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_第1页
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_第2页
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_第3页
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_第4页
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    黄家瑶摘要:正在蔓延和恶化的世界金融危机又被称之为“信任危机”,它是借贷人诚信缺失、恶意违约造成银行资金链断裂引起的,可以说,信用缺失是导致这场灾难的深刻根源之一。反思危机能使我们清醒到认识到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信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元素和根本保障,主体信用意识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有反作用。就此而言,由道德理性和道德责任内在统一而构成的信用意识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关键词:信用意识社会发展道德力量1信用意识是贯穿经济行为始终的精神力量人的智力、体力、能力正常而又有效的发挥需要有一定

2、的道德境界支配和协调,更需要有明确而又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不断地去引导。由道德理性和道德责任内在统一而构成的信用意识直接影响劳动者对自身作为生产力要素角色的认识和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劳动态度,因而成为作用主体经济行为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任何一种行为发生都是会经历一个感觉、需要、欲望、动机、目的、手段、方法、意志、结果的发展过程。从感觉到欲望是行动的萌芽,动机的确定是行为的开始,从动机到效果是行为实现的过程。在行为过程中,动机决定行为的发展,是引发行为的推动力,维持行为的强化力。动机的产生是由需要引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元素,行为主体的动机是在需要中产生和在活动中发展的,它指向一定的目

3、的;决定行为的方式是构成主体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它在行为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需要所引起的,是人们在改造周围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中发生的,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有自主性、目的性和连续性的能动活动。在人的经济行为中,动机的确定需要主体的信用意识参与,什么样的动机就决定着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可见,经济行为一开始就和信用伦理有着必然联系,受到信用意识的直接引导。无论是行为手段的选择还是行为结果的判定都有信用意识的渗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信用意识是贯穿经济行为始终的精神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生产力。信用意识是经济社会对主体的观念要求

4、。信用来自于人内心的道德防线,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形成的道德理性,是一种对社会诚信行为的认同而产生、积淀、发展的社会意识。它以“应当”的形式向交往主体提出义务要求,即主体双方应以诚实的态度对待交往对象,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尽的各种义务和责任,并把各自的行为选择纳入符合社会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的轨道。概言之,信用意识是一种对交往主体既要有诚信观念又能够守信践行的人格要求。只有当它渗入于人的“头脑”并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主体行为时,信用意识的潜在生产力作用就会在现实生产力发展上得到充分体现。2信用意识是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保障经济学的发展史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任何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成本与利益比较”的

5、基点上来讨论,对于信用意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就更具有直接性。比如盗窃行为,虽然它只是财富在不同物质之间的转移,一般不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但它却产生社会防盗问题。为了防止和惩罚盗窃,就要建立防盗设施和对盗窃案的破获,这些都会引起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占用。社会为防止盗窃行为而引发的支出,就是盗窃这种不道德行为引发的交易成本。盗窃行为越猖獗,社会交易成本越高。没有盗窃行为,这部分资源就会被节约下来。所以在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条件下,交易成本会是很高,社会资源浪费性使用也会很多;而有了经济活动的道德规范,则可大量节约交易成本,并使有限社会资源获得节约而用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其他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和分

6、工的日益扩大,交易的范围日趋扩大,信息的不对称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特征,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增加,机会主义、偷懒和欺诈的报酬上升,从而使交易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形下,经济主体为了获取最大收益和避免最小损失,就必须支付交易成本。当信用意识引入经济活动并要求交易双方都遵守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它意味着双方提供的关于商品、服务、工作绩效的信息是真实和可靠的,双方对于合约的执行是严格的,因而经济风险相对就少,那么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自然就会降低。如果将这种信任发展为一种信誉,就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由此可见,经济活动有了信用意识的参与,才有可能带来个人收益和社会受益的改善。只有当

