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黄道周书法艺术对近现代书法的影响及当代书学实践的意义 胡亚萍摘要:黄道周是晚明改革书风中最重要的书家之一,他的书法个性鲜明、风格突出,创造性地挖掘传统帖学与碑学技法,远师钟繇、索靖,又掺以六朝碑版及章草的血液,风骨高远,领异标新于晚明书坛。这种创新精神和碑帖融合之路对清代和近现代书坛影响深远,对我们今天的书学实践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黄道周;书法;影响;实践意义本文是研究生至今书学实践研究的部分及阶段性心得。黄道周是晚明改革书风中最重要的书家之一,他学贯古今、不流凡俗、被誉为人品与书品统一的典范。他的书法远师钟繇、索靖,又掺以六朝碑版及章草
2、的血液,风骨高远,在晚明书坛独树一帜。沙孟海评:“明末夺王铎之席者,只有黄道周。”其楷书画短意长、质朴精丽、古拙奇崛,尤其是行草书气势磅礴,具有纵横淋漓的豪迈之气,如和风偃草,披美缤纷。书法另辟蹊径,打破了明中前期沉闷的书风,领异标新于晚明书坛,这种创新精神和碑帖融合之路对清代和近现代书坛影响深远。一、对沈曾植、马一浮、来楚生、沙孟海等书家的影响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浙江人,1850年出生在北京,他精于律学、历史,晚年又研究佛学、道藏。他对于书法的态度和黄道周一样,视之为“余事”,但却一直用心为之。他早年用心帖学,后立足欧阳询、米芾,又上追北碑,晚年窥得隶变之根本,则醉心
3、于钟繇、索靖章草以“备魏取晋”,后又参以黄道周、倪元璐。沙孟海先生曾评说沈曾植的书法“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奥秘一旦豁然贯通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1而他的弟子王遽常谈及恩师的书法也说:“先生晚年自行变法,治碑帖于一炉,又取明人黄道周、倪鸿宝两家笔法,参分隶而加以变化。”2由此可见,沈曾植的书法是博采众长、走碑帖融合的道路,晚年取法黄道周、倪元璐才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他的书法用笔露锋侧下,收笔施以波法,尖锐的起笔加上重顿截出的收笔,再加上质朴、峻峭,使得他的书法产生了一种:“结字以拙为工、以生为妙,以不稳为
4、胜,欹侧之势,时时犯险,而又能护卫照应,浑然天成”3的艺术效果。因此,有人认为:“三百年来之书家,沈氏可推为第一人。”沈氏的落拓生硬,以拙为尚,以险为胜,以丑为美的书风错综变化、一派天机,体现了他不羁的风骨,足见他从黄道周身上获益匪浅,对当时影响颇深。马一浮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沈推崇备至,马曾道:“人谓余书脱胎寐叟,此或有之。无讳之必要,然说者实不知寐叟之来踪去迹,自更无从知余书有未到寐叟,甚或与之截然相反处”。4马一浮,浙江人,自幼聪慧,九岁诵楚辞,博学多能,精通理学、哲学、经学、翻译,他还是集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于一身,乃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他留下的书法作品数以千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书学直
5、接取法唐碑,他曾遍临北碑、墓志、造像、题记。在圣教序和兰亭序上用功最勤,还对嵩高灵庙碑情有独钟,曾在跋后曰:“拓跋诸刻,此为最早,犹存隶变之迹,结体古拙,以分书波磔出之,足与二爨抗衡”。5又得力于沈曾植,上追黄道周,他认为书不入古便不能雅,及入古又要出新,不能泥古不化,要取精用宏,自成一家。他早年的行书作品,字体宽绰,点画随意有碑版意味,后期书作将章草、今草熔于一炉,质朴古拙、刚劲遒丽,又不失己意,从中可窥见黄道周遗韵。沙孟海(1890-1992)是当代久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名文若,字孟海,浙江人,在诗文、书法上受到马一浮的点拨。早年取法二王、颜、苏以及北魏诸碑,之后融会张瑞图、黄道周等晚明书
6、家笔意,并进一步去追根溯源,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从而形成落笔恣肆、结字紧凑、墨法沉酣、气势雄放的个性特色。可以说他是取众家之所长才形成自我的风格特色。但黄书对他的启发之深可谓有目共睹,由于沙孟海先生生前曾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教授,西泠印社社长之职,故他一生门生甚多,流风所被,至今浙江一带书坛,仍深受他的书风影响。另一位深受黄道周影响的大家是来楚生。来楚生,原名稷勋,号楚凫、负翁等,浙江萧山人,1904年出生在湖北,一九七五年去世。他诗、书、画、篆刻皆精,就书法而言,他篆、隶、真、草无不擅长,尤以草书独步一时。来楚生先生二十年研究黄道周,足见其浸淫之深,来先生慕其为人,遂爱其书,他遍临了黄氏的
7、大部分书作,然他在临习时并不满足于一家的形似,而是将汉魏晋唐、碑版石刻、木简残纸融会贯通,并能巧妙地将绘画、篆刻的特点融合进书法中,使书法看起来跌宕奇肆、刚健婀娜而富于变化。他在用笔上中侧并举,由于中锋能使线条浑圆厚重,侧锋能使其书姿态多变,故其书作纵横率意却不显浮滑无力;结字欹侧,左右参差,大小错落,或正或斜,顾盼有姿;在章法、墨色上往往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奇趣盎然,很见其功力,可见黄氏对他的影响不谓不深,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虽学黄却不落窠臼,突破藩篱,能自成一家。二、黄道周的继承创新精神对于当代书学实践的意义以黄道周为代表的晚明浪漫主义书家,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给晚明书坛抹上了浓重的一笔,使
