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_第1页
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_第2页
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_第3页
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_第4页
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大学语文论文试论黄佩华小说百年老人中的民俗叙事。胡月馨摘 要:黄佩华作为一个关注自身民族命运的作家,在其中篇小说百年老 人中深刻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生活。本文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了作 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其极具特点的民族性特征。关键词:黄佩华 百年老人 农宝田 民俗叙事黄佩华,笔名老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人。其小说创作多以红水河为背 景,极具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属于桂西北作家群之一。百年老人是黄 佩华于1998年发表于民族文学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时间跨度只有三天, 从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故事内容却经由农宝田的讲述和回忆,跨越了这个百岁 老人的一生。

2、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集中讲述了两件事:一是农宝田和他的两位妻 子之间的故事;二是农宝田去往滇东南路上遇到苗匪并成功脱险的故事。将这两 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是一个与桂西北封闭落后的农村社会格格不入的北京小伙高 昌建。他的到来勾起了农宝田对过去的回忆,并由此产生了向人讲述他一生的契 机。作者笔力凝重,整个故事都展现在一种沉郁、厚重的氛围中,详细展现了居 住在红水河畔的壮族群众的生存现状,极具地方特色。本文拟从民俗学角度分析 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其民族色彩。、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 资料。而物质生产民俗就是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

3、性文化事 象,并具有长久的稳定性和持续的传承性。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 1所以,物质生产民俗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百年老人中主人公农宝田一生都生活在红水河畔,最初靠做船工渡船为生,同时还种有两亩 多罂粟,一年能收十多斤大烟,拿去换盐巴。后来他想出去闯荡,于是把桨和竹 篙交给儿子,开始跟着山毛驴去滇东南赶鸭。这种麻鸭是桂西北红河边才养得岀 的鸭,滇东南不出真正的麻鸭,就从这边赶过去。麻鸭也怪,用人挑到那里, 瘦了,骨头扎嘴,没那种味了。就用赶的办法,在这边快养成了,赶二十来天, 每天十来里,到了不早不晚正合适。"2在赶鸭的过程中,农宝田也会顺带一 些盐巴、火柴、洋

4、油等进行贩卖,这说明红河岸边也有行商习俗。红水河是壮族 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农宝田的母亲河。最初他靠在红河上渡船为生”后来只能靠 在红河边养的麻鸭为生。农宝田的物质生产生活靠的全是红水河。除了这种自然 生产外,壮族人民也有集市,叫做t于镇,赶集日则叫做赶坏天,这在小 说中也有所体现。二、饮食民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它不仅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解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 还能在一走层面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这也是我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红 水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小说中的饮食民俗就带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如高昌建 刚到农家时吃过的酸笋辣味鱼,农宝田在赶鸭时烤的竹筒饭等。最有特色的是猪 肉做成的各种食物,作者

5、花了大量笔墨进行描写。“那些肉块将被擦捋上盐、酒、 花椒、草果之类的东西,然后腌进缸里,三四天后再挂到火塘上用烟火熏干,数 月后仍可食用。而猪骨头则被捣烂,配以盐巴辣椒姜粉酒和花椒,放进石碓里舂 成骨泥,然后装入瓷罐,数月后食用,味道香辣可口秀英和农宇正忙着灌制 红肠,他们把猪血和糯米饭及一些香料拌匀后灌进猪的小肠里,煮熟后也别有一番风味。在这里,作者着重提到了三种特色食物,即腊肉、辣椒骨和猪血 肠,他甚至极为自豪地说:我家乡的人们恐怕是人类最善于把猪这种畜牲制成 多种食品的群落了。这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让小说人物更具有生活气息” 为整个小说氛围也增添了不少亮色。三、信仰民俗钟敬文认为:民俗信

6、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 民众中产生和传承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如 灵魂信仰、鬼神信仰、图腾信仰等。小说中也有相当多的篇幅涉及到信仰民俗, 不仅包括人们的某种观念,也包括与这种观念相对应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则表现 了作者对家乡人民精神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作品中提到杀年猪 的人除了有胆量和手劲,还有一股老年人常说的煞(杀)气。这种人一站到猪圈 旁边,猪就立即发懂,不做反抗,眼睁睁被人捅死。这种煞气是否存在委实难讲, 但人们相信有这种气的人才适合杀猪。又如农宝田认为高高的棕櫚树是为依月和 依达长燃不熄的香火,这种朴素的信仰是支撑农宝田多年的根基。他还认为城里 人惨,死了还被烧成灰,并且在弥留之际要求儿孙将他的骸骨放下红河。这些都 是他对灵魂信仰的表现。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提到山毛驴向姑娘唱山歌调情的歌俗z杀年猪的岁时民 俗,以及农宝田娶依月时的婚俗等等。这些民俗为小说体现壮民族的生存状态和 精神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使黄佩华在同时代的作家中独具特色,造就了他的红 水河情结以及桂西北文化背景。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极具壮族地域文化特色的 民俗,黄佩华的小说就不会这么流光溢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