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 3 层地上25 层框剪综合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文字部分1、勘察工作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任务、依据1.3 勘察方法、工作量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2.2 岩土层分布及特征2.3 水文地质条件简述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3.1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统计分析3.2 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3.3 不良地质作用3.4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3.5 场地地震效应4、地基方案4.1 基础方案分析4.2 成桩可能性评价4.3 基础形式的建议4.4 基础施工注意事项4.5 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4.6 基坑施工支护措施与基坑降水、抗浮设防水位4.7 岩土设计参数:1
2、、 图例2、 规划平面图3、 勘探点平面布置示意图4、 钻孔数据一览表5、 钻孔柱状图6、 地质剖面图7、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8、 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9、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成果表及综合成果表21011121314水质分析报告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报告 颗粒分析试验曲线 勘察任务书 见证表综合楼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勘察工作1.1 工程概况受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其拟建的改造工程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 详细勘察) 工作由我院承担,场地位于某市某路与环城北路交汇处,东面为环城北路;北面为某路,隔街为青少年活动中心; 南西面为小区道路,隔街为某市日报社;西面为某路,隔
3、街为某市教育大厦。拟建的建筑由1 栋 19 层酒店和1 栋 25 层的公寓楼组成,裙楼4 层,为框剪结构,3 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标高 -10.5m。 根据规划图规划标高为58.5m, 平面形状均为 “长方形”,平面尺寸见规划平面图。本次勘察为26 个孔,平面布置图角点坐标为X=74858.804, Y=50577.264; X=74819.458, Y=50626.157;X=74768.798, Y=50458.594; X=74711.890, Y=50525.793。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目的、任务、依据:
4、1.2.1 勘察目的、任务:1、勘察对场址和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2、提供各建筑物的基础方案3、 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作出评价4、提供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所需用的计算指标及资料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侵蚀性,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6、判定地基岩石和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7、提供基坑支护方案及注意事项8、对基础设计及不良地质情况提出综合评价和建议9、所有指标应符合地基基础规范(GB5007-2002) 、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桩基规范(JGJ94-2008)的
5、 规定,其余未说明的见GB50021-2001 规范中详细勘察一节。1.2.2 勘察的依据: 、勘察任务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 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9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
6、GJ72-2004)(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3 勘察方法、工作量1.3.1 勘察方法根据以上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设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岩土室内试验等方法。弁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勘察质量符合要求。本次勘察施工采用 X上100型钻机二台,回转钻进,开孔口径 为130,终孔口径为中89。主要设备见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型号钻机台2X-1标准贯入触探仪套263.5kg水样分析委托某巾核口二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土工试验委托某市雁能工程技术检测中心检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委托某巾核
7、口二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1.3.2 工作量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要求布置,孔距17-23m,共布置勘探孔26个,对高层建筑钻孔控制深度为进入稳定分布岩层15.23-31.49m 。本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下勘察项目单位数量技术要求钻孔个26采用干钻与清水回钻,取样原状土样个18厚壁取土器,密封岩样组9水样件2扰动样件2原位 测试动力触探米3.5重型连续触探,自动落锤标准贯入段次31按规范要求,自动落锤室内 试验常规土工试验个18单轴饱和抗压个9水质分析件2颗粒分析件2本次勘察采用的测量系统由某市规
8、划设计院提供,弁由蔡三元在现场用仪器确定了孔位。坐标为某市坐标,高程采用国家85高程。放点的引点为:K0174: X=50602.698、 Y=74870.496、 H=59.87;K0175: X=50696.898、 Y=74830.501 、 H=60.64。野外勘探工作于2010年05月30日2010年07月07日完成, 于 07 月 15 日提交报告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 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构造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湘江一级阶地地貌,场地原为6-8 层建筑,现己拆除整平,地面标高一般为58.3-58.93m 左右,高差0.63m。场地规划整平标高为59.3m。当地气候属亚热
