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学案_第1页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学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 2 讲动能动能定理.:.:i .;察孤教材自圭馬實知识排查1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122. 公式:6=mv。23. 单位:焦耳,1 J = 1 N m= 1 kgm/s。4. 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5. 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i!1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1 1W= 2ml-2mV或W=氐民。3. 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 适用条件(1)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

2、以同时作用,也可以间断作用。5.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的典型问题大致分为两种(1) 单一物体的单一过程或者某一过程;(2) 单一物体的多个过程。动能定理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便。小题速练1. 思考判断(1)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2)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4)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5)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不为零()答案 (1)X(2)X(3)X(4)V(5)x2. 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

3、。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 1 900 J,他克服阻力做功 100 J。jH基过关2韩晓鹏在此过程中()A.动能增加了 1 900 J3B. 动能增加了 2 000 JC. 重力势能减小了 1 900 JD. 重力势能减小了 2 000 J解析 由题可得,重力做功WG= 1 900 J,则重力势能减少 1 900 J ,故选项 C 正确,D 错 误;由动能定理得, W Vf=A&,克服阻力做功 W= 100 J,则动能增加 1 800 J,故选项 A B 错误。答案 C.硏透證点::播心突瞅门D动能动能定理的应用1.对动能定理

4、的三点理解(1)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 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它并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意味着“功转变成了动能”, 而是意味着“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2) 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 场力或其他力。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合外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动能不变。2.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受哪些力T各力是否做功T做正功还是负功T

5、做多少功明确物体始末状态的动能 氐和 氐。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4=Ek2氐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典例 1】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汽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 1 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摩擦力为F,全 过程中牵引力做功W,克服摩擦力做功W。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F:Ff=1:3B.F:Ff=3:1C.W:W= 1:1D.W:W=1:3考盍突4解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汽车在 01s 内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可5F FfVmax0f得加速度大小为ai=-;汽车在 14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6、a2= =m1mvF4专,由以上两式可得F=r;对汽车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wW= 0 0,得到w=3Ff1W,所以选项 C 正确。答案 C【典例 2】一物块沿倾角为e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 2 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与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o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oHA.tane和一2HC.tane和;4由得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 2 时,由动能定理知h1v(mglu口mg)osesine)=0qmqH由两式得h=:。选项 D 正确。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2vHD. 1 tane和:2gH4解析设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则物块沿mgHby mg

7、cosHsine12=0 $mv1 tan6答案 DI跟逬题组_ 多肃练透1.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s后,速度为v(物体与手始终相对静止),物体与人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则人对物体做的功为( )12A.mgsB.0C.口mgsD.mv解析 物体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在零与最大值之间取值, 不一定等于口mg在题述过程中,只有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故根据动能定理,知人对物体做的功W=7抽。答案 D2. 北京获得 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冰壶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将一个冰壶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将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换一个材料相同、质量更大的冰壶

8、,以相同的初速度推出后, 冰壶运动的距离将()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判断解析冰壶在冰面上以一定初速度被推出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12v1 2、一一定理有卩mgs=0 2mv,束度相等,材料相同,故运动的距离相等。故选项 A 正确。答案 A3. (2018 宁波模拟)如图 3 所示,粗糙的AB水平面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弯曲轨道BC在B点相接。一小物块从AB上的D点以初速度vo= 8 m/s 出发向B点滑行,DB长为L= 12 m , 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口= 0.2 ,g取 10 m/s2,求:1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也可用于曲线运动; 动能定理适用于恒

9、力做功,也可用于变力做功;动能定理可分段处理,也可整过程处理。2 解决多过程问题方法(1)首先需要建立运动模型,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题得以简化。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 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斗 4ft图 38(1) 小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2) 小物块沿弯曲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ho解析(1)对DB段利用动能定理有1212口mgL= mB 2mv,解得VB=4 m/s。小物块从B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12”mgh=2 口址,解得h= 0.8 m。答案(1)4 m/s (2)0.8 m(2) 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

