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及祭祖文化的孝与善节日庆典_第1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及祭祖文化的孝与善节日庆典_第2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及祭祖文化的孝与善节日庆典_第3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及祭祖文化的孝与善节日庆典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及祭祖文化的孝与善中元节作为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盂兰盆节或鬼节,俗称“七月半”。该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其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其发源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其时祭水,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传说这天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是日道观作斋醮荐福。道经载“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一说始于佛教,为追荐祖先而举行,佛经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莲曾设百味果,供养十方僧众,救母于倒悬之中,佛教于是兴起“盂兰盆会”。唐韩鄂岁华记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

2、,盛于此日。”辞源“盂兰盆会”词条:佛教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释“救倒悬”。 盂兰盆经说,目莲以其母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令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 即夏历七月十五日 ) ,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即可解脱。中国梁代开始仿行。后世除设斋供僧外,还加拜忏、放焰口、演目莲救母剧等,曾相沿成习。后演变为民间祭祖日,家家追荐祖先亡灵,并有放河灯等活动,以超度亡魂野鬼。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思念体现的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先在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的业绩的

3、回忆,崇敬体现人们把自己平安幸福归于祖先的庇护,畏惧体现了人们怕不行善积德而受到祖先的惩罚。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凝聚为我国文化核心之一“孝”。“孝”即善事父母,在更为广义的范畴里,它还规范了宗族内兄弟、姊妹、妯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这一规范协调了宗族内的关系,维护一种秩序,建立一种和谐和睦宗亲关系。祭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直到今天还保留着对华胥、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等史前社会领袖人物的祭祀。长期的祭祖活动中,同时伴随着对无主孤魂的祭奠。其用意在于让无主孤魂在人们构想的冥界衣食有着,在善事父母、善事祖先的同时,善待无助孤魂,建立以祖先为中心的冥界的和谐共处的秩序。善者,美与好的集中体

4、现,有完善及友好亲善之意,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关于善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大量的论述,大学起首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论语中道:“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物资辱焉。 ”又道: “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孟子 中道: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先圣们的论述均在教化人们在人生不同方面从善, 也深深体现了他们对善的追求。这一追求在祭祖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人们将现实社会的体验推及到阴间,希望冥界人人无冻馁之忧,且友好亲善,和谐共处,这里也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理想追求。这正是祭祖文化在今天要进

5、一步挖掘的积极意义之所在。祭祖文化体现的孝与善,其内涵对于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和谐与统一,在人际关系方面,主张“贵和尚中”。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管子中提出:“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 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墨子提出:“教训臣民,和合之。”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程思远在论述和合文化时说,“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和主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种

6、有中国特色的整体系统思想”。这些,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论述,即为“和合文化”。 而和合文化的建立,要在一种秩序、道德与美好友善的条件下,方能实现。而祭祖文化所倡导的孝和善,正是和合文化构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这正是建设和合文化的核心所在。今天, 如何实现人们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尚需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力不断强盛,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国家建设日新月异,其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能力快速上升。构建和谐社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让慈善事业受到普遍关注,形成全民共识,需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积极意义,并开展慈善活动,倡

7、扬人道与伦理精神。这不但符合民族文化心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慈善事业在民间的进一步拓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中元节正是可以利用的民族传统节日。中元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但在我国民间一直传承至今,而且在东南亚华人中有极其广泛深入的影响。陕西兴平市庄头镇金家村中元节庙会从元代开始,延续至今。庙会之前,村里要进行宗庙祭祀,村民们除在庙址处烧香焚纸,祭奠先祖,还要在南巷中搭棚,挂上菩萨等佛教传说中的众神画像,进行祭祀,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庙会,影响周围六七个村庄。这种情况在兴平市并非仅此一家,据当地群众讲,中元节这一天,举行和本村同样的庙会就有多个村庄,这充分说明中元节在民间一

8、直传承至今。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人以中元节为基点,整个七月均在祭祀祖先并以各种形式进行中元节庆祝, 其三清道教会在中元节举行“缅怀祖先, 知恩超本”的“超度大法会”, 并积极倡导一种“人道和伦理”精神, 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据新加坡报刊文章评论:中元节活动既有缅怀先人,追思功果,也有关怀贫困人群的现实意义。表面上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实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推动慈善事业,倡导孝道,它已超越了种族和宗教信仰的范畴。 “剔除迷信色彩看中元会的集体拜祭, 对象不仅是自家的先人,推己及人的布施,也是集合了道教、仁慈、老吾老幼吾幼的义举 ; 一年一度邻里聚餐,标售福物,动员人力物力,需要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献身精神为后盾,中元节庆的全过程,肯定加深了邻里关系 ; 竞标福物筹集的款项,以及现场的踊跃募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