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通于肝(医学论文)_第1页
风气通于肝(医学论文)_第2页
风气通于肝(医学论文)_第3页
风气通于肝(医学论文)_第4页
风气通于肝(医学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气通于肝“风气通于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季多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肝生筋。”将风、木、肝、筋等一一对应,紧密联系,故有“风气通 于肝”之说。中医术语在一定范围与条件中各有其特定的含义,“风” 一般有以下含义:1空气流动即成为风,为四季之风。素问金7真言论中说:“东风生于春,南风生于夏,西风生于秋,北风生于冬” o 2所有外邪的总称,例如灵枢贼风中“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 病焉。” 3六淫之首,常被视为多种外感疾病的病因。例如素问.风热篇中“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以及我们耳熟能详 的“风为百病之长”(素问五脏真机论)、“风寒湿三气杂

2、至, 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等。4指的是内部脏腑病变而出现的 肢体动摇的病态。例如素问风论中说:“或为偏枯,或为风也, 其病各异。”诸家历来对风所指范围就各有争议。例如素问评热 病论中对“劳风”的意见不一:杨上善称为“劳中得风为病,名曰 劳中,亦曰劳风”,意为因劳而虚,因虚而受风邪(外风);王冰以 为“劳谓肾劳”,认为肾劳生风(内风)。笔者认为“风气通于肝” 的“风气”是指春日特有的自然之气,此出自素问六节藏象 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一、风气濡养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 气固,虽

3、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是故,人体之气必须与 天相应,接受自然之气的滋养,从而阳气固密,贼风邪气不能害也。 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提出:“在天之气在地化形,以气而生形也。” 正如张景岳所言:“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 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四时之气不同,在每个季节都会岀 现相应的气候,变化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对应的生长。 春应肝,在春天受风气的影响,正常的风气有升发之性,万物得之则 生机蓬勃,草木繁荣,禽畜生息。而没有春气滋养则草木凋零,禽畜 消亡。人体能受此风气则气血平和,生机旺盛,视物清晰,精神清明, 即“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失于濡养则

4、邪气入侵而视物 不清。一语予概之,风生木,肝为木性,故肝受春气的濡养。二、风气客伐木风气可以养肝,用之不当可以伤肝,过与不及皆可以为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赴秉异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诚如张志聪所说:“逆,为逆其生发之气也。肝属木,王于春,春生之气,逆则伤肝。”风邪之为病有内外之分。所谓外风,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即是“不至而至,此为太过”、“至而不至,此为不及”(素问六节藏象论)。贼风之侵害人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感而即发。应春为木,通肝,肝主情志,故在春受风邪则多为情志异常。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o

5、诸病源候论也说;“肝虚则恐肝虚而受风邪,胆气又弱,而为风所乘,恐如人捕 之。”说明恐惧之证亦由肝藏血气亏虚,或为风邪所乘而导致。二是伏而后发。肝旺则木强克土,土为长夏之气,主脾,长夏之气善病洞 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春伤于风,夏生笊泄;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对此,后人往往简单地说是“肠胃受 风”(见圣济总录泄痢门殖泄),独唐代王冰早以“风气通肝, 春肝木王,木胜脾土”来进行解释,最合素问原旨,治泄用羌、 独、荆、防之类,所谓“风以平之”,正是为此而设。v内风则皆与阳气亢逆变动有关。素问四气调神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违逆了春阳的生发之性,导致肝气内变。这包括

6、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损害本脏,二为间接损害所生 之脏。如逆春气,则木不生火,而心火不足,至夏季则生寒变,如素 问四气调神论所说:“逆之则伤肝,夏生寒变。”内风有虚实的 不同,但有着其共同点。张景岳说:“肝主筋,其化风,风气有余, 如木郁之发,善暴僵小,肝邪实也;风气不足,软戾拘缓,肝气虚也。 此皆肝木本气所化,故曰属风,非外来虚邪贼风之谓。”这也是叶天 士 “内风皆阳气所化”立说的依据。肝脏血气荣养筋、目,若肝脏虚则风邪易犯,风邪致病常可出现肢 体动摇不定的症候,正如病机十九条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 掉眩,皆属于肝”之说。肝主疏泄,调情志,“肝者,魂之居也”(素 问六节藏象论),灵枢本神进