9、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酷暑和冰冻期短,年平均气温17.9 ,雨季集中在春夏季,历年平均降雨量1327mm,常年可施工,交通便利。根据 1: 200000 某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测区内区域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某市测区内未发现大的区域性断层通过,历史上也无破坏性地震记载,本次勘察中,未揭露明显的破碎带,勘察区内及附近无不良地质构造。也没有发现新的构造运动迹 象。2.2 岩土体分布及特征本次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第四纪河流冲积物;基岩为第三系砂质泥岩。拟建场地下部岩土大体可分6层,自地面向下各层分别为:杂填土层(Qml)、粉质粘土层(Qal)、粉土
10、层(Qal)、中砂层 ( Q4al ) 、 强风化砂质泥岩层( E2+3x1) 、 中风化砂质泥岩层( E2+3x1) ;现分述如下(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土工试验分层统计表等图表) :杂填土层:褐黑色、褐黄色,主要以砂砾,煤渣、块石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混合堆填,结构松散,湿,局部可见厚层淤泥(塘泥) ,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3.00 米, 见于ZK1 号孔;最厚处为6.10 米, 见于 ZK16号孔;平均厚度为4.65 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59.10米,见于ZK7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57.93米,见于ZK13号孔;平均标高为 58.59米;粉质粘土层:褐黄色,黄褐色, 含有少量的铁镒质,可-
11、硬塑状,饱和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1.70 米,见于ZK11 号孔;最厚处为4.40 米,见于ZK7号孔;平均厚度为 3.07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55.72米,见于ZK23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52.46米,见于ZK22号孔;平均标高为 53.94米;粉土层:褐黄色,含少量的云母片及铁镒质,砂感较强,中密 - 密实,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0.50米,见于ZK10号孔;最厚处为2.60米,见于ZK6号孔;平均厚度为1.34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52.42米,见于ZK23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50.06米,见
12、于ZK9号孔;平均标高为 50.87米;中砂层:褐黄色, 石英砂岩质的,含少量的云母片与铁锰质,砾径大于0.25mm的含量大于50%松散-稍密,很湿,含量少量粘粒。该层在钻进时,必须跟管钻进,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产生流动。下部局部可见有少量砾石。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3.00 米, 见于 ZK1 号孔; 最厚处为4.50 米, 见于 ZK26号孔;平均厚度为3.79 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50.13米,见于ZK13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 为49.10米,见于ZK1号孔;平均标高为 49.52米;强风化砂质泥岩层:紫红色,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干钻钻进困难,取芯不完整呈碎块状与土状。浸
13、水后易变软,岩体外露易崩解。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0.20米,见于ZK2号孔;最厚处为0.90米,见于ZK20号孔;平均厚度为0.51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46.60米,见于ZK7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45.09米,见于ZK18号孔;平均标高为 45.73米;中风化砂质泥岩层:紫红色,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至较完整,裂隙面可见有黑色氧化膜充填,结构面结合性一般。上部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至较完整,下部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 级。全场地控制;控制层厚为15.23-31.49 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46.40米,见于ZK7号孔;层面最低处
14、标高 为44.29米,见于ZK18号孔;平均标高为 45.23米。2.3 水文地质条件简述2.3.1 基本特征场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与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1) 上层滞水:存在于杂填土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生活废水,其排泄条件良好,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大。勘察时测得初见水位为:1.52.0m左右,稳定水位为:1.52.0m,标高一般在56.13 57.40m上层滞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大,随季节性降水多少而变化。( 2)粉质粘土层、粉土为不含水层,为相对的隔水层。( 3)孔隙潜水:赋存于中砂层中,水量丰富,动态变化较大,与湘江河河水有动力联系,水位变化与河水有
15、直接关系。勘察期间根据钻孔水位测量,该层地下水初见水位为8.59.1m,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标高49.150.93m间。受大气降水及侧向补给,以地下径流方式向湘江河排泄,或 受湘江水补给。是该地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 4) 岩石裂隙水:赋存于表面岩层风化裂隙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相邻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勘察时未测得其稳定水位。本工程野外施工中测得场地的初见水位为 1.52.0m左右,混 合稳定水位为1.52.0m左右,地下水水位标高为 56.1357.40m, 地下水对深基础开挖施工影响大,应加强排水。2.3.2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钻孔两组地下水取样化验结果,场地地下水水质洁净;场地环境
