成能
36、满足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加上对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进一步规范建设,形成广东省职业教育机电综合 实验实训基地。3、建设内容(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资85万元左右新建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综合实训室(见表11 ), 投资100万元左右新建液压实训室(见表12),投资33万元左右扩建 改造plc实训室(见表13),投资82万元左右新建机电设备装调与维 修实训室(见表14),完善其它相关实验实训室;探索利用校内数控实 训基地及实习工厂条件,建立设备管理实训平台,满足现代设备管 理课程教学与实训需要,校内实习工厂既能完成生产实训教学职能, 又能完成设备管理实训职能,实现一
37、个实训基地完成两种不同实训内 容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表11新建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综合实训室设备情况一览表名称数量单位参考价格(万元)合计(万元)5轴联动数控铳床及维修实验台(含维修工具)2厶2958vnum数控机床调试维修教学软件20节点0. 357多轴数控仿真软件vericut7. 1 +cnc cpe 1. 01套2020合计85序号设备名称参考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 (万元)1注塑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thhpzs-1套19. 69. 62起重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thheqz-1套16. 56. 53装载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thhezz-1套14. 54. 54液压剖视/实物模
38、型陈列柜 (3个柜)thhpys-1套13. 33. 35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台ti1iipyz-1套32. 16. 36液压传动安装调试实训装置thhpat-1套35. 315. 97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实 训考核装置thhpyp-1套16. 876. 878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训 装置thhpyy-2套117.617. 69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训 装置(20mpa)thhpyy-3套119. 719. 710液压传动系统创新应用实 训装置ti1iipch-2套19. 739. 73合计100表13扩建plc实训室新增设备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参考型号单位数量单价 (万元)总价 (万元)1
39、广东省“可编程 序控制系统设计 师”技能大赛实 训/考核设备skplc2 ii套120202模拟量输入模块fx2n-4ad个130. 192. 53模拟量输出模块fx2n-4da个130. 192. 54机床控制系统x62w万能铳床plc控制试验台台21. 535机床控制系统x62w万能铳床继电器 控制试验台厶1116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幕布、话 筒、音响等套1227空调格力3匹厶212合计33序号设备名称参考型号单位数量单价 (万元)总价 (万元)1多通道振动监测 故障诊断系统lc8004 型台19. 59. 52超声波探伤仪欧能达5100台1553红外热像仪华中数控41554工业用示波器
40、f123s台11. 51. 55袖珍式测振测温 仪lc-2200厶20. 516非接触式红外测 温仪华盛昌dt8869h厶20. 517频谱仪安泰信at6030d台1668激光干涉仪pg15-j4台1559三坐标测量仪万濠 cms-554c41151510维修工具主要旬括空压机、气动 螺丝刀、气动套筒扳 手、扭力计扳手、液力 千斤顶、葫芦吊、万用 表、钳流表、兆欧表等 钳工和电工工具套4728合计77(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韶钢机修厂、大修厂和二轧厂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 建立厂中校,设立厂内教学点。进一步加强与粤裕丰、泰都钢铁等实 践基地的合作,力争在定向实习、定向培养方面取得突破,
41、努力开拓 山水南钢及其它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实施工学结合、任务 驱动、项目导向和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改革需要为目标,开发岗位工序 性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网络课程;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 设相应教学资源,并作到网络共享。2、建设目标建成2门以上院级精品(重点)课程,三年左右建成1门省级网络课程,编写岗位工序性教材及技能培训教材45本,建立1个大型 教学资源库与一个专业网站。3、建设内容(1) 将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建成院级精品(重点
42、)课程,并力争将其中1门建设为 省级网络课程。(2) 编写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现代设备管理、plc中、高级技能实训指导书等4本技能培训或岗位工序 性教材和电工电子技术机电类专业通用基础课教材1本。(3) 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到韶钢等企业实训基地或校内实 验实训室录制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建立符合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 要求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作优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并将 这些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大型教学资源库。(五)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建设思路以畅通校企合作为目标,以“双赢”为基础,以合作培养、合作 研发与技术攻关、合作就业为方向,制订一系列校企
43、合作制度;健全 机构,主动沟通,积极服务,确保运行有效。2、建设目标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畅通无阻,为合作进 行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开发、课程与教材建设、学生实践教学、顶岗 实习等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3、建设内容(1)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与企业签订有一定约束力的校 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等关系。(2) 健全校企合作委员会,并成立专职的校企合作机构,定期研 究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3) 建立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考核等办法和细 则,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4) 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确保兼职
44、教师的教学质量和 教学效果。(5)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及时评估校企合作效果,不断改进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校企合作质量。(6) 争取将合作企业在岗兼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情况纳入 各合作企业二级单位职工教育与培训考核及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月度考 核,由单位考核到个人。(六)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字校园建设1、建设思路以服务教学为目的,以现有校园网为平台,建立专业建设与学习 专题网站,将建设成果展示并实现共享。2、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建成一个技术先进、高速畅通、内容丰富的大型网络 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享,为培养本专业更多高端技能人才搭建公共服 务平台。该平台既可为校内教学服务,也可为合作企
