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_第1页
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_第2页
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_第3页
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_第4页
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教育心理学论文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贾江晓(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硏究中心”大连,116029 )摘 要:社交焦虑者在加工社交信息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认知偏差,这严重损害人们的心理功能、情绪表达和社会适应性。文章首先介绍了认知偏差的三 种表现:注意偏差、解释偏差和记忆偏差;其次,具体评述了用来研究认知偏差 的实验范式;然后主要介绍了注意偏向训练技术;最后指岀该领域在未来的硏究 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认知偏差社交焦虑注意情绪社交焦虑是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障碍,当该类个体暴露在被他人关注的社交或 工作场合,会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怕,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

2、紊乱症状,并主动 采取回避行为且伴随痛苦体验1。社交焦虑会给个体带来严重的心理功能以及 社会关系的缺陷。社交焦虑者在社会交往中,会体验到高水平的焦虑,同时伴随诸 如脸红、出汗、颤栗、恶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社交焦 虑个体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加深演变为抑郁、酒精成瘾或物质滥用等严重问题。社 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比较全面的阐述了该类个体的信息的接受和加工方式,认 为负性评价恐惧是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2。在社会评价环境中,社交焦虑个体 会将周围人看作潜在观众,并认为可能会对他们做出负面评价,从而监控自己的 外部行为,如面部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内部感受,综合外部的反馈信息形成关 于自我印

3、象的歪曲表征。同时,社交焦虑者易将注意资源集中于自身歪曲的内部 表征,从而形成自我注意以及恐惧外部的负性评价。后期weeks, heimberg和 rodebaugh(2008)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认为,负面评价恐惧和正面评价恐惧都 是社交焦虑的特征,两者都会导致个体焦虑的体验。可以看岀,社交焦虑会严重 影响人们的心理功能,损害个体的情绪表达以及社会适应功能3。因此,探索 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理论 基础和实证支撑。该文首先介绍社交焦虑的认知偏向,包括注意偏差、解释偏差和记忆偏差。 然后介绍硏究该类情绪障碍的实验范式。其次会具体阐述对社交焦虑障碍干预的

4、 策略。最后,总结该领域的研究并提出未来研究要注意的问题。1社交焦虑的认知偏差1.1注意偏差注意偏差(注意偏向)是指焦虑个体对外界的负性信息较敏感,优先对这些 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它包含三个成分:注意走向加速、注意解除困难和注意回 避4。clark和wells(1995)的认知模型认为,社交焦虑者对自身和外在环境抱 有负面的认知图式,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于负面的信息。比如z bar-haimzlamy和glickman(2005)的硏究发现,高特质焦虑者执行转移任务时,愤怒面孔线索会比中性面孔线索诱发更大的p2 ,而低特质焦虑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注意偏向,说明高特质焦虑个体对威胁性面孔投入更多的

5、注意6。此夕卜,moriya 和tanno(2011)要求高低社交焦虑者注视屏幕中央的愤怒或中性面孔,然后对 周围的目标字母做出反应。在实验1中,在人脸和目标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在 实验2中人脸持续出现,并且与目标刺激同时呈现。结果发现,实验1中所有 被试对愤怒和中性人脸的反应时没有差异。但在实验2中,高社交焦虑个体在愤 怒人脸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变长,说明被试无法将注意从愤怒人脸转移至目标刺 激上,而低社交焦虑者没有表现出此差异。研究者认为,这种从威胁性面孔上的 注意脱离困难会导致社交焦虑个体难于接收积极的信息,从而给高社交焦虑个体 造成了压力,增加其焦虑水平7。1.2解释偏差和非焦虑个体相比

6、,焦虑个体更可能以威胁性的方式来记忆和报告模糊性事 件,表现出负性的解释偏差。正如前面社交焦虑的认知模型所述,焦虑个体会歪 曲外界的真实反馈信息,更倾向以消极的方式来理解社交事件即产生消极解释偏 差,如此会进一步提高焦虑情绪水平。比如,beard和amir (2009)通过词句联 想范式探讨了社交焦虑个体的解释偏差。试验任务中会呈现给被试威胁性解释的 诱导词语或积极解释的诱导词语,然后会出现一个模糊语句,这些句子包含模糊 的社交情境和非社交情境,并且每个句子分别与威胁性解释和积极性解释有关, 当句子消失后,被试需要对诱导词与模糊语句是否存在联系做反应。结果表明, 社交焦虑者在社交情境上会出现较