8、明代书法在明末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给后世书家众多的启迪。引起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待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很多研习书法的人恐怕都从内心问过:自己离传统的法度和功力到底有多远。对于书法这门艺术来讲,传统是根、是源,是永远割不断的母体,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用笔、结字的法度,去品味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人文情怀,去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失掉传统也就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像金字塔的底座,它的根基越牢固、越宽、越厚它的海拔才会越高,不入古就难以出新。我们对待传统经典要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我们既要学习传统,但又不能泥古不化,否则只能永远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面目,我们从黄道周的书法实
9、践中不难看出,他的价值就在于立足传统,但又不迷信传统,面对如山的经典,他另辟蹊徑,大胆破法,如果他没有自我,完全就是他人,那肯定是个失败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深入传统但绝不是做传统的奴隶,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王献之就说:“大人要破体”,张融也曾如此自信道:“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足见艺术不是重复和复制古人而是既有容纳传统的气度,又有为新的勇气。这就要求我们今天在学习黄道周时,要善于运用“拿来主义”,要有取舍的“借鉴”,既要从精神层面上看到书家的可能性;又要把他放置在特殊的环境中去看,才能理解其内涵,不能一味看到表面的撇、捺、勾、折,否则只会流于肤浅,生命力也不会长久。还要求既能看到其优点、又能客观评价其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再者,我们可以从深受黄道周影响的沈曾植、马一浮、来楚生诸大家身上体会到他们都是转益多师,既专精又广博,加以融会贯通,对修养、学识各方面不断锤炼,最终才形成自己的面貌。不仅于此,可能在今后的不断实践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至少从黄道周身上,我们获益匪浅。参考文献:1沙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安全教育防范歹徒
- 校园欺凌事件安全教育
- 夏季校园安全教育课件
- 校园里防疫安全教育主题
- 温室大棚作物生长周期调控方案
- 仪表电气安装施工方案
- 征信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接送私家车至目的地并保障顺利抵达合同
- 机器人研发企业股东股权激励与转让合同
- 猪场租赁及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共建合同
- 2025兴业银行福建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若干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1.3 几和第几(课件)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 1.3加与减①(课件)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2025至2030中国HPV相关疾病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经典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许昌襄城县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永辉超市快消培训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催收外包服务行业销售模式及未来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矿山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商业模式与风险防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