45、业相关专业技术 人员服务,甚至为全省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服务。3、建设内容(1) 建立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数据库,利用数控实训基地、实习工 厂现有设备条件与专业教学机房资源,建立校内设备管理实训平台, 并应用于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教学与实训。(2) 建立专业建设与学习专题网站,将教师在韶钢等企业实训基 地或校内实验实训室录制的课程教学视频、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 程标准、建立的试题库、制作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 及校企合作成果等,建成一个大型优质数据库,并全部实现网上共享。(七)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建设思路通过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 攻关等项目,提升教师专
46、业实践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为企业提 供多种高端技能人才培训,为企业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学校 为企业的多形式、多渠道的服务,实现校企双赢,提升学校在校企合 作中的地位。2、建设目标教师每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 技术攻关等项目2项以上;教师每年为企业培训高端技能人才200人 次以上;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产生效益50万元以上。实习工厂为 韶钢完成机电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年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3、建设内容(1 )企业技术服务教师每年在韶关、韶钢、珠三角等企业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科研 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项目2项以上。(2)对外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
47、充分利用专业师资条件与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开展cad绘图员、 钳工、电工、数控车工、数控铳工及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等中、高 级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针对韶钢在职人员进行液压等专项技能培训, 每年培训200人以上。(3) 学生参与生产技术服务充分利用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和实习工厂设备优势,以增强学生职 业技能为目的,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每年 参与承担韶钢机电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制作等技术服务工作50万 元以上。(a)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1、建设思路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为主,定 性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建立教务处、学生处、系部、督导、 学生、
48、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评价机构多方评价的 评价体系以及过程监控、结果监控、网络监控等多方质量监控体系, 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建成一套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作到校内教学质量有保障,校外实践 教学出成效,确保教学质量良性循环、持续提升。3、建设内容(1)建立教师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建 立学生校内、校外学习、实训、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建立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2)根据三个质量监控体系各自的要求,成立相应的监控小组, 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详细监控方案,明确
49、各自的 职责。(3)通过三个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与管理,全面 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持 续的提升。四. 改革举措(一)本专业建设与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钢铁行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践性;2、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 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 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实施的途径、校外实习安全保 障;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的构建;5、师资团队的数量、质量与产业服务能力如何满
50、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6、高职毕业生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工作 需求的对接。(二)改革采取的主要办法1、学院高度重视,重点专业“先试先行”,全力保障,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形成辐射。2、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切实通过校企合作,制订能满足钢铁 及装备制造等行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维护、管理等 方面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3、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切实有效运行的校企合作制度。 全面建立校全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作好校内校外二个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韶钢校外实习基地 资源,设立“厂中校”,作到设立教学点,为学生实习提供有力支撑。5、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韶钢兼职师资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 开发以及承担生产实践教学任务中的作用。6、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校内评价、学生评价, 构建家长评价、企业实习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体系以及毕业生就业质 量持续跟踪机制。7、充分利用校内各个实训室开展cad绘图员、维修电工、维修钳 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液压技术、plc技术等各项专业技能竞赛, 并积极参加省市级各项相应的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的目的。(三)健全机制,精心组织1、校内成立以院领导任组长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领导 小组,在机械工程系设立专业建设实施小组,以机电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嘉兴市中医院介入护理配合技能考核
- 绩效沙龙活动方案
- 船务公司安全月活动方案
- 职业寻访活动方案
- 纹绣五一活动方案
- 羽毛球双打组织活动方案
- 芋头促销活动方案
- 美发商送手机活动方案
- 美业风尚盛典活动方案
- 精致市集活动策划方案
- 《控制电机》课件-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
- DB63∕T 1952-2021 水文设施工程质量评定规范
- 2025年安装维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辅警协警】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高清版)DBJ∕T 13-278-2025 《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 神经源性肠道康复护理
- 中国民间故事交流会课件
- 学堂在线 人工智能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
- 兵团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围术期肺康复全程管理策略-从评估到实践的多学科优化路径
- 营业厅安全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