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计划_第1页
煤矿防治水计划_第2页
煤矿防治水计划_第3页
煤矿防治水计划_第4页
煤矿防治水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 * *有限责任公司* * * * 煤 矿防治水计划二一二年元月二十五日一、矿井概况(一) 水文地质资料我矿位于*矿区一井田内,总体处于大向斜的南翼,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由下往上)如下:1. 三工河组泥岩、粉砂岩(虎皮层)隔水层。2. 西山窑组煤及其底部含水层:5组煤较厚,其底部为一套粗砂岩或砂砾岩,厚度30m左右,构成52号、53号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表明,其水位埋深m,涌水量为l/s,单位涌水量为l/s·m,渗透系数m/d,此含水层富水性弱。3. 56号煤层以上多层弱含水组,上界到小虎皮层,为一套粗、中、细、粉砂岩互层的地层,可视为一套弱含水组。4.

2、第四系为透水不含水地层,且厚度较小。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大气降水甚微,煤系地层各含水层的补给主要为层间补给,因有较厚的煤层、粘土层和粉砂岩的阻隔,各相邻含水层间的联系很弱,煤系含水层地下水在正常情况下垂直补给也很微弱,以层间流动为主。冲积层透水不含水,基岩含水性微弱,补给条件差,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5. 矿井涌水量预计根据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经计算,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m3/h;矿井最大涌水量:m3/h。6.井田内小窑开采及分布情况:井田内原生产矿井有:县煤矿一号井、县煤矿二号井、*乡1号井、*乡2号井、*乡3号井、*大队煤矿、*大队煤矿,其中原生产矿井中县煤矿二号井为规模最大的生产矿井,矿井生

3、产能力约3万t/a。原生产矿井均主要开采下部的52号煤层,开采最低水平标高为+580m,上部的53号煤层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52号煤层的采动影响。(二)水患类型及危害程度1.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深入,地面产生的塌陷坑汇积融化的雪水有可能通过采空区进入井下,产生水患危害。因井下开采使地表形成的塌陷坑积水有可能成为矿井地下水的补给源之一,使得井下涌水量增加。2.雨季汛期汇集的暂时性洪水威胁工业广场,淹没井筒及冲毁建筑物。因此,要做好雨季三防工作。3.因+580m水平以上部分52号煤层已被开采,采空区内有积水,老空区水也有可能溃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所以在生产期间,要加强观测矿井涌水量的变化情况,采用

4、煤矿安全钻机先进行探放水,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采、先探后掘,防止积水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危害。二、成立矿井水灾防治领导小组为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特成立矿井水灾防治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石* 成 员:李*、杨*、*、李*、 丁*、朱*、刘*、*办公室设在安检科,杨*任办公室主任。三、工业广场水灾的预防1. 工业场地布置在井田中部,基本处在山前坡地上,地形较平缓。地表自然坡度局部最大48,一般为3左右。工业场地北侧上游区域的汇水面积根据矿区地质地形图统计计算约0.96km2 。防洪对象是工业场地内布置主斜井、斜风井、副斜井及绞车房、风机房、地面变电所、综合修理间、调度楼等建筑。2

5、. 在工业场地西北东侧距工业场地约50m处修建截洪沟,把上游汇集的雨水沿工业场地东西两侧导向工业场地南侧的沟谷。3.在工业场地东侧(调度楼、综合修理间外围)南北向修建挡水墙,将洪水引入南侧的沟谷。4.为了防止地表水聚集在塌陷坑及裂隙灌入井下,在井田范围内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坑及裂隙带周围应设防洪沟渠。在已有采空区对应的地面,必须设立安全警戒线。每次暴雨过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经处理后,引致井田境界外,避免再渗入井下。 5. 雨季前彻底疏通矿区内所有排水沟,保证水大时能及时排出。6.雨季来临前,备足防洪抢险专

6、用物资和器械,并妥善保管,不得挪用。7.防洪物资用量计划:铁锨50张;编织袋300条; 雨衣50件; 黄土300 m3;镐50把; 高筒胶靴50双;粘土100 m3;砂30 m3;杠子50根;矿灯20个;开关、水泵各4台; 棕绳50kg(18mm)四、矿井防治水措施(一)井下水灾的防治措施1. 在雨季前,对矿井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检修。其水泵安装、水仓设置、水仓容量、管路铺设以及供电设备、供电线路等设备设施必须符合规定;对老化的电器设备、供电线路和管路要提前更换。2.矿地测部门应做好采区井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预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3. 由于井田范围内+580m水平以上52号、53号煤层