16、类型属n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判别,地下水对钢 筋混凝土具微侵蚀性,对钢筋具弱侵蚀性。2.3.3 水文地质参数根据当地人工挖桩抽水试验经验,中砂的渗透系数为5X10-1cm/s,属极强透水。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3.1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统计分析经勘察,根据野外鉴别、现场重型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试验结果,结合室内试验结果,经计算及综合分析,将各岩土层的主 要物理力学性质列表。3.1.1. 室内土工试验3.1.1.1 本工程于粉质粘土层中取土样9件、粉土中取土样 9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土工试验成果见附表,其统计成果 如下表;地 层 名 称项目统计 项目天然 含水 量W (%)天
17、然密度P 3KN/m比重Gs孔隙比e塑性 指数I p(%)液性 指数Il压缩 系数 a1-2 Mpa1压缩 模量 Es1-2MPa抗剪强度粘聚 力 (KPa )内摩 擦角(0 )粉质粘土统计数9999999966最大值2820.8:2.750.7871610.230.289.531818最小值2419.62.750.639120.060.186.211516平均值26.219.9:2.750.74414.210.110.227.9816.317.2标准值27.119.72.750.77215.00.150.247.4215.316.6标准差1.480.40.051.3010.060.030.9
18、01.210.75变异系数0.060.020.060.090.520.120.110.070.04统计修正,邵040.991.001.041.061.321.080.930.940.93粉 土 统计数99999;99966最大值2720.02.750.804100.308.681114最小值2419.0:2.720.712910.205.72811平均值25.619.72.740.7449.70.266.949.712.6标准值126.219.52.730.76410.010.286.298.711.8标准差14.010.30.010.030.50.031.041.211.03变异系数0.04
19、0.020.040.050.130.150.130.08统计修正,邵020.991.001.031.031.080.910.900.933.1.1.2 本次勘察于中砂取2件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颗分成果见附表,土的不均匀系数Cub曲率系数Cc、限定直径d60、 有效粒径d10等参数见颗粒分析试验曲线。3.1.1.3 岩石室内试验本次勘察于中风化砂质泥岩中取岩样 9组,岩石单轴饱和抗压 成果见附表,统计成果如下:地层名称地层 序号统 计最 大最 小平 均标 准标 准变异 系数统计 修正数值值值值差系数中风化砂质泥岩9186.511.48.84.10.360.773.1.2原位测试3.1.2.
20、1标准贯入试验本次勘察对粉质粘土层、粉土、中砂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触探试验,实测值及经钻杆长度修正,试验成果统计指标见表地层 名称地层序号统 计项 目统 计 数最 大 值最 小 值平 均 值标 准 值标 准 差变异 系数统计 修正 系数粉质粘土实测击数8121011.310.80.710.060.96修正击数811.08.49.89.20.930.100.941粉土实测击数89.07.07.97.30.830.110.93修正击数87.6P5.816.56.00.710.110.931中砂实测击数15181113.512.71.770.130.94修正击数15148.810.710.11.330.
21、120.9413.2.1.2 重型动力触探本次勘察对强风化砂质泥岩进行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测 值与经钻杆长度修正,试验成果统计指标见表。地层名称地层 序号统 计项 目统 计 数最 大 值最 小 值平 均 值标 准 值标 准 差变异 系数统计修 正系数强风化砂质泥岩实测击数35501228.325.59.720.340.9修正击数3522.8 18.515.714.73.680.230.933.2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各地层力学指标见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根据勘察及综合试验指标对各土层性质评价 为:杂填土:该层土质不均,物理力学性质很差
22、。粉质粘土:该土层土质均匀,水平方向分布较均一。根据土工试验,该层土孔隙比为0.06-0.23 ,压缩系数为 0.18-0.28MPa- 压缩性。0.639-0.787 ,液性指数为,判定该层土为硬塑,中等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该层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为10-12击,平均值为11.3 击,标准值为10.8 击,判定该层土有较好的力学性质,中等压缩性。综合判定该层中等压缩性,具较好的承载能力。粉土 :该土层土质均匀,水平方向分布较均一。根据土工试验,该层土孔隙比为0.712-0.804 ,天然含水量为24-27%,压缩系数为0.0.2-0.3MPa -1,判定该层土为中密-密实,中等压缩性。根据
2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该层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为7-9 击,平均值为7.9 击, 标准值为7.3 击, 判定该层土有较好的力学性质,中等压缩性。综合判定该层中等压缩性,具较好的承载能力。中砂:稍-中密,湿,土质均匀,扰动后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易流动。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该层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为11-18击,平均值为13.5 击,标准值为12.7 击,判定该层土力学性质较差,压缩性中等。强风化砂质泥岩:该层土质不均,在岩芯上表现为碎块状与土状,部分夹有柱状岩芯。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可见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 该层动力触探试验根据杆长修正后击数为8.5-22.8 击,平均值为15.7击,标准值为
24、14.7 击,判定该层土有较好的力学性质,低压缩性,该层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垂直方向为岩性变化大,垂直向一般表现为由上至下岩性变好。中风化砂质泥岩:该层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岩体较完整,未发现有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根 据 岩 层 中 采 取 岩 样 9组 , 单 轴 饱 和 抗 压 试 验 强 度 为6.5-18.0MPa ,平均值为 11.4MPa,标准值为 8.8MPa。该 岩 层 为 软 化 岩, 根 据 本 院 经 验, 该 岩 层 的 软 化系 数 为 0.68-0.70 。3.3 不良地质作用据钻探资料表明,未发现有全新活动的地质构造,也未见有土洞、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