10、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做功特点: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3) 关注过程与过程的连接状态的受力特征与运动特征(比如:速度、加速度或位移)。列整体(或分过程)的动能定理方程。【典例】 如图 4 所示,倾角0= 45的粗糙平直导轨AB与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以看作质点)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h= 3R的D处无初速度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恰好 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

11、滑块运动到圆环最高点C时的速度大小;(2) 滑块运动到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3) 滑块在斜面轨道BD间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1)小滑块从C点飞出来做平抛运动,水平速度为V。. 12竖直方向上:R= qgt水平方向上: 2R= vot解得Vo=,gF考点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9(2) 小滑块在最低点时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1212金-mg2R=?mv$mv解得v=5gF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FNmg= nR解得 FN=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FN=6mgD(3) 从D到最低点过程中,设DB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W,由动能定理得mgW= ?mv 0 101解得

12、W= 2mg答案gR(2)6mgfmgR【拓展延伸 1】 在【典例】中,若小滑块刚好能过C点,求滑块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 小滑块刚好能过C点,则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解得vc=gR小滑块由D至C过程,由动能定理得h(R Rcos0)mgh 2R) mccos04 、2解得口=5 0.18答案4(或 0.18)14【拓展延伸 2】在【典例】中的滑块从轨道的P点由静止释放,滑块与粗糙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求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解析 滑块在P点释放,滑块将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当滑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零后滑块将只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故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sB

13、sin0口mopos0s= 0由几何关系得SPB=R”/口R解得s=a. R答案 一a技巧点抜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力肋I跟进题组_ 务埔练透1.如图 5 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 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2mC- 0,sin0211rJtkiR;.1二 e图 5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H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i +)12解析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

14、到落到地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_ fH= qmv,选项 A 错误;12设泥的平均阻力为fo,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foh= 0-qmv,解得foh=12H fH一mgh2口=mgh mgH- fH,fo=mgi +R) 选项 B D 错误;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H+ h),选项 C 正确。答案 C2.如图 6 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静止在开始向左运动。小物块在向左运动到A点前某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力为点时撤去推力F,小物块最终运动到B点静止。图中OA=0.8 mOB=0.2 m2g= 10 m/s。求小物块:(

15、1)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向右运动过程中经过O点的速度;(3)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解析(1)小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加速度为零。FF弹F口mg F弹=0,口= 0.4。设向右运动通过O点时的速度为V0,从O一B,由动能定理得一FfXOB= 0mV,Ff=口mgO点质量为 m= 1 kg 的小物块接触而不连接,此时弹簧无形变。现对小物块施加F= 10 N 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静止6 N,运动到A重力加速度取12解得V0 =Jj1.6 m/s 1.26 m/s。弹簧最大压缩量为Xmax,对小物块运动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FXOAFf(2Xmax+ XOB)= 0,代入数值得Xm

16、ax= 0.9 m。答案 (1)0.4(2)1.26 m/s (3)0.9 m3.如图 7 所示,摩托车做特技表演时,以vo= 10.0 m/s的初速度冲向高台,然后从高台水平飞出。若摩托车冲向高台的过程以P= 4.0 kW 的额定功率行驶,冲到高台上所用时间t=3.0 s,人和车的总质量m=1.8x102kg,台高h= 5.0 m ,摩托车的落地点到高台的水平距2离x= 10.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求:(1) 摩托车从高台飞出到落地所用时间;(2) 摩托车落地时速度的大小;(3) 摩托车冲上高台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解析(1)摩托车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摩托车飞行时间为

17、t1。则I22h2X5.0h=2gt1,t1=g= ,10s=1.0 s设摩托车到达高台顶端的速度为Vx,即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x10.0Vx= m/s = 10.0 m/sII1.0落地时的竖直速度为Vy=gt1= 10.0 m/s落地时速度v=V+v2= 10:2 m/s(3)摩托车冲上高台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1212PtWJ- mgh=mv 2mvW=Ptmgh32=4.0 x10 x3.0 J1.8x10 x10X5.0 J3=3.0 x10 J答案 (1)10 s (2)10 :2 m/s(3)3.0 x103J13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 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

