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_第1页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_第2页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_第3页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唐文录 杜义林 张志义【摘 要】 目的:探討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72例,年龄在314岁之间,体重均小于50kg。结果:术后通过x线片检查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8个月取出弹性髓内钉,有3例钉尾出现软组织激惹,2例出现前臂旋转功能稍受限。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微创、不会损伤骺板、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等特点,不失为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新途径。【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儿童;骨折;应

2、用r821.4+2 【文献标志码】a 1005-0019(2018)17-006-01儿童四肢骨折具有愈合快,塑形能力强,传统治疗方法大部分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但当肢体肿胀消退,夹板或石膏变松调整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再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又有损伤血运、骺板、创伤较大之弊,而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微创、不损伤骺板、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等特点1,不失为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新途径。现就我院近3年治疗的72例报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治疗的53例作为对照,确定为钢板组,该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

3、3岁5月14岁之间,平均8岁3月,体重均<50kg。这53例患者中股骨干骨折17例,胫腓骨骨干骨折13例,肱骨干骨折8例,尺桡骨骨干骨折15例,均为外伤所致骨折,术前全部通过x线检查确诊。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的72例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为弹性髓内钉组,该组: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3岁1月13岁11月之间,平均7岁8月,体重均小于50kg。这72例患者中股骨干骨折24例,胫腓骨骨干骨折17例,肱骨干骨折9例,尺桡骨骨干骨折22,均为外伤所致骨折,术前全部通过x线检查确诊。1.2 手术方法1.2.1 钢板组 根据骨折部位及x线片选择切口,切口长短因骨

4、折部位及周围肌肉情况而异,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然后予以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及胫骨远近骨折段各穿透8层骨皮质,即远近段各置入4枚螺钉,肱骨、尺桡骨远近骨折段各穿透6层骨皮质,即远近段各置入3枚螺钉。术后不需外固定,骨折坚强愈合后,平均术后11个月取出内固定物。1.2.2 弹性髓内钉组 术前准备好粗细不同的弹性髓内钉。术中根据x线片选择弹性髓内钉的直径,即2枚弹性髓内钉直径之和为髓腔内径的70-80%,前臂的骨折每根骨仅需插入1枚弹性髓内钉,钉的直径为髓腔内径的60%。开始前先将弹性髓内钉预弯成“c”形,髓内钉的钉头与弧形一致,使弧形的顶点位于骨折断端,弧形的高度为髓腔内径的3倍。手术操作在c型臂

5、x线机透视下进行,如果闭合复位良好,置钉一般顺利,如闭合复位有困难时,可在骨折处辅助切一小切口,帮助复位穿钉。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入钉点(近端或远端),要远离骺板约1.5cm,以防损伤。一般只需做0.8cm的切口,插入粗细合适的弹性髓内钉,至即将与骨折断端平齐时,手法复位骨折,然后继续插入,至距离对应端骺板约1.5cm处,调整2枚弹性髓内钉,使之在骨折断端呈交叉固定。剪短弹性髓内钉时,钉尾暴露于骨皮质外约0.51cm,以免钉尾过长术后刺激皮肤。术后不需外固定,骨折坚强愈合后,平均术后8月取出弹性髓内钉。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值

6、取双侧0.05。2 结果两组共125位患者均获1-2年,平均1.2年的随访。2.1 钢板组 手术切口平均长约8cm,手术出血量平均100ml,术后无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6周,术后平均11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有3例出现骨折延期愈合,2例出现切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切口感染率达3.8%,3例出现前臂旋转轻度受限,2例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功能与健侧相比轻度受限,术后1.2年随访患肢较健肢平均过度生长0.73cm。2.2 弹性髓内钉组 手术切口平均长约0.8cm,手术出血量平均20ml,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延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术后平均8个月

7、取出髓内钉。术后有3例钉尾出现软组织激惹及滑囊形成,系钉尾过长所致,取出弹性髓内钉后消失,2例前臂旋转功能与健侧比较稍受限,未见成角畸形及骨桥形成,系功能锻炼不到位,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功能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1.2年随访患肢较健肢平均过度生长0.45cm。2.3 疗效比较 两组均无骨折再移位及成角畸形,但钢板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弹性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患肢过度生长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肢功能恢复方面,钢板组差于弹性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讨论对于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

8、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两者均可。但通过本研究显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切口长,术中出血多,手术时剥离骨膜且为偏心性固定,缺少压应力,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的概率高;儿童的骨骼细小,钢板固定钻孔置钉时大大消减了骨骼的坚固性;且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物,再一次手术创伤也较大。相比之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切口小,出血少,不需剥离骨膜,中心性固定,存在良好的压应力,骨折愈合快2,术后感染的概率低,手术操作很少影响骨骼的坚固性,骨折愈合后取出弹性髓内钉创伤小,操作容易。综上所述,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可在保护骨折断端血运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利用多点固定原理3,微创、有效地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

9、手术时远离骺板,因此不干扰骺板生长发育;不切开骨折处,不破坏骨折断端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弹性固定,局部微动,避免了钢板固定产生的过度应力遮挡4;髓内固定,存在良好的压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手术不固定关节,术后无需外固定,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与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相比,避免了复位不完善、骨折再移位的不足,由于术后不需外固定,又降低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此,该项技术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张英泽.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一书中儿童骨折章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19-317.2 alexander joeris,gretel bansi,peter knorr,et al.esin in femur fracturesj.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2005,1: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