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为词典的《尔雅》相关特征的探讨_第1页
试论作为词典的《尔雅》相关特征的探讨_第2页
试论作为词典的《尔雅》相关特征的探讨_第3页
试论作为词典的《尔雅》相关特征的探讨_第4页
试论作为词典的《尔雅》相关特征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作为词典的尔雅相关特征的探讨    吴沙沙内容摘要:尔雅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训诂学著作,在训释方式上采用同义相训、描述等方式对词语进行释义。前人已总结出尔雅的训释方式,本篇主要对训释方式的特征进行探讨,通过例证发现尔雅释义的本质特征,并提出相关不足。关键词:尔雅 同义词 同义相训 特征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系统的训诂学著作,被誉为“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1。尔雅传世十九篇是将2091个条目基于语义场进行分类,具有同义词词典的特征。而管锡华在非同义词词典论中统计出尔雅中同义关系的词条所占比例不足一半,主张把尔雅定

2、性为类义词典。25因此,关于尔雅的性质,前人众说纷纭,但词典说是最具科学性的。作为词典,尔雅的词义训释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后世词典编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人已总结出尔雅主要通过以义类聚、多词同训的方式训释词义。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尔雅的训释方式所体现出的相关特征进行探究,并揭示词典释义在认知上的三个特征:以眼前定义远方、以熟悉定义陌生、以具体定义抽象。进而从语料库的角度分析,对尔雅释义进行进一步探讨,指出词典释义的有关不足。一.同义词、近义词定义尔雅将古籍中所出现的有关字词,通过同义词类集的方式分列成各条,再从各条中采取人们已知的常用词进行训释,这就是同义为训。而同义为训的表现形式却是复杂多样的

3、,其中就有用同义词、近义词定义。从训诂学的角度来说,尔雅中所用到的合训法很明确地体现出以同义词、近义词定义被训释词。例如:尔雅·释诂:“遘、逢、遇,遻也。”290尔雅·释训:“明明、斤斤,察也。”2278这两例都是将同义词语集合,以一词释多词的方式进行释义。第一例中,“遘、逢、遇”都含有“遇”的意思;第二例中,“明明”、“斤斤”都有“明察的样子”这一含义,可见它们之间的同义关系。同义词、近义词定义的前提是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有一个或几个义项相同,而非所有义项一一对等,这就是黄金贵提出的“一义相同”的说法,即“同义词是按一个义位(词义)系统横向聚合的词群”3。如:释诂中将“遻

4、”的“遇”的义项用来定义“遘、逢、遇”。但从说文中看:“遻,相遇惊也。”4明确了“遻”的义项是主“惊”,却因为被训释的三个词的词义,不能将尔雅中的“遻”的词义重点放在“惊”上,其释义存在词条限义的特点。由此可见,尔雅同义词的聚合标准是“一个意义”,“一个意义”的来源包括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古义、今义等。5在这一点上,郭璞对尔雅系统运用同义训诂有着十分深刻认识,在尔雅注疏·序中评论其“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道出了尔雅在同义训诂方面对于“求同”的看重,同时对同义词之间义项的差别进行“辨释”。因此,基于尔雅同义词聚合形式大的多样性,尔雅释义不仅存在词条限义,还有二义同条的特点,更

5、兼之三、四义同条。以释诂:“绩,继也。”232、“绩,事也。”242、“绩,业也。”297、“绩,成也。”298为例。第一条是一组引申义,后三条是又一组相同的引申义,即为二义同条。再如释诂:“郃、盍、翕、仇、偶、妃、匹、会,合也。”229中,“妃”单成一组“媲”义,“妃、合、会”为一组“对”义,而“仇、妃、”构成一组“匹”义,这便是多义同条了。凡此同义为训的多种表现,体现出尔雅同义词、近义词释义的特殊性。二.描述与同义词、近义词结合尔雅虽然以同义相训为主,用同义词、近义词定义的方式对释诂、释言、释训中的词进行同义类集,以熟悉定义陌生。但在释宫、释虫、释兽等篇目中多用描写释词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描