18、、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 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的问题14(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 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W- W= 0,解得W=W。由图象可知,撤去拉力F后运动的时间大于水平力F作用的时间,所以ai|a2|,即 巳史,F2Ff,选项 A D 错误,B 正mm确;由于摩擦阻力作用时间一定大于水平力F作用时间,所以PP2,选项 C 错误。 答案 B2.如图 9 甲所示,一

19、质量为 4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口= 0.5 ,(取g= 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跟逬题组多吊练谨1.用水平力F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1时刻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时刻停止,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8 所示,且a卩,若拉力F做的功为W,平均功率为P;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f做的功为W,平均功率为R,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WW, F=2FfC.Pi2FfB.W W, F2FfD.P=P2,F= 2Ff解析对整个

20、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图象卜*依播 T -Ir-rffi 罐围成的面积叢(21 Er*图黍卜權眾国瓦 1 虽切Er 图麴的料亭良示 含外力图 815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撤去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C. 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2 15 m/sD. 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解析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做减速运动,选项 A 错误;由题图乙中图线与x轴所一 1围面积表示推力对物体做的功得,推力做的功W= 2X4X100 J = 200 J,根据动能定理有W口mgx= 0,得xm= 10 m 选项 B 正确;当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

21、1由题图乙得F= 100 25x(N),当F=mg= 20 N 时x= 3.2 m 由动能定理得 於 100 + 20) x口mgx=2mm,解得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v= 8 m/s,选项 C 错误;物体运动中当推力由 100N 减小到 20 N 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当推力由20 N 减小到 0 的过程中,加速度又反向增大,此后加速度不变,故选项D 错误。答案 B3.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放置在动摩擦因数为0.2 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和物体发生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 10 所示,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7-r-B N

22、 “ 4 N M44i4.f-U A -u .IS/A:110-产-L -厂 vr*v 9r w .Zikiti/ ,: :1Iqt/in图10A.x= 3 m 时速度大小为 2 2 m/sB.x= 9 m 时速度大小为 4:2 m/sC.OA段加速度大小为3 m/s2D.AB段加速度大小为3 m/s2W口mgx=*mV,解得VA=3 :2 m/s,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A= 2a1X,解得a1= 3 m/s2, A 错误,C 正确;对于前 9 m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解析对于前 3 m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图 916W口mgx= mB,解得 VB=3:2m/s, B 错误;AB段受力恒定,故加

23、速度恒定,而初、末速度相等,故AB段的加速度为零,故 D 错误。 答案 C核心素养聚焦科学思维一一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物理计算题历来是高考拉分题,试题综合性强,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也较多,对考生的各项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在物理计算题上得到理想的分值,应做到细心审题、用心析题、规范答题。【例】(2018 3月浙江温州选考适应性考试)如图 11 所示,某玩具厂设计出一个“ 2018” 字型的竖直模型玩具, 固定在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四个数字等高,“ 2”字和“8”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过“ 2”字出口H点的竖直虚线与“ 2”字上半圆相切

24、,“ 0”字是半径为R的单层光滑圆轨道,“ 1”字是高度为 2R的具有左右两条通道的光滑竖直细管道, 所有轨道转角及连接处均平滑,H、F、B C间的距离分别为 3R、3R、2R。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分别从“ 1”字轨道A端的左、右两侧通道进入模型开始运动,小物块与FB BC段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口1= 0.4,与HF段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口2= 0.15,已知R= 1 m。图 11(1)要使小物块能通过“ 8”字轨道,求小物体从“ 1”字轨道上端右侧通道射入的初速度最 小值;让小物块以.43m/s 的初速度从“ 1”字轨道上端左侧通道射入,通过“0”字轨道最高点后从“2”字轨道J口飞出(J口末端水平