7、多的威胁性解释,而积极性解释较少8。 alden, taylorzmellings和laposa(2008)探讨了社交焦虑个体与采用负性方式 来解释正性事件倾向之间的关系,硏究发现:与非焦虑组相比,社交焦虑组采用 负性观点解释积极事件的倾向更加显著。面部表情在个体社会交往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它可以传递来自他人积极或消极的反馈,从而使个体采取适合的策略来应 对外界环境。已有研究认为,社交焦虑个体对面部表情也存在加工异常9。比 如,melfsen和florin (2002)在实验中,短暂呈现给8-12岁社交焦虑儿童面部情绪表情(中性、快乐、愤怒、厌恶和恐惧),然后让其判断呈现的面部表情 是中性、消

8、极还是积极的。结果发现,社交焦虑组的儿童更多的将中性表情解释 为含有情绪性(积极或:肖极)的面孔10。总之,社交焦虑个体在加工社交环境中 不同性质的刺激信息存在着不同的心理机制,需要后期进一步的探索。13记忆偏向如前所述,社交焦虑个体对外部负性社会事件和消极情绪面孔更加敏感,从 而表现出注意偏向,这是否会促进焦虑者的记忆偏向?众多研究证实,社交焦虑 者会表现出特有的负性记忆偏向。比如,amir, foa和coles ( 2000 )通过白噪 音判断范式来研究焦虑个体的记忆偏向,结果表明社交焦虑者对于社会威胁相关 信息的内隐记忆好于中性的信息。实验要求参与者听中性以及社会威胁性的语 句,而后再复

9、述这些语句。在测试阶段,向参与者展示前面已听的旧句子和新加 入的句子,并且都被白噪音以不同的音量覆盖。然后让参与者评定覆盖每句话的 噪音的不同水平,结果发现旧句子的低噪音等级评走更能预测内隐记忆11。但 也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和中性词的回忆成绩之间的差异并不存 在。这可能是由于天花板效应(当词与自身有关时)或焦虑个体采用情绪调节策 略,对威胁性的刺激做出回避12。lange等(20u)的一项眼动实验支持了社交 焦虑者会对威胁性刺激做出回避。在实验任务中,将愤怒面孔和微笑面孔(中性 面孔)混合,并且通过调整愤怒表情的个数来组合成不同威胁程度的面孔集。结果 表明,社交焦虑个体注视愤怒

10、面孔要高于其他情绪面孔。但硏究也发现,在长时 间呈现的条件下,如果社交焦虑个体首次注视点正好处于愤怒面孔上便会快速转 移目光。这说明社交焦虑者表现出了对威胁性面孔的回避词。也有研究表明社 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面部表情表现出记忆偏向。比如,在coles和heimberg(2005)的实验中,被试首先观看表达批判性和认可性的面孔图片各9张,并要求判断面孔所表达的性质。随后被试需要完成未提前知道的再认任务, 即呈现36张面孔,被试需要判断是否看过。结果发现,社交恐惧症个体再认了更多的批判性面孔,而正常个体会再认更多的认可性面孔。综上所述,社交焦虑 个体会对威胁性的社交信息存在负性的记忆偏差,但后期还需

11、要进一步探索此类 个体对积极性的社交信息加工缺陷背后的心理机制14 o2实验范式2.1 stroop 范式该范式是研究焦虑个体干扰抑制或注意偏向的经典任务.实验中会出现不同 颜色的词,但要求个体忽略词的本身意义而对其颜色进行反应,最终分析个体的 反应时和正确率。情绪stroop范式是该任务的变式,一种是对情绪色词(如用绿 色书写的愤怒)进行颜色命名。比如,任务中把颜色词分成中性词、含威胁 性情绪信息的词或积极情绪信息的词,要求被试在呈现词之后对词的颜色命名而 不是词的自身意义。当词义对被试具有特殊意义时,被试就会受到干扰,从而导 致反应延迟。另一种是对情绪面孔上的情绪词进行命名。stenber

12、g , wiking和dahl(1998)w求个体对情绪面孔上的词进行评价。在任务中呈现由字词和情绪面孔相结合而成的刺激,需要被试对字词的效价进行评价,但要忽视情绪1!1?lo结果表明,个体对词的评价会受到情绪面孔的影响。当负性词与负性面孔同时岀 现时对负性词的评价反应时要比负性词与正性面孔同时呈现时对负性词评价的 反应时要快。这是因为情绪性面孑何弓i起个体岀现注意偏向,从而干扰其任务加 工15。钱铭怡等(2006 )通过情绪stroop任务来探究社交焦虑个体对社交威 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实验中,焦虑者要对不同种类的词和非词进行反应,其中 词包括被关注词、被评价词、身区体威胁性词、中性词。结果

