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产业结构分析_第1页
内江市产业结构分析_第2页
内江市产业结构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孙安文西安财经学院,西安,中国,710100摘 要: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内江市在社会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内江市以传统工业为主导产业,粗狂的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如何转化升级再次促进内江市经济发展;内江市产业结构是否任然合理;内江市经济结构如何转型与优化等。本文基于内江市近几年的基本情况对内江市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调整作了简要分析分析。关键词:产业结构;传统工业;特色优势;发展1 2012年内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78.1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31 亿

2、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 610.10亿元,增长16.8% ;第三产业增加值 204.77亿元, 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6.3:62.5:21.2 调整为16.7:62.4:20.9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73.47亿元,增长4.5%;增加值163.31亿元,增长4.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73.47亿元,增长4.5%;增加值163.31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量164.81 万吨,增加2.04万吨,增长1.3%。全年完成工程造林面积 1133公顷,全市森林面积 159867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35户。全年

3、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88.37亿元,增长15.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7.1 %。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357.47亿元,增长14.9%,占规模工业的9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指数(IPI )上涨0.3%。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60.32亿元,增长20.2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46亿 元,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183.54亿元,增长11.9%,其中工业投资183.04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投资264.32亿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57.4%。2内江市特色优势2.1人口资源

4、丰富内江市总人口基数大,人均密度大。内江市人力资源丰富,有着充足的劳动力。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为 3702847人,男性人口为1878205人,占50.72% ;女性人口为1824642人, 占 49.28%。表1、年龄分布:项目014岁56 4 岁65岁及以上总计人口数(人)61574026484684386393702847百分比%16.6371.5311.8100表2、受教育程度:项目大专以上咼中初中小学文盲总计人数(人)141049354213155220812338021568553438127百分比(%4.1010.3045.1535.894.56100数据来源于内江人口普查2.

5、2交通便利内昆铁路、内毕铁路、资威铁路、隆泸铁路、归连铁路、绵宜城铁、内泸城铁、内宜高 速、内遂高速、成泸高速、自隆高速、G321、S206通过境内。2009年3月30日跻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江市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成渝高速公路从北向南纵跨内江市。内江市到重庆和成都高速路2-3小时即到。同时,市内有 3个自己的火车站。交通非常方便。2.3工业基础扎实内江市有非常扎实的传统优势企业:资中的水泥行业、制糖行业;内江的纺织业;威远的钢铁;以及传统的医药、肥料、塑料行业都有着扎实的工业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 展,钢铁,机械制造业成为了今天内江市的支柱行业。2.4新兴产业园区建设2009年,内

6、江市城西工业园被确定为四川省“ 1525”百亿重点工业园区;2010年,获“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2010年内江市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被选入全国首批七个示范基地之一,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列入试点示范的基地。;2011年,获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城西工业园地处“成渝之心”的内江市城区西部,2011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8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24.1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同比增长 均达30鳩上。3问题分析内江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交通非常便利,同时有着很扎实的传统工业,但总体发展速度就是跟不上,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其中存在着很多原因。3.1经

7、济不发达,人均排名靠后和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内江市经济不发达,人均排名靠后。表3、1998-2011 年内江市 GDP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GDP(亿元)243.54254.83301.29374.61488.28560.88690.28854.68数据来源于内江统计年鉴从纵向看,内江市GDP增长很快,预计2012年将超过千亿大关,但从横向看,四川省 2010年人均GDP为5368元,内江市仅为4567元,不到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在各市排名中 位居第十。2012年内江地区生产总值 978.18亿,未达到2011年预计千亿目标。3.2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内

8、江市的五大支柱产业为冶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医药化工、能源电力。2011年内江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 1709.50亿元,增长4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23.5%。2011 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 1464.62亿元,增长42.4%,占规模工业的 85.7%。表4、大型工业企业大众型工业企业个数企业工业总产值年份四川省计内江市四川省总计内江市20061056514075.58236.0920071228446591.38289.0920081423658432.09531.01200916036310174.12418.76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虽然从绝对和相对数据上看, 主导产业优

9、势明显, 但上规模大型企业个数很多,且总产值占比很低。由此可以看出主导产业企业规模不大,分散化太强。3.3产业高级化程度太低内江市主导产业基本都是低附加值的基础、能源机械等产业,且其产业从事的都是比较低端的生产加工。比如肥料、水泥的生产,机械方面低端零部件生产。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内江基本没有发展。同时内江市的企业创新能力很弱,整个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没有提上议程。同时,第三产业比例太低。3.4内江市产业结构问题存在原因内江市有着如此优越的条件,但经济发展总走在省内其他城市后面,其原因很多,情况很复杂,笔者仅用自己所研究得出一些个人观点:人们发展意识差,不重视经济发展,不太追求生活质量的快速提

10、高;政府工作能力差,没有政策嗅觉,总是不能把握住或者创造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4对策和建议抓住机遇在成渝经济区发展版图中重新定位以重塑内江经济地理。实现从地理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的蜕变,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和土地产权经营等方面创新融入成渝的 体制机制。凭借区位优势,尽快成长为成渝经济区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抓住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有利时机,完善以金融为核心的高水平现代服务业,成为成渝经济区中部地区金融先行战略示范区和金融中心。主导产业太多企业,需要相关政策整合,以突出其主导的作用。 减少主导产业企业个数, 使其能够做大做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但目前还是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 产业作为远期目标必须有所规划。内江作为成都辐射与带动的重要对象,将逐步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尽快落实新城区规划建设,完善和新建市区周边乡镇旅游产业的设施与配套产业项目。对不便于内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与产业结构模式进行改造,着力于建设走一条以第二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风水园林城市, 使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带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