7、一步指岀“肝悲,哀恸则伤魂, 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魂悲哀恸都与肝有关,故风之为病, 也常见情志异常。三、入经以疏风对于肝之为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风气通于肝”理论有不可 无视的指导作用。如对于不能抵御外邪而致病者,素问藏气法时 论指出:“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持于冬,起于春”。 是说肝有病,愈于夏日,若夏日不愈,到秋天病情加重,秋天如果没 有发生危亡,至冬天则病情呈相持状态,到了次年春天,病情才会好 转。不止如此,在治疗、药物运用方面,许多医家都应用“风气通于肝” 理论来指导临床。如张秉成的成方便读中“治中风口眼歪斜无他 证者,其为风邪在经,而无表里之证克制,故以全蝎色

8、青而善诱,独 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又如本草便读指出“此 物(青风藤)善治风机,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以风气通与肝,故 入肝。"治中风当疏风,用入肝之全蝎来疏风,使风去病安;而青风 藤则相反,因其通风故可知其入肝。而在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中 有“风邪内扰遗精” 一证,脾居中州之地,主四肢之运,脾虚则贼风 易轻而乘之。根据素问中“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之说, 肝者藏魂主梦,风气若扰精室,则梦中失精。故李今庸用桂枝汤祛风 邪,倍用白芍平肝柔肝,使肝风平则肢烦梦遗自除。千金要方云:“凡肝病之状虚则目晓慌无所见。”又说:“肝有病,从筋生 风在筋,为肝虚风也。”故凡肝虚风邪外犯

9、,目视不明,视物生花之 病,须在补肝养血之时,酌加防风、桑叶、独活、细辛、川莒、竹叶 等疏泄肝经风邪;至于肝脏血气虚甚者,往往筋脉疼痛,时发转筋以 及爪甲易于脆裂等证状,亦由于肝经虚者易受风邪,故在补肝荣筋的 方药中加入疏风之品。“风气通于肝”还与春阳之气上升、内风动越的病因病机相联系,即所谓的“外风与内风相煽”。清代叶天士最善结合时令气候,其临 证指南医案中风记载:荣妪,对足膝无力,唇舌麻木,肢节如痿, 为中风先兆。叶氏分析其病因病机认为:“今年风木司天,春夏阳升 之候,兼因平昔努劳忧思,以至五志气火交并于上,肝胆内风鼓动盘旋。”处方用石斛、白芍、秦皮、橘红、草决明、桑叶、白疾藜、钩 藤等,

10、并指出此法“治标,正合岁气节候而设”。叶氏在再诊时又议 论说:“今春三月,阳气正升,肝木主乎气候。肝为风脏,风亦属阳 两阳相合、其势方张,内风挟阳动旋,脂液暗耗,麻痹不已。药用天 麦冬、沙参、天麻、白痰藜、梨汁、芦根汁、蔗浆、竹沥、柿霜等。 徐灵胎评此方为“唐以前治风之良法”,但与前方大不相同,实符合“风淫于内,治以甘寒”的大法。临床上这种“内风挟阳动旋”的病 证,在春季甚为多见。叶氏的方案,不仅为内、外风的治疗树立了典 范,而且也提示了深刻理解“风气通肝”之旨的重要性。四、春日禁当风肝主厥阴木,风气通于肝,肝病多由风邪之气所致,故凡有肝病者, 不禁当风以犯之也,故春日禁当风。临床上不少慢性肝病患者,易于 春季复发,当春阳升动之令,若劳累则阳升太过,肝阴内耗;同时春 令多风,风气通肝,正虚邪袭,因而每多复病。既病防变,未病先防, 故而“春三月,此谓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