13、同样支持社交焦虑个 体对威胁性信息(负性评价以及他人关注的词语)存在注意偏向16。虽然硏究者用此范式大量硏究了社交焦虑个体的认知偏差,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由于注意加工机制的复杂性,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反应时较慢, 可能是由于后期与注意不相关的加工过程引起的,比如,外部负性刺激信息会引 起焦虑个体的其他情绪状态,而不是刺激自身所导致的。同时,情绪stroop范 式也不能考察社交焦虑个体的空间注意分配功能。2.2视觉搜索范式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屏幕会呈现一个刺激矩阵(3x3或5x 4的视觉刺激矩 阵),该矩阵中包含一走数目的干扰刺激和目标刺激,参与者需要迅速找出目标 刺激并做出指定的反应17。

14、该范式可以研究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警觉和注意 脱离困难。如果在中性矩阵中探测情绪刺激的时间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其他中性 刺激更快,说明对个体对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警觉;如果在情绪矩阵中探测中性刺 激比在中性矩阵中对另一种中性刺激反应更慢,说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脱离 困难。比如,rinck, reinecke, el i wart, heuer, becker(2005)通过该范式探究 了蜘蛛恐怖症者的注意偏向。朿!j激为5 x 4的图片矩阵,其中19张中性图片中 呈现1张蜘蛛图片,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另外的中性图片,19张蜘蛛图片 中呈现1张中性图片。结果发现,蜘蛛恐惧症者在图片群中探测蜘蛛图片

15、显著快 于探测中性图片,这说明恐怖症个体对威胁刺激的负性注意偏向18o rinck, becker, kellermann和roth等(2003 )利用改进的视觉搜索范式来研究焦虑 患者对威胁性分心刺激的注意偏向。在实验任务中,参与者要在有分心刺激组成 的矩阵中探测单个目标刺激词(与gad有关、与报告有关、中性或积极l gad 患者对与gad相关的分心文字刺激表现出了快速的注意走向以及注意脱离困 难,但是前者的效应更加显著19。2.3点探测范式在该范式中,首先,在屏幕中央的会出现注视点,然后在注视点的上下或左 右两边会呈现成对对词语或图片,通常将负性材料和中性材料相匹配,随后刺激 对消失,接着

16、刺激呈现过的某一位置会岀现中性的刺激,参与者需要又快又正确 地做出相应的反应。点探测任务很好的克服了情绪stroop范式的缺陷,可以对 个体的空间注意分配进行考察。任务中个体是对中性的探测刺激做出反应,所以 反应时的减少可以排除个体的注意偏向及警觉状态此类混淆的因素。此外,该范 式还可以调节刺激与探测目标之间的时间来硏究社交焦虑个体认知偏向的时间 进程。但该任务的缺点是,并不能区分消极刺激之后的探测刺激反应时的减少, 是由于个体的注意增强还是因为对刺激的注意脱离困难而导致的。chen, ehlers, clark和mansell ( 2002 )通过采用改进的点探测任务来硏究社交恐怖患者是否

17、会将注意朝向或是脱离面孔表情。结果发现,社交恐怖患者对出现在家庭物品位 置的探测刺激反应更快,而对岀现在面孔位置的探测刺激反应较慢,不管面孔表 情是积极、中性或是负性。但这种注意偏好在控制组中却没有发现。这说明社交 恐怖患者会减少加工额外的社会线索20。2.4空间线索任务该实验任务是研究注意空间分配的经典方法。实验参与者要将注意集中在屏 幕中两个矩形框中间的注视点上,然后线索刺激随机岀现在一边矩形框内,随后靶刺激出现在其中一个矩形框中并对靶刺激的位置进行反应。当靶刺激与线索刺激位于同一位置为有效提示,而靶刺激在线索刺激的相反位:为无效提示。在无效提示条件中,个体需要从提示位置转移注意到靶刺激位

18、置,反应时会慢于有效 提示条件。比如,fox, derakshan和shoker(2008)采用此范式来研究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实验任务中,情绪面孔图片(愤怒或高兴)呈现于中性面孔图片旁边。结果发现,与中性刺激线索下的反应时相比”在愤怒面孔为线 索中,高焦虑个体对有效刺激的反应时短,而对无效刺激的反应时更长。同时, 愤怒面孔会引起高特质焦虑个体更大的n2pc成分。这说明威胁性刺激会导致早 期的空间注意捕获,并且这种偏向会被特质焦虑调控21。3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策略随着对社交焦虑障碍硏究的深入”研究者也探索出各种干预方法来改善社交 焦虑障碍个体的各种症状。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积极行为

