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_第1页
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_第2页
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_第3页
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_第4页
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唐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    摘 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叙了西汉武帝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成为后代文人了解司马相如其人其事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阅读与接受,历代文人感发赋诗,创作了大量吟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文章以唐代诗人咏司马相如诗为切入点,试图勾勒出有唐一代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的接受与认识。关键词:唐代诗人 咏史诗 史记 司马相如自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的史事以来,历代文人对其生平事迹有感而发,创作了大量的咏司马相如的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

2、咏史诗八首其三,鲍照蜀四贤咏·司马相如以及祖孙登赋得司马相如。有唐一代,许多著名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进行吟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咏司马相如诗,诸如卢照邻相如琴台、杜甫琴台、岑参司马相如琴台、李贺咏怀二首其一。这些吟咏司马相如的咏史怀古诗为我们勾勒出唐代诗人对司马相如生平事迹的接受与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史记的接受情况。一、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宏丽冠当时司马相如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班固称他为“蔚为辞宗,赋颂之首”1(p4255)。后人也将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并称,马予静教授曾指出:“司马相如以壮丽豪迈的辞赋垂范后世,司马迁以宏伟雄肆的史传散文超迈古今,成为汉代文学鼎盛期的两座

3、丰碑。”2历代诗人吟咏司马相如,都对其文学造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达了对司马相如才气的欣赏,唐代诗人用饱满的热情对司马相如的才华进行了歌颂。著名大诗人李白盛赞司马相如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3(p56),他将扬雄与司马相如并称,认为二人在颓废低迷的西汉文坛独领风骚,文章冠代,对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做出了充分的肯定。杜牧对司马相如的称赞则更进一步,称“相如死后无词客”4(p70),对司马相如的推崇溢于言表。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牧,虽然对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表现出无比的激赏与欣羡,但只是在他们的诗句中提及了司马相如,并没有对司马相如其人其事进行专门吟咏。唐代诗人中也不乏专门吟咏司马相如其人其事的诗。

4、田况题琴台一诗便是对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吟咏:“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宏丽冠当时。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5(p58)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西汉以肆意铺陈、词藻华丽、雄肆豪迈的大赋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司马相如又代表了这一时期大赋创作的最高水平,因此田况在诗中盛赞他为“宏丽冠当时”。而今沧海桑田、岁月变迁,诗人身临当年司马相如琴音挑文君的琴台遗址,心中无限感慨:如今游览古迹的游人不懂得欣赏司马相如超群卓著的文学才华,对于他们来说琴台仅仅是一个历史遗迹而已,而在它背后的巨大文化内涵却早已被遮蔽。王素在题琴台一诗中写道:“长卿才调世间无,狗监君前奏子虚。自有赋词能讽谏,

5、不须更著茂陵书。”6(p58)根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司马相如被举荐到汉武帝身边,狗监杨得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太史公这样写道:“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7(p3002)此诗中,王素一方面肯定了司马相如的飞黄腾达有赖于狗监杨得意的举荐,另一方面更强调了司马相如卓越超群的文学才华,盛赞他“才调世间无”。而且诗人还更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司马相如的政治眼光和才能,通过“自有赋词能讽谏,不须更著茂陵书”一句点明了一个事实,即司马相如的大赋都能起到规劝讽谏的作用,又何须向皇帝进呈政论性的长篇

6、大论呢?诗人韩绛也有一首题为题琴台的专咏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诗:“车骑拥客安在哉,绮琴何事有遗台。当时卒困临邛辱,异日宁知论蜀才。园令官闲多病后,茂陵书奏侈心开。文章光燄留千古,陈迹犹存尚可哀。”8(p59)司马相如曾有过家徒四壁的穷困潦倒,但其“文章光燄留千古”的惊人的文学才华使得他能够深得武帝欣赏,从而名扬天下,成为辞赋文学之宗。整首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诗人韩绛对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赞叹。诗人黄滔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进行了吟咏,在其题为司马长卿的诗中,他写道:“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汉宫不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9(p74)司马相如有过在梁园得与诸名士共游的春风得意,

7、更有梁孝王死后无奈回家却“家贫无以自业”的落魄和失意,在他回家贫困落魄的这段时间里,自己的才华都无人知道,更谈不上施展了。而另一个生活在失意与悲苦中的人却在不经意间使司马相如的才华得以施展而千古流传,这个人便是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命运总是令人啼笑皆非,倘若陈皇后不受冷落,便不会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正如诗中所写“谁肯量金买赋来”,没有了长门赋的创作,司马相如的名字也不会在史册上熠熠生辉,“长门回君心”的佳话也不会千古流传。二、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在中国历史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大胆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幸福的爱情故事家传户诵,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才子佳人伉俪颉颃的佳话。司马相如曾在梁孝王幕中与邹

