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10大疑问答疑(一到六年级)_第1页
部编本语文10大疑问答疑(一到六年级)_第2页
部编本语文10大疑问答疑(一到六年级)_第3页
部编本语文10大疑问答疑(一到六年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疑惑 1问:“一”和“不”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在课文中会有多种读音,“庄稼”的“稼”、“刺猬”的“猬”、“唠叨”的“叨”、“苍蝇”的“蝇”应读轻声,课文中却标注本音?答:统编教材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和实际的学习需求,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注音方式 。一年级 ,采用全文注音的情况下 ,标注的是变调后的音。在教学时,不需要讲变调规则,也不要过度拓展,只需要让学生了解有这个现象,并且借助注音在课文中读准这几个词语就可以了。二年级 下册开始, 采用单字注音的方式 。单字注音需要反映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该单字本音的标注,才能符合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所以,“庄稼”的“稼”标注为“ ji”,“刺猬”的“猬”标

2、注为“ w i”,“唠叨”的“叨”标注为“d o”、“苍蝇”的“蝇”如果标注为“y ng”。在单字注音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提示单字规范的本音, 同时指导学生在实际语流中, 读好该字的轻声等音变现象。【附】“一”的变调规律:1.单念或在句尾词末念本调(y)。如(第一)2.在非去声音节前念去声(y)。如(一年)3.在去声前音节前念阳平 (y )。如(一会儿)4.在重叠动词中念轻声 (yi)。如(想一想)“不”的变调规律:1.在非去声前读本音b。如(不行)2.在去声前读阳平( b)。如(不要)单字注的是本音,连读的时候要读轻声:庄稼: zhung jia 刺猬: cwei 唠叨: l o dao 苍蝇

3、: cng ying疑惑 2问:“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为什么不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答:一下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栏目中出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与以前背诵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字之差。“读书百遍, 而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宋代朱熹的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教材选用的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另,“书读百遍,而义自见”与“风吹草低见牛羊”,以及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路转溪桥忽见”的中“见”,都读“xi n”,意思是:显现。疑惑 3问:清平乐村居中,“溪头卧剥莲蓬”的“剥”为什么读“b”?答:“剥”在老教材中读“ b o”。在统编教材中明确读音

4、为“b”。在现代汉语中,“ b o”和“b”两个读音的意义完全相同。“ b o”常用于口语化表达,如“剥花生”;“ b”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这种现象称为“文白异读”,意思是同一个字文言音和白话音不同。古诗词中一般取文读。疑惑 4问:“欲将轻骑逐”和“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为什么读“q”?答:1985 年前,曾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q),动词,如骑马。另一个读音是( j),名词,如胡骑。1985 年国家语委颁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废(j), 统读( q) 。疑惑 5问:三衢道中的作者曾几,为什么读“j ”?答:在“簡化字方案”中,把“几”與“幾”都写成“几”。其实,“曾几”的“几”

5、原本是“幾”,源于易系辞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故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在这里,“幾”的意思是“细微的迹象,事情的苗头或预兆”,此义项在汉语大字典里收入“j”的读音下,因此“曾几”的“几”应读“ j”。还有一些人名读音需要注意:翁卷( w ng ju n)岑参( c n sh n)曾参( z ng sh n )温庭筠( w n t ng y n)江竹筠( ji ng zh j n)疑惑 6问:“焜黄华叶衰( shu i)”中的“华”为什么读“hu”?答:“华”同“花”,说文无“花”,“花”是后起字。因为是古诗,就按古音及古文字形的“华”读阳平就好,例如“春华秋实”也是古音及古字形,

6、无须读“花”音。07问: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的“间”为什么读“ji n”?答:“间”在古诗中的读音一直充满争议。从音韵和谐、平仄相间的角度考虑,这里的“间”读“ ji n”更合适。后人诗词中化用“一水间”时,也多将其用作平声韵,可为旁证。从字义上看,“间”读一声时,表意的重点是“在中间”或“空间”。文选刘良注曰:“喻端丽之女在一水之间,而自矜持不得交语。”“一水间”的“间”读“ ji n”符合此处的语境。08问:五下稚子弄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当”为什么读(d ng)?答:根据语境,我觉得读当( d ng)更合适。当( d ng)银钲:当作一种金属打击乐器。补充两则成语:安步以当(d

7、 ng)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用慢步行走当做坐车,形容从容不迫地行走。“螳臂当车中的“当”是通假字,同“挡”,读( d ng),也写作“螳臂挡( d ng)“,”意思是螳螂举起前腿欲挡住车轮前进,比喻不自量力。09 问: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诗题为什么不是惠崇春江晓景,宿新市徐公店中,“树头新绿未成阴”一句为什么不是“树头花落未成阴”?答:古诗在不同版本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文字面貌。教材依据施注苏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东坡诗集注(四部丛刊影宋本)、苏轼诗集(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等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选用了“晚景”。在杨万里诚斋集 (宋淳熙绍熙递修本、四部丛刊景宋写本)、清代张豫章辑四朝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记载的都是“树头新绿未成阴”。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无“树头花落未成阴”的版本。10问:找春天第二自然段中的“奔向田野”,“奔”为什么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