25、采空区等其它不良工程地 质作用。3.4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对场地建设无影响,场区无不良地质现象,无其它特殊性土及下卧软弱岩土,未发现活动断裂,故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建筑。3.5 场地地震效应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 场地处于抗震设防一般地段,拟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小于6 度,属非地震效应区,场地整体稳定,场地类别属II类。特征周期为0.35s ,地震加速度为小于 0.05g。4、地基方案4.1 基础方案分析根据拟建场地岩土特性及建筑特征,拟建高层建筑不宜采用浅埋基础形式,适宜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4.2 成桩可能性评价:4.2.1 填土中
26、虽含混凝土块、老基础,但基坑开挖后不存对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旋挖桩施工的影响,可以成桩。4.2.2 拟建场地内第四纪冲积含水层厚度较大,含水层水量丰富,补给条件良好,且中砂层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易形成流砂,因此该场地在不止水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成桩困难,只要采取合理的止水措施,人工挖孔灌注桩可以成桩。4.2.3 该场地平整,交通方便,适宜于机械冲孔灌注桩,旋挖桩施工。4.3 基础形式的建议根据拟建场地岩土特性可采用大口径冲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旋挖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以中风化层作桩端持 力 层 , 嵌 固 深 度 应 满 足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 GB 5
27、0007-2002)规范要求。4.4 基础施工注意事项4.4.1 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桩基础应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的嵌固深度。严格按规范进行检测与验槽。4.4.2 基槽清理完成后,应及时验槽、封底、浇灌混凝土,以免持力层长时间裸露而风化,降低承载力。4.4.3 场地中砂层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易形成流砂,会出现缩径现象,应注意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4.4.4 以中风化层作桩端持力层,应按规范要求满足嵌固深度。4.5 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冲孔桩灌注桩可能产生噪音及泥浆污染环境等问题,应妥善处理。4.6 基坑开挖支护措施与基坑降水、抗浮设防水位4.6.1 基坑开挖支护措施有三层地下室,底面埋深在现地面下
28、10.0m,地下室基底标高为48.0m,坑壁地层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粉土、中砂基坑安全等级 为一级。现地面标高为58.3-58.93m ,而规划标高为58.5m,故从现地面下挖10m地下室外边线距用地红线较近,基坑四周没有放坡条件,环城北路和常胜中路为城区干线,沿道路边有通讯、国防、燃气、 电力、供水管线,本基坑为一级基坑,建议采用排桩锚杆支护。排桩可采人工挖孔灌注或旋挖桩,桩尖应嵌入坑底一定深度。锚索采用预应力,以减少基坑顶位移。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按规范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变形观测,进 行信息化施工。根据经验各土层的支护参数土层名称一.3.谷重(kn/m )凝聚力(kpa)内摩擦角(0)杂填土
29、19.5515粉质粘土19.816.317.2粉土19.01013中砂20030强风化2315030中风化23500354.6.2基坑降水与抗浮设防水位本基坑开挖深度约10m,地下室底板底标高约48m,基坑开挖穿 过杂填土、粉土和中砂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在 54.80-55.20m以上, 粉土层层面标高为 50.80m,粗砂层层面标高为 49.80m,强风化岩 面标高为45.80m,基坑底板位于地下水水位线下, 且粉土及中砂为 强透水层,基坑需作止水。基坑止水可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或双液劈裂注浆止水, 可与排桩结合在支护桩间进行,减少止水帷幕工程量。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开挖降水井降水,同时在砂层挖人工挖孔桩应防涌砂和突水。规划0.00m标高为58.5m,建议抗浮设防水位为 57.8m。必须作抗浮验算。作抗浮桩设计的计算参数可采用4.6.1条表中数据。4.7岩土设计参数4.7.1 根据钻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各岩土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地层名称状态承载力特征值fa (KPa)压缩模量(MPa动力触 探试验标准员 入试验岩石单轴极限 抗压强度试验土的物理 力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考试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药师法规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资源整合计划
-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汇编(附答案)
-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管理方案措施
-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年度述职报告范文
- 咖喱味肉制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预算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车位引导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与常用维护维修方法
- 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课件
- 针灸血肿课件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单元目标
- 财务尽职调查工作方案
- 焊接和切割作业的防火、防爆措施
- 人事任命书红头文件模板
-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