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稿《纪念毛泽东》_第1页
红领巾广播稿《纪念毛泽东》_第2页
红领巾广播稿《纪念毛泽东》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红领巾广播稿纪念毛泽东 红领巾播送稿纪念毛泽东1 一、开始白 开播曲播放 甲: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 乙:给你的世界奏一曲悦耳的欢歌, 甲:伸出你的手, 乙:伸出我的手, 甲:让我们相见在红领巾播送中。 乙: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四1班的谭懿池, 甲:我是主持人四1班的黄庆伟张景涛。 二、校内新闻 甲:浓缩一周要闻, 乙:关注校内实事, 甲:首先请听校内新闻。 本周进展了冬季跳绳、踢毽竞赛,并获得了圆满的完毕。 本周五,我校同学去无锡参与了无锡市小学英语歌曲竞赛,预祝他们获得胜利。 三、行知小苑 抢凳子的故事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绝不是什么天命,也

2、不是什么机遇,而是他每天刻苦求学,发愤向上,六岁能撰联,八岁能吟诗,人人称奇。 毛泽东长到两岁时,他的母亲怀上了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阁长住。毛泽东的儿童时代是在外婆家棠佳阁渡过的。他在这里的故事许多。 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出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同学在这里启蒙。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凳子的故事。 毛泽东3岁时,就喜爱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

3、截的同学的凳子。这同学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凳子。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愿,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凳子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从今,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 四、纪念毛泽东 再过5天是12月26日,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我还想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中央高高悬挂着一位伟人的巨幅照片,你们知道那位照片中的伟人是谁吗?是的,他是毛主席,是受万人仰慕的毛主席。其次个问题,在现行通用的人民币纸币上印有一位伟人的头像,你们知道那又是谁呢

4、?对,还是毛主席,是受万人爱戴的毛主席。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9周年纪念日。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一个一般农民的家庭,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他的名字叫毛泽东;中华民族,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迎来了一个新盼望他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是他,指导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侵略者;是他,指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寻一代伟人成长的脚印,至今,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气概,还有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奔放情怀。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宏大领袖,他的一生,在众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宝。他在青少年时

5、期对待学习的看法,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勤奋、刻苦,是毛主席学习上的一贯表现。早晨,是他学习的开头,同学们尚未起床,他已经借着微弱的晨光开头读书了;课余时间,他总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或在自习室里看书,或在学校的后山上阅读;热闹嘈杂的地方,也常有他的身影,那是他有意识地在熬炼自己的意志,闹中求静,静中求学。 1913年春天,毛主席以作文考试第一名的成果被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录用。“抓紧时间,刻苦学习这8个字,是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突出表现。学校的南门口,是个车来车往、声音嘈杂的地方,当然不合适读书。但毛主席却常常出如今这里,在杂乱的环境中只顾自己读书,时而默念,时而朗读,用心致志,旁假设无人。原来

6、,他是在有意识地熬炼自己读书的留意力。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毛主席学习的好时间。当同学们进入梦乡,他便来到走廊或茶炉室,坐在灯光下看书。他自制了一盏小灯,下面垫一节竹筒,坐在床上阅读。求知的渴望,使他经常遗忘了疲惫和睡眠。 擅长提问,是毛主席学习的好习惯。他对毫无意义的奇闻轶事不感爱好,而对各种学术问题却热衷于与同学们相互讨论,商讨琢磨。他能列出学习上的疑点,向教师请教。他对同学们说,我们称某人有学问,是指他好学好问,学与问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好学好问的人,才可能有学问。 做笔记、写心得,是毛主席学习的又一个好习惯。读书时,凡对自己思想上或学习上有关心的内容,他都要记录下来,注上自己的思索。几年的时

7、间,这类的笔记和日记积累了一大网篮。 博览群书,是毛主席的突出特点。他每到一处便千方百计地找书看。他常常到城里的书店和旧书铺,看到适宜的书就买下来。第一师范的图书馆更是他常去的地方,这里藏书许多,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图书,他大多看过。 阅读报纸,是毛主席又一大特点。第一师范的阅报室,毛主席每天必到,一看就是一两个钟头。他经常带着地图去,边看报纸边查地图,把报纸上的城市名字用英文写出来。他说这是一举三得:理解时事,熟识地理,学习英文。他被同学们称为“时事通。由于对天下大事非常熟识,所以他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世界局势,发表革命观点,争论青年一代的责任。为便利阅读,他还省吃俭用,每月省出一块钱来,自己

