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微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微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微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微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陈杰内容摘要:微课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笔者的学校承担了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着手相关微课的制作并连续三年对微课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笔者谈谈个人的理解。关键词:微课 古诗词 应用方法微课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使用微课的课例还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诗词微课资源还很少。我们承担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之后就开始着手相关微课的制作并连续三年对微课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一定的

2、探索。第一种应用方法是先总后分,纲举目张。我们在制作微课之初就确定了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认识唐诗宋词的内容的原则。在应用微课时一定要先从整体上认识唐代社会和宋代社会的基本分期及社会变化情况。比如唐代社会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玄宗开元初(713)近百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至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至哀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初唐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昴、张若虚等。盛唐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

3、,社会充满自信。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中唐战乱不断。代表诗人白居易、刘长卿、元稹、张籍、王建、李绅、韩愈、孟郊、李贺、刘禹锡、柳宗元等。晚唐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贾岛等。在唐诗教学之初就应用“唐代社会变迁”这一微课,学生就建立了整个唐诗的总纲。宋代的社会变迁与此迥然不同,在学习宋词之前也要先应用“宋代社会变迁”微课。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诗人词人之间有一定的交往,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相通之处,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以时论诗词,真正把诗词的内容吃透。以最少的学习时间换取最好的学习效果。第二种应用方法是知人论诗,因需寻理。我们制作微课之初就确定了知人论诗的方向。制作

4、了大量的介绍诗人词人的微课之后我们发现诗词是海量的,诗人词人也是数以百计的,怎样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来强化对诗词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呢?我们应用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基本分为五个层次:一:生理上的需要、二:安全上的需要、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诗人词人也是人,也有基本的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或没得到满足时,就会写出诗词作品来。绝大多数诗词都直接过间接地体现了需要的不同层次。王勃写滕王阁序信手拈来,体现的是自尊的需要,诗的内容表现了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句子,体现了尊重的需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5、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句子,体现了安全的需要。“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现了生理的需要。这两种需要以儒家仁爱的面目出现,更体现了杜甫心忧天下的大胸怀。李商隐的无题中“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体现了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体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绝大多数社会和人生题材的诗词都能通过这一理论进行解读。这是一把打开诗词奥秘的钥匙。第三種应用方法是从实到虚,思维推导。我们制作的微课中有一部分是围绕诗词的内容来选材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物与诗词密切相关。很多诗词都是凭借自然物和环境来表情达意的。这种直接的物就是实有的内容,其中蕴藉的情感和哲理

6、就是虚隐的内容,使用的各种方法也是虚用的内容。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先应用实有内容的微课,再推演各项虚的内容。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杨花就是柳絮,我们先使用“柳絮微课”展示柳树的柳枝和柳絮,展示春风吹拂下柳絮满天漂泊的画面,柳字谐音为“留”,折柳为送别时的礼节。由植物的柳树到飘飞的柳絮,柳絮飘飞似人的漂泊,用杨花来表达人漂泊的凄苦和孤寂已变成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子规微课”展示了布谷鸟的形态和叫声,让广东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对此有个直观的印象和认知。子规分成两种,一种的叫声是“不归”,也可以叫“布谷”,另一种叫声是“不如归去”,通过拟声来表达游子的思乡念归之情。“杨花落尽”已是无尽的悲哀,“子规啼”在悲哀之上又叠加了悲哀,增加了悲哀的沉重。这里景中含情,为下句垫定了感情的基调。上句写景交代春末时节,下句叙事(虚写),两句虚实结合,充分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被贬龙标尉的同情和不平。这就是诗词的含蓄美。通过由实景到内在情感到诗词手法的教学顺序和对实物到感情的顺序推导,让学生学习更有根基,教学效果更佳。各类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是灵活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安排,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第一种应用方法是突破一点,带动全面。第二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