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云岭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云岭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揭阳市云岭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宋词的文化品格词这种文体也走过一条从发生、发展到衰亡的道路。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_”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盖隋

2、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文中“曲子”即指燕乐。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

3、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

4、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即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案头文学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那样。两宋商业发达,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北宋柳永长期混迹于歌楼妓馆之中,与下层市井细民接触频繁,他的词不同于与他大约同时的晏殊与欧阳修等人的作品,就因为柳词明显带有两种文化互融的痕迹。柳永作品中的一些较为俚俗的词作,市井味道就相当浓厚。因而也得到当时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从而有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的普及。由于宋

5、词的创作有相当一部分不局限于案头欣赏,而是要在瓦子勾栏演唱中博得各色人众的喝彩,这就要求词写作须即事言情、直抒胸臆,避免过多的跌宕起伏与别有寄托。只有通俗流畅的词句,才能令演唱者得心应口,并能令以市民为主的广大听众舒心适意。然而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宋词具有文化品格的双重性,它既属于士林文化,又属于市井文化。而后一种文化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杠杆的,充满了活力,宋词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放射出空前绝后的耀眼光芒。3. 在第段划线处填空:至于“_”的別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4. 结合文意,给“燕乐”下定义(

6、40字以内)燕乐是_。5. 简要概括宋词受到士林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与诗的特征迥然不同,这就奠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b. 第段引大量文献资料,意在说明,宋词是伴随着唐诗的消亡而产生的新的诗体。c.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宋词比诗更能表情达意和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对此深表赞同。d. 词受演唱者或吟咏者青睐,是因为词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并且表现形式灵活多样。7. 简述宋词中的市并文化特征。参考答案:3. 曲子或曲子词    4. 燕乐是隋唐时代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

7、,产生出的与雅乐对立的俗乐。    5. (1)词是由诗嬗变而来的,而诗主要是文人所作;(2)随着商业的发展,士林文化与石井文化发生了碰撞,文人(如柳永)参与了词的创作;(3)一些文人把填词作为自娱的手段,使词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    6. d    7. 词在发展初期是与俗乐相配的歌词;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句法参差,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更适合表达复杂的感情(或“诗庄词媚,词更适合表达复杂的世俗情感);词的语言大多浅显易懂(或比较口语化),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8、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原文中“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所填写内容应该和音乐性相关,结合原文 “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曲子”即指燕乐”,可以得出答案。【4题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考查内容是下定义,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在此题中,先筛选信息,“燕乐即俗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然后把

9、“燕乐即俗乐”作基准句,再将其他句子中的内容作为修饰成分加进去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宋词受到士林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然后浏览文本,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概括。“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可概括为(1);“两宋商业发达,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可概括成(2);“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可概括为(3)。【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10、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从第一段“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错误;b项,第段的资料意在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爱园词话云:“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亦可知,词产生的时候,诗已经与音乐脱离了,并非是诗本身消亡了。c项,王国维概括了诗与词不同的文体特征,并未比较两者优劣。词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方面不如诗。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

11、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简述宋词中的市并文化特征”,然后浏览文本,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作答。根据文中“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考生结合以上信息概括作答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

12、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

13、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是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他答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4、?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15、;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 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b.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

16、“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 “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b. 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d.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

17、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严谨。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 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c. 文中引用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证明渔父和屈原的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d.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参考答案:1. a    2. c    3. c【1题详解】试题

18、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a项,“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偷换概念,原文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

19、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文中引用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证明渔父和屈原的对话是真实的”曲解文意,文中引用材料的目的是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故选c。【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那年,那猴柳边河   

20、 秋收过后,生产队会计稀里哗啦拨弄算珠,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和分配的多少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访补钱,准备开分红会。每年此时,段二爷和他的母亲总会有盼头。他和他的母亲,都是能出工的劳力。    段二爷其买并不姓段,也并不是能够称得上“爷”的老头。他叫佟寿,虚岁二十的年轻壮小伙。为何叫段二爷,都是那回看猴戏看出来的。耍猴戏的人姓段,叫段二爷,身材瘦瘦的,佟寿和他差不多。那年秋收后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一只可爱的小猴来到小村庄里耍猴戏。吃完晚饭老老少少早早地来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围坐上了。佟寿家离晒谷场近,自然就来得早坐在最前面。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戴了官帽穿着官服的小

21、猴提着个小锣咣咣咣的绕场一周就算开场了。猴戏耍得精彩就不必说了,精神文化干渴了的乡民们遇到这样开心的事自然陶醉。大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不知那耍猴戏的段二爷变了个什么戏法,把坐在前排的佟寿变成了他自己的模样,那小猴把佟寿当作段二爷在他身上又抓又抚,弄得佟寿不知所措,头发被抓得乱莲蓬的。身边的人明明看着坐的是佟寿,怎么会成了段二爷,都感到不解。从此,佟寿就没有哪一个叫他佟寿,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段二爷”了。    分红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进钱的人家不必说,补钱的人家就得一五一十地把钱拿出来,补给那些劳动日挣得多的。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要想把什么

