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    白小娟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困难重重,且易与有丝分裂相混淆。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设计本节课,以促进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深入理解。先行组织者 概念教学 减数分裂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的内容,其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染色体、有丝分裂、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是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又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因此,使学

2、生清晰地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材料。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joyce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呈现先行组织者,使学生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引发认知冲突;第二,呈现新的学习材料,并补充下位概念,以促进了解,将学习材料和组织者联系起来;第三,加强认识,促进综合协调,形成认知结构。学生在高一上学期

3、已学习了“细胞增殖”的内容,知道细胞增殖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而减数分裂也是细胞增殖方式之一,为细胞增殖的下位概念,其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属于并列关系。因此,可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进行本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减数分裂。在学习减数分裂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当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后,将有丝分裂作为比较性组织者,以促进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养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四、教学过程1.呈现先行组织者(1)复

4、习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要求学生重点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2)师生共同温习有丝分裂。(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果蝇配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设疑: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有丝分裂吗?学生小组内假设并讨论,教师顺势引出减数分裂。设计意图:呈现上位组织者,利于概念的归类;再提供一个适当的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有丝分裂,可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同化。2.呈现学习材料(1)学生自主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发生的对象、时间、特点和结果等方面去思考,完成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初步建构。(2)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形成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减数

5、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橡皮泥建构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请一小组学生介绍模拟的成果,进行组间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规范的染色体变化物理模型。(3)展示卵细胞形成的动画,要求学生比较归纳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提示学生从产生部位、过程、是否变形、细胞质的分配、分裂结果等方面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构建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并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内涵的认识。3.加强认知结构(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进行如表格所示的比较。根据各小组完成表格

6、的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修正和弥补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再次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与学生共同梳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2)布置课后作业:画出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数和dna数目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设计意图:有丝分裂再次作为组织者,无论是以表格的形式还是数学模型的形式呈现,通过比较,都促进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这一概念的理解。参考文献:1林繁会,孙春梅.“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0,(2):29-30.2ausubel d.p.the use of advance or 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

7、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 1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0.267-272.3张爱卿,刘华山,刘玲玲.“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8-32.4joyce b,weil m.models of teaching.englewood,nj:prentice-hall.1986.81-82.endprint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困难重重,且易与有丝分裂相混淆。针对以上问题,应用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设计本节课,以促进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深入理解。先行组织者 概念教学 减数分裂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的内容,其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染色体、有丝分裂、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是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又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因此,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

9、义的背景观念材料。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joyce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呈现先行组织者,使学生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引发认知冲突;第二,呈现新的学习材料,并补充下位概念,以促进了解,将学习材料和组织者联系起来;第三,加强认识,促进综合协调,形成认知结构。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学习了“细胞增殖”的内容,知道细胞增殖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而减数分裂也是细胞增殖方式之一,为细胞增殖的下位概念,其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属于并列关系。因此,可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进行本节教学,以促进学生

10、有意义地学习减数分裂。在学习减数分裂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当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后,将有丝分裂作为比较性组织者,以促进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养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四、教学过程1.呈现先行组织者(1)复习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要求学生重点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2)师生共同温习有丝分裂。(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果蝇配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设疑: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有丝分裂吗?

11、学生小组内假设并讨论,教师顺势引出减数分裂。设计意图:呈现上位组织者,利于概念的归类;再提供一个适当的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有丝分裂,可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同化。2.呈现学习材料(1)学生自主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发生的对象、时间、特点和结果等方面去思考,完成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初步建构。(2)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形成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橡皮泥建构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请一小组学生介绍模拟的成果,进行组间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规范的染色体变化物理模型。(3)展示卵细胞形成的动画,要求学生

12、比较归纳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提示学生从产生部位、过程、是否变形、细胞质的分配、分裂结果等方面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构建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并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内涵的认识。3.加强认知结构(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进行如表格所示的比较。根据各小组完成表格的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修正和弥补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再次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与学生共同梳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2)布置课后作业:画出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数和dn

13、a数目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设计意图:有丝分裂再次作为组织者,无论是以表格的形式还是数学模型的形式呈现,通过比较,都促进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这一概念的理解。参考文献:1林繁会,孙春梅.“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0,(2):29-30.2ausubel d.p.the use of advance or 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 1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0.267-272.3张爱卿,刘华山,刘玲玲.“先行组

14、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8-32.4joyce b,weil m.models of teaching.englewood,nj:prentice-hall.1986.81-82.endprint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困难重重,且易与有丝分裂相混淆。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设计本节课,以促进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深入理解。先行组织者 概念教学 减数分裂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的内容,其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必修

15、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染色体、有丝分裂、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是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又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因此,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材料。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joyce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呈现先行组织者,使学生意识到相关知

16、识和经验,引发认知冲突;第二,呈现新的学习材料,并补充下位概念,以促进了解,将学习材料和组织者联系起来;第三,加强认识,促进综合协调,形成认知结构。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学习了“细胞增殖”的内容,知道细胞增殖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而减数分裂也是细胞增殖方式之一,为细胞增殖的下位概念,其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属于并列关系。因此,可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进行本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减数分裂。在学习减数分裂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当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后,将有丝分裂作为比较性组织者,以促进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

17、律;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养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四、教学过程1.呈现先行组织者(1)复习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要求学生重点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2)师生共同温习有丝分裂。(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果蝇配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设疑: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有丝分裂吗?学生小组内假设并讨论,教师顺势引出减数分裂。设计意图:呈现上位组织者,利于概念的归类;再提供一个适当的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有丝分裂,可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同化。2.呈现学习材料(1)学生自主学习减数分

18、裂概念,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发生的对象、时间、特点和结果等方面去思考,完成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初步建构。(2)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形成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橡皮泥建构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请一小组学生介绍模拟的成果,进行组间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规范的染色体变化物理模型。(3)展示卵细胞形成的动画,要求学生比较归纳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提示学生从产生部位、过程、是否变形、细胞质的分配、分裂结果等方面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构建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并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内涵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