7、行为双方在经济活动中都遵守伦理道德时,才会降低合作带来的风险、波动,减少合作中的矛盾,从而才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自己利益上的最大化,这无疑是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经济利益的获得及其获得的程度与信用意识的精神引导有直接关系。首先从行为主体的动机看,经济利益始终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追求物质利益的实现是任何经济主体活动的目的,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而行为主体采取什么方式追逐物质利益,利用什么手段满足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需求,其经济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些问题都涉及到道德原则和道德评价。因此人的经济行为本身就具有道德意义。其次从行为主体活动的过程看,在交易活动中,如果主体行为与道德规

8、则基本一致,就会在总体上减少交易磨檫,降低交易成本,反之则增加交易成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需要的交易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与经济道德有很大的关系,交易成本的增减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利益。一个缺乏道德规范的社会,会引发大量的交易成本。从信用的内在诉求看,道德自律比他律更具有至上性。经济主体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活动是按照理性原则进行的。理性原则要求经济主体在活动中克服本能的驱动,以知识和智慧把握经济规律,适应经济发展,使资源组织得更为合理、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最后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人的经济行为对理性原则的符合程度决定着经济活动的结果成功与否。因此理性原则既是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原则又是道德原则。

9、理性原则既是经济自身运行的原则,又是规范人的经济行为的伦理准则。3道德责任是道德理性在经济活动中的直接表现道德理性是人们经济活动合乎伦理要求的现实反映和理论提炼。道德理性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引领经济主体在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时自觉地去遵循诚信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道德责任是道德理性在经济活动中直接表现,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应该选择的道德行为和对社会或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信用意识强弱决定了主体道德责任的自觉程度。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要有信用基础,没有信用就意味着责任的丧失,责任的丧失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后果。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银行最起码的商业原则的丧失,只看

10、到赚钱效应而忽视了风险防范,低门槛为不合格借贷人提供贷款直接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从而为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祸根。所以,诚信的缺失、责任的推脱、监管的不力等表现从根本上说是道德责任匮乏的结果。在人类的道德生活中,道德责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它是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产生的。马克思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他们不仅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还可以主动地去调节。这种在社会交往中自主形成的、主动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合理的社会关系就是伦理关系。广义的道德责任是一定社会关系所产生的道德要求。这种要求既表现在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中,也表现在个人对民族、国家、阶级或团体的关系

11、中。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一定的利益和需要,总是向社会成员提出和规定各方面的道德责任,用以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就此而言,道德责任是伦理关系双方之间的规定,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则是道德责任的内容。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客观上都必然要求每个人履行他对社会、国家和他人所应负的道德责任。道德责任在行为主体活动中集中体现在主体的对职责、任务的意识,即责任意识、责任感上面。就责任意识而言,体现为行为主体把客观伦理关系”应当”规定的职责和任务转化为主观的认同,进而内化为自我自觉的认识。就责任感而言,体现为行为主体把强制性的职责和任务转化为活生生的充满激情的使命感。所以,道德责任的主体活动中的行为轨迹就是客观

12、的要求变成主观的自觉,外在的他律变成内在的自律,“你必须”变成“我应当”和“我愿意”。在道德责任中,既有客观的要求又有主观的意识,既有他律又有自律,整个道德责任的实现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自律与他律、内在与外在的相互结合与相互转化的过程。对社会每个成员来说,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主观上都要认真地选择自己行为的动机,考虑行为的后果。自觉遵守和履行自己在各方面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所具有的品质。履行道德责任,要靠内心信念和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道德责任视为主体道德行为的强大精神推动力。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谋取经济利益方式、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

13、保证。主体道德责任的形成与社会活动环境有关。在多数时候,道德的真正困难并不在于人们难以达成基本的共识,而在于在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往往缺乏自觉践行道德的动机,即缺乏一种道德责任的自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靠道德教化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从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中滋生出来的。因此开展广泛深入的诚实守信道德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现代信用意识,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是信用建设的内生因素和力量。作为个人、企业、政府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他们各自的信用努力即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这就要求他们至少具有最基本的信用共识:第一,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原则。第二,信用的最终承载者是人,支撑主体信用自觉的是信用意识的内化。第三,信用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