25、),求落地点到J点正下方的水平距离;(3)若“0”字圆形轨道半径可调(F点位置不动),且其轨道不能与其他字型重叠。现让小物 体从“ 1”字轨道上端左侧通道静止释放,要使小物体不脱离“ 0”字轨道,“ 0”字轨道半 径R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流程第一步:把握过程,构建运动模型从 1 轨道左侧进入从 1 轨道右侧进入过程 1AB段匀加速AB段匀加速过程 2BF段匀减速BC段匀减速过程 3“ 0”轨道圆周运动(轻绳模型)“ 8”轨道圆周运动(轻杆模型)过程 4HF匀减速过程 5“ 2”轨道非匀变速(轻杆模型)17过程 6从J出来平抛运动第二步:抓好关键点,找出突破口小物块能通过“ 8”字轨道最高点D点

26、的临界速度为VD= 0,A到D由动能定理求初速度的18最小值;A至J由动能定理求出小物块通过J点的速度,再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求落地点到J点正下方的水平距离;分析两种情况:小物块恰过“ 0”字最高点G,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小物块A至G由动能定理列式,求出“ 0”字轨道半径Ro小物块恰到达“ 0”字轨道半径高度时速度为零,运用动能定理求出“ 0”字轨道半径R,再得到“ 0”字轨道半径R的范围。规范解答(1)能通过“8”字轨道最高点D点的临界速度为VD=0 ;1212A至D由动能定理得:口img2R)=口也2口盒根据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 VA=4 m/s(2)A至J由动能定理得:1212(11img3

27、R)口2img3R)=2mvqmu;一 12J飞出后至落地由平抛运动:R=qgt,x=VJt,由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得:x= 2 m;小物块恰过“ 0”字最高点G设此时半径为R,2VG对G点:m=nR;A至G由动能定理得:12m2R-2R) i1mg3R) = mv 0;代入数据得:8R= 0.32 m(或R= m)所以当RW0.32 m 时,小物块可以通过“ 0”字轨道最高点不脱轨。小物块恰到达“ 0”字轨道半径高度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半径为由动能定理:mg2R- R011mg(3R)= 0,代入数据得:R= 1.4 m ;为了轨道不重叠,最大“ 0”字轨道与A端相碰。设此时半径为F3,如图,由

28、勾股定理得:RS=(3R) + (Rs 2R);代入数据得 R= 3.25 m,所以 RWR R?, 即 1.4 mWRw3.25 m ,小物块也不脱轨。答案 (1)4 m/s (2)2 m(3)RW0.32 m 或 1.4 mWRW3.25 m19【针对训练】(2018 宁波市九校联考)如图 12 所示为一遥控电动赛车(可视为质点)和它20的运动轨道示意图。假设在某次演示中,赛车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经2s 后关闭电动机,赛车继续前进至B点后水平飞出,赛车能从C点无碰撞地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圆形光滑轨道,D点和E点分别为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已知赛车在水平轨道AB段运动时受到的恒定阻力为

29、0.4 N,赛车质量为 0.4 kg,通电 时赛车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 2 WB、C两点间高度差为 0.45 mC与圆心O的连线和竖直 方向的夹角a= 37,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10 m/s , sin 37 = 0.6 , cos 37 = 0.8 , 求:(1)赛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赛道AB的长度;(3)要使赛车能通过圆轨最高点D后回到水平赛道EG其半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赛车在BC间做平抛运动,则竖直方向Vy=:2gh= 3 m/s。Vy由图可知:VC= 5 m/ssin 37从C到D,由动能定理:1212mgR1 + cos 37 )=尹口 2mv解得R=45 m则根据