8、定了一份报纸。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主席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他阅读一本10万多字的伦理学原理上,用毛笔小楷写了1.2万多字的批语和提纲,书中随处可见用红笔和黑笔加的圆点、单杠、双杠、三角等符号,空白和行间还有注解和批语。这些批注,表达了他对伦理观、人生观、历史观和宇宙观的见解。 同学们,盼望我们像一代伟人毛主席那样,多读书,会读书,跟好书交伴侣,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像一代伟人毛主席说的那样,文明我们的精神,强健我们的体魄,做一个全面进展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要比昨天的自己好,向着奋进的目的全力以赴,坚持,坚持,再坚持,以老人家的谆谆教导时时相伴,去摘取自己人

9、生的皇冠。 五、英语之声 dontloseheart,whateverhappens.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气馁。 nothingisimpossible!没有什么不行能! neversaydie.永不气馁! knowledgeispower.学问就是力气。 六、每周一歌 甲:奇妙的歌声可以使你放松,愉悦你的身心。 乙:奇妙的歌曲又能为你表达另一种情感, 甲:今日我们要把一首北京颂歌,送给全部的同学,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七、完毕语 甲: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乙:让我们相约在下一期的红领巾播送中。 甲:教师们、同学们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乙:再见! 红领巾播送稿纪念毛泽东2

10、 a:友爱的教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雏鹰播送站如今开头播音。我是*,今日和我一起为大家播送的是*同学。 b:大家好,我是*。今日是12月26日,大家知道今日是什么日子吗?我还想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中央高高悬挂着一位伟人的巨幅照片,你们知道那位照片中的伟人是谁吗?是的,他是毛主席,是受万人仰慕的毛主席。其次个问题,在现行通用的人民币纸币上印有一位伟人的头像,你们知道那又是谁呢?对,还是毛主席,是受万人爱戴的毛主席。 今日是毛主席诞辰119周年纪念日。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一个一般农民的家庭,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他的名字叫毛泽东;中华民族,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迎来了一

11、个新盼望他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是他,指导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侵略者;是他,指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寻一代伟人成长的脚印,至今,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气概,还有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奔放情怀。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宏大领袖,他的一生,在众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宝。他在青少年时期对待学习的看法,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勤奋、刻苦,是毛主席学习上的一贯表现。早晨,是他学习的开头,同学们尚未起床,他已经借着微.9xwang 弱的晨光开头读书了;课余时间,他总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或在自习室里看

12、书,或在学校的后山上阅读;热闹嘈杂的地方,也常有他的身影,那是他有意识地在熬炼自己的意志,闹中求静,静中求学。 1913年春天,毛主席以作文考试第一名的成果被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录用。“抓紧时间,刻苦学习这8个字,是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突出表现。学校的南门口,是个车来车往、声音嘈杂的地方,当然不合适读书。但毛主席却常常出如今这里,在杂乱的环境中只顾自己读书,时而默念,时而朗读,用心致志,旁假设无人。原来,他是在有意识地熬炼自己读书的留意力。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毛主席学习的好时间。当同学们进入梦乡,他便来到走廊或茶炉室,坐在灯光下看书。他自制了一盏小灯,下面垫一节竹筒,坐在床上阅读。求知的渴望,使

13、他经常遗忘了疲惫和睡眠。 擅长提问,是毛主席学习的好习惯。他对毫无意义的奇闻轶事不感爱好,而对各种学术问题却热衷于与同学们相互讨论,商讨琢磨。他能列出学习上的疑点,向教师请教。他对同学们说,我们称某人有学问,是指他好学好问,学与问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好学好问的人,才可能有学问。 做笔记、写心得,是毛主席学习的又一个好习惯。读书时,凡对自己思想上或学习上有关心的内容,他都要记录下来,注上自己的思索。几年的时间,这类的笔记和日记积累了一大网篮。 博览群书,是毛主席的突出特点。他每到一处便千方百计地找书看。他常常到城里的书店和旧书铺,看到适宜的书就买下来。第一师范的图书馆更是他常去的地方,这里藏书许多

14、,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图书,他大多看过。 阅读报纸,是毛主席又一大特点。第一师范的阅报室,毛主席每天必到,一看就是一两个钟头。他经常带着地图去,边看报纸边查地图,把报纸上的城市名字用英文写出来。他说这是一举三得:理解时事,熟识地理,学习英文。他被同学们称为“时事通。由于对天下大事非常熟识,所以他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世界局势,发表革命观点,争论青年一代的责任。为便利阅读,他还省吃俭用,每月省出一块钱来,自己定了一份报纸。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主席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他阅读一本10万多字的伦理学原理上,用毛笔小楷写了1.2万多字的批语和提纲,书中随处可见用红笔和黑笔加的圆点、单杠、双杠、三角等符号,空白和行间还有注解和批语。这些批注,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