6、述在同义词、近义词定义的基础上,更直观地训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例如: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2357从事物的质地方面入手,对“豆”“笾”“登”的定义进行描述;释宫:“两阶间谓之乡,中庭之左右谓之位,门屏之间谓之宁,屏谓之树,閍谓之门,正门谓之应门。”2349-350从事物的地理位置入手,描述了處于不同方位的宫室;释亲:“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2340从描述二者关系方面,进行释义;而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2503不仅是将“荷”定义为“芙渠”,还对荷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定义式的训释。而综观所有的训释,这条显然已经

7、给了读者一个完整的“荷”的形象以下还有通过描述为被训释词释义的相关例子:释山:“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砠。”2455释亲:“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2335释乐:“大钟谓之金庸,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2384释丘:“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2436释水:“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正绝流曰乱。”2467可见这种描述与同义词、近义词相结合的方法:描摹事物、说明关系、定义式训释几乎在尔雅十九篇中皆有出现,更体现了尔雅所创立的释义系统和编纂方法的典型性。三.进一步的探讨从上述尔雅释义方式所体现出的两点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尔雅释义时与同义词联系紧密,具有与同义

8、词词典相结合的特点,体现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的三个特征:即以眼前定义远方、以熟悉定义陌生和以具体定义抽象。尔雅释词之法犹如翻译,其原则在于以易晓释难识、以已知解未知、以常见释罕见。以易晓释难识:释诂:“如、適、之、嫁、徂、逝,往也。”210方言:“嫁、逝、徂、適,往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適,宋鲁语也。往,凡语也。”6尔雅将古籍中“逝、適、嫁、徂”等各地方言皆以通语“往”释之,极大降低了辨识字义的难度。以已知解未知:释诂:“甫,我也。”250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甫是丈夫之美称甫字或作父。”仪礼·士丧礼:“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郑

9、玄注:“某甫,若字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甫”用为代词“我”的例证,则用了已知常用词“我”来释义。以常见释罕见:释诂:“卬、台朕、余,我也。”250其中论语用予、余、我、吾等字,朕字只在尧曰篇引用书中两次出现;孟子用予、我、吾等字,余字只引用书时一次出现。这些古籍中出现频率较少以及“卬、吾、台”等表示义项“我”的字,都用常用词“我”来解释。以上三种原则体现了尔雅采用以熟悉定义陌生的方法推明文中文外之意,训解人多不识的古字古言,但训释也仅是言其大体。由于编纂者不可能完全知晓言语社区中的所有词汇及其用法,有时尔雅训释一字而义不足尽。如释诂:“初,始也。”21初有“起始”和“开始”的意思,但其意义并未

10、道全。觐礼:“伯父帅乃初事。”注:“初犹故也。”檀弓“夫鲁有初”注:“初为故事也。”可见“初”兼有几义,更互为反训。有时训释一字详尽,而人不解其意,则是因为文士编纂尔雅时,释义词汇带有高雅化倾向。如释兽:“鼳,鼠身长须而贼,秦人谓之小驴。”2641有时尔雅释义脱离相关语境,词语使用场合及本义之间的微妙之处未能言明。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中:“篡卒力士者何也?”7中的“篡卒”一词,今人以邓泽宗为代表的,认为“篡”选用本字,是“挑选士兵”的意思。孙膑兵法注译:“篡,取也。(见尔雅·释诂)篡卒,挑选士卒。”8这种把篡的本字“取也”认为是“挑选、选拔”义,显

11、然是不对的。释诂:“探、篡、俘,取也。”2140该释条明显是以广义释狭义,“探”、“篡”、“俘”实际各有专义,不能以一概全。尔雅释义的有而未尽、尽而不明和脱离语境释义的不足,正如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曾说:“在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说明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的状况为止。”四.总结总体而言,尔雅作为词典的鼻祖,在词典学、词汇学、训诂学等研究领域中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且对后世类书的编纂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尔雅在词汇释义中具有与同义词词典相结合的特点,并且在释义中大量使用同义相训、一词释多词的方法,体现其词汇释义的本质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日常认知,以熟悉定义陌生。由于尔雅词典性质的争论仍然存在,且真正的尔雅理论研究从近现代才开始进行。因此,我们对于尔雅的研究仍要继续,这不仅是因为其对于语言的研究大有帮助,也是因为“长期的、大量的历史语料调查可以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研究感觉,从而帮助我們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找到合适的例证。”9参考文献1(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序(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25672管锡华译注:尔雅.中华书局2014年版3黄金贵.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80页4许慎.说文解字(大徐本)m.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27页5王建莉.论尔雅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