8、阳、枚乘、庄忌等人交游,梁孝王死后无处可去,便回到家乡。但因家境衰落,穷困潦倒,无以自业,天下难觅知音。正是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他遇到了容貌姣好且又精熟音律的知音卓文君,落魄才子遇佳人,绝代佳人奔才子,这一传奇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便成为了历代文人吟咏的题材。这段浪漫的情缘不断被后代作家改编为戏曲甚至是小说,成为中国戏曲史与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自宋代以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便以戏曲与小说的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改编。通俗文学的广泛传播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历代文人则是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阅读与接受,从而了解司马相如的事迹。在阅读司马

9、相如本传的过程中,唐代文人缘事而发,赋之以诗,创作了许多有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咏史诗。endprint在这些歌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诗作中,一部分以歌颂二人大胆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幸福为主旨,表现了“相如琴音挑文君,文君慧眼识相如”的浪漫爱情故事。少陵野老杜甫在琴台一诗中含蓄地表现了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的感叹:“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10(p808)在杜甫的眼中,相如与文君相濡以沫、伉俪颉颃,共同谱写了一首浪漫的爱情恋曲,就算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甚至病魔的侵袭,相如依旧“尚爱卓文君”。往事随风,涛声依旧,

10、当年琴台初遇时手弹的琴音就是献给文君的恋曲,而私奔后家徒四壁不得不使闭月羞花的卓文君沽酒当垆的落魄,都永远在司马相如的心底埋藏。“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记忆与现实的交织,过去与现在的撕扯,只有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恋未曾改变。如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早已成为历史,沉埋在史籍的字里行间,而杜甫感叹道“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世间如这般鸾凤和鸣的爱情恐怕再也没有了吧?但是,在唐代吟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诗作中,数量更多的一部分则是指责司马相如负心娶妾的行为,同时流露出对卓文君始乱终弃的遭遇的同情。正如张大可教授在论司马相如一文中指出的“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

11、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11史记与汉书都未曾提及司马相如的负心行为,最早记载司马相如负卓文君的文献当属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白头吟二首中对司马相如另聘妾室进行了强烈谴责,他在白头吟二首(其一)中写道:“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12(p602)他指责功成名就、享尽富贵之后的司马相如忘了当初穷困潦倒时与自己同舟共济的卓文君,喜新厌旧的司马相如便要抛弃卓文君而迎娶茂陵女子。白头吟二首(其二):“相如不忆贫贱日,官高金多聘

12、私室。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此诗同样指责了司马相如的忘恩负义,对卓文君流露出无限的同情,可谓是批判得入木三分。崔道融也有一首讽刺司马相如的诗作,他在长门怨一诗中以反讽的方式对司马相如的薄情寡义进行了谴责:“长门花泣一枝春,争奈君恩别处新。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13(p73)此诗开篇先是对被汉武帝冷落的皇后陈阿娇流露出同情,“争奈君恩别处新”一句道破陈皇后本人以及后代文人无尽的无奈与叹息。“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一联笔锋一转,可谓是从对汉武帝的委婉讽刺直接变为了对司马相如的冷嘲热讽。诗人通过对陈皇后以重金请司马长卿做长门赋的否定,直斥司马相如为“薄情人”。在诗人

13、眼中,陈皇后花重金请一个忘恩负义的薄情之人写作希望能使汉武帝回心转意的赋作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因为长门赋的作者司马相如自己就不明白矢志不渝的爱情,也是一个“君恩别处新”的“薄情郎”,那么他又怎么能写出带有自己深刻体验的能够使君王回心转意的文章呢?卢仝的卓女怨一诗则以卓文君的口吻出之,“妾本怀春女,春愁不自任”,而正是在此少女怀春之时邂逅了才华横溢、容貌不凡的司马相如,从此便“迷魂随凤客,娇思入琴心。托援交情重,当垆酌意深”,如此深重的情义与令人侧目的勇气换来的却不是矢志不渝、长相厮守的爱情,而是“作赋得黄金”后又欲娶茂陵女子的残酷现实14(p4370)。三、小结后人了解历史人物的最佳途径莫过于阅

14、读相关人物的正史传记,而咏史诗正是基于阅读吟咏历史人物的史料及传记后的诗性创造,它在一定程度上恰恰体现出不同诗人对吟咏对象的评价或是认识。从这个角度上说,咏史诗从侧面体现出不同身份、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不同价值观的诗人对历史人物传记的接受。咏司马相如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诗人们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其他相关史籍的阅读与接受,经过诗人选择、加工、锤炼,以诗歌形式对司马相如生平事迹的认识与评价。唐代诗人主要从赞扬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评价相如与文君的自由婚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吟咏,创作了许多立论新颖、观点独特的优秀咏史诗,对司马相如其人其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示。注释:1汉班固:汉书·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2马予静:两汉文章两司马考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34568913踨凡:司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