30、动能定理:12EPtFflAB=2mv,得1AB=2 m。赛车在B点的速度Vo=Vocos 37(3)当赛车恰好通过最高点D时,有:m=mR=4 m/s22146所以轨道半径需满足 0vRe26 m(可以不写 0)答案 (1)5 m/s (2)2 m (3)0v| m活页作业22(时间:30 分钟)A 组基础过关1. 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A.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解析 物体所受合外力

31、为零,贝 U 根据W Fs可知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选项 A 正确;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选项 B 错误;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 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选项 C、D 错误。答案 A2. 如图 1 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物块与转轴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至某一值时, 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 此时转台已开始匀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是(假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3A.0C.2n (1mgRB.2i mgRD.解析物块即将在

32、转台上滑动但还未滑动时,转台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恰好提供向心力,2设此时物块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则有1 mg= mV。在物块由静止到获得速度v的过程R中,物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由动能定理得2W?mv 0。联立解得W21 mgR故选项 D 正确。答案 D3.(2018 绍兴一中期末)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 2 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4rAnis )jf1/1f1I1Nri1i9、II24flt/s图 2A. 在 02 s 内,合外力做正功B. 在 24 s 内,合外力不做功C. 在 02 s 内,合外力做负功D. 在 06 s 内,合外

33、力总是做正功解析 在 02 s 内,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即动能在增大,所以合外力做正功,A 正确,C错误;26 s 内物体的速度在减小,动能在减小,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合外力做负功,B、D错误。答案 A4.如图 3 所示,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 从A点出发分别经过三个粗糙斜面下滑到同一水平面 上的C、C2、C3 处。已知三个斜面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到达G处的动能最大B. 物体在C、C2、G处的动能相等C. 物体在三个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都相同D. 物体沿AC斜面下滑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i m 知,沿AC斜面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沿 故到达 G处动能最大,选项 A 正确

34、。答案 A5.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恒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的速度从 0 增加到v的过程中恒力对物体做功为W则物体的速度从v增加到 2v的过程中,恒力F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e,由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1 mgcosex=口mgcosehsineAG最少,而重力做功WG=mgh相同,255WA.3WBp263WC.弓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W合= 丘,速度从 0 增加到v的过程中WfmV。物体的速度从v增加121232到 2v的过程中W=2%2V) 2mv= qmv,所以W= 3WA 正确。答案 A6.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 2 m 后双脚触地,

35、 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的重心又下降了 0.5 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A.自身所受重力的 2 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 5 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 8 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 10 倍解析 设地面对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为F,在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h) Fh= 0,Fmg(H+ h) 2 + 0.5.=-h-=05mg=5mgB 正确。答案 B7.(2018 温州模拟)在篮球比赛中,某位同学获得罚球机会,他站在罚球线处用力将篮球投出,篮球约以 1 m/s 的速度撞击篮筐。如图4 所示,已知篮球质量约为0.6 kg,篮筐离地高度约为 3m,忽略篮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36、,则该同学罚球时对篮球做的功大约为12Wmghh1)= qmv,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W= 7.5 J,故选项 B 正确。答案 B8.如图 5 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落回地面时,其速度大小为)0。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D.2WA.1 JB.10 JC.50 JD.100 J解析假设人的身高为h1= 1.8 m,则根据动能定理图 4273A.4mgL ?K图 528c#g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对全过程有- 2fH= 1m(4v0)3 4- jmV,上升过程(m肝f)H=-fmV联立两式得f=丄mg选项 D 正确。25答案 D

37、B 组能力提升32B.合力对物体做的功是?mvC.推力对物体做的功是Fs-mgh12D.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mv+mgh- FsD. 25mg9.如图 6 所示,一个弹簧左端固定于墙上,右端连接物块,物块质量为m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口,起初用手按往物块,弹簧的伸长量为然后放手,当弹簧的长度回到原29长时,物块的速度为Vo,则此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为()D.卩mgx-疑A.mgxBmV-口mgx解析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 物块对地的位移为x,根据动能定理有:12W单 + ( -口mgx=?mv答案12.得W= mo+口mgxA 正确。10.如图 7 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推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