7、已采完,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明,为防止采空区内积水对矿井生产造成危害,当回采52号、53号煤层下部时,为避免上部采空区积水随煤层顶板的垮落涌入井下,造成透水事故,为此应先探明采空区积水情况,对其采空区积水进行排放后,方可在投产设计采煤工作面进行正常开采。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4在井筒及运输、回风巷道内设排水沟,在巷道低洼处安设排水设备(如潜水泵等设备),及时将水排入+450m水平的水仓后,经水泵、排水管排至地面沉淀池;5及时密闭废弃的巷道,在有积水巷道的密闭墙上留设反流水孔,以便排出采空区内积水,避免采空区及废弃的巷道中的积水给矿井生产造成安全隐患。6井下水泵房配备3台D

8、155-30×11型矿用耐磨离心泵,水泵流量155m3/h,扬程330m,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主、副水仓位于井底车场,其有效容积约为800m3。水泵房通道设防水密闭门硐室,水泵应及时维修,备用泵保持良好使用状态,以便随时投入运行。7井田范围内的采空区上部的塌陷坑必须回填好,防止雨水及洪水进入井下采空区;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次渗入井下。8.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及时观测井下水文条件变化情况,并及时向矿主管安全的领导报告。 9.为防止上部采空区积水影响下部煤层的开采,应在每个水平与上部采空区之间留设斜长20m的水平隔离煤柱,留设的煤柱不得回采。10.井

9、下水泵房通道设防水密闭门,水仓定期清理,水泵随时维修,备用泵保持良好状态,以便随时投入使用。11. 要制定矿井水灾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二)井下探放水措施1.采掘工作面要有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2.开采下部煤层时应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采煤、掘进工作面应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采、先探后掘的措施,选用1台TXU150型煤矿安全钻机,最大钻进深度为100m,可以满足井下探放水要求。3.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巷道,及时测量和标定巷道的施工方向和位置,回风顺槽与采空区之间的防水煤柱不得少于设计要求。4.根据已探明的煤层的赋存状况,沿煤层走向采用伪倾斜(正坡度)布置巷道,掘进时沿底板掘进,

10、排水沟设在巷道的左帮,使工作面的水能顺水沟自行流下。5.当掘进工作面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预兆时,都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要坚持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6.回采下部煤层时先对上部采空区进行探放水。探水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及支护材料和规格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和要求,同时要加强探水地点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防止高压水冲垮煤壁及支架。7.在探水地点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坑木、麻袋、木塞、木板、黄泥、棉线、水管和潜水

11、泵等堵、排水材料以及锯、斧等工具,以便出水或来压时及时处理。8.在中央变电所通道及中央水泵房通道内安设防水闸门,定期对防水闸门进行检查和维修,附近不得有石块、木料、矿车等堵塞物,保证铁门能随时关闭,以便出水时不致淹没水泵房和变电所,使矿井能尽快恢复生产。9.探水前,检查并维护好排水设备,清挖水沟和水仓,以便在探出水时使水仓有相当大容积的缓冲余地。10.探水前,在探水地点附近应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躲避硐应开在巷道的右帮,规格:长×宽×深(净)=2m×2m×2m,矩形断面,用锚杆支护。11.在探水地点,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巷道内杂物并运走,材料靠巷道的一侧牢固

12、堆放,必须保证有不少于宽的行人通道,确保退路畅通。12.井下巷道或硐室的入口处以及巷道的交叉点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牌,标清巷道的名称和避灾撤人路线。每个井下作业人员都应熟知避灾撤人线路和联络信号。13.在探水工作地点安设专用电话,遇有水情要立即通知探水工作面以下可能被水淹区域的工作人员,并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14.探水工作面要放专职瓦斯检查员,经常检查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发现沼气浓度超过1.0%,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 时,要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然后加强通风吹散有害气体。15.探水工作面应有专人负责,按设计要求打设钻孔,并及时调整探水钻孔的方位和角度,记录钻探的详细情况和钻

13、孔深度,并在每次探水后作专门的标记(如在巷道一帮或顶板涂标记或打入木楔和铁钉等),以防实际掘进距离超过允许的掘进距离。16.在掘进过程中如遇到断层,必须慎重对待,向断层另一盘打钻探水,探清另一盘的含水层位置,水量大小,不可冒险掘过断层。17.探水时,先按设计要求安设孔口管,并进行耐压试验,在孔口管外部安设控制闸阀和压力表,以便出水时控制水的流量,避免采空区及废弃的巷道中的积水给下部煤层的开采造成安全隐患。当工作面回采结束时,应在封闭采空区的密闭上设U型管进行排水,防止采空区积水。当水压过大时,应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三)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处理措施1、当探水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发

14、出警报,撤除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2、最先发现透水的现场工作人员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另一方面迅速组织抢救。打木垛或用密集柱,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继续扩大;水势猛来不及进行加固时,人员应向高处撤退,安全出井。3、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灾路线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而又能通达地面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独头下山巷道。(四)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2、行进

15、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应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或其它物料撞伤。3、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5、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五)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老窑透水

16、,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2、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洞的位置。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5、长时间被困井下,发现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渡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五、雨季三防(防雷电)做好防雷电工作,对地面、井下(包括入井电缆管理、轨道和皮带架的防雷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