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_第1页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_第2页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_第3页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    谢巧兵【摘 要】创设有效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利用化学实验、利用问题、运用化学史实等方面探讨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利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利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奇妙的实验现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化学问题解决之中。案例1:钠的性质情境引入:将滴管中的水滴到暗藏在酒精灯灯芯处的钠,即“滴

2、水生火”的小魔术。情境拓展: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评析:“滴水生火”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把“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其次,利用实验探究过程进行情境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情景素材,不断生成新问题,这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案例2:氯水的成分在教师演示了氯气溶于水的实验后,提问:氯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如果是反应,你能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生成物是什么吗?能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呢?学生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用agno3和稀hno3检验出cl-;

3、(2)用镁条或石蕊试纸检验出了h+。在上述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还发现石蕊试纸变红后又慢慢褪色,这一“异常”现象的出现,引出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此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继续实验探究是什么物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盐酸滴在有色布条上。(2)分别将湿润的红纸、干燥的红纸至于氯气的集气瓶中,根据实验现象,学生不难得出氯气和水反应还生成了另一种新物质。教师通过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充分体验过程,在观察中学会了质疑,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凸显化学学科特点,转变了学习方式。二、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4、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的课堂气氛,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案例3:引出胶体概念之后,学生普遍觉得胶体很陌生、很抽象,此时可简要介绍一些胶体应用的知识,设计如下三个问题情境【情境1】我们使用的钢笔墨水属于胶体,大家都知道,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则就会使钢笔堵塞,这是什么原因?【情境2】豆浆是胶体,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情境3】血液也是胶体,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13溶液应急

5、止血,其原因是什么?设计目的拉近了“胶体”与学生的距离,胶体并不抽象,胶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案例4:物质的量的引入【问题情境1】如何测量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问题情境2】如何测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问题情境3】如何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设计意图】从熟悉的事物(问题)出发,引出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连续的追问之后,教师顺势指出微粒的数目是没有办法数清楚的,很显然用“个”为单位来描述原子或分子等微粒是十分不方便的,让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设计意图】设置这样的问题,不仅把本节课的重点呈现给了学生,而且让学生以一个科学家

6、的身份置于学习情境中,无疑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三、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案例5: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情境引入:铝在100多年前是一种贵重金属,比黄金还贵被称为“银色的金子”。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制造了一顶比黄金还贵的“铝王冠”,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在化学界铝也被看成最贵重的。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情境拓展:(1)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19世纪中叶铝是很昂贵的金属)(2)为什么“现在的贫民却是曾经的贵族”呢?(铝稀少,因为冶炼技术水平低,虽然铝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占地壳总含量的7.73%

7、,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它都以化合态存在,单质铝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冶炼出来。这在19世纪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样的引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顿生好奇之心。“现在我们是如何提取铝?”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的态度端正,目的性更加明确了,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设计出那些难度适中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既熟悉又生疏”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构成情境教学的最佳素材。合理地运用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何亚娟.巧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扬州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