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题观潮课时2 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 认读“盐、屹”等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 自然段。3.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4. 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

2、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材。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个性思考部分天下。2. 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生

3、 1:看到这些图片, 我感到非常震撼。 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生 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 让我感到激动,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3. 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1. 生字学习。(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课件出示: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3)学生认读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 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注意:“阔”是

4、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 书写时左窄右宽, 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2. 词语学习。(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

5、描述钱塘江大潮?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板书:气势磅礴)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1. 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2. 说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 1: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日期。生 2: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地点是盐官镇。3.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课件出示: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这一天早上午后一

6、点左右过了好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1. 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时间顺序)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1. 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 自然段,说说从第 1 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预设 1:从“自古以来” 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预设 2:从 “天下奇观” 一词可以看出, 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师总结:第1 自然段,一句话

7、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2. 赏析第 2 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1)教师范读第 2 自然段。(2) 学生自读这段文字, 交流: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1.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2. 观潮的最佳地点在哪里?3. 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3)学生自读,思考问题。(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进行补充。师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具体交代了观潮的个性思考部分最佳时间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海宁市

8、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3. 赏析第 34 自然段。(1)放录音,听范读第34 自然段。(2)品析第 34 自然段的朗读方法。师总结:读第3 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读第4 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3)学生自读第 34 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4)默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情景?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潮的声音 :“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直接描

9、写)人的活动 : “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间接描写)潮的样子 :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直接描写)(5)细读第 4 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学生读第 4 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 4 自然段潮由远及近的变化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的气势 : “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播放大潮视频,半分钟即可)潮水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大潮的变化:从远处的白线到

10、近处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山崩地裂”。这样的直接描写让我们对大潮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潮的恢宏气势感受得更加深刻。(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学生读第 34 自然段,想象画面,并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预设:读了文字,我能想象出大潮由远而近,逼近人们。一开始,大潮只是像一条白线,然后逐渐拉长、变粗,到后来白浪翻滚,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震撼人心。4.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分析。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预设:“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依旧”写出了“潮前静潮来动潮过静”的变化。这段文字更加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三、总结课文,学习写法1.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景物描写方法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使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我们可以运用直接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用间接描写来进行烘托。这样双管齐下,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2. 这篇文章是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