22、变一分钱是没有什么可变的,唯独自留地里种点辣椒或其他的经济作物,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所以每到要分红的时候该补钱的人是愁上眉头。    有的进钱人家与补钱人家相互谈好,答应喊着,等哪时有了哪时给。段二爷没有找哪一家喊,自己的劳力,癞子头上的虱子跑不脱。他想到的是进现钱,好实现他的愿望。分红会上,各自揣着的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灯火苗一样摆动,跳跃,或被灯蛾扑打得东倒西歪。桌上摆着一匝钞票。段二爷看着那匝钞票逐渐地矮下去,完全消失了,会计还没有叫到他的名字,他全身冰凉。会计终于叫到他的名字,宣布他应进一百三十元,比去年多了十五元。尽管多了十五元,段二

23、爷心里高兴不起来,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会计接着念了下一个人的名字。下一个是佟金银,生产队长,是段二爷亲幺爸,人多劳力少,应补一百五十元。佟金银当场把二十元现钞搭在桌子上交给了出纳,剩余一百三十元。他望了望段二爷,大声地喊,段二爷,喊到哈,过几天给你。说话算话哟,幺爸。段二爷只得应承了一句。你放心,男儿汉大丈夫。佟金银拍着胸膛慷慨答道。腊月说到就到,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段二爷分红该进的钱还没有到手。心里着急,亲自登门要账。佟金银满口答应,行,没问题,等会赶场就给你找来。你放心,好侄儿,下午我亲自给你送来。下午六点钟了,段二爷还不见幺爸拿钱来。一下午他都死盯着佟金银赶场回家的路,眼都望穿了。

24、天色渐渐朦胧起来,他终于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朝这边晃动。那影子他很熟,不错,是佟幺爸,喝醉了酒,一路乱七八糟地唱着京戏:咣扯咣扯咣段二爷心急火燎,不等他咣过来就扑了上去。佟幺爸一把抱住段二爷,好侄儿,我晓得,我晓得,然后用醉气熏熏的嘴对着段二爷的耳朵耳语了几句,段二爷还没愣过神来,佟幺爸用京腔大笑着大摇大摆地走开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了,段二爷的钱还是一分没得,别人家热热闹闹,自己家里冷屁熏烟,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中烧,再次登门催帐。这次段二爷是麻了脸,甚至是开黄腔不认亲了。佟金银,你跟老子拿钱不,不拿老子今天跟你拼了。佟金银看到一个晚辈指名道姓骂到自己脸上来,又是堂堂的一队之长,顿觉不光彩,恼羞成

25、怒,站出来指着段二爷一阵骂,腊时腊月的你吼哪样?老子又不是说不拿,你那点老子拿不起是不是,老子少喝两杯邻居七八个男劳力汉上前各自劝说才算把火扑灭。年三十,佟幺爸为了表示歉意,置办了年饭把段二爷母子俩请到家里来一起吃年饭。佟幺爸一阵甜言蜜语劝下三杯酒,然后又亲情加感情滔滔不绝,乖侄儿,幺爸实在是对不起你,今年幺爸确有难处摆了摆头,叹一口气,举杯同段二爷又连干了两杯接着说,明年,明年补偿你,让你工分挣得更多,幺爸说话算话,绝对不骗你又是两杯下肚,段二爷不胜酒力,有些黄黄昏昏的了。佟幺爸接着话茬把他的意思讲完,明年佟石川家饲养耕牛到期了,我把它转让给你,一年多挣三百多个劳动日呢。你想想,三百多个劳动

26、日一年多收入几十块啦段二爷懵懵懂懂地听着,不知什么时候进入了梦乡。等他一觉醒来,已是家家户户桃符更新,噼里啪啦燃放鞭炮贺新春。段二爷被鞭炮声震醒,模糊中仿佛又看到那只猴在他身上抓捞(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那年,土地是生产队的,社员听从生产队的安排出工、出劳力。秋收以后,生产队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该补钱。b“分红会上,各自揣着的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灯火苗一样摆动,跳跃,或被灯蛾扑打得东倒西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分红会上社员的心情喻为摆动跳跃的灯火苗和东倒西歪的灯蛾。c“佟金银当场把二十元现钞搭在桌子