19、认知治疗以及近些年 发展的注意偏向训练。认知行为疗法主要认为焦虑是因为个体对外界信息的认知 加工出现了问题,通过改变焦虑个体的认知方式来矫正负性的思维加工和行为方 式。该疗法有ellis的理性情绪行为模型、beck发展的认知疗法和meichenbaum 的自我指导训练。积极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是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通过矫正社交焦虑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和解释偏向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两种疗法 对注意偏向的认识相一致,区别之处在于对解释偏向的认识上。积极认知行为疗 法通过肯定焦虑个体认知中正性的思维并且给予放大,使其泛化到生活中的各方 面,从而改善社交焦虑个体的情绪和行为。但认知疗法是通过与焦

20、虑个体的消极 不合理的信念相辩论,使其改变对自己的负性认知。研究认为,认知行为疗法与 药物相结合来干预社交焦虑的效果是有限的,仅对60%-70%焦虑个体有用,若单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愈率会更低(stein stein,2008)22。但研究发现z 注意偏向训练可以更好的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症状,还可以降低正常个体的焦虑水平和压力下的焦虑唤醒程度。因此,下lil将重点阐述注意偏向训练。注意偏向训练,又称注意训练或注意偏向矫正,主要是用来改变个体的注意偏向而设计的训练程序。但有硏究认为注意训练技术并不能证明注意偏向和个体的情绪变化相关。随后硏究者们探索出相对严格的注意偏向训练范式,包括三种: 点探

21、测范式、注意训练技术和视觉搜索任务。前面已经阐述了点探测范式和视觉 搜索任务,这里不再赘述。wells(1990)认为注意训练技术包含三个阶段:注意 选择、注意转换和注意分割。注意选择指个体按照主试的要求,将注意力集中于 某种刺激上;注意转换指个体要将注意力从一种事物转向另外一种事物上;注意 分割是指个体要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多种刺激23。注意偏向训练通常采用双盲随机实验,通过从医院选择、dsmiv或量表筛 选参与者,然后参与者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控制组。比如,在完成点探测任务中, 要完成探测刺激出现在正性刺激之后的组为正性训练组,完成探测刺激在负性刺 激之后的组为负性训练组,而对岀现在中性或负性刺

22、激后概率相等的探测点反应 的组为控制组。一般训练地点是实验室、家庭或学校,训练时间可持续一天到 16周,训练次数多达三千多次trailo已有硏究认为z通过注意偏向训练可以降 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缓解社交焦虑的生理反应24 (dandenea baldwin,2004 )o 比如 z cowart ollendick(2011)采用注意 偏向训练技术来干预社交焦虑儿童的症状,分别对8岁、9岁的儿童进行点探 测范式注意偏向训练,时间是5周,每周两次。最后发现社交焦虑儿童在spence 儿童焦虑问卷中的分数分别降低了 62.5%和73.5%25o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从认知的角度来

23、干预焦虑个体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表 现,已在治疗中广泛应用。注意偏向训练技术可以降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 激的注意偏向,以及注意的转换,使焦虑者更快的解除对负性刺激信息的固着, 从而缓解个体的焦虑水平。但由于人的注意加工机制以及情绪特别复杂,在干预 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心理机制影响整个训练过程和效果,在后期的硏究中需要 进一步完善。4硏究不足和展望在对社交焦虑者认知偏向不断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对该情绪障碍的发生以及 发展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探索出了有效的干预方法来缓解焦虑个体的一系列 心理和生理上的焦虑症状。但是,目前的硏究结论还存在不一致,下面将具体阐 述。首先,实验硏究选取的参与者有很大的不

24、一致性。社交焦虑作为连续的水平, 可以由社交无惧到亚临床的社交焦虑,然后发展为临床水平的社交恐惧。在众多 硏究中,有的通过量表筛选得到高低社会焦虑水平的个体,而有的硏究直接选取 达到临床水平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并且有研究认为,男女性别差异在社交焦虑 上也存在着差异。可以看出,被试选取的不一致可能是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不一致 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后期的硏究中要进一步探讨不同水平社交焦虑个体的认知 偏向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其次,以往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社交焦虑个体在执行任务时,会同时保持比较高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比如perez-lopez和woody (2001)的实验要求社交恐

