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_第1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_第2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_第3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_第4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    张玉娇+侯君君摘 要: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汉中佛坪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统计学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关键词:地质灾害;模糊综合评价法;危险性;评价1 概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可以定量化表达的因子,又有只能定性描述的因子,而其界限又是不分明的,各因素在选址评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方式也是复杂和模糊的,但它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因此,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

2、价,可以有效地进行量化评价,为难以量化评价的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2 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了和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1-2。设评价因素集为:评价结果集为:首先对评价因素集u中的单因素ui(i=1,2,m)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ui着眼确定该事物对决择等级vj(j=1,2,n)的隶属度(可能性程度)rij,这样就得出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评判集:该m个评价因素的评价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即是评价因素集u到评价结果集的一个模糊关系,其中rij表示因素ui对抉择等级的隶属度。给出单因素ui在评价中所起作用大小模糊集(即权

3、向量):由权向量与模糊距阵进行“合成”,求出评价集:根据最大单元隶属度原则, 所对应的值,即为适宜度划分等级。3 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3.1 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评价是在其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定,并作出初步评价与预测,分为危险、次危险和不危险三级。佛坪县有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80处,泥石流8处,现将其稳定性、险情、危险性评价结果和预测分析分述如下:地質灾害隐患点稳定性评价:(1)评价标准按实施细则(修改稿)中的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崩塌(危岩体)稳定性野外判别表”将滑坡、崩塌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三级;根据泥石流易

4、发程度分级标准,将泥石流分为高易发(严重)、中易发(中等)、低易发、非易发四级。(2)评价结果根据以上判别标准,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经过对区内所有的实际调查88处灾害点初步评价,认为目前存在稳定性差的23处、占26.1%,稳定性较差的点64处、占72.7%,稳定性好的点1处,占1.2%。3.2 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分级标准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进行评价。根据调查统计和评估预测结果,88处实地调查的灾害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灾情或隐患,全部进行灾情分级评价。根据本区地质灾害的灾

5、险情分级划分可以得到,小型的有35处、中型的有46处、大型的有3处、特大型的有4处(fp0014滑坡点、fp0018滑坡点、fp0085泥石流点、fp0096泥石流点),分别占39.8%、51.2%、4.5%、4.5%。3.3 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和灾情险情,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次危险和不危险”三个等级。根据“滑坡、崩塌危险性评价标准”,结合地质灾害点目前的稳定性和灾情险情对区内88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危险性初步评价,将全县地质灾害点划分为危险、次危险、不危险三个级别。其中有危险点39处,占44.3%,次危险点48处,占54.5%,不危

6、险点1处,占1.2%。大多数灾害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形,且每年都有新的活动迹象。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7处,分别为关山滑坡(fp0014)、黄家湾滑坡(fp0017)、兽医站房后滑坡(fp0018)及老气象站滑坡(fp0019)、庙垭沟泥石流(fp0085)、大湾沟泥石流(fp0096)、黄家沟泥石流(fp0109),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处于危险状态,遇强降雨时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今后要加强监测、重点防范。次危险点和不危险点多数变形程度较弱,人工破坏斜坡较轻微或其威胁小,简单治理及部分搬迁即可排除灾害点隐患。此类灾害点还要引起重视,加强监测,防止其向危险的方面演变,做到防范于未然。参考文献1李安贵,张志宏,孟艳,等.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2谢华,朱学峰.模糊综合评判中几种数学模型的比较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1(04):5-7.3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陕西省佛坪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