27、上交给了出纳”,“当场”,表现的不是佟金银的爽快,可以看出他应该早有打算:补上20元,剩余130元喊上憨厚老实的段二爷,慢慢再说。d年三十,段二爷喝醉了酒,一觉醒来,已是家家户户桃符更新,噼里啪啦燃放鞭炮贺新春之时。这一情节设计,意在表明段二爷的新生活即将开始了。e小说中,佟寿被耍猴的段二爷耍了,被亲幺爸佟金银哄骗了,从“段二爷”到“好侄儿”“乖侄儿”,称呼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能说会道的佟金银是如何利用亲情哄骗段二爷的。(2)小说中的佟金银是什么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3)小说叙写“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28、分)(4)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秋收分红展开的,却花了不少笔墨交代“段二爷”名字的由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5分)ec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a项“生产队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该补钱”不完全对,应为“生产队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和分配的多少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该补钱”,“分配的多少”漏了。b项将分红会上社员的心情喻为摆动跳跃的灯火苗对,喻为东倒西歪的灯蛾不对。d项“这一情节设计,意在表明段二爷的新生活即将开始了”不对,年初一除旧迎新的喜庆

29、氛围反衬段二爷的悲凉,如猴般被戏耍了,一年的辛苦没了。(2)(6分)生产队长,私心重,利用职权为自己办事;有心计,能说会道,哄骗老实人;贪杯,要面子。(每点2分)(3)(6分)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那特殊的年月那年,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突出分红对各家的重要性;交代小说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丰富人物形象;为分红风波佟金银和段二爷的冲突作铺垫。佟金银“难”找到钱补段二爷,段二爷只有拿到分红的钱才能实现愿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插叙,将“段二爷”名字的由来穿插在叙事中,使小说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突出了段二爷的憨厚、善良,丰富了人物性格;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勤劳、

30、善良、朴实的农民如猴般被戏耍,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什么也没有,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行文上前后照应,文末“段二爷被鞭炮声震醒,模糊中仿佛又看到那只猴在他身上抓挠”深化了主题。(答出一点3分,两点6分,三点8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22分)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

31、,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1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忿然作色                      忿:愤怒。      

32、  b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去:离开。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游:交往。d清净贞正以自虞                  虞:同“娱”,乐。12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颜斶“不畏权贵、洁身自爱”的一组是(      )(3分)士贵耳,王者不贵有敢去柳下

33、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a   b   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b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颜斶证明了“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话。c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34、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3分)(2)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3分)参考答案: 颜斶说齐王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

35、尊贵,王并不尊贵。”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颜斶辞谢而去,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

36、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于是,他再一次的拜谢而后离去。君子赞说道:“颜斶很知道满足,所以他能归于本性,返于纯朴,无所欲求,独立常乐,终身不受羞辱。”5. 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

37、,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

38、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

39、#160;          (选自后汉书·张堪传)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见堪志操,常嘉焉               嘉:赞许b悉条列上言                &

40、#160;    悉:熟悉c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拜:授予官职d劝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汉从之

41、,乃示弱挑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击破匈奴于高柳                   徘徊于斗牛之间c而堪去职之日           

42、0;         吾尝终日而思矣d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               作师说以贻之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c张堪率兵入成都,清查仓库,收其珍宝,上报朝廷,一点儿

43、没有占为私有。d张堪任蜀郡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3分)译文:                        (2)卷握之物,足富十世。(3分)译文:        

44、0;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分)译文: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分)译文:      &#

45、160;                 参考答案:10b(悉:全,都)11b在 (a于是,就/竟然,却  c但是,却,表转折/表修饰,相当于“地”;d用,凭借/来,用来)12d(身份有错,应为任“渔阳太守时”)13(1)他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能够讨伐奸贼。(得分点 “惠”:爱护,1分;“讨”:讨伐,1分,语句通顺1分)(2)(他)掌握的财富,足以使子孙十代富足。(得分点 省略句 1分;“富”,使动用法,1分,语句通顺1分)(3)君子广泛

46、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得分点 “博学”:广泛地学习,1分;“参”:检验,1分;“省”:反省,省察,1分)(4)我以道为师,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得分点 “师道”:以道为师,学道,1分;“庸”:哪里,难道,1分;疑问句式,1分)【参考译文】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任谒者。刘秀

47、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他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率领军队追

48、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有一次,匈奴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最后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紧接着他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光武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他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以使子

49、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刘秀听后,叹息了好久,拜樊显为鱼复县长吏。正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100匹。 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分)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

50、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

51、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宋书·羊欣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        &#

52、160;       竞:争斗b称病自免,屏居里巷                屏:隐退c弟徽被遇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 

53、;           诣:去、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分)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b不以高卑见色          

54、60;         宁许以负秦曲c殿中礼乐所出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7下列对原文

55、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8.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56、4分)                                                 

57、60;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3分)                  

58、60;                                                  &#

59、160;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分)                                     

60、0;                                            参考答案:5、 c  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6、 d  

61、其,代词,他(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因为/连词,来,表目的;c.所字结构/和“为”组成“为所”,表被动)7、 b, 羊欣不是被贬,因为在他担任军府舍人之前并没有做官。8(1)羊欣因为不能承受拜伏之礼,推辞不上朝觐见,高祖、太祖都以没有见过他而感到遗憾。(关键词:以、堪、恨)(2)即使(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3)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求统一)(3分)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呼唤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

62、鲁迅,_,_;革命家的鲁迅,_,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8. 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李鸿章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