25、惧症参与者在公众演讲的情境下回忆呈现的情绪面孔。结果发 现,回忆所有面孔的成绩都很差,并且还发现被试能更好的识记积极面孔26。 舷制状态焦虑以后,上述现象就会消失。这是因为高社交焦虑个体会表现出对 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以及优势记忆,但状态焦虑水平可能会降低这种效应。所以 在后期的研究中,要控制社交焦虑个体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水平。最后,在对社交焦虑个体的认知偏向研究中,实验任务的生态效度还需要进 步提高。在以往的实验任务过程中,硏究者会在实验室内向被试呈现不同的刺 激材料,例如,情绪词、负性图片、面孔图片或者不同的声音刺激,同时要求被 试进行被动的反应。但是,社交焦虑的核心就是在社交环境中对各种

26、刺激的恐惧, 实验室任务就很难做到与真实的社交环境相结合,必然会使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得 到质疑。因此,未来的硏究要不断探索岀更具社会性的任务来检验社交焦虑个体 的认知偏向加工过程。参考文献1 silvia, p.j., allan, w.d., beauchamp, d.l., maschauerz e.l., workman, j. 0. (2006).biased recog nition of happy facial expressi ons in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5: 585 (=60

27、2.2 rapee , r.m., heimberg , r.g.(1997).a cognitive behavioral model of an xiety in social phobia.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35(8):7417756 .3 weeksz j.w., heimberg, r.g., rodebaugh, t.l. (2008b).the fear of positive evaluati on scale: assessing a proposed cognitive comp orient of social anxiety

28、.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2:44?55.4 张禹,罗禹,赵守盈,陈维,李红.(2014).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定向加速 还 是注意解除困难?心理科学进展,22:1127-1129.5 clark, d.m. wells, a.(1995).a cognitive model of social phobia. social phobia: diag no sis, assessme nt, and treatme nt,41(68):00022?3 .6 bar-haim, y., lamy, d.z glickman, s. (2005). a

29、ttentional bias in anxiety: a behavioral and erp study. brain and cog nition,59(1):11 (=22.刀moriyaz tanno, y.(2011).the time course of attentional disengagement from angry faces in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42:122 (=128.8beard, c., amir, n.(2009). inter

30、pretation in social anxiety: when meaning precedes ambiguity. cog 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3(4):406 (=415.9aldenz l.e., taylor, c. t., meilings, t. m. j. b., laposa, j.m.(2008).social anxiety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sitive social event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 22(4):5771=590.lojmelfse

31、n, s., fiorin, 1.(2002). do socially anxious children show deficits in class汁ying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26:109 (=126.11 amirz n. z foa, e.b., coles, m.e.(2000). implicit memory bias for threat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generalized social phobia. journal of abno

32、rmal psychologyz109(4):713 (=720 .12 hertel, pt., mathews, a.(2011).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past perspectives, curre nt fin dings, and future applicati ons. psychological scienc 巳 6(6):5211=536.13 lange, w.g., heuer, k.z langner, o.z keijsers, g.p.j., becker; e.s., rinck, m.(2011). face value:

33、 eye movemen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facial crowds in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42:355 |=363.14 coles, m.e., heimberg, r.g.(2005). recog nition bias for critical faces in social phobia: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3:109

34、 壮20.15 stenberg, g.z wiking s.z dahl, m.(1998). judging words at face value: interference in a word processing task reveals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affective facial expressio ns. cog nition and emoti on, 16):755 (=782.16 钱铭怡,王慈新,刘兴华.(2006).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 向丿d理科学,2006,29(6):1296-1299 .17 dandenea

35、u, s.d., baldwin, m.w.z baccus, j.r.# sakellaropoulo, m.z pruessner; j.c.(2007). cutting stress off at the pass: reducing vigilanee and responsiveness to social threat by manipulating attention. journal of pers on 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651 =666.18 rinckr m, reinecke, a. , ellwart, t.z heue

36、r, k.r becker, e.s. (2005).speeded detectio n and in creased distractio n in fear of spiders :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14:235 (=248 .19 rinck, m.z becker, e.s, kellermann, j., roth, w.t.(2003). selective attention in anxiety: distraction and enhancement in visual

37、 search. depression and anxietyz 18(1):18 =28.20 chen, yp. ,ehlers, a. ,clark, d.m. , mansell, w .(2002).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social phobia direct their attention away from face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0(6):677 =68721 fox, e. , derakshan, n. z shoker; l.(2008). trait anxiety modulates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rapid spatial orienting towards angry faces. neuroreport,19(3):259 |=263 .22 steinz m.b., stein, d.j. (2008).social anxiety disorder. lancet, 371:1115 1=1125.23 wells, a. (1990). panic disorder in association with relaxation induced anxiety: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