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企业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崔海龙+杜俊义摘要: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实体经济整体走势疲软,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要素导向阶段和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转变的时期。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是从组织学习、知识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视角较单一,从新的互补资产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未来的一个方向。基于资源学派的理论范式,以中国部分技术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互补资产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关键词:互补资产;技术创新绩效;
2、组织变革:f2: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011 引言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gdp增长率由2011年的9.5%逐渐回落到2015年的6.9%,未来几年仍然可能维持在7%以下的增长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要素导向和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转变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企业生产也应由依赖自然资源和非技术人力资源等初等生产要素向依赖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转变,企业成长模式也将更多的由规模扩张走向创新发展。但是,从企业创新的实践中也发现,企业成功地研发制造出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并不等于
3、它就能获得商业上的利益;而是否能占有创新的经济利益及占有的程度,又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热情。美国战略管理学家teece在1986年提出互补资产的概念,用来概括这些资源。他把处于企业技术创新下游的,有助于企业获取创新利益的配套资产称为互补资产。目前,互补资产正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视角。2 相关理论综述2.1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创新的概念最初是由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投入生产体系。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在创新过程中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lucas(198
4、8)研究证实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王孝斌(2005)在对企业家和技术研发人员在创新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研发人员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推动力量。david等(2000)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投入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的作用可以相互替代和互补,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来替代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进而提升技术创新绩效。lanjouw a,mody(1996)第一次分析了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环境规制对创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向促进研发技术的发展。hamamoto(2006)研究了日本实施的严格的环境规制规定在工业迅速
5、发展时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2.2 互补资产相关文献综述1986年,teece提出了互补资产(complementary assets)的概念。teece发现,一种创新的成功商业化要求这种创新和其他资产或能力同时被使用。她把创新商业化所需的营销能力、制造能力和售后服务称为互补资产。在提出互补资产的概念后,学术界围绕互补资产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做了以下研究。herbert dawid(2003)研究发现,在给定的市场条件下,创新投入水平与企业的盈利是正相关的,而在这一关系受到互补资产的可获得性的影响。miller等人(1998)研究发现,技术路线图是一种重要的合作创新
6、机制,其目的是协调企业内部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相关的互补资产投资,以及协调生产互补产品的各相关企业的互补资产投资,提高创新的协同性和效率。2.3 文献简评本研究分析后认为,虽然对于互补资产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是,还很不全面和系统,其中还有大量的研究空白需要去填补。因此,以互补资产为研究视角,研究探讨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技术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3 理论假设本文主要是研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所获得的新产品数量、专利数量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化销售情况。因此,对于既往研究中学者们采用的财务指标、工艺指标等就不再采用,而是沿用
7、teece,robert.cooper等人的观点,从技术创新的成功商业化角度出发,将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划分为研究开发数量和技术商品化程度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在谈到互补性资产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时,teece(1986)研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拥有开发互补资产而获得较好的技术创新绩效。rothaermel(2001)通过对众多的医药企业实证分析后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李宏贵,熊胜绪(2010)提出了一个关于互补资产、突破性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认为互补性资产主要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创新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1.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
8、1.1:互补资产对研究开发数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1.2:互补资产对技术商品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4 实证分析4.1 数据收集本论文的数据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辅以部分企业的实地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20余省市。问卷调查于2015年12月开始,于2016年7月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本文用spss19.0进行回归分析。4.2 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4.2.1 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以技术创新绩效为因变量,互补资产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常数项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649>0.05,说明常数项与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常数项
9、不应该进入回归模型;互补资产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5,互补资产进入回归模型。因此,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回归系数为0.197。因此,假设h1成立。4.2.2 互补资产与研究开发数量关系分析以研究开发数量为因变量,互补资产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常数项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2<0.05,说明常数项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常数项应该进入回归模型;互补资产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5,互补资产应该进入回归模型。说明,互补资产对研究开发数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假设h1.1成立。4.2.3 互补资产与技术商品化程度关系分析以技术商品化程度为因变
10、量,互补资产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常数项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5,说明常数项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常数项应该进入回归模型;互补资产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5,互补资产应该进入回归模型。说明,互补资产对技术商品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假设h1.2成立。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1 研究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回归系数为0.197。在具体的维度关系对应上,互补资产对研究开发数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回归系数为0.274;互补资产对技术商品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回归系数为0.255。通过系统的论证分析,其研究结论为:互补资
11、产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子维度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5.2 政策建议具体来讲,本文对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以下建议。5.2.1 企业应意识到企业互补资产的重要性,并积极获取互补资产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产、知识资产、关系资产和组织资产都属于企业互补资产的范畴,他们对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机器设备、资金等互补物质资产可以促使企业参与产品转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应该有效甄别,区别对待。把那些有利于创新的资源融入创新网络中,而把那些不利于创新的资源就剔除掉,或者是重新成立新的企业或部门进行安置,或者直接解雇人员、解散部门。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变得越来越复
12、杂,仅仅依靠少数的部门和人员是难以应对的。这样就需要对企业内部所有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系统、整体的力量参与创新。5.2.2 建立敏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反应速度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运作。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信息市场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是信息数量不足和不对称,企业需要做的是想法设法的搜寻信息、掌握信息;而现如今,信息大爆炸,对企业来讲,问题不是信息如何搜寻,而是面对海量的大数据,如何从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企业应当建立敏锐的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人员,提高信息系统的地位和职权提高企业对外部变化的反应速度。参考文
13、献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david pa, b h ha11.a toole.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j.research policy,2000,(29):497.529.3lanjouw a,mody.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technologyj.resear
14、ch policy,1996,(25):549.571.4hamamoto.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6,(28):299.312.5李宏贵,熊胜绪.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理论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管理,2010,(7):64.71.6lucas,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15、economics,1988,(22):3.42.7王孝斌.企业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6):214.215.8teece d j,pisano g,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ent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 journal,1997,(18):509.533.9herbert dawid.uaining the competitive edg u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illovers;a dynamic analysi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3,(11):2171.2193.10miller,c. chet.,linda m. burke&william h.glick.cognitive diversity among upper-echelon executives: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39.58.11rothaermel f. t. incumbents advantage throu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以创新引领变革金融领域中的区块链技术革新实践
- 医疗卫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 企业安全提升方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例
- 医疗行业中的多科室联合培训与合规意识提升
-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知识总结模版
- 有关新质生产力
- 小儿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led安装售后合同范例
- 信宜市打井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融合发展
- 各种各样的房子课件
- 课题申报书: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模型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
- 临床试验入组经验分享
- 2024光伏发电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细则
- 非遗项目数字化保存案例研究
- 人工智能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科技大学
- 呼吸康复指南解读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记、论、说等文言文二知识点汇编(附录24一模文言文二高频分析题汇编)
- 【MOOC】英语畅谈中国-湖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农产品电子商务-形考任务三-国开(ZJ)-参考资料
- 2024年代耕代种协议书模板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