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_第1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_第2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_第3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_第4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综述中风病,为中医风、虏、臓、膈四大顽症之首, 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缺血性中风主要是脑动 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它具有发病率 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中医理论对缺 血性中风有独特的认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 又颇具优势,建立了针对性强、简便、有较好疗效 的治则治法。其总体思路为“以法立方,随证加减”。 现将近几年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立论侧重点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种认 识:风:中风之“风”有内外之别,唐宋以 前多以外风立论,坚持“内虚邪中”之外风说, 当今部分医家仍坚持这种观点,由于正气虚弱,

2、感受外邪,经脉痹阻,营卫失和,营气不能达于 外,则岀现肢体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营气不能 达于内则神昏、舌强语骞等症。但是大部分医家 趋向于“内风”,即风非外来之风,而是由内所生, 即张景岳所说之“非风”,风之产生在于肝肾阴精亏 耗,阴亏于下,风动于上。痰:痰浊凝脉,气血 不畅,痹阻脑脉,神机失用,是缺血性中风的基 本病机,同时也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因素。痰浊 与瘀血密不可分,往往交互为患。一种情况是由痰致 瘀,由于脉内痰浊黏凝、气血不畅,最后痰瘀互 阻;一种情况是因瘀致痰,痰由瘀生,瘀血阻 碍津液敷布,津凝为痰。 瘀:血行不畅、痹阻脑脉 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亦为现代研究所证实,血 瘀贯穿于缺

3、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往往与气虚、 痰阻、肾虚相兼为患而成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和 肾虚血瘀证。 火(毒):主要指内生之火,-则七情 六欲刺激心肝火旺,或牛活失调,烦劳过度,虚火内 生,阴虚火旺,气血上逆犯脑,震扰脑络,发为中风。 一则由痰瘀互阻而中焦壅滞,升降失常,肝失疏 泄,气郁化火,邪热风火充斥三焦,痰浊化热 腑气不通。再者,脑脉痹阻日久,血瘀痰生,热结毒 生,毒损脑络,损伤脑之神机,神经失治而生缺 血性中风。 虚:主要指肾虚。本病多发于中 老年人,中老年人肾脏渐亏,或高年多病,久病 及肾,肾虚则脏腑功能活动渐衰,致气血亏虚, 血流滞缓而为瘀。肾虚气化失职,聚湿成痰,最 后形成肾虚血

4、瘀痰阻,发为中风。2治疗方法2. 1驱风活络法本法在唐宋以前被列为中风的 基本治疗法则,后来随着“内风”学说的兴起和 对中风病理认识的深化,驱风活络法的运用受到一定 的限制,但是部分医家采用此法治疗缺血性中 风,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方用续命汤,药用 麻黄、桂枝、石膏、杏1-、人参、甘草、当归、 川芍、干姜。2. 2化痰通络法痰作为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因 素,其地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化痰通络法 的作用在于清除体内的无形之痰,以使气血通 畅,脑神得养,四肢百骸得充,脏腑功能恢复正 常,方用涤痰汤加减:茯苓2og,半夏og,竹茹10g, 菖蒲10g,胆

5、南星10g,僵蚕10g,全蝎10g,橘红 12g,枳实12g,钩藤12幻豕希釜草30幻甘草6g。或用化裁温胆汤(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枳实10g,竹茹10g,石荷蒲10g,胆南星10g,水蛭10g,黄 连6g, 口术15g,山楂20g,甘草5g),化裁温胆汤 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改善循环,降低血黏度,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脂抗凝等综合效应。2. 3活血化瘀法作为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治法在 临床上广泛运用,有人单独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缺血性中风,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是大部分 学者都是以活血化瘀为主线,配合其他治法进行综合 治疗。归纳起来有化瘀八法: 开窍化瘀,用血府逐 瘀汤加莒蒲

6、、郁金。 通腑化瘀,用大承气汤 加当归、桃仁。 清热化瘀用黄连温胆汤加丹 参、赤芍、丹皮、水蛭。祛痰化瘀,用化痰 通络饮(白术、半夏、胆星、白芥子、枳实、香 附、丹参、川茸、当归、水蛭)。 通络化瘀, 用通络化瘀汤(全蝎、蝮蚣、僵蚕、威灵仙、粟枝、 当归、姜黄)。滋阴化瘀,用镇肝熄风汤,重 用川牛膝。 益气化瘀,用补阳还五汤。 温 阳化瘀,用地黄饮子加桂枝、川茸、当归。2. 4益气活血法自从清代王清任创制补阳还五汤以来,益气活血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 补阳还五汤具有降低丙二醛水平,增强超氧化物 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脂 质过氧化损伤等作用。药用黄罠、当归、川芍、丹参、

7、水蛭、红花、郁金、赤芍、刺五加、地龙、菖蒲、桂 枝。2. 5化痰活血缺血性中风是由脂质代谢紊乱引 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为始动因素。这和祖国医学 的经络之痰、经络之瘀血基本相同,因此痰阻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基础。化痰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 关键。方用化痰逐瘀汤(清半夏、陈皮、红花、郁金、 地龙、水蛭)。研究表明,化痰逐瘀汤能改善血液流变 性。促进自由基清除,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2. 6清热解毒法方用加味黄连解毒汤(黄连10g, 黄苓mg,黄柏mg,梔子10g,黄罠2og,丹参2og。 川9g,全蝎4g),动物实验表明黄连解毒汤具 有增强缺血区边缘脑组织血流量,抗动脉硬化,改善 脂质代谢,抑制血小

8、板聚集。降压等作用。2. 7补肾益气法。肾虚气弱为缺血性中风发病 之本,痰瘀阻络为缺血性中风发病之标。因此在 化痰祛瘀的同时,要补肾益气。标本兼顾,使。 肾足气旺,杜绝痰瘀之源。方用首乌补。肾方(何首 乌、女贞子、枸杞子、墨旱莲、丹参、淫羊蕾、巴戟 天、菖蒲、郁金、胆星、白芥子、水蛭、甘草)。并配合随证加减:神志不清或失语者加菖蒲、郁 金;上肢偏瘫重加片姜黄;下肢偏瘫重加牛膝;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语言不利加郁金、远志;大便秘结加大黄、火麻仁;痰湿偏盛加半夏、陈皮等。3注射剂的应用为了适应临床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发 研制具有高效、速效、简便的新剂型,已是大势所趋, 近些年来,一大批中药注

9、射剂的相继问世并投入i临 床,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有益的途 径。临床常用的有:川茸嗪注射液:药理研究表 明止匕药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栓作用;并与其扩张血 管、改善脑循环、降脂、抗凝、抑制自由基产生、提 高耐氧能力和脑血流量等有关。脉络宁注射液: 此药具有补益肝肾,养阴清热,活血化瘀,芳香 开窍的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对溶栓通脉,降低血 黏度,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 保护缺血组织作用明显。丹参注射液:其作 用机制可能是具有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液 黏稠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灯 盏花注射液:该药可能通过保护脑组织抗氧化酶的 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

10、脑组织 的损害,从而起到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葛根素注射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主要 成分异黄酮,具有暂时降压作用和b受体阻断 作用,可减慢大脑动脉流速,通过扩张颅内动脉, 减少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急性脑缺血具有保 护作用。清开灵注射液: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 清开灵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脑部血液 循环,减轻脑水肿,提高大脑组织细胞对缺血、 缺氧的耐性。黄罠注射液:其作用机制可能 与其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血栓形 成及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有关。蚓激酶注 射液:其作用机制与其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和激 活纤维溶解酶原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 关。蝮蛇抗栓酶注射液:实验表明

11、川茸嗪与蝮 蛇抗栓酶注射液二者都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 效药物,蝮蛇抗栓酶疗效优于川茸嗪加维脑路 通,但其相对禁忌证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刺 五加注射液: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改善 血液循环,缩小梗塞灶等有关。此外,除了传统使 用的活络丹、再造丸等中成药外,近年结合本病 发病机理的研究,临床报道有很多单味和复方中 成药。如单味的有丹参、川茸、赤芍、当归、三 七、水蛭、地龙、五叶参、灯盏花、毛冬青等散剂 或片剂;复方中成药有稀荃通栓丸、血栓心脉宁、麝 香抗栓丸、灯盏细辛胶囊、速溶血栓片、脑血宁口月艮 液、水蛭、脑心通,脑心康、罠龙膏、脑脉丸、 清栓胶囊、活血强身片等。剂型有丸、散、膏、 丹及口服液。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根 据病情选用。4讨论中风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吸烟、饮酒、高脂 高糖食物等,但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合 并症则是中风病发生的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在戒除 不良的嗜好、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同吋,积极地预防 和治疗原发病及合并症,则是减少中风病发生的 重要环节。特别是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对中风病的 发生将起重要作用。中风的发生与鲍液动力学有直 接关系,气